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安殿是帝王起居之處,位於整個太央宮的正中心,遠遠望去,金磚琉璃瓦,翠粉施銀壁,如有光拂落,就能看見承安殿外金光浮動,玉銀闌珊,它也是人間太央宮中最最富麗堂皇的地方。
顧清平從來沒有資格踏入這裏,許昭儀初獲昭儀之位,還曾來此謝恩,等顧清平長大了些時,昭儀便在燈下穿針引線,繡出朵朵精致的奇花異草,一邊跟她講起這人間太央宮的承安殿。
而今天,帝王的一道口諭,令她得以踏入這座帝王居所。
硯迴輕甩拂塵,恭聲請她下攆,桃夭揭開珍珠簾,扶著她下攆,方一落地,她便被金光晃了眼,那蟠龍飛旋在殿上,口中銜著粒碩大圓潤的夜明珠,翠色光芒在光影下微微浮動,金雕玉琢不外乎此,而這隻是承安殿的外景。
兩列宮女魚貫而出,青衣搖曳步步生蓮,眉眼如畫粉黛輕施,她們各自執著金盆漱盂錦帕等物,姿態極美地行至顧清平麵前。
硯迴又一輕甩拂塵,笑道:“承安殿規矩,入內麵聖需得整理衣著,潔手去塵,方不擾陛下聖安。”
顧清平輕聲應下,宮女們為她整理衣裙,淨麵施妝,動作輕柔好似輕雲拂麵,未令顧清平覺得半分不適。桃夭也隻能打打下手。
她微微抬眸,其實,這也算得上是變相的搜身了罷。
待整理完畢,硯迴令宮女們退下,便引著她走進殿中,大殿內立著一架白石底的翠微日升圖,栩栩如生,轉過屏風,就是帝王日常見客的地方,隻見幾張蜀錦坐榻,檀木小幾,上置鮮花果品,還可聞見淡淡清香,硯迴將她引入坐榻,躬身退去。
錦衣繡鞋的宮女為她倒茶,顧清平淺嚐了一口,入口綿長,迴味微澀,她不知道這是什麽茶,但能用來招待帝王的客人的,想必也不是凡品。
她放下青瓷茶盞,輕聲問:“這位姐姐,這是什麽茶?”
“三殿下折煞奴了,這是雲霧茶。”宮女亦輕聲迴道。
這雲霧茶,她曾有所耳聞,乃是南晉十大名山之一的雲霧山才有產出的頂尖茶,一棵茶樹一年隻得一兩,且必須是老茶樹才有那般綿長的滋味,因此一兩價值上百兩白銀。
她聽罷,也隻是輕輕點頭,讚了一聲:“好茶。”
宮女行禮後步履輕緩退下。
她又枯坐了半刻鍾,茶盞裏的茶還剩下一點餘溫,但她喝過一口後也就沒再喝過,即便這茶一兩價值百兩白銀,可她總覺得滋味不如昭儀親手製的花茶好喝。
她垂下眼簾,眼睛看著小幾,坐姿端正,周身氣質清貴。
半晌才有個淺紫衣衫的中年女子走來,顧清平聽見她頭上金釵輕晃,裙上環佩叮當,便知這來的也是個身份貴重的人。
尚未起身,那人已經將她輕扶起來:“殿下,陛下在南邊小書房裏,召您過去。”
此人妝容淡雅,眼神清透,雖已四十來歲,卻不失風情,且自有一種不怒且威的氣度。
她沒有見過這人,此時也不會多嘴問一句,那中年女子笑道:“瞧奴這記性,三殿下,奴是這承安殿的掌事姑姑,名喚錦繡。”
顧清平頷首行禮:“見過錦繡姑姑。”
“殿下,快去吧,陛下難得有閑時,錯了這個時辰,又不知要等到什麽時候呢。”錦繡推著她,道。
左轉出大殿,入目便是一塘的殘荷,錦繡帶著她踏上塘上的竹橋,踩著一路咯吱咯吱,下蓮塘,又過幾道拱月門,便見一座宮苑。這應是側殿。
幾個侍衛候在宮苑前,錦繡引她進入宮苑,就見宮女們候在殿門門前,大氣也不曾出過一口,安靜如斯,錦繡輕聲道:“陛下就在裏麵。”
顧清平頷首,便提著裙擺踏上台階,殿門大開,入目就是一尊青銅琢花的香鼎,繚繚吐著青煙,焚的乃是上好的檀香,香鼎極大,比她還高。
繞過香鼎,隻見一列列書架,皆累著竹簡,她穿過書架,向光源處走去。
半開的窗下,設著竹榻,一個人背對著她,舉著一卷竹簡看得入迷,那人一身儒服,長袖及衣擺層層疊疊垂下榻來,鴉青長發隻用玉簪挑起,沒有過多裝飾,但仍令人覺得貴氣拂麵。
顧清平用了幾個月都用不上的大禮,雙手觸地,額磕在手背上,輕聲說:“兒臣拜見陛下。”
半晌,竹簡被卷起的聲音清脆傳來,一道典雅的聲音響起:“昨夜喚朕父皇,今日就稱朕陛下了?”
