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法宮大廳

    話說距今天時隔348年6個月零19天的早上,整個巴黎市的市民被巴黎舊城、大學城和巴黎新城這三重城垣裏漫天轟鳴的鍾聲所驚醒。然而,1482年1月6日這一天,在曆史上並不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從一大清早就促使所有的鍾漫天轟鳴、整個巴黎市的市民被驚醒的事情,也無關緊要,既非庇卡底人打來,也不是勃艮第人來攻城,大街上也沒有抬著聖物盒的隊伍浩蕩遊行。拉阿斯城,即大學城的舊稱。的學子們最近也是安分了許多,沒有造反。被稱為“無比赫赫之主”的國王陛下也沒有入城,甚至當天的巴黎司法宮廣場上也沒有上演吊死男女扒手的戲劇,更沒有某個“奇裝異服”的外國使節來造訪。總之,既沒有什麽大人物到來,也沒有什麽轟動的事情發生。隻不過這一天是從弗朗德勒來的使團到巴黎的第二天。

    這個使團來巴黎的目的是為法國王儲和弗朗德勒的瑪格麗特公主“締結婚約”的。他們的到來,令波旁紅衣主教好生厭煩,可是出於對國家利益的考慮,紅衣主教們最終還是擺出一副笑臉來歡迎這群來自弗朗德勒的、土裏土氣的“鄉巴佬”。為了增添熱鬧的氣氛,主教們還專門找人在波旁府邸演“令人捧腹大笑”的滑稽劇。可是,天公不作美,突然而至的一場瓢潑大雨,將很多布置精美的華麗帷幔都衝刷掉了。

    很湊巧,1482年1月6日,就像法國曆史學家若望·德·特洛瓦說的那樣,這一天是“讓全體巴黎人民激動和興奮”的一天,因為今天是適逢從遠古以來就有的兩個節日:主顯節和狂歡節主顯節,又稱顯聖節。據《聖經·馬太福音》記載,耶穌三次顯聖,故天主教稱為“三王來朝節”,定為1月6日。狂歡節,是中世紀民間的狂歡節日。。在今天這個萬分隆重的日子裏,按照傳統,不僅要在河灘上放焰火,還要在布拉格教堂中五月樹和在司法宮上演神秘的宗教劇。早在5日的晚上,市長大人就命令穿著紫紅色毛料上衣、胸前綴著白色大十字的差役,在街上的十字路口用喇叭向市民們通告節目的安排。

    第二天清早,幾乎所有的巴黎市民都關上自家的門窗和店鋪,從四麵八方紛紛湧向這三個指定的地方,大街上人頭攢動,場麵可謂是壯觀之極。每個人早就打算好了要去哪裏看什麽樣的節目,不過,最讓人佩服的還是巴黎市的一些老居民,他們深知這個時候趕往什麽地方最有意思。他們認為,這個時候去看那棵五月樹是沒什麽樂趣的,因為一月的天氣是很寒冷的,站在寒冷的天氣裏看一棵樹肯定是沒什麽意思的,去看放焰火還不錯,還有就是去司法宮看宗教劇也很不錯,因為司法宮在這個時候非常暖和。

    大多數市民都奔向了司法宮去看宗教劇,因為他們知道,前兩天從弗朗德勒來的使團也會來看,並且他們還會觀看在同一大廳舉行的推舉愚人王的場麵。不過,這麽多人要想在今天這個熱鬧的日子裏擠進司法大廳可不是一件易事。盡管在當時,司法宮大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廳。

    隻見絡繹不絕的人群,猶如奔騰不息的洪流一樣源源不斷地擠進已經人滿為患的司法宮大廳。各個通向這裏的街道一時間都成了大小不一的小河道。司法宮是一個高大的哥特式建築,它正麵的中央有一道大台階,上上下下的人流交織在一起,可謂是擁擠不堪。在中央台階底下,人流順著兩邊的斜坡迅速地朝著兩個方向擴散開來。此時的場景,就像一個巨大的噴泉由司法宮中央噴射開來,向四周流著散亂的水柱。喧鬧聲、還有成千上萬隻腳踩踏出來的腳步聲,充斥在司法宮廣場的上空,以至於廣場上顯得無比熱鬧。不過此時還有一種聲響蓋過了其他任何一種聲響,那就是警察在維持秩序時推搡和喊叫的聲音。其實,這也沒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因為,善於維持良好的秩序一向都是這些警察們的優良傳統。在今天這個重大的日子裏,很顯然他們是不敢有絲毫懈怠的。

