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就在楊新與楊業兄弟二人說話間,曾誌林和王峰已然率大隊人馬從後麵趕了上來。曾、王二人與楊業見過禮,眾人又在一起聊了幾句閑話,就見西麵塵頭大起,不多時穆特爾所率騎兵便抵達了十裏亭,來與步兵主力匯合。而幾乎在同一時刻,沿著北來的官道,三輛馬車飛奔而至,卻是“暗羽”太原分堂堂主親自護送楊業的妻兒家眷到了。
當楊業的夫人折賽花從馬車上下來,看到那隊形嚴整、軍容肅穆的三萬餘大軍時,其先是一驚,緊接著便伸手將跟在自己身邊的兩個兒子護在了身後,隨她前來的兩名楊府女仆更是抽刀在手,擋在自己主人的前麵,全然不在意自己要對陣的是千軍萬馬。
且不說這兩名女仆的武藝如何,單就這種敢與數萬大軍對峙的勇氣就非常人所能比。由此可見作為主人的折賽花那巾幗不讓須眉的豪邁氣概以及平時對手下女仆的悉心調教。眼見自己的夫人要生誤會,楊業連忙走上前來,揮退了女仆,又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向自己的夫人解說了一番。折賽花聽罷這才算是放下心來,走過來向義兄楊業行禮,並與其他穿越者打招唿――雖說折賽花乃是一位女中豪傑、巾幗英雄,但在國家大事上麵她還是唯自己夫君的馬首是瞻。既然自己的夫君已然決定要在這場漢國必敗的大戰中置身事外,她也唯有夫唱婦隨,與夫君一起留在十裏亭等待消息。
於是乎,楊新這邊就在十裏亭中擺下了簡單的酒宴,與楊業夫婦以及留下來陪同他們的辛飛宇推杯換盞、聊天敘舊。而曾誌林、王峰、穆特爾那邊則整隊出發,率領三萬餘大軍重新上路,浩浩蕩蕩往太原城殺去。
盡管這會兒已是八月中秋,但因正值午時,加之今天又是一個大晴天,所以在陽光的照耀下,那些等候在玄德門外準備迎接北平軍使節的北漢官員們一個個也都被曬得很不舒服。此時已近午時末,就算是最遲趕到城門來迎候的官員也已經在這裏等了半個多時辰,至於那些級別較低、不敢在楊業麵前擺譜而來得較早的官員,甚至已經等待了超過一個半時辰。其中有不少還是下了朝便直接來到玄德門等候,這會兒不但連午飯還沒有吃,甚至連口水都沒有喝上。盡管當著許多朝廷大員的麵,這些級別較低的官員嘴上不敢說什麽,可心裏卻已經把“北平軍使節團”的所有成員好一頓腹誹、把前去接應的劉繼業(楊業)好一通埋怨。
就在一眾文官武將們等得已然不耐煩,不少高級別的官員甚至開口埋怨北平軍和劉繼業(楊業)時,隻見北麵官道之上塵頭起處,一支約五百人的馬隊飛奔而來。雖然因為距離較遠看不清馬上騎手的長相,但那麵高高挑起、上繡鬥大的“北平軍”三字的大旗還是讓北漢朝廷眾文武搞清楚了對方的身份來曆,不至把其當成是周軍的騷擾人馬。
正主既然來了,之前埋怨的、腹誹的也就全都閉了嘴。大家在皇子劉繼恩、劉繼遠的率領之下,按部就班的排好隊列,準備迎接自己的盟友。或許是因為之前行的慢了,耽誤了時間令大家久等而感到有些不好意思,這支千唿萬喚才出現的“北平軍使節團”行進的速度非常快,幾乎可以用風馳電掣來形容。從北漢文武看到人影在遠處出現到對方的相貌能夠被大家看清楚,其所用時間連半盞茶的工夫都不到。
隨著“北平軍使節團”的馬隊越行越近,已經逐漸能夠看清馬上騎手的相貌,站在迎接隊伍最前排的劉繼恩心中卻疑竇漸生。一來,雖說為了趕時間加快馬速在所難免,但這終歸不是行軍打仗、中軍聚將,來的遲了會軍法從事。況且北平軍此番是作為大漢的盟友兼救命恩人來與大漢朝廷商議永結盟好之事,就算來得再遲大漢朝廷乃至皇帝劉鈞都不會有任何不滿的表示。即便他北平軍的人心裏再過意不去,稍微促一促坐騎、做出一個急急而來的樣子就行了,完全沒必要像眼前這樣打馬狂奔而來。二來,盡管此前被自己的父皇派去和北平軍進行聯絡協調的諫議大夫郭無為在對方的隊伍之中,但方才領了皇命出城十裏去迎接對方的皇弟劉繼業(楊業)及其隨從楊興、楊盛等人卻不見蹤影。
種種不合常規之處令劉繼恩疑惑不解,他下意識的轉頭對自己的弟弟劉繼元說道:“皇弟,為兄覺得這支所謂‘北平軍使節團’似乎有頗多不合常理之處。一來行得太快,二來皇弟繼業也不在隊伍之中,這該不會是周軍假冒北平軍使節,意圖偷襲我太原城吧?”
