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貞跟隨著小太監,走入承安殿側殿,硯迴早已候在此處,一見他,就滿臉堆笑地迎上來,口內說著:“正說大人呢,大人就來了。”
孟貞目不斜視,隻問:“陛下近來可好?許久不見陛下上朝了。”
硯迴親自給他引路,笑道:“陛下新得了幾部好書,正看得入迷,何況朝中有您在,解陛下之憂,自然是懶怠上朝了。”
孟貞終於看他,那雙淺灰色眼瞳裏波瀾不驚,映著硯迴的身影,令他些許驚慌,隻得陪笑。
孟貞嗤笑:“硯迴公公,今日話有些多,你這話若傳了出去,可叫左相大人作何想法。”
硯迴臉色一變,已經些許不滿,孟貞看著他,臉上眼中皆含笑意,拂袖上了側殿台階。
硯迴立在原地,眼中簇上幾縷恨色,若是像顧清平這樣無權無勢的人麵聖,那他自然可以入內伺候,但像孟貞這樣位高權重的平章院首輔麵聖,那他便是半點也沒有入內的資格。
何況,孟貞一向瞧不起他們這樣的內侍。
孟貞進入殿中,繞過書架,窗下竹榻上,儒服的帝王背對著他,背影略顯清瘦。他緩步行去,看見帝王麵前的矮案上,鋪著一副殘局。
孟貞行禮:“陛下晨安。”
顧琛頭也不抬:“免禮。”
孟貞起身,半點不見外地落座於矮案的另一側,拈起一粒墨玉雕製的黑子,端詳棋局片刻,抬手落子。
令帝王困擾的棋局就這般輕而易舉地解開,他鬆開皺起的眉,抬頭看向孟貞:“首輔此時麵見,所為何事?”
“陛下,”孟貞歎息,“侍禦史年嘉……尚且年輕,恐不能完成陛下所托,臣慚愧,請求…召迴年嘉。”
“首輔,落子無悔。”年輕的帝王拈起一粒白子,隨意落下,立即將黑子逼入絕境,他的目光很淡,因而顯得神色也極淡。
孟貞端詳著他,起身道:“臣知錯,請陛下責罰。”
顧琛微微輕笑:“首輔不必如此,愛屋及烏,他並不會有事。何況,堂堂月朗風清年少嘉,怎會無能至此?”
孟貞開口,卻無言以對,隻得複坐下,與他對弈,霎時滿堂寂靜,隻聽棋子磕在玉盤上聲響清脆。
半晌,孟貞道:“這幾日,不見陛下上朝了,連明德堂,也甚少見陛下去了。”
帝王神情不變:“夫人病了。”除此一句,再無他話。
孟貞再道:“聽聞這兩日,中書令謝明玄日日進宮,臣以為,此舉甚為不妥。”
“首輔,你近來,話有些多。”顧琛抬眸,淡淡掃他一眼,孟貞低頭,起身下跪動作一氣嗬成。
年輕帝王輕展衣袖,倚著矮案,神色冷淡:“不妥又如何,他是夫人親兄,朕還能攔著他不成。首輔,朕知道你心裏想的什麽,但養精蓄銳,才是首輔現今該做的事。”
帝王親自下榻,扶起孟貞。位高權重的孟首輔其實並不老,四十幾許的年紀,見慣風雨令他內斂而含蓄,氣質儒雅,是個真正的讀書人,顧琛素來喜愛文人,自然不會對有大儒之風的孟貞過多責備。
他道:“首陽先生高徒現如今正居宮內,首輔若是無事,可前去看望。”
孟貞叩首拜謝,而後辭出,盛淵帝取下一卷竹簡,又聽腳步聲漸進,輕而浮躁,卻是硯迴,他舉著一卷畫紙,奉到帝王身前,道:“迴陛下,周先生新書一卷好字,特奉與陛下。”
顧琛放下竹簡,取過畫紙,展開,內中隻有八個字:“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書得龍飛鳳舞、大氣磅礴,撲麵便是一股桀驁不馴之姿。
年輕帝王神色和緩,微露笑意。
……
上陽宮。
顧清平迴到上陽宮時,天光早已大亮,因為昨夜雨勢甚大,打落許多枯枝敗葉,長長一條鵝石漫道,俱被敗葉覆蓋,道邊幾株矮楓,卻正紅如胭脂。
上陽宮在秋光裏越發顯出幾分陳韻,那些磨損的飛角廊簷,都在光裏默默生輝。
淺藍衣裙的宮女們正在灑掃庭院,她越過花木,踩過台階,至殿前入殿,方一進去,就聽一連串壓抑的咳聲傳來。
顧清平快步入內,倚窗的拔步床上垂下的緋色輕紗被束起,昭儀側臥在錦衾內,拈繡花針,一邊咳嗽一邊下針。玉若捧著個茶盤,盤中放著盞玉色茶盞,立在一邊,垂著頭,對許氏的咳嗽恍若未聞。
淺淺不悅湧上心間,她沒說話,快步上前,立在許氏榻前:“昭儀。”
許氏一見她進來時,就把繡樣放下,溫柔含笑地看著她。在這美人花簇的後宮之中,許氏生得並不出挑,一雙杏眼一對彎眉就湊出無限溫柔,但她的眼睛生得極美,濃如墨色點綴星辰,漫天星光似都被裝進這雙眼裏,叫人一見就不由自主沉淪。
她正用這樣的眼神溫柔地看著顧清平:“平兒,來,”她用手摸了摸顧清平的發,臉色還有些蒼白,半響,忽然輕歎,“你見了陛下和娘娘,他們有沒有為難你?”
