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魔都譯製片廠開始正文卷第二百六十八章扛槍的遇上了玩筆的在蔡文升滔滔不絕的說話聲裏,坐在沙發上的江山,正一篇接著一篇翻找著自己期待中的內容。


    沒有、不是、下一篇……嘶!


    “李存葆同誌是一位戰地記者,今年3月份戰鬥打響的同時,他也跟去了前沿戰地,”蔡文升指著桌上的一封信說道:


    “我和李存葆在電話裏聊了很多次,之後他便給我們報社寄來了這些采訪稿……”


    但,在他的來信中,也提到有關采訪稿的發表問題。


    目前為止,李存葆同誌除了一些讚美前線英雄的詩歌散文,


    隻在《軍事報》上發表了一短篇《將門虎子——記戰鬥英雄蘭方虎》。


    盡管這篇文章讓他贏得了不少讚譽,但李記者的心裏卻越發堵得慌。


    因為,他仍握在手裏的那些采訪稿,才是他最想公諸於世的內容。”


    “可惜的是,”


    說到這,蔡文升無奈的將目光重新迴落到眼前的文稿上:“我好像也幫不了他。”


    總編室裏的辦公桌上,隨意散落著幾盒工作煙。


    在幾杆煙槍的共同努力下,整間辦公室愈發變得如夢如幻。


    負責排版的周編輯,是辦公室裏唯一的女同誌。


    早已經習慣這一切的她,正坐在窗縫邊聚精會神的丈量著桌上的版稿。


    隨著蔡主編的一聲歎息,辦公室裏的幾位全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隻能將目光全部轉向了江總編。


    “看我也沒用,”江海同誌毅然決然的搖了搖手:“這條紅線肯定是碰不得的。”


    就在知識分子們紛紛搖頭,準備再次續煙的時候。


    “不過……”江總編指了指麵前的兩篇文稿:“這兩篇小記,倒是問題不大。”


    “哪兩篇?”


    “給我看看。”


    江總編的話音剛落,江山趕緊跟著大家夥一塊湊了過去。


    【戰鬥打響的時候,我已經來到了邊界線上。


    一天,我們幾個戰地記者準備在周圍走走看看。


    沒想到,卻看見了我永生難忘的一幕。


    小溪邊,一群傣族姑娘正在為前線送下來的烈士清洗遺體。


    當時,這座傣家寨子裏的青壯年都去支援前線了,給烈士穿衣入殮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姑娘們的身上。


    這時,一位傣族老阿爹走了過來,聲音顫抖的對姑娘們說得:你們怎麽能這樣狠心,水太涼了。


    姑娘們一聽,當即就明白了老阿爹話裏的意思,連忙架鍋燒水……


    哪怕條件再艱苦,他們也想給這些烈士們送去人世間的最後一絲溫暖。】


    【今天有戰友要去苗寨趕集,我也一塊跟去了。


    在集市上,正好看見一位十六七歲的姑娘要買一位老大娘的雞蛋。


    兩個人一直在為雞蛋的價格,爭來討去。


    “大娘,我把你這筐雞蛋全買下來,你就算我便宜一點吧。”


    “小姑娘,我已經賣得很便宜了,伱要是嫌貴可以少買一點嘛,反正你一個人也吃不完。”


    “我不是為自己買的,”小姑娘急了:“我買這些雞蛋,是想給前線的傷員送去的。”


    “你……”老大娘一聽這話,也急了:“你怎麽不早說呀,我這筐雞蛋你隻管拿去,一分錢也不用給。”


    接著,不僅老大娘站起了身,周圍幾個賣雞蛋的寨民全都跟著站了起來。


    一起提著雞蛋,向著野戰醫院的方向走了過去。】


    “這兩篇稿子可以編在一塊發,”江海特意對蔡文升囑咐了一句:“合在一塊,看上去更有力量。”


    “好的,”蔡文升點了點頭:“單發的話,是單薄了一點。”


    “揉在一塊,的確更具感染力,”江山也同意老大的建議,說完他又看向了蔡文升:“蔡編,這位李記者很有點東西。”


    “哦?”


    “一場仗打下來,他眼裏看見的肯定不止這點,”江山拍了拍手裏的文稿:


    “你要繼續和他保持聯係,鼓勵他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連篇成書,那樣的話,可比這些零零散散的小豆腐塊有影響多了。”


    “聽你的意思,是想讓他出書?”蔡文升忽然發現了一個從沒想過的方向。


    “要想讓這些碎片式的采訪小記,不被人遺忘,”


    聊著聊著,江山同誌的眼中逐漸迸發出了一股光芒:“就隻有將它們揉成一部有血有肉的。”


    “瞧瞧咱們的江科長,”榮斌忍不住笑了起來:“到底是年輕啊,說著說著就熱血沸騰了。”


    “榮編你還真別說,這也就是組織沒瞧上我,不然的話,我立馬就棄筆從戎。”


    上輩子,江山同誌還真有幸當過幾個月的戰地記者。


    雖說不是自己國家的反擊戰,但,也足夠刺激的了。


    “玩玩筆你還行,”江總編立刻代表組織提出了反對意見:“玩槍還是算了。”


    “上戰場也不一定就得扛槍嘛,”蔡文升深有感觸的說道:“戰地記者的筆,同樣也可以成為一把利刃。”


    “說得好,”年輕的江科長帶頭給老蔡鼓起了掌:


    “不但是一把利刃,還是一把為前線戰士披荊斬棘的利刃。”


    1982年,經曆了長達兩年的沉澱,李存葆在一次外出學習中,偶遇了《十月》的編輯張守仁。


    麵對張守仁的約稿,李存葆終於與對方聊起了自己構思已久的《高山下的花環》。


    相比兩年前的自己,這一會的李存葆同誌已經學會了“將現實帶入理想”。


    dengbidmxswqqxswyifan</p>


    shuyueepzwqqwxwxsguan</p>


    xs007zhuikereadw23zw</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代:從魔都譯製片廠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如意鍵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如意鍵盤並收藏年代:從魔都譯製片廠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