劉繼元聽了卻搖了搖頭,說道:“且不說北平軍派使節來與我朝結盟乃是隱秘之事,周軍一時很難打聽到其中詳情,想要半路劫殺北平軍使者而假冒之絕非易事。單說這支隊伍真是周軍假扮,其不過區區四五百人,就算真讓他們衝進了城去,除了造成城內些微的騷亂和損失外又能濟得什麽事。況且,郭諫議也在隊伍之中,應該不會有假。需知郭諫議乃是父皇最為寵幸的臣子之一,父皇對其恩寵有加,其又怎麽會叛變投敵、賣主求榮,跟著這一隊注定不可能活著離開太原城的敢死之士前來偷襲?”
雖然覺得自己的兄弟說的有些道理,但劉繼恩的心裏依然有些不踏實,臉上依然是一幅擔心的表情。見自己的皇兄還不能釋然,劉繼元隻好接著勸道:“如果皇兄覺得不放心,大可命人在城頭之上布置五百名弓箭手。一旦來人有什麽異動,便萬箭齊發,將一舉消滅。”
劉繼恩聽了這才點點頭,說道:“皇弟的安排正合為兄的心意,汝這便去知會那守門的將領,即刻命弓箭手上城待命。”
“是,小弟這便去辦。”劉繼元答應一聲,轉身離去。
這邊劉繼遠剛剛命守衛玄德門的將領整派五百名弓箭手上城戒備,那邊“北平軍使節團”的馬隊便已然到了玄德門外,距離漢國文武迎接的隊伍不足百步。
就在楊新與楊業兄弟二人說話間,曾誌林和王峰已然率大隊人馬從後麵趕了上來。曾、王二人與楊業見過禮,眾人又在一起聊了幾句閑話,就見西麵塵頭大起,不多時穆特爾所率騎兵便抵達了十裏亭,來與步兵主力匯合。而幾乎在同一時刻,沿著北來的官道,三輛馬車飛奔而至,卻是“暗羽”太原分堂堂主親自護送楊業的妻兒家眷到了。
當楊業的夫人折賽花從馬車上下來,看到那隊形嚴整、軍容肅穆的三萬餘大軍時,其先是一驚,緊接著便伸手將跟在自己身邊的兩個兒子護在了身後,隨她前來的兩名楊府女仆更是抽刀在手,擋在自己主人的前麵,全然不在意自己要對陣的是千軍萬馬。
且不說這兩名女仆的武藝如何,單就這種敢與數萬大軍對峙的勇氣就非常人所能比。由此可見作為主人的折賽花那巾幗不讓須眉的豪邁氣概以及平時對手下女仆的悉心調教。眼見自己的夫人要生誤會,楊業連忙走上前來,揮退了女仆,又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向自己的夫人解說了一番。折賽花聽罷這才算是放下心來,走過來向義兄楊業行禮,並與其他穿越者打招唿――雖說折賽花乃是一位女中豪傑、巾幗英雄,但在國家大事上麵她還是唯自己夫君的馬首是瞻。既然自己的夫君已然決定要在這場漢國必敗的大戰中置身事外,她也唯有夫唱婦隨,與夫君一起留在十裏亭等待消息。
於是乎,楊新這邊就在十裏亭中擺下了簡單的酒宴,與楊業夫婦以及留下來陪同他們的辛飛宇推杯換盞、聊天敘舊。而曾誌林、王峰、穆特爾那邊則整隊出發,率領三萬餘大軍重新上路,浩浩蕩蕩往太原城殺去。
盡管這會兒已是八月中秋,但因正值午時,加之今天又是一個大晴天,所以在陽光的照耀下,那些等候在玄德門外準備迎接北平軍使節的北漢官員們一個個也都被曬得很不舒服。此時已近午時末,就算是最遲趕到城門來迎候的官員也已經在這裏等了半個多時辰,至於那些級別較低、不敢在楊業麵前擺譜而來得較早的官員,甚至已經等待了超過一個半時辰。其中有不少還是下了朝便直接來到玄德門等候,這會兒不但連午飯還沒有吃,甚至連口水都沒有喝上。盡管當著許多朝廷大員的麵,這些級別較低的官員嘴上不敢說什麽,可心裏卻已經把“北平軍使節團”的所有成員好一頓腹誹、把前去接應的劉繼業(楊業)好一通埋怨。