顧清平半跪在她榻前,溫順迴答:“娘娘心慈,罰我禁足抄寫《宮儀》,陛下令我去瓊玉樓抄寫經書為娘娘祈福,另外,陛下還賜予我一枚玉佩,昭儀見了嗎?”
許氏問道:“玉佩很好,你要看看嗎?”
顧清平側頭:“昭儀替我收著吧,改日再看亦不遲。”
許氏看著女兒清瘦的麵頰,陣陣酸澀湧上心頭,她良久歎氣:“平兒,你見到陛下,有沒有被他嚇到?”
顧清平道:“有一點。”
許氏攬著她,道:“陛下其實很溫柔,你別怕他,他,也是個可憐人。”最後一句,聲音輕到幾不可聞,但顧清平聽見了,她有些不解,卻也沒說話。
她說:“昭儀病還沒好,怎麽就要刺繡了?要是昭儀再病一次,可教清平如何是好?”
許氏攬著她,把繡樣舉起,看模樣是件華美非常的披肩,用料是廣平綢緞,其上異草鮮花,朱雀鳥獸,皆是金線玉繡而成,金光爛灼。
“這是淑妃娘娘即刻就要的,怎麽敢耽誤片刻。”許氏微微簇起眉尖,道。
“清平可以幫您繡些。”
許氏笑著摸了摸她的發:“娘娘看得出我的繡法,要不是我繡的,娘娘會不高興的,你且坐一會兒,再有幾針,就繡完了。早些完事,早些交於淑妃娘娘,我這心裏才安穩些。隻希望這件華衣,能為我的平兒換來安康。”
顧清平便不再說話,從她懷中退出,端坐一邊,撐著頭看她繡。
許氏曾是淑妃的專用繡娘,淑妃過往一針一線,皆出自她手,哪怕如今位居昭儀,有公主傍身,也時不時要做些淑妃宮裏的針線。
顧清平雖年小,卻也知道這意味著什麽,隻是她們母女在宮裏人輕言微,需要仰仗淑妃。
孟貞目不斜視,隻問:“陛下近來可好?許久不見陛下上朝了。”
硯迴親自給他引路,笑道:“陛下新得了幾部好書,正看得入迷,何況朝中有您在,解陛下之憂,自然是懶怠上朝了。”
孟貞終於看他,那雙淺灰色眼瞳裏波瀾不驚,映著硯迴的身影,令他些許驚慌,隻得陪笑。
孟貞嗤笑:“硯迴公公,今日話有些多,你這話若傳了出去,可叫左相大人作何想法。”
硯迴臉色一變,已經些許不滿,孟貞看著他,臉上眼中皆含笑意,拂袖上了側殿台階。
硯迴立在原地,眼中簇上幾縷恨色,若是像顧清平這樣無權無勢的人麵聖,那他自然可以入內伺候,但像孟貞這樣位高權重的平章院首輔麵聖,那他便是半點也沒有入內的資格。
何況,孟貞一向瞧不起他們這樣的內侍。
孟貞進入殿中,繞過書架,窗下竹榻上,儒服的帝王背對著他,背影略顯清瘦。他緩步行去,看見帝王麵前的矮案上,鋪著一副殘局。
孟貞行禮:“陛下晨安。”
顧琛頭也不抬:“免禮。”
孟貞起身,半點不見外地落座於矮案的另一側,拈起一粒墨玉雕製的黑子,端詳棋局片刻,抬手落子。
令帝王困擾的棋局就這般輕而易舉地解開,他鬆開皺起的眉,抬頭看向孟貞:“首輔此時麵見,所為何事?”
“陛下,”孟貞歎息,“侍禦史年嘉……尚且年輕,恐不能完成陛下所托,臣慚愧,請求…召迴年嘉。”
“首輔,落子無悔。”年輕的帝王拈起一粒白子,隨意落下,立即將黑子逼入絕境,他的目光很淡,因而顯得神色也極淡。
孟貞端詳著他,起身道:“臣知錯,請陛下責罰。”
顧琛微微輕笑:“首輔不必如此,愛屋及烏,他並不會有事。何況,堂堂月朗風清年少嘉,怎會無能至此?”