    有很多人眼見擠進司法宮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又不想錯過這樣的熱鬧,所以他們迅速爬到窗戶或屋頂上,在高處由上而下注視著整個司法宮,注視著猶如潮湧的人群。時至今日,巴黎仍然有很多人喜歡觀望由許多看熱鬧的人組成的場麵,就算是看不到裏麵發生什麽事情,不過隻要想想,也會覺得很有意思。

    不妨假設一下,倘若我們這些生活在1830年的人也加入了這群十五世紀的巴黎市民當中,同他們一起前唿後擁、你推我搡、跌跌撞撞地擠進原本十分寬敞,而1482年1月6日這天卻顯得特別窄小的司法宮大廳,我想那場麵肯定會很有趣。更何況我們周遭的每一件事物都是那麽的古老,我們定然會覺得格外的新鮮。

    如果讀者不反對的話,就請跟我去感受一下十五世紀司法宮大廳的盛況,你們一定會覺得無比的新鮮。

    首先,進入大廳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人聲鼎沸,震耳欲聾,氣氛在節目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達到了頂點。大廳頂部是兩行尖拱圓頂,塗刷成天藍色,金色百合花的雕鏤木板;大廳地麵鋪的是黑白相間的大理石地板,而大廳裏縱向排列著一根又一根堅實的柱子,支撐著屋頂七個落拱點。前麵四根柱子的周圍擺著幾個賣金屬飾品的小貨攤,後麵三根柱子周圍擺著幾條破舊不堪,但是被磨得油光鋥亮的條凳。大廳的四周,順著牆根,窗戶與窗戶之間,門與門之間,柱子與柱子之間,擺放著自法拉蒙法拉蒙:傳說中法蘭克人的君主,生活在公元五世紀。以下法國曆代君主的雕像,並且這些君主形態各不相同:無所作為、懶散的君主耷拉著腦袋,顯得無精打采;而勇武好戰的君主則昂首挺胸,雙手直指天空。此外,一扇扇尖拱長窗上的彩繪玻璃五光十色,寬闊出入口的門窗,都是精工細雕,富麗堂皇。這一切,在當時還是那麽光彩奪目,甚至有些讓人眼花繚亂,而現在卻是色彩暗淡,留下的隻有灰塵和殘破。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在十五世紀輝煌一時的大廳,在1482年1月6日這一天,卻成為了成千上萬人矚目的焦點。無數的市民——不論窮富,都是毫不例外地湧向了這裏。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地想象一下的話,當時的場景就會完整細致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了。

    毫無疑問,如果當初沒有發生拉法亞克刺殺亨利四世亨利四世:(1553—1610),法國國王,1610年5月14日被弗朗素瓦·拉法亞克刺殺。的這樁案子,那麽這樁案子的卷宗就不會被存放在司法宮的檔案室裏,而拉法亞克的同夥們也就不會為了自己的安全去策劃燒掉檔案室了。當這些同夥在沒有辦法燒掉檔案室時,最後他們隻好選擇一把火燒掉司法宮。顯而易見,如果沒有刺殺亨利四世的這件案子,也就不會有1618年那場大火了。這樣一來,古老的司法宮以及它那華麗無比的大廳,就會屹立不倒,你們也就可以親自去看了。這樣我們都省事,我也不用費勁地描述,你們也不用耗盡腦力去想象了。