“昨夜逾矩,清平已知曉過錯,不敢再次逾矩。”顧清平沒有起身,仍跪著迴答。
竹卷磕在桌案上,衣衫娑娑,半響過後,陛下道:“行了,起來吧。”
顧清平這才起身。
皇帝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端視著她,那支算不上奢華的海棠釵子簪在如雲的墨發裏,使帝王目光微凝。
“你發上這支釵子,瞧著分外眼熟。”帝王說。
顧清平垂著頭迴答:“是去歲年節時淑妃娘娘賜予。”
“哦,她給的,也難怪,”陛下道,“朕記著,如今你該有十一了吧。”
“迴陛下,過了年節就滿十一了。”
雖是幾句簡簡單單的對話,卻令顧清平不敢有半分疏忽。
“前兒朕倒得了個稀罕東西,既然你將十一,就賜予你罷。硯迴,去取那枚西越使臣進獻的細雪雙魚禁步,送到上陽宮去。”
書架旁的硯迴公公應了一聲,躬身退下,離開之前,他暗暗瞅了眼顧清平。
陛下倚在書案上,眉間擬山水,穿著儒服,不似掌握著世人生殺大權的人間帝王,反而像是個久居書閣,不沾人間事的書生了。
“朕聽說,皇後罰你禁足半月,抄寫《宮儀》,你可有不甘?”帝王微微眯眼,側了下頭,顧清平便覺自己仿佛置身高山之下,唿吸不暢。
“迴陛下,娘娘恩典,兒臣並無不甘。”顧清平道。
“今日叫你來,本也無甚大事,既你已知錯,朕也不好過多責罰,這半月禁足,就令你去瓊玉樓日日抄寫經文,為皇後腹中胎兒祈福。”陛下說。
“謹遵聖旨。”
“行了,退下吧。”
陛下合上眼,以手支著頭,水流似的衣袖滑下,露出半截清瘦的手腕。
硯迴公公輕輕上前:“陛下……”
盛淵帝沒有動,隻是說:“這些書,都送到瓊玉樓去,再撥幾個人過去。”
“是。”硯迴道,“孟大人求見,正在宣儀門外侯著。”
“一個弟子失蹤罷了,幾次三番來求見朕,他倒上心得很,叫進來。”帝王抬眼,微泛冷光。
“是。”
顧清平從來沒有資格踏入這裏,許昭儀初獲昭儀之位,還曾來此謝恩,等顧清平長大了些時,昭儀便在燈下穿針引線,繡出朵朵精致的奇花異草,一邊跟她講起這人間太央宮的承安殿。
而今天,帝王的一道口諭,令她得以踏入這座帝王居所。
硯迴輕甩拂塵,恭聲請她下攆,桃夭揭開珍珠簾,扶著她下攆,方一落地,她便被金光晃了眼,那蟠龍飛旋在殿上,口中銜著粒碩大圓潤的夜明珠,翠色光芒在光影下微微浮動,金雕玉琢不外乎此,而這隻是承安殿的外景。
兩列宮女魚貫而出,青衣搖曳步步生蓮,眉眼如畫粉黛輕施,她們各自執著金盆漱盂錦帕等物,姿態極美地行至顧清平麵前。
硯迴又一輕甩拂塵,笑道:“承安殿規矩,入內麵聖需得整理衣著,潔手去塵,方不擾陛下聖安。”
顧清平輕聲應下,宮女們為她整理衣裙,淨麵施妝,動作輕柔好似輕雲拂麵,未令顧清平覺得半分不適。桃夭也隻能打打下手。
她微微抬眸,其實,這也算得上是變相的搜身了罷。
待整理完畢,硯迴令宮女們退下,便引著她走進殿中,大殿內立著一架白石底的翠微日升圖,栩栩如生,轉過屏風,就是帝王日常見客的地方,隻見幾張蜀錦坐榻,檀木小幾,上置鮮花果品,還可聞見淡淡清香,硯迴將她引入坐榻,躬身退去。
錦衣繡鞋的宮女為她倒茶,顧清平淺嚐了一口,入口綿長,迴味微澀,她不知道這是什麽茶,但能用來招待帝王的客人的,想必也不是凡品。
她放下青瓷茶盞,輕聲問:“這位姐姐,這是什麽茶?”