孟貞開口,卻無言以對,隻得複坐下,與他對弈,霎時滿堂寂靜,隻聽棋子磕在玉盤上聲響清脆。
半晌,孟貞道:“這幾日,不見陛下上朝了,連明德堂,也甚少見陛下去了。”
帝王神情不變:“夫人病了。”除此一句,再無他話。
孟貞再道:“聽聞這兩日,中書令謝明玄日日進宮,臣以為,此舉甚為不妥。”
“首輔,你近來,話有些多。”顧琛抬眸,淡淡掃他一眼,孟貞低頭,起身下跪動作一氣嗬成。
年輕帝王輕展衣袖,倚著矮案,神色冷淡:“不妥又如何,他是夫人親兄,朕還能攔著他不成。首輔,朕知道你心裏想的什麽,但養精蓄銳,才是首輔現今該做的事。”
帝王親自下榻,扶起孟貞。位高權重的孟首輔其實並不老,四十幾許的年紀,見慣風雨令他內斂而含蓄,氣質儒雅,是個真正的讀書人,顧琛素來喜愛文人,自然不會對有大儒之風的孟貞過多責備。
他道:“首陽先生高徒現如今正居宮內,首輔若是無事,可前去看望。”
孟貞叩首拜謝,而後辭出,盛淵帝取下一卷竹簡,又聽腳步聲漸進,輕而浮躁,卻是硯迴,他舉著一卷畫紙,奉到帝王身前,道:“迴陛下,周先生新書一卷好字,特奉與陛下。”
顧琛放下竹簡,取過畫紙,展開,內中隻有八個字:“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書得龍飛鳳舞、大氣磅礴,撲麵便是一股桀驁不馴之姿。
年輕帝王神色和緩,微露笑意。
……
上陽宮。
顧清平迴到上陽宮時,天光早已大亮,因為昨夜雨勢甚大,打落許多枯枝敗葉,長長一條鵝石漫道,俱被敗葉覆蓋,道邊幾株矮楓,卻正紅如胭脂。
上陽宮在秋光裏越發顯出幾分陳韻,那些磨損的飛角廊簷,都在光裏默默生輝。
淺藍衣裙的宮女們正在灑掃庭院,她越過花木,踩過台階,至殿前入殿,方一進去,就聽一連串壓抑的咳聲傳來。
顧清平快步入內,倚窗的拔步床上垂下的緋色輕紗被束起,昭儀側臥在錦衾內,拈繡花針,一邊咳嗽一邊下針。玉若捧著個茶盤,盤中放著盞玉色茶盞,立在一邊,垂著頭,對許氏的咳嗽恍若未聞。
淺淺不悅湧上心間,她沒說話,快步上前,立在許氏榻前:“昭儀。”
許氏一見她進來時,就把繡樣放下,溫柔含笑地看著她。在這美人花簇的後宮之中,許氏生得並不出挑,一雙杏眼一對彎眉就湊出無限溫柔,但她的眼睛生得極美,濃如墨色點綴星辰,漫天星光似都被裝進這雙眼裏,叫人一見就不由自主沉淪。
她正用這樣的眼神溫柔地看著顧清平:“平兒,來,”她用手摸了摸顧清平的發,臉色還有些蒼白,半響,忽然輕歎,“你見了陛下和娘娘,他們有沒有為難你?”
顧清平半跪在她榻前,溫順迴答:“娘娘心慈,罰我禁足抄寫《宮儀》,陛下令我去瓊玉樓抄寫經書為娘娘祈福,另外,陛下還賜予我一枚玉佩,昭儀見了嗎?”
許氏問道:“玉佩很好,你要看看嗎?”
顧清平側頭:“昭儀替我收著吧,改日再看亦不遲。”
許氏看著女兒清瘦的麵頰,陣陣酸澀湧上心頭,她良久歎氣:“平兒,你見到陛下,有沒有被他嚇到?”
顧清平道:“有一點。”
許氏攬著她,道:“陛下其實很溫柔,你別怕他,他,也是個可憐人。”最後一句,聲音輕到幾不可聞,但顧清平聽見了,她有些不解,卻也沒說話。
她說:“昭儀病還沒好,怎麽就要刺繡了?要是昭儀再病一次,可教清平如何是好?”
許氏攬著她,把繡樣舉起,看模樣是件華美非常的披肩,用料是廣平綢緞,其上異草鮮花,朱雀鳥獸,皆是金線玉繡而成,金光爛灼。
“這是淑妃娘娘即刻就要的,怎麽敢耽誤片刻。”許氏微微簇起眉尖,道。
“清平可以幫您繡些。”
許氏笑著摸了摸她的發:“娘娘看得出我的繡法,要不是我繡的,娘娘會不高興的,你且坐一會兒,再有幾針,就繡完了。早些完事,早些交於淑妃娘娘,我這心裏才安穩些。隻希望這件華衣,能為我的平兒換來安康。”
顧清平便不再說話,從她懷中退出,端坐一邊,撐著頭看她繡。
許氏曾是淑妃的專用繡娘,淑妃過往一針一線,皆出自她手,哪怕如今位居昭儀,有公主傍身,也時不時要做些淑妃宮裏的針線。
顧清平雖年小,卻也知道這意味著什麽,隻是她們母女在宮裏人輕言微,需要仰仗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