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吉木村疫病好轉
穿成荒年女縣令,帶家國走向繁榮 作者:茉莉牛乳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日後。
昌南府,吉木村。
“哎喲——”
李時源剛領著張大夫掀簾入棚,就被驚得一哆嗦,一把將門簾放了下去。
“怎麽了?師傅。”
張大夫這一聲“師傅”叫得不可謂不熟練,如今他已自封了李時源門下二弟子。
至於為什麽是二弟子?
他早已打探過了,他上頭還有一位“師姐”。
“師姐”自小跟著師傅走南闖北,四處行醫救人,自是當得起他這一聲“師姐”。
就是不知“師姐”年歲幾何,是何模樣?若有機會,他定會跟著師傅迴柳陽府一趟,好好與“師姐”交流一番行醫心得。
——與師傅則不能用“交流”二字,因為近幾日他愈發感覺,自己與師傅的醫術隔了一條鴻溝,想邁過這條鴻溝,學他個十年八年都不算長。
李時源剛想開口,說自己並未認他做徒弟,一個人頭就從簾中探了出來。
“李大夫!我就說看見您了,您來給我們紮針的吧?怎的不進來?”
有棚布做遮擋,內外溫度終究是有些差別,他雙手掖著衣領,說著說著便將披在身上的衣服往上攏了攏。
“你們這是作何?”李時源皺起眉頭,麵上盡是不讚同,“一個個大男人,不將衣裳穿好像什麽樣子?得虧你們這棚都是男子,若是有女子......”
男子撓了撓頭,羞澀道:“這不是記得您今日要來紮針,咱們先準備著嗎......還有,咱們與門口將士說過了,若有婦人姑娘前來,不放她們進來。”
“有你們如此準備的?”
一掀開門簾,就瞧見幾個白花花的大腚趴在鋪上,換誰誰受得了?
李時源瞪了他一眼,繞過他朝棚內走去。
“也不怕凍!老夫好不容易把你們治個半好,凍著了算誰的?又想白吃餘小將軍的藥草嗎?”
男子低頭跟在他身後,心中委屈得不行。
也不知是誰先起的攀比心,說李大夫這次針灸,不知道又會換哪兒紮,不如就先將衣裳脫了。
然後李大夫一看——“喲嗬,誰先替老夫著想,事先做好了準備,便最先紮誰吧!”
如此一來,先被紮之人,便能最快痊愈。
——他們看其他棚的病患陸續痊愈,收拾家當出了棚區,其實心中急得很。
且他們之中還流傳著一個不知真假的說法——大夫紮針極為考驗體力與耐力,同一批紮針的病患,越是靠前,效果便會越好。
所以誰都想第一個被紮,誰都不想被留到最後。
李時源嘴上罵著,心中卻在暗自歡喜。
他們爭先恐後,都想第一個接受治療,便代表著他們也在期盼著痊愈,期盼著能走出棚區。
——想走出棚區,想看第二天的太陽,想活下去,就是好事。
李時源放下醫箱,隨意選了個床鋪坐下,淡淡開口:“今日不是老夫紮針。”
“啊......”病患們臉上的失落顯而易見,“那是......張大夫?”
他們的目光落在張大夫身上,疑惑中還夾雜著一絲淺淺的嫌棄。
“都什麽眼神兒?”張大夫輕拿起李時源的醫箱,嘟囔道:“雖說老夫醫術不及師傅,可你們別忘了,在師傅來之前,是老夫一直在給你們治病,你們豈能如此過河拆橋?”
這不是典型的拿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嗎!
病患麵上滑過一絲羞赧,低聲道:“可您自己都承認,您醫術不如李大夫......”
張大夫張了張嘴,憋了半響隻能憋出一句:“師傅您看他們!”