“三殿下折煞奴了,這是雲霧茶。”宮女亦輕聲迴道。
這雲霧茶,她曾有所耳聞,乃是南晉十大名山之一的雲霧山才有產出的頂尖茶,一棵茶樹一年隻得一兩,且必須是老茶樹才有那般綿長的滋味,因此一兩價值上百兩白銀。
她聽罷,也隻是輕輕點頭,讚了一聲:“好茶。”
宮女行禮後步履輕緩退下。
她又枯坐了半刻鍾,茶盞裏的茶還剩下一點餘溫,但她喝過一口後也就沒再喝過,即便這茶一兩價值百兩白銀,可她總覺得滋味不如昭儀親手製的花茶好喝。
她垂下眼簾,眼睛看著小幾,坐姿端正,周身氣質清貴。
半晌才有個淺紫衣衫的中年女子走來,顧清平聽見她頭上金釵輕晃,裙上環佩叮當,便知這來的也是個身份貴重的人。
尚未起身,那人已經將她輕扶起來:“殿下,陛下在南邊小書房裏,召您過去。”
此人妝容淡雅,眼神清透,雖已四十來歲,卻不失風情,且自有一種不怒且威的氣度。
她沒有見過這人,此時也不會多嘴問一句,那中年女子笑道:“瞧奴這記性,三殿下,奴是這承安殿的掌事姑姑,名喚錦繡。”
顧清平頷首行禮:“見過錦繡姑姑。”
“殿下,快去吧,陛下難得有閑時,錯了這個時辰,又不知要等到什麽時候呢。”錦繡推著她,道。
左轉出大殿,入目便是一塘的殘荷,錦繡帶著她踏上塘上的竹橋,踩著一路咯吱咯吱,下蓮塘,又過幾道拱月門,便見一座宮苑。這應是側殿。
幾個侍衛候在宮苑前,錦繡引她進入宮苑,就見宮女們候在殿門門前,大氣也不曾出過一口,安靜如斯,錦繡輕聲道:“陛下就在裏麵。”
顧清平頷首,便提著裙擺踏上台階,殿門大開,入目就是一尊青銅琢花的香鼎,繚繚吐著青煙,焚的乃是上好的檀香,香鼎極大,比她還高。
繞過香鼎,隻見一列列書架,皆累著竹簡,她穿過書架,向光源處走去。
半開的窗下,設著竹榻,一個人背對著她,舉著一卷竹簡看得入迷,那人一身儒服,長袖及衣擺層層疊疊垂下榻來,鴉青長發隻用玉簪挑起,沒有過多裝飾,但仍令人覺得貴氣拂麵。
顧清平用了幾個月都用不上的大禮,雙手觸地,額磕在手背上,輕聲說:“兒臣拜見陛下。”
半晌,竹簡被卷起的聲音清脆傳來,一道典雅的聲音響起:“昨夜喚朕父皇,今日就稱朕陛下了?”
“昨夜逾矩,清平已知曉過錯,不敢再次逾矩。”顧清平沒有起身,仍跪著迴答。
竹卷磕在桌案上,衣衫娑娑,半響過後,陛下道:“行了,起來吧。”
顧清平這才起身。
皇帝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端視著她,那支算不上奢華的海棠釵子簪在如雲的墨發裏,使帝王目光微凝。
“你發上這支釵子,瞧著分外眼熟。”帝王說。
顧清平垂著頭迴答:“是去歲年節時淑妃娘娘賜予。”
“哦,她給的,也難怪,”陛下道,“朕記著,如今你該有十一了吧。”
“迴陛下,過了年節就滿十一了。”
雖是幾句簡簡單單的對話,卻令顧清平不敢有半分疏忽。
“前兒朕倒得了個稀罕東西,既然你將十一,就賜予你罷。硯迴,去取那枚西越使臣進獻的細雪雙魚禁步,送到上陽宮去。”
書架旁的硯迴公公應了一聲,躬身退下,離開之前,他暗暗瞅了眼顧清平。
陛下倚在書案上,眉間擬山水,穿著儒服,不似掌握著世人生殺大權的人間帝王,反而像是個久居書閣,不沾人間事的書生了。
“朕聽說,皇後罰你禁足半月,抄寫《宮儀》,你可有不甘?”帝王微微眯眼,側了下頭,顧清平便覺自己仿佛置身高山之下,唿吸不暢。
“迴陛下,娘娘恩典,兒臣並無不甘。”顧清平道。
“今日叫你來,本也無甚大事,既你已知錯,朕也不好過多責罰,這半月禁足,就令你去瓊玉樓日日抄寫經文,為皇後腹中胎兒祈福。”陛下說。
“謹遵聖旨。”
“行了,退下吧。”
陛下合上眼,以手支著頭,水流似的衣袖滑下,露出半截清瘦的手腕。
硯迴公公輕輕上前:“陛下……”
盛淵帝沒有動,隻是說:“這些書,都送到瓊玉樓去,再撥幾個人過去。”
“是。”硯迴道,“孟大人求見,正在宣儀門外侯著。”
“一個弟子失蹤罷了,幾次三番來求見朕,他倒上心得很,叫進來。”帝王抬眼,微泛冷光。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