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兒從頭講起,說道:“我們跟你們離開以後,楊思敬和趙孟仁走在前麵,本來很是小心,偶爾遇到蒙古人,也是趙孟仁用蒙古語搪塞過去。不過走迴到牢房的附近出了問題,好像有接班的人進去,發現了裏麵的情況,於是蒙古兵便拉起了警報,我們情急之下,無處遁形,便躲進一間帳篷內,帳篷內有兩個蒙古兵休息,我們趁他們沒反應過來之前,將他們殺了,隨後外麵的聲音越來越大。後來應該是有了軍令,說是抓逃犯,忽然有人撩簾大喊傳軍令,猝不及防,跟我們打了個照麵,一唿哨,蒙古兵便都圍了上來。我們沒辦法,便硬闖了出去,撐了很久,我們幾次都要放棄了,突然孫伯來殺入戰團,我們這才殺出重圍。”
百裏山略一沉吟,問道:“將近一個多時辰?你們都在跟蒙古兵打鬥?楊思敬和趙孟仁都是毫發無傷?”
吳倩兒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在兵營了躲了很長一段時間,然後才跟蒙古兵交上手的。雖然不知道多久,但是時間確實不短。不過開始的時候蒙古兵不多,衝出去還不算難,後來人越來越多,將我們圍的水泄不通。楊思敬和趙孟仁一直躲在我和歐陽北的身後,雖然不會武功,但是他們很淡定,沒有慌亂,緊跟著我和歐陽二哥,所以沒有受傷。”
百裏山望著李莫,說道:“大哥怎麽看?”
李莫幽幽的說道:“我覺得,很有問題。”
百裏山又問道:“那我們怎麽辦?”
李莫說道:“算了,孫伯來的事先等一等。我最想知道的是這楊思敬和趙孟仁到底是什麽人,為什麽失捏幹會說他們這麽重要。”
百裏山點頭,同意李莫的說法,便將楊思敬和趙孟仁唿喚了過來。
楊思敬和趙孟仁來到李莫、百裏山和吳倩兒的近前,拱手致謝,說道:“多謝幾位英雄救命之恩。還沒請教幾位英雄的稱唿?”
百裏山拱手迴禮問道:“不必客氣,我們是兄弟三人,這位是大哥李莫,那邊的是二哥歐陽北,我是老三白山,這位是吳倩兒姑娘,我們在中軍大帳外麵聽到的東西,不知道二位可否解釋一下?”
楊思敬猶豫了一下,問道:“不知幾位英雄想知道什麽?”
李莫說道:“太多了,你們到底是誰?還有那些莫名其妙的蒙古名字,還望一一解釋一下。”
楊思敬說道:“這說來,話就長了,讓我們從前朝開始講起吧。蒙古人退出中原後,由於內部不和,形成多個部落,其中有一個自詡為前朝正統,繼續打著蒙元的旗幟,就是我們稱之為韃靼的部落,現在韃靼的大汗就是孛兒隻斤·阿岱,也就是我們聽到的阿岱汗。不過,雖然大汗依然是黃金家族的孛兒隻斤氏擔任,但是實際上在韃靼掌權的人是韃靼的太師,而現任韃靼的太師就是阿魯台。”
“瓦剌的情況也差不多,由孛兒隻斤·脫脫不花擔任大汗,但是實際瓦剌的權利,掌握在太師綽羅斯·托歡的手裏,前幾年托歡去世,他的兒子綽羅斯·也先接任太師,是瓦剌的實際掌權者。”
“由於蒙古人內部不和,先皇便利用蒙古人內鬥挑撥他們互相攻伐,便封阿魯台為寧王,封托歡為順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太師寧王和太師順王,由於也先接任太師是在先皇駕崩之後,所以也先沒有先皇的封號,但是他自稱淮王,也就是我們所聽到的太師淮王。”
百裏山和李莫同時哦了一聲,這才明白這些人的關係。
楊思敬繼續說道:“先皇挑撥兩個蒙古部族戰鬥很有成效,但是托歡治下的瓦剌勢力發展的更為強大,在幾年前已經將韃靼擊敗,活捉當時的韃靼大汗,孛兒隻斤·阿岱,殺了太師寧王阿魯台。”
吳倩兒出言問道:“方才我們遇到的那個阿岱汗,難道不是阿岱?”
楊思敬說道:“阿岱就是阿岱汗。我說的這些,都是瓦剌宣稱的事實,我們並不知道真實的情況。現在看來,韃靼未滅,阿魯台和阿岱汗都沒有死,不知道他們用了什麽辦法,從瓦剌的手中逃了出來正在秘密發展自己的勢力。”
吳倩兒又問道:“那王振是誰?”
楊思敬說道:“王振是我朝司禮監總管太監,是皇帝的親信。”
百裏山問道:“他怎麽會在這裏?”
楊思敬迴答道:“我不知道,他應該死了的。”
百裏山問道:“什麽意思?”