李時源無奈歎了口氣:“......老夫不過是有幸得了傳承,比張大夫先一步會了幾種針法罷了,你們切莫對張大夫如此無禮。這幾日他一直在練習針法,針灸效果已與老夫一般無二。”
他站起身來,接著教育道:“在老夫來之前,也一直是張大夫在為你們診治,若沒有他有功在前,老夫的診療也不會如此順利。所以方才之話,老夫不希望再從你們口中聽見第二次。”
他理解病患們的心情,可這幾日張大夫的努力與進步,他也同樣看在眼中。
他這輩子一心向醫,或是為了重振李氏榮光,又或是為了天下百姓,亦或是為了流芳千古。
但他卻從未想過,要將天下萬萬同行踩在腳下,睥睨他們、傲視他們。
病患們見他神色認真,才驚覺自己說錯了話。
“張大夫......對不起,是我們病糊塗了,忘了往日您的恩情,還望您大人有大量,切莫放在心上......”
“張大夫,要不您先紮我吧!我媳婦孩子還在棚區外等我呢!我早日痊愈,才能早日與她們團聚!”
“合著沒人在外麵等我,我就不能先出去了?張大夫,求您先紮我!”
語氣輕快,內容卻沉重至極。
但他們還能怎麽辦呢?
當家人被天災帶走之時,他們確實想過一了百了,隨家人而去,可......他們遇見了餘將軍,遇見了李大夫。
餘將軍說,求他們活下去。
活下去,去看看往後那個不一樣的、被天下百姓所憧憬的世界。
一個時辰後,李時源二人走出棚區,張大夫揉了揉發酸的手腕,歎道:“還好師傅您針多,不然一個接一個取針施針,得施到晌午去了。”
李時源將藥箱往上掂了掂,皺眉道:“老夫說過了,可將所掌握醫術盡數分享與你,不必拜師。”
張大夫聞言自是有一百個不認同。
“師傅,您莫如此說,得了您的傳承,豈能不入您門下?這世間沒有如此連吃帶拿的道理!若是被同行所知,一人一個唾沫釘,都能把徒兒淹死!”
“你這人......”李時源正欲與他講道理,突然想到一個兩全的法子。
他雙目微亮,問道張大夫:“老夫不收徒。但......老夫與沈大人的醫館缺大夫,不知你可有興趣?”
張大夫微微一愣,下意識問道:“又是那位沈大人?”
昌南府,吉木村。
“哎喲——”
李時源剛領著張大夫掀簾入棚,就被驚得一哆嗦,一把將門簾放了下去。
“怎麽了?師傅。”
張大夫這一聲“師傅”叫得不可謂不熟練,如今他已自封了李時源門下二弟子。
至於為什麽是二弟子?
他早已打探過了,他上頭還有一位“師姐”。
“師姐”自小跟著師傅走南闖北,四處行醫救人,自是當得起他這一聲“師姐”。
就是不知“師姐”年歲幾何,是何模樣?若有機會,他定會跟著師傅迴柳陽府一趟,好好與“師姐”交流一番行醫心得。
——與師傅則不能用“交流”二字,因為近幾日他愈發感覺,自己與師傅的醫術隔了一條鴻溝,想邁過這條鴻溝,學他個十年八年都不算長。
李時源剛想開口,說自己並未認他做徒弟,一個人頭就從簾中探了出來。
“李大夫!我就說看見您了,您來給我們紮針的吧?怎的不進來?”
有棚布做遮擋,內外溫度終究是有些差別,他雙手掖著衣領,說著說著便將披在身上的衣服往上攏了攏。
“你們這是作何?”李時源皺起眉頭,麵上盡是不讚同,“一個個大男人,不將衣裳穿好像什麽樣子?得虧你們這棚都是男子,若是有女子......”
男子撓了撓頭,羞澀道:“這不是記得您今日要來紮針,咱們先準備著嗎......還有,咱們與門口將士說過了,若有婦人姑娘前來,不放她們進來。”
“有你們如此準備的?”
一掀開門簾,就瞧見幾個白花花的大腚趴在鋪上,換誰誰受得了?
李時源瞪了他一眼,繞過他朝棚內走去。
“也不怕凍!老夫好不容易把你們治個半好,凍著了算誰的?又想白吃餘小將軍的藥草嗎?”
