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時光一瞬而逝,等到再次見到桃夭時,顧清平才恍然記起,原來半月禁足已過,她眉宇間沉穩更深,周身淡淡禪意縈繞,卻瘦了許多,叫桃夭好一陣心疼。
桃夭給她披了件半舊不新的狐皮襖子,絮絮叨叨地說:“殿下的手怎麽這樣冰涼?臉色也好看,定是沒休息好!”
顧清平笑道:“哪有啊,我還感覺我比以前胖了些呢。快迴去吧,我正想昭儀親手做的魚片粥呢。”
桃夭收起她的筆墨紙硯:“娘娘早就預備下了,正等殿下迴去呢。”
顧清平眼神微亮:“那快走吧,再晚就涼了。”
桃夭噗嗤一聲笑開,顧清平作勢要打,她一轉身就提著東西跑下樓去,顧清平也笑著跟下去。
路過旁邊那所小院時,顧清平駐足,看了看那院門緊閉的小院,後認真行了一禮,也算謝過那日日相伴的琴音。
她不知道的是,那小院中,青衣少年立在房門外,向內說道:“先生,三殿下走了。”
良久,才有清冷嗓音傳出:“知道了。”不過一句簡短的話,先生卻咳嗽了兩三次。
少年滿臉擔憂:“先生你昨夜又沒睡好嗎?著涼了嗎?”
“無妨。老毛病了。”先生道。
……
如今秋末冬初,朔風漸起,含著冬日的寒涼,直直從脖頸涼到腳踝,即便顧清平裹著狐皮襖子,仍是冷得打顫。
桃夭說:“不知怎的,今年這時節看著倒是不好,才十月,就冷得這樣,泛春池都結了冰呢。”
顧清平有些驚訝:“果真?若是這樣,外麵又不知是什麽樣了。”她說的外麵,指的是帝京以外的地方。
太祖之時,南晉崇尚風水之學,國都帝京更是敲定了數次才確定了位置,許是位置選得好,帝京從來四季如春,風光秀麗,甚少能見冬雪。如今連太央宮中都冷到如此地步,還不知其他地方該是什麽樣子。
桃夭亦有些憂心:“聽采買的宮人說,南邊有些地方九月就開始飛雪了。”
顧清平歎了一口氣:“好了,這不是如今的我們能談論的事。”
近年來朝野忽然興起靜女之風,要求女子置身閨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於家相夫教子,不幹涉家國大事,方是靜女。竟還有儒生寫出什麽三從四德,頗得許多朝廷命官讚同,這風氣來得轟轟烈烈,甚至於宮廷內都深受影響,新入宮的幾個美人,就頗有幾分儒生所推崇的“靜女”之風。
就連許昭儀這樣低調且毫無存在感的人都多次告誡她離那幾個美人遠些,更別提其他妃嬪的態度如何了。
接下來的一段路,主仆二人都有些沉默,途經泛春池時,顧清平看了一眼,果然見到池麵上浮著一層薄冰,連岸邊垂柳上,都落了層薄薄的冰。
枯荷敗葉都隱沒在層疊的浮冰上,池中央的泛春亭中,一群藍衣侍女忙忙碌碌,不知在布置什麽。
繞過一片矮叢,迎麵便是一群衣著華麗的世家貴女,狐裘錦袍,金簪玉篦,還沒靠近就已覺暖香撲鼻。
為首那位,是個七八歲的女童,一身湘妃色宮裙,披一件白如雪的曳地披風,袍腳墜著小金墜兒,那雙掩在裙下的繡鞋上,亦是綴了碩大的東珠,就連發飾,也基本全是玉飾金簪。
女童見了她,眼底閃過幾絲詫異,不由停步,貴女們也停步,齊齊看她,然後紛紛行禮:
“見過三公主殿下。”
顧清平點頭,然後看向女童:“六皇妹。”
女童麵上閃過不加掩飾的厭惡,還是不得不迴禮:“三皇姐。”
顧清平一見這群貴女,就知道顧青霜又要搞什麽宴會了,她看見顧青霜臉上的厭惡,便不欲在此處礙眼,於是道:“你先忙。我就先走了。”
顧青霜道:“三皇姐慢走,不送。”
顧清平迴身領著桃夭從另一條路離開。
隻見貴女中,顧青霜旁,一位身材高挑的少女微微笑出聲來。其著一身產自廣平的錦袍,暗金絲線繡成海棠花交織袍上,披著一件泛金邊又白到反光的狐裘,麵似三月春桃,含情目若九天星光落入,目光瀲灩,眉眼處略展風情。長發隨意結起,不過幾支玉釵點綴,清麗脫俗,宛如九天仙子。
這便是謝氏嫡女,文淑縣主,謝瓀(ruan)。
少女看著顧清平離去的背影,目光裏閃過幾絲興味。
顧青霜疑惑側頭,少女卻笑道:“霜兒,你這位三皇姐,可真是聞名不如見麵。”
顧青霜道:“一個繡娘的女兒,也配做本公主的皇姐。文淑,你怎麽突然對她產生興趣了?”
