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日,又下了兩場雪。因著先帝是今年正月駕崩的,所以今年還算是新喪之年,年節不可大辦。隻是盡管這樣,百姓家還都是早早在自家掛上了花燈,買了一車又一車的年貨,等著高高興興過新年。
相比之下,趙頊可就沒這麽愉悅了,國庫的虧損賬目讓他覺得窗外的雪格外刺目。他微微閉上了眼睛,手指輕輕的扣著椅子的扶手。
雖然在他即位三天後,三司使韓絳就曾上書國庫入不敷出,可是經過他一年的嚴格要求節儉、甚至是削減了宗室和一些承襲的官員的用度,宮中的一應開支能省則省,車馬宮女等都開始消減,既不修建新的宮殿,也不遊山玩水,甚至聽從富弼的勸誡從來不顯示自己的喜好,以免官員會效仿和用人力財力來討好他。但是,這種虧空居然沒有半點改善。
今日的朝堂上,為了年節的安排,戶部與禮部因為慶典花費的問題,吵的不可開交。禮部要遵循祖製章法,戶部兩手一攤;禮部要修繕宗廟,戶部兩手一攤。趙頊看著現場的混亂發了脾氣,扔了奏折,負氣退朝。最後隻能叫了富弼、曾公亮、文彥博、王陶、韓維等人在他的書房內繼續商討。
隻不過眾人也沒有什麽有效的辦法。畢竟官員用度和軍事用度,不論是考慮到維持正常運轉,還是太宗太祖遺留下的製度與人情,都沒辦法再精簡了。同時又要花錢維持與遼國的交邦、大夏的戰爭,以及繳納十分豐厚的大夏歲幣。一時間,無從改觀。
眾人商討無果之後,相繼離開了趙頊的書房。富弼故意留在了最後,趙頊看出他的意思就問著:“富公可還有什麽良策啊?”
富弼雙手一揖,朗聲說著:“今日之狀況讓老陳想到一樁舊事。”“哦?什麽事?”趙頊有些好奇的問著。
“不知陛下可聽過《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富弼問著。趙頊搖搖頭,皇爺爺的上書內容,他隻寥寥記得幾個特別有記憶點的,這個《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似乎沒在他知道的範圍內。畢竟他不是從小進宮學習做皇子的,很多事務的內情,他也隻是在陪伴趙曙最後的那段時日裏略略學習了一些,並不全麵。
“那是什麽?”趙頊追問著。富弼沉吟片刻,向趙頊解釋著:“嘉佑三年,王安石調為度支判官。進京述職的時候,他上了一篇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那裏麵以他多年的地方官經曆,指出國家積弱積貧的原因。他認為應效法古聖先賢之道、改革製度,方能改變當時的狀況。隻不過……”富弼停頓了一下,“隻不過當時仁宗帝當時對於範文正公的事情心有戚戚,就沒有同意他的主張。”
趙頊的眼睛亮了一些,他似乎聽說過這個事情。不過隨即他的眼神又暗淡了下去:“年初我堪堪即位之時,司馬公也曾上書指出,要除去兩朝積弊,要點在於管人、信賞、必罰三點。隻是他徒有想法,卻沒有辦法實施。最終不了了之。”趙頊苦笑了一下,“就算當年才情如範文正公,也不過落得潦草收場的局麵。而當今,他王安石雖有治世之才,又有如何的才情與決心呢?就怕也不過是一場紙上談兵罷了。”
富弼明白趙頊的擔心:“陛下,為君之道,在於識人善用。如今朝堂上官員已經肅清了一半,堪用之人也越來越多,想必很多有識之士也都有很好的想法。不若,借由年關徹地考察一番,如何?”趙頊點點頭,想要改天換地,他確實不能僅憑一己之力。
相比之下,趙頊可就沒這麽愉悅了,國庫的虧損賬目讓他覺得窗外的雪格外刺目。他微微閉上了眼睛,手指輕輕的扣著椅子的扶手。
雖然在他即位三天後,三司使韓絳就曾上書國庫入不敷出,可是經過他一年的嚴格要求節儉、甚至是削減了宗室和一些承襲的官員的用度,宮中的一應開支能省則省,車馬宮女等都開始消減,既不修建新的宮殿,也不遊山玩水,甚至聽從富弼的勸誡從來不顯示自己的喜好,以免官員會效仿和用人力財力來討好他。但是,這種虧空居然沒有半點改善。
今日的朝堂上,為了年節的安排,戶部與禮部因為慶典花費的問題,吵的不可開交。禮部要遵循祖製章法,戶部兩手一攤;禮部要修繕宗廟,戶部兩手一攤。趙頊看著現場的混亂發了脾氣,扔了奏折,負氣退朝。最後隻能叫了富弼、曾公亮、文彥博、王陶、韓維等人在他的書房內繼續商討。
隻不過眾人也沒有什麽有效的辦法。畢竟官員用度和軍事用度,不論是考慮到維持正常運轉,還是太宗太祖遺留下的製度與人情,都沒辦法再精簡了。同時又要花錢維持與遼國的交邦、大夏的戰爭,以及繳納十分豐厚的大夏歲幣。一時間,無從改觀。
眾人商討無果之後,相繼離開了趙頊的書房。富弼故意留在了最後,趙頊看出他的意思就問著:“富公可還有什麽良策啊?”
富弼雙手一揖,朗聲說著:“今日之狀況讓老陳想到一樁舊事。”“哦?什麽事?”趙頊有些好奇的問著。
“不知陛下可聽過《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富弼問著。趙頊搖搖頭,皇爺爺的上書內容,他隻寥寥記得幾個特別有記憶點的,這個《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似乎沒在他知道的範圍內。畢竟他不是從小進宮學習做皇子的,很多事務的內情,他也隻是在陪伴趙曙最後的那段時日裏略略學習了一些,並不全麵。
“那是什麽?”趙頊追問著。富弼沉吟片刻,向趙頊解釋著:“嘉佑三年,王安石調為度支判官。進京述職的時候,他上了一篇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那裏麵以他多年的地方官經曆,指出國家積弱積貧的原因。他認為應效法古聖先賢之道、改革製度,方能改變當時的狀況。隻不過……”富弼停頓了一下,“隻不過當時仁宗帝當時對於範文正公的事情心有戚戚,就沒有同意他的主張。”
趙頊的眼睛亮了一些,他似乎聽說過這個事情。不過隨即他的眼神又暗淡了下去:“年初我堪堪即位之時,司馬公也曾上書指出,要除去兩朝積弊,要點在於管人、信賞、必罰三點。隻是他徒有想法,卻沒有辦法實施。最終不了了之。”趙頊苦笑了一下,“就算當年才情如範文正公,也不過落得潦草收場的局麵。而當今,他王安石雖有治世之才,又有如何的才情與決心呢?就怕也不過是一場紙上談兵罷了。”
富弼明白趙頊的擔心:“陛下,為君之道,在於識人善用。如今朝堂上官員已經肅清了一半,堪用之人也越來越多,想必很多有識之士也都有很好的想法。不若,借由年關徹地考察一番,如何?”趙頊點點頭,想要改天換地,他確實不能僅憑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