男子低頭跟在他身後,心中委屈得不行。
也不知是誰先起的攀比心,說李大夫這次針灸,不知道又會換哪兒紮,不如就先將衣裳脫了。
然後李大夫一看——“喲嗬,誰先替老夫著想,事先做好了準備,便最先紮誰吧!”
如此一來,先被紮之人,便能最快痊愈。
——他們看其他棚的病患陸續痊愈,收拾家當出了棚區,其實心中急得很。
且他們之中還流傳著一個不知真假的說法——大夫紮針極為考驗體力與耐力,同一批紮針的病患,越是靠前,效果便會越好。
所以誰都想第一個被紮,誰都不想被留到最後。
李時源嘴上罵著,心中卻在暗自歡喜。
他們爭先恐後,都想第一個接受治療,便代表著他們也在期盼著痊愈,期盼著能走出棚區。
——想走出棚區,想看第二天的太陽,想活下去,就是好事。
李時源放下醫箱,隨意選了個床鋪坐下,淡淡開口:“今日不是老夫紮針。”
“啊......”病患們臉上的失落顯而易見,“那是......張大夫?”
他們的目光落在張大夫身上,疑惑中還夾雜著一絲淺淺的嫌棄。
“都什麽眼神兒?”張大夫輕拿起李時源的醫箱,嘟囔道:“雖說老夫醫術不及師傅,可你們別忘了,在師傅來之前,是老夫一直在給你們治病,你們豈能如此過河拆橋?”
這不是典型的拿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嗎!
病患麵上滑過一絲羞赧,低聲道:“可您自己都承認,您醫術不如李大夫......”
張大夫張了張嘴,憋了半響隻能憋出一句:“師傅您看他們!”
李時源無奈歎了口氣:“......老夫不過是有幸得了傳承,比張大夫先一步會了幾種針法罷了,你們切莫對張大夫如此無禮。這幾日他一直在練習針法,針灸效果已與老夫一般無二。”
他站起身來,接著教育道:“在老夫來之前,也一直是張大夫在為你們診治,若沒有他有功在前,老夫的診療也不會如此順利。所以方才之話,老夫不希望再從你們口中聽見第二次。”
他理解病患們的心情,可這幾日張大夫的努力與進步,他也同樣看在眼中。
他這輩子一心向醫,或是為了重振李氏榮光,又或是為了天下百姓,亦或是為了流芳千古。
但他卻從未想過,要將天下萬萬同行踩在腳下,睥睨他們、傲視他們。
病患們見他神色認真,才驚覺自己說錯了話。
“張大夫......對不起,是我們病糊塗了,忘了往日您的恩情,還望您大人有大量,切莫放在心上......”
“張大夫,要不您先紮我吧!我媳婦孩子還在棚區外等我呢!我早日痊愈,才能早日與她們團聚!”
“合著沒人在外麵等我,我就不能先出去了?張大夫,求您先紮我!”
語氣輕快,內容卻沉重至極。
但他們還能怎麽辦呢?
當家人被天災帶走之時,他們確實想過一了百了,隨家人而去,可......他們遇見了餘將軍,遇見了李大夫。
餘將軍說,求他們活下去。
活下去,去看看往後那個不一樣的、被天下百姓所憧憬的世界。
一個時辰後,李時源二人走出棚區,張大夫揉了揉發酸的手腕,歎道:“還好師傅您針多,不然一個接一個取針施針,得施到晌午去了。”
李時源將藥箱往上掂了掂,皺眉道:“老夫說過了,可將所掌握醫術盡數分享與你,不必拜師。”
張大夫聞言自是有一百個不認同。
“師傅,您莫如此說,得了您的傳承,豈能不入您門下?這世間沒有如此連吃帶拿的道理!若是被同行所知,一人一個唾沫釘,都能把徒兒淹死!”
“你這人......”李時源正欲與他講道理,突然想到一個兩全的法子。
他雙目微亮,問道張大夫:“老夫不收徒。但......老夫與沈大人的醫館缺大夫,不知你可有興趣?”
張大夫微微一愣,下意識問道:“又是那位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