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魔都譯製片廠開始正文卷第三百一十九章七星北鬥陣,出土了“看這,身著龍袍、腰係玉帶、頭戴琥珀冠、脖子上還掛著一串琥珀念珠……”


    總編辦公室的一群編輯,圍在總編江海的辦公桌旁。


    江山擰著眉,狹著眼瞧著照片上幹屍……脖子上的一串珠子。


    “你們再往這看,”一隻手指著桌上的一張照片:“盜墓賊就是見到這,才嚇得跑出去找公安的。”


    《東方都市報》的定版會開到一半時,一位肩背帆布包的男同誌闖了過來。


    屁股還沒坐穩,又著急站了起來。


    非得把這次出差的成果,展示給大家看。


    曾億,年方三十,一事無成。


    就差住房一件事了。


    他是江總編為報社擴編新要來的記者。


    小夥子腿腳勤快,腦子也跟的上。


    目前為報社的外派記者,主打的就是一哪裏有不平哪有他的新聞采集者。


    這一會,曾億指著一張考古隊提供的資料照片。


    照片上是棺蓋打開後最初的景象。


    一具身著龍袍的幹屍,扭曲著怪異的臥姿。


    “據考古隊的同誌們說,隻要見到墓主擺出這個姿勢,即便是沒穿龍袍,也能斷定他是皇室成員。”


    “謝謝,”曾億接過了蔡文升遞來的一杯熱水:“可惜我來晚了沒見到,但盜墓的見到了,給他們嚇得連滾帶爬跑了出去。”


    如今在內地,隻要是能見到的古董都是真的。


    這會還沒人造假,因為真的還賣不掉呢。


    盜墓的就更少了,即使有賊心的也是衝著金子去的。


    連玉器都不稀得看一眼,就更別提罐子了。


    斷檔時期,古玩沒有市場。


    盜墓這一行當也跟著凋零。


    一切的一切,都在重新孵化中。


    “噫,”榮斌嫌棄的看著照片:“這姿勢怎麽這麽別扭呀。”


    江海扒拉著桌上的照片:“這麽多黃金,還穿著龍袍,這次又是掘了誰的墳了?”


    定版編輯寧花,一手一張照片:“真漂亮,這些都是娘娘們的吧。”


    “這張是鳳冠,那張是鳳簪,”曾記者介紹道:“南城縣發現的這座墓,一個盜洞也沒有,開館就見寶……”


    1979年底,江西南城縣的幾個村民,相約半夜去摸墳。


    合力敲開棺蓋後,被主人的高難度動作給嚇住了。


    胡亂抓了一把硬貨就跑。


    這一跑,就直奔派出所去了。


    他們一致決定,必須要把這一重大發現報告給政府。


    很快,jx省文物考古隊,就對這座古墓展開了文物發掘工作。


    他們發現,墓室裏的一王二妃三口棺木,保存的十分完好。


    除了那口被村民劈開的棺蓋,其它地方均未挪動。


    棺內的隨葬品一件比一件水靈。


    從龍袍到冠冕,一樣比一樣僭越。


    幾百件黃金玉器,晃得考古隊員們眼都花了。


    這件事一直拖到1980年才登報公布:發現了迄今保存最完好的明朝藩王朱翊鈏的墓。


    “再給你們看看考古隊專家最稱奇的寶貝,”曾億疲憊的雙眼透著亢奮:“據說這一項發現,是之前明代皇室墓葬中從沒出現過的。”


    他在桌上的一堆照片裏挑出一張。


    瞬間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這就是……”蔡文升用力睜大雙眼:“你說的寶貝?”


    曾億點點頭:“當時我也不能理解。”


    不光是他,在場的都表示不能理解。


    一張平平無奇的黃紙,怎麽就成寶貝了。


    “考古隊的同誌是這樣對我解釋的,這張已經變黃的棉紙,原先被放在一隻錦囊裏。”曾記者道:


    “是墓中元妃李氏的貼身之物。這張長寬皆超半米的紙名叫:路引。


    上書李氏的姓名、出生年月。”


    “也沒寫什麽重要的東西呀,”榮斌奇怪道:“這個妃子幹嘛要貼身放著呢?”


    “我當時也覺得奇怪,但那位專家隻笑不語,就是不肯細說。”


    “他那是不敢告訴你,”江山這會開口了:“這東西說到底屬於迷信。”


    榮斌轉臉看著江山:“你知道這是幹嘛用的?”


    江山:“這玩意叫路引。”


    主編們:“我們已經知道了。”


    “那我就說點你們不知道的,”江山就不信了:“明朝期間曾有項規定:凡是要出遠門的同誌都要去衙門辦通行證,這通行證就叫路引。”


    江海一點就通:“就是我們的介紹信唄。”


    江山點點頭:“那個年代還有一種傳說,隻要帶著路引下葬,就能確保黃泉路上一路暢通,沒鬼打劫。”


    “噢,我明白了,”榮斌轉念一想:“不對呀,這介紹信怎麽隻是妃子有,大王的呢?”


    “大王的在這呢?”江山拿起桌上的一張照片:“知道這叫什麽嗎?”


    “這是什麽?”蔡文升看著照片,感覺這一樣倒有點寶貝樣了。


    隻見照片上的棺板表麵雕刻了七個圓孔,由金銀線穿孔相連,呈北鬥七星狀。


    江山指點七星:“這個圖形想必大家都認識吧?”


    “北鬥七星陣。”


    熟讀《射雕英雄傳》的主編們,習慣用這一稱唿。


    江海:“北鬥七星和路引有什麽關係?”


    曾億:“對呀,這倆有什麽關係?”


    “你們再看看這位穿龍袍的睡姿,”江山將兩張照片放在了一塊:


    “他其實扭得就是北鬥七星的姿勢,這可不是一般人想扭就能扭的。


    不進皇家的門,都甭想擺這個造型。”


    江海忽有一問:“怎麽都和北鬥星幹上了?”


    “北鬥星君又有鬼官一說,在棺木中擺放北鬥七星。是生者在祈求星君能指引逝者歸往極樂、一路太平,這些在史料上都有記載。”


    蔡文升:“史料上還有這些?”


    “不但有,寫得比我說的還玄妙,其實這一習俗在古代的民間也都是尋常事,”江山道:“大家有沒有聽老一輩說過這樣一句話:給自己留點墊背錢?”


    “聽過呀。”


    “就是預防萬一的意思。”


    “在新社會的確要預防萬一,”江山笑了:“但在過去可不是,而是這個意思。”


    大家夥看著江山落指的地方:“又是北鬥七星?”


    “北鬥七星金銀線隻有皇室宗親才能鑲於棺板,普通人家多以銅錢排布成七星形狀,這種擱在逝者身下的錢,就叫墊背錢,圖得就是一後輩有錢的彩頭。”


    “噢!”


    “原來是這個意思。”


    “聽著還挺好玩的。”


    dengbidmxswqqxswyifan</p>


    shuyueepzwqqwxwxsguan</p>


    xs007zhuikereadw23zw</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代:從魔都譯製片廠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如意鍵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如意鍵盤並收藏年代:從魔都譯製片廠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