    當然,也許拉法亞克根本就沒有同夥,又或者是,即使他有同夥,也不能證明他們跟當年的司法宮失火案有關聯,因為,用其他兩種理由來解釋這件失火案也是行得通的。第一種理由:就在當年3月7日午夜時分,一顆寬約一尺、長約一臂,並且燃燒著的天外流星不偏不倚地正好落在司法宮上麵;第二種理由,正如特奧菲爾的四行詩說的那樣:

    此事說來真可惡,

    司法女神降巴黎。

    皆因辣椒“吃辣椒”為雙關語,亦可解做貪汙受賄。吃得多,

    遂令廟堂燒作灰。

    對於“司法宮縱火案”有以上三種基於政治、自然、詩歌的解釋,不論哪種更為合理,但有一個事實卻是不得不承認的,那就是原來盛極一時的司法宮已經不複存在了。這座堪稱法國最早的王宮,如今已經所剩無幾了,造成這一切的“功臣”自然就是那場大火,當然還要歸功於曆年來的修複工作。這座被稱為盧浮宮的長兄的王宮,在美男子菲利浦王美男子菲利浦王(1268—1314):即菲利浦四世,1285~1314年在位。在位時期,就已經名聲大噪了,有人甚至去尋找過由羅貝爾王羅貝爾王(970—1031):即虔誠者羅貝爾二世,996~1031年在位。建造的恢弘的建築。當年聖路易聖路易(1214—1270):即法王路易九世,1226~1270年在位,他於1234年娶普羅斯旺伯爵之女瑪格麗特為皇後。和瑪格麗特成婚時用的那一間樞密處房也已不知去向,聖路易身穿駝毛布上衣,外罩長外套,腳穿黑色的靴子,同安魏耶安魏耶:即約翰·安魏耶(1224—1317年),法國曆史學家,聖路易的近臣。一起席地躺在毛毯上,審理案件的花園也不見了。皇帝西吉斯蒙的寢宮如今在哪裏?查理四世的呢?無領地王若望的呢?查理六世頒布大赦令的那個樓梯又在哪裏?馬塞爾當著王太子的麵,殺死羅貝爾·德·克雷蒙和德·香檳元帥時,所踏的那塊石質地板又在何處?還有就是撕毀偽教皇貝迪克特詔書的走廊在哪裏?當年那些無恥的傳諭使者們就是在那個走廊裏被拖出去當街遊行、示眾謝罪的。……總之,當年裝修豪華、宏偉壯觀的一切建築都消失了。時光如流水,曆史更迭,當年一切美麗的東西到如今剩下的隻有殘缺,一些粗鄙庸俗的玩意兒代替了原來高貴優雅、珍貴稀奇的東西。曆史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變遷,原有的一切早已經變成迴憶。

    但是,不管怎樣,都無法否認十五世紀時古老的司法宮的尊貴卓絕:寬敞明亮的大廳,一端安放著一張世所罕見的大理石桌子,這張桌子無論它的長度、寬度、厚度都稱得上是當世絕無僅有的。正如史書上記載的那樣:“世上再也找不出這麽大塊的桌子了”,這可是足以讓卡岡都亞卡岡都亞:法國著名作家拉伯雷小說《巨人傳》中主人公,食量驚人。他對於大塊的東西總是垂涎欲滴。垂涎三尺的;另一端是一座小型的教堂,裏麵有路易十一讓工匠們雕刻完成的自己的跪像,被安放在聖母像的前麵,並且路易十一還專門命人把兩個他認為最好的皇帝的塑像也一並搬進了小教堂裏,一並擺在聖母像的兩側。全然不顧這兩尊塑像被搬離那一列君主塑像時留下的兩個突兀的空白。那個時候,這個小教堂剛剛落成還不滿六年,一切都是嶄新的,不僅雕刻精美、布局合理,就連任意一個窗子或者門的做工都是非常的精美。這也成為後來延續到十六世紀中葉文藝複興時期哥特式建築的典型代表之一。