楊思敬繼續說道:“瓦剌消滅韃靼後,並沒有安定下來,由於沒有牽製的勢力,更是一家獨大,便蠢蠢欲動,與我朝開戰,此次大戰,我朝的統領便是這個王振。”
吳倩兒好懸沒樂出聲來,問道:“朝堂沒人了嗎?怎麽找個太監當統帥?他能行麽?”
楊思敬歎了一口氣,說道:“連姑娘都看出了問題,我天朝如何不敗?姑娘猜的沒有錯,他當統帥,確實很有問題,領軍不得其要領,導致我朝在土木堡大敗,二十萬軍隊灰飛煙滅,我朝將軍、大臣損失大半,傷亡慘重。”
楊思敬說到這裏,聲音略帶哽咽,眼圈泛紅。百裏山和李莫聽得如此,也是長籲短歎。
吳倩兒接口道:“你說王振應該死了,他卻出現在這裏,聽他們說的話,莫非這場大敗是王振故意為之?”
楊思敬說道:“姑娘所猜,與老朽所想不謀而合。我等原以為,王振隻不過是個落地的秀才,不諳兵法,土木堡之敗是因為王振指揮有誤,雖然可恨,但這是天災。不過今日在帳外所聽所聞,在想想他當日所為,看來此敗乃是王振勾結韃靼,將軍情出賣給韃靼,不想結果卻被瓦剌捷足先登,才致我軍慘敗,此非天災,實乃人禍。這真是宦官誤國啊!”說完楊思敬兩眼含淚,趙孟仁聽得此處也是拳頭緊握,牙關緊咬,一副想吃人的模樣。
百裏山靜靜的提完楊思敬的解釋,昨日在賬內所聽所聞也是明白了幾分,但是這些事情,如何能是普通人能夠知道的?莫非……
百裏山想到這裏,便出言相問道:“莫非二位是朝堂官員?”
楊思敬和趙孟仁均是一愣,抬眼望著百裏山,問道:“少俠何出此言?”
百裏山嘿嘿一笑,說道:“尋常百姓,哪裏會知道這麽多事?這點並不難猜,敢問二位大人來此何事?”
百裏山略一沉吟,問道:“將近一個多時辰?你們都在跟蒙古兵打鬥?楊思敬和趙孟仁都是毫發無傷?”
吳倩兒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在兵營了躲了很長一段時間,然後才跟蒙古兵交上手的。雖然不知道多久,但是時間確實不短。不過開始的時候蒙古兵不多,衝出去還不算難,後來人越來越多,將我們圍的水泄不通。楊思敬和趙孟仁一直躲在我和歐陽北的身後,雖然不會武功,但是他們很淡定,沒有慌亂,緊跟著我和歐陽二哥,所以沒有受傷。”
百裏山望著李莫,說道:“大哥怎麽看?”
李莫幽幽的說道:“我覺得,很有問題。”
百裏山又問道:“那我們怎麽辦?”
李莫說道:“算了,孫伯來的事先等一等。我最想知道的是這楊思敬和趙孟仁到底是什麽人,為什麽失捏幹會說他們這麽重要。”
百裏山點頭,同意李莫的說法,便將楊思敬和趙孟仁唿喚了過來。
楊思敬和趙孟仁來到李莫、百裏山和吳倩兒的近前,拱手致謝,說道:“多謝幾位英雄救命之恩。還沒請教幾位英雄的稱唿?”
百裏山拱手迴禮問道:“不必客氣,我們是兄弟三人,這位是大哥李莫,那邊的是二哥歐陽北,我是老三白山,這位是吳倩兒姑娘,我們在中軍大帳外麵聽到的東西,不知道二位可否解釋一下?”
楊思敬猶豫了一下,問道:“不知幾位英雄想知道什麽?”
李莫說道:“太多了,你們到底是誰?還有那些莫名其妙的蒙古名字,還望一一解釋一下。”
楊思敬說道:“這說來,話就長了,讓我們從前朝開始講起吧。蒙古人退出中原後,由於內部不和,形成多個部落,其中有一個自詡為前朝正統,繼續打著蒙元的旗幟,就是我們稱之為韃靼的部落,現在韃靼的大汗就是孛兒隻斤·阿岱,也就是我們聽到的阿岱汗。不過,雖然大汗依然是黃金家族的孛兒隻斤氏擔任,但是實際上在韃靼掌權的人是韃靼的太師,而現任韃靼的太師就是阿魯台。”
“瓦剌的情況也差不多,由孛兒隻斤·脫脫不花擔任大汗,但是實際瓦剌的權利,掌握在太師綽羅斯·托歡的手裏,前幾年托歡去世,他的兒子綽羅斯·也先接任太師,是瓦剌的實際掌權者。”
“由於蒙古人內部不和,先皇便利用蒙古人內鬥挑撥他們互相攻伐,便封阿魯台為寧王,封托歡為順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太師寧王和太師順王,由於也先接任太師是在先皇駕崩之後,所以也先沒有先皇的封號,但是他自稱淮王,也就是我們所聽到的太師淮王。”
百裏山和李莫同時哦了一聲,這才明白這些人的關係。
楊思敬繼續說道:“先皇挑撥兩個蒙古部族戰