“我欣賞這樣身居泥濘的垂死掙紮呀。”少女俏皮迴答。
顧青霜微微笑起來,細眉上挑:“是極,再怎麽做也都是白費功夫,垂死掙紮罷了。”
貴女們紛紛微笑,得體優雅。
顧青霜道:“今兒本公主得了幾盆好花,可是從本宮母妃那裏借來的花中極品,諸位賞了,可要留下筆墨才行。”
這廂顧清平剛走到一株桂花樹下,一枝還帶著三兩朵桂花的樹枝忽然掉到她身前,同時,一個微低的聲音在她頭頂笑開:“好久不見啊,三公主殿下。”
顧清平抬頭,藍袍的質子斜倚桂枝,一手搭樹,一臉笑意。
顧清平淡然一笑:“七皇子別來無恙。”
紀淵又折了一枝桂枝,花葉落在他眉宇間,更現出幾分風流姿態:“殿下,你妹妹今日舉辦賞花宴,你怎麽不去湊個熱鬧呢?”
顧清平淡淡地說:“她未曾邀請本公主,本公主何必不請自到。”
紀淵抬眼遠遠看去,雖看不見那亭中是怎樣花團錦簇,但他仍能想象那宴上風光,他低頭笑道:“本皇子可聽聞那個沈昭儀,本是一月禁足,可是一天都沒被關。而三殿下你,卻老老實實地被關了半月,哦對了,你還抄了不少經書吧?”
顧清平宛然一笑:“這倒與七皇子無關了。”
紀淵笑說:“三殿下難道就不覺得,你的昭儀,白受了那高熱之苦了嗎?”
顧清平不笑了,她沉下臉,目光更加平靜,讓人看不出半點波瀾:“本公主說了,這與七皇子無關。”說畢,她抽身離去,沒再理會紀淵半點。
紀淵靠在桂枝上,哈哈笑起來。
桃夭給她披了件半舊不新的狐皮襖子,絮絮叨叨地說:“殿下的手怎麽這樣冰涼?臉色也好看,定是沒休息好!”
顧清平笑道:“哪有啊,我還感覺我比以前胖了些呢。快迴去吧,我正想昭儀親手做的魚片粥呢。”
桃夭收起她的筆墨紙硯:“娘娘早就預備下了,正等殿下迴去呢。”
顧清平眼神微亮:“那快走吧,再晚就涼了。”
桃夭噗嗤一聲笑開,顧清平作勢要打,她一轉身就提著東西跑下樓去,顧清平也笑著跟下去。
路過旁邊那所小院時,顧清平駐足,看了看那院門緊閉的小院,後認真行了一禮,也算謝過那日日相伴的琴音。
她不知道的是,那小院中,青衣少年立在房門外,向內說道:“先生,三殿下走了。”
良久,才有清冷嗓音傳出:“知道了。”不過一句簡短的話,先生卻咳嗽了兩三次。
少年滿臉擔憂:“先生你昨夜又沒睡好嗎?著涼了嗎?”