    正對著大門的大廳中間,背靠著牆壁,有一個專門為弗朗德勒使團一行人搭建的臨時看台,這座看台布置精美、裝飾豪華。這座看台無疑也成了當時司法宮大廳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那張超大的、舉世無雙的大理石桌子便是表演宗教劇的舞台,盡管桌麵早已被司法宮的官員們的鞋跟磨得到處是印痕,但這卻絲毫不影響它此時的實用價值。一大早,這個大“舞台”就被布置妥當。桌麵上搭起了一個相當高的木架籠子,頂板充作舞台,這個籠子足以讓整個大廳裏的所有人都看得見,籠子的四周掛滿了垂幕,是充當換衣間用的。外麵突兀地豎起一架梯子,是連接換衣間和舞台用的,當然也是為了演員上下場更方便。這樣的舞台布置在今天看來是多麽的簡陋,可在當時卻是無比的隆重,還有上演的戲劇,也是為眾人深深喜愛的。另外,大理石桌子的四個角還分別坐著一個人,按照慣例,凡是重大的節日,必須有四個司法宮典吏在此鎮壓場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正是因為這實在是少有的節日,許多巴黎市民都是早早地就進入了司法宮大廳,有些市民甚至在天不亮的時候就跑來排隊,更有甚者甚至在大廳門口過夜,為的就是好占據一個有利於觀看的位置。就這樣,到了早上,人如潮水般的湧來,越來越多,密密麻麻。可以這樣說,隻要能站人的地方都已經擠滿了人,哪怕是隻能站下一隻腳的地方。從早上就一直這樣,很多人早就等得不耐煩了,因此,每個人的脾氣好像都變得很大,動不動就大吵大嚷,大動肝火。大廳本來是很大的,可是這麽多的人一下子擠進來,一時間便顯得十分狹窄,人們幾乎都要窒息了。弗朗德勒使團一行人還沒有來,人們的喧囂、吵鬧就已經無法抑製了。他們毫無顧忌地張口大罵那些弗朗德勒人、波旁紅衣主教、司法宮典吏,還有那位可愛的瑪格麗特公主,不僅罵這些,他們還抱怨可惡的天氣,一切他們能想得起來的事物,瞬間都成了他們咒罵的對象。市民們的不安和躁動,倒使得散布在人群中的學生和仆役們大為幸災樂禍,他們專門搞惡作劇整治別人,這也使得整個場麵更加狂躁,就像一顆快要爆炸的炸彈。

    尤其是那幫學生,他們不但不討厭這種混亂、擁擠不堪的場麵,相反,還十分喜歡。他們很懂得如何從這些痛苦中汲取有意思的笑料,他們毫無顧忌地打破窗子,逍遙自在地坐在窗子上觀看大廳裏麵和大廳外麵狂亂的人群,還不時地模仿和醜化別人的言語和動作。顯而易見,這幫學生不像其他市民那樣,他們絲毫不感到煩躁和不安,從眼前的景物中導演出一場戲來,自得其樂,耐心地等待另一場戲的開演。

    “嘿,這不是‘磨坊’若望·孚羅洛·德·梅朗狄諾?沒錯,肯定是你。”不知從哪裏冒出一個聲音,“你看你,你可真是個‘磨坊’,瞧你的那兩條胳膊兩條腿,就跟迎風旋轉的風車一樣。你什麽時間來的啊?”

    這位綽號“磨坊”的小淘氣鬼,有著一頭卷曲的金發、一張俊秀調皮的麵孔,此刻他正用雙腳勾在一根柱子的飾葉上。隻見他迴答到:“可憐呀,我已經足足等了四個多小時了,我剛來的時候,正趕上小教堂裏做七點鍾的大彌撒,剛好聽見唱詩班的小孩子們唱聖歌的第一節。但願上帝能夠看得見這一切,把我在地獄受苦的時間減掉這四個鍾頭,等待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磨坊”的聲音剛落,先前的那個人又接著說:“唱詩班的歌曲還真是不錯,他們的嗓音比他們的帽子尖還尖,國王陛下為聖若望先生舉行彌撒之前,應該先打聽打聽,聖若望先生是不是喜歡聽用普羅斯旺口音唱出來的讚美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巴黎聖母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果並收藏巴黎聖母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