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句,落入朱棣耳中。


    洪武年間被老朱支配的恐懼,重新迴到朱棣的心頭。


    “父皇教誨,兒臣謹記。”


    朱棣連忙磕頭。


    ‘父皇詐死了四年?!’


    ‘不對,父皇駕崩應是真事,事關社稷,豈能作假?!’


    ‘而且父皇詐死有何目的?難不成隻是為了詐出我這個靖難的藩王?以我對父皇的了解,斷不會如此!’


    ‘難道是……’


    朱棣心裏飛速思索,接著他注意到,站在自己麵前的這個父皇,明顯是壯年時期,他的目光又是注意到坐在金椅上的季伯鷹,那身奇異的穿著顯然不似凡人。


    ‘莫非是神明顯靈,帶著父皇降臨人世?’


    朱棣心中忐忑,還有濃濃不甘。


    他冒天下之大不韙起兵造反,提著腦袋從北一路殺到應天,而現在卻要功虧一簣,自己以後難道還要繼續臣服在這個啥也不是的侄子腳底?!


    “請皇爺爺下旨,平亂誅逆!”


    朱允炆適時開口,在他看來,自個皇爺爺必定會聽從,畢竟他可是自個皇爺爺的心頭大寶貝啊!


    隻可惜,那是晚年朱元璋的心頭肉。


    對於洪武時空這位正值壯年的老朱而言,朱允炆根本就沒有存在感,尤其是在親眼見到朱允炆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更是徒增了幾分厭惡。


    老朱隻是冷冷看了眼朱允炆,便是收劍折迴,重新坐在了金椅之上。


    這一操作把朱棣朱允炆朱高煦幾個都看懵了,不知道老朱究竟要做什麽。


    “你們兩個,各自挑選一人入殿,由高煦去宣。”


    一語出,朱棣和朱允炆都是愣了愣,然而都不敢有分毫等待,皆是將人選報出。


    朱棣選的是朱能,因為他的首席軍師姚廣孝這會還在趕赴應天的路上,朱允炆則是選的方孝孺,這是他最信任的大臣,也是他的老師。


    半個時辰之後,當朱高煦帶著兩人進入享殿的那一刻。


    朱能心中是充滿疑惑的,因為在他看來,自己雖然也姓朱,但此朱非彼朱,並不是皇室子弟,根本沒有資格進入太祖享殿祭拜。


    而方孝孺則是一臉的視死如歸,帶著一副滅我十族又如何的氣勢邁過殿階。


    然當他們兩個抬頭望見朱元璋的刹那,朱能還好,他至今為止的從軍經曆都在燕軍之中,這輩子就沒見過朱元璋長什麽模樣,隻覺得眼前坐著的這人氣勢驚人。


    可方孝孺則是不同,這老學究覲見過太祖皇帝,頓時嚇得撲通一聲跪了下去。


    “臣,臣方孝孺,參見先…參見陛下!”


    原本方孝孺還想來一句先帝,可是大活人就在跟前,稱唿先帝也不太合適,心中更是翻江倒海,怎麽都想不通已經駕崩的太祖皇帝竟然又活了。


    旁邊的朱能一頓,瞬間反應了過來,來不及心中驚駭,也是撲通跪了下去。


    “末將朱能,拜見陛下!”


    老朱隻是淡漠的瞥了眼方孝孺和朱能,他之所以召這二人前來,隻為做一個見證,以此堵住未來天下人悠悠之口。


    “燕王朱棣。”


    威嚴之音響起,跪著的朱老四頓時身軀一顫。


    “兒臣在!”