“無妨。老毛病了。”先生道。
……
如今秋末冬初,朔風漸起,含著冬日的寒涼,直直從脖頸涼到腳踝,即便顧清平裹著狐皮襖子,仍是冷得打顫。
桃夭說:“不知怎的,今年這時節看著倒是不好,才十月,就冷得這樣,泛春池都結了冰呢。”
顧清平有些驚訝:“果真?若是這樣,外麵又不知是什麽樣了。”她說的外麵,指的是帝京以外的地方。
太祖之時,南晉崇尚風水之學,國都帝京更是敲定了數次才確定了位置,許是位置選得好,帝京從來四季如春,風光秀麗,甚少能見冬雪。如今連太央宮中都冷到如此地步,還不知其他地方該是什麽樣子。
桃夭亦有些憂心:“聽采買的宮人說,南邊有些地方九月就開始飛雪了。”
顧清平歎了一口氣:“好了,這不是如今的我們能談論的事。”
近年來朝野忽然興起靜女之風,要求女子置身閨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於家相夫教子,不幹涉家國大事,方是靜女。竟還有儒生寫出什麽三從四德,頗得許多朝廷命官讚同,這風氣來得轟轟烈烈,甚至於宮廷內都深受影響,新入宮的幾個美人,就頗有幾分儒生所推崇的“靜女”之風。
就連許昭儀這樣低調且毫無存在感的人都多次告誡她離那幾個美人遠些,更別提其他妃嬪的態度如何了。
接下來的一段路,主仆二人都有些沉默,途經泛春池時,顧清平看了一眼,果然見到池麵上浮著一層薄冰,連岸邊垂柳上,都落了層薄薄的冰。
枯荷敗葉都隱沒在層疊的浮冰上,池中央的泛春亭中,一群藍衣侍女忙忙碌碌,不知在布置什麽。
繞過一片矮叢,迎麵便是一群衣著華麗的世家貴女,狐裘錦袍,金簪玉篦,還沒靠近就已覺暖香撲鼻。
為首那位,是個七八歲的女童,一身湘妃色宮裙,披一件白如雪的曳地披風,袍腳墜著小金墜兒,那雙掩在裙下的繡鞋上,亦是綴了碩大的東珠,就連發飾,也基本全是玉飾金簪。
女童見了她,眼底閃過幾絲詫異,不由停步,貴女們也停步,齊齊看她,然後紛紛行禮:
“見過三公主殿下。”
顧清平點頭,然後看向女童:“六皇妹。”
女童麵上閃過不加掩飾的厭惡,還是不得不迴禮:“三皇姐。”
顧清平一見這群貴女,就知道顧青霜又要搞什麽宴會了,她看見顧青霜臉上的厭惡,便不欲在此處礙眼,於是道:“你先忙。我就先走了。”
顧青霜道:“三皇姐慢走,不送。”
顧清平迴身領著桃夭從另一條路離開。
隻見貴女中,顧青霜旁,一位身材高挑的少女微微笑出聲來。其著一身產自廣平的錦袍,暗金絲線繡成海棠花交織袍上,披著一件泛金邊又白到反光的狐裘,麵似三月春桃,含情目若九天星光落入,目光瀲灩,眉眼處略展風情。長發隨意結起,不過幾支玉釵點綴,清麗脫俗,宛如九天仙子。
這便是謝氏嫡女,文淑縣主,謝瓀(ruan)。
少女看著顧清平離去的背影,目光裏閃過幾絲興味。
顧青霜疑惑側頭,少女卻笑道:“霜兒,你這位三皇姐,可真是聞名不如見麵。”
顧青霜道:“一個繡娘的女兒,也配做本公主的皇姐。文淑,你怎麽突然對她產生興趣了?”
“我欣賞這樣身居泥濘的垂死掙紮呀。”少女俏皮迴答。
顧青霜微微笑起來,細眉上挑:“是極,再怎麽做也都是白費功夫,垂死掙紮罷了。”
貴女們紛紛微笑,得體優雅。
顧青霜道:“今兒本公主得了幾盆好花,可是從本宮母妃那裏借來的花中極品,諸位賞了,可要留下筆墨才行。”
這廂顧清平剛走到一株桂花樹下,一枝還帶著三兩朵桂花的樹枝忽然掉到她身前,同時,一個微低的聲音在她頭頂笑開:“好久不見啊,三公主殿下。”
顧清平抬頭,藍袍的質子斜倚桂枝,一手搭樹,一臉笑意。
顧清平淡然一笑:“七皇子別來無恙。”
紀淵又折了一枝桂枝,花葉落在他眉宇間,更現出幾分風流姿態:“殿下,你妹妹今日舉辦賞花宴,你怎麽不去湊個熱鬧呢?”
顧清平淡淡地說:“她未曾邀請本公主,本公主何必不請自到。”
紀淵抬眼遠遠看去,雖看不見那亭中是怎樣花團錦簇,但他仍能想象那宴上風光,他低頭笑道:“本皇子可聽聞那個沈昭儀,本是一月禁足,可是一天都沒被關。而三殿下你,卻老老實實地被關了半月,哦對了,你還抄了不少經書吧?”
顧清平宛然一笑:“這倒與七皇子無關了。”
紀淵笑說:“三殿下難道就不覺得,你的昭儀,白受了那高熱之苦了嗎?”
顧清平不笑了,她沉下臉,目光更加平靜,讓人看不出半點波瀾:“本公主說了,這與七皇子無關。”說畢,她抽身離去,沒再理會紀淵半點。
紀淵靠在桂枝上,哈哈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