就在一眾文官武將們等得已然不耐煩,不少高級別的官員甚至開口埋怨北平軍和劉繼業(楊業)時,隻見北麵官道之上塵頭起處,一支約五百人的馬隊飛奔而來。雖然因為距離較遠看不清馬上騎手的長相,但那麵高高挑起、上繡鬥大的“北平軍”三字的大旗還是讓北漢朝廷眾文武搞清楚了對方的身份來曆,不至把其當成是周軍的騷擾人馬。
正主既然來了,之前埋怨的、腹誹的也就全都閉了嘴。大家在皇子劉繼恩、劉繼遠的率領之下,按部就班的排好隊列,準備迎接自己的盟友。或許是因為之前行的慢了,耽誤了時間令大家久等而感到有些不好意思,這支千唿萬喚才出現的“北平軍使節團”行進的速度非常快,幾乎可以用風馳電掣來形容。從北漢文武看到人影在遠處出現到對方的相貌能夠被大家看清楚,其所用時間連半盞茶的工夫都不到。
隨著“北平軍使節團”的馬隊越行越近,已經逐漸能夠看清馬上騎手的相貌,站在迎接隊伍最前排的劉繼恩心中卻疑竇漸生。一來,雖說為了趕時間加快馬速在所難免,但這終歸不是行軍打仗、中軍聚將,來的遲了會軍法從事。況且北平軍此番是作為大漢的盟友兼救命恩人來與大漢朝廷商議永結盟好之事,就算來得再遲大漢朝廷乃至皇帝劉鈞都不會有任何不滿的表示。即便他北平軍的人心裏再過意不去,稍微促一促坐騎、做出一個急急而來的樣子就行了,完全沒必要像眼前這樣打馬狂奔而來。二來,盡管此前被自己的父皇派去和北平軍進行聯絡協調的諫議大夫郭無為在對方的隊伍之中,但方才領了皇命出城十裏去迎接對方的皇弟劉繼業(楊業)及其隨從楊興、楊盛等人卻不見蹤影。
種種不合常規之處令劉繼恩疑惑不解,他下意識的轉頭對自己的弟弟劉繼元說道:“皇弟,為兄覺得這支所謂‘北平軍使節團’似乎有頗多不合常理之處。一來行得太快,二來皇弟繼業也不在隊伍之中,這該不會是周軍假冒北平軍使節,意圖偷襲我太原城吧?”
劉繼元聽了卻搖了搖頭,說道:“且不說北平軍派使節來與我朝結盟乃是隱秘之事,周軍一時很難打聽到其中詳情,想要半路劫殺北平軍使者而假冒之絕非易事。單說這支隊伍真是周軍假扮,其不過區區四五百人,就算真讓他們衝進了城去,除了造成城內些微的騷亂和損失外又能濟得什麽事。況且,郭諫議也在隊伍之中,應該不會有假。需知郭諫議乃是父皇最為寵幸的臣子之一,父皇對其恩寵有加,其又怎麽會叛變投敵、賣主求榮,跟著這一隊注定不可能活著離開太原城的敢死之士前來偷襲?”
雖然覺得自己的兄弟說的有些道理,但劉繼恩的心裏依然有些不踏實,臉上依然是一幅擔心的表情。見自己的皇兄還不能釋然,劉繼元隻好接著勸道:“如果皇兄覺得不放心,大可命人在城頭之上布置五百名弓箭手。一旦來人有什麽異動,便萬箭齊發,將一舉消滅。”
劉繼恩聽了這才點點頭,說道:“皇弟的安排正合為兄的心意,汝這便去知會那守門的將領,即刻命弓箭手上城待命。”
“是,小弟這便去辦。”劉繼元答應一聲,轉身離去。
這邊劉繼遠剛剛命守衛玄德門的將領整派五百名弓箭手上城戒備,那邊“北平軍使節團”的馬隊便已然到了玄德門外,距離漢國文武迎接的隊伍不足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