    “咱授你監國之權,期限為三年,三年之後,倘若天下盛世,朱允炆退位,你登基。”


    此話一出,朱棣神色一怔,顯然沒有想到老朱會給出這麽一道聖旨,他原本以為自個老爹就算不砍了自己,也會把自己貶為庶人,畢竟在朱棣的印象中,駕崩前的那些年,老朱幹出什麽事來都不奇怪。


    跪在他身側的朱高煦和朱能則是臉色狂喜,有了老朱這道詔命,這場靖難就是名正言順。


    而在一旁的朱允炆臉色煞白,他怎麽都沒想到,親手把皇位傳給自己的皇爺爺,竟然又親手將自己從皇位拽了下去。


    其中緣由也簡單,因為站在他們麵前的老朱並不是洪武末年的老朱,倘若是洪武末年的老朱,以其晚年對朱允炆的寵愛,再加上反複無常、越發暴戾的性情,還真說不準會發生什麽。


    方孝孺也是聽得瞳孔震顫,他雖然迂腐,但絕對是聰明人,自然知道老朱這一道旨意代表著什麽,也瞬間明白為什麽自己和朱能會被宣召入殿。


    甚至,大概率未來這道讓位聖旨,還得由他這個天下讀書人的精神領袖來宣,如此更加可以驗證朱棣的得位之正。


    表麵上看起來,不論有沒有老朱的這一道聖旨,最終都是由朱棣來接下這大明江山,都會出現永樂一朝,但實際上則是全然不同。


    如果沒有老朱的聖旨加持,那朱老四坐上皇帝就是篡位,怎麽洗都沒用,史載朱老四為了向天下人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剛登基就搞了一大堆騷操作,改出身什麽的基礎操作就不談。


    一,廢黜建文時期的所有政令,不論好壞,一律恢複祖訓。


    可實際上洪武時期留下的社會矛盾已經開始激化,很多洪武時期的政令已經不適用,建文新政的改革也初見成效,這一恢複祖訓,直接社會矛盾加劇,發展原地倒退十年。


    二,設立東廠,重用宦官。


    靖難成功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宦官」,加上朝中的建文舊臣頗多,為製衡這幫舊臣,朱老四登位之後,他就開始有點喜歡太監了,把他老爹定下的‘內臣不得幹政’的祖訓忘到狗肚子裏去了,東廠這玩意就是朱老四在永樂十八年設立的,直接為明後期的閹黨之禍開了頭。


    三,急迫用功績來掩蓋靖難本質是造反的事實。


    為了證明自己比建文帝更適合大明皇帝這個崗位,永樂年間,朱老四一共五征漠北,但實際上隻有前兩次是有積極效果的,永樂八年和十二年的北伐,可謂是打出了大明國威,可永樂末年三次都是弊大於利,不僅耗盡了國庫,對民生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甚至於朱老四自己都死在了第五次親征的路上。


    此外,五征漠北還出現了新問題。因為軍費耗損過大,為了節省軍費開支,朱棣下令放棄長城以北幾個關鍵衛所,導致明朝喪失了大部分對塞外地區的控製。


    而現在有了老朱的聖旨,那朱棣就不用折騰這些了,至少不會折騰的那麽厲害,大明國力也能在更快的時間發展至鼎盛。


    “等等。”


    季伯鷹想了想,開口說道。


    這兩個字,直接將眾人目光都引了過去。


    要知道,這會可是老朱在下旨,他沒說完,誰敢吭聲?


    然而老朱的反應卻是讓朱棣朱允炆朱高煦朱能方孝孺等人心頭驚駭不已,因為老朱一點也不生氣,反而是極為謙恭的看向季伯鷹。


    “季先生乃咱大明仙師,季先生所說的話即是咱說的話。”


    這一番話,直接確定了季伯鷹在朱棣心中的地位。


    ‘大明仙師。’


    季伯鷹瞥了眼老朱,這名頭聽起來不錯。


    “燕王殿下。”


    望向朱棣,淡淡出聲。


    “我有一事提醒你。”


    被季伯鷹注視著,這位大明第一藩王,未來的永樂大帝,竟是感到有幾分不適,因為在此時的他看來,這位衣著奇異的男子,就是帶老朱降臨世間的仙使。


    “仙師聖言,朱棣聆聽。”


    朱棣畢恭畢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朱棣:爹,你咋沒死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怪不好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怪不好吃並收藏大明朱棣:爹,你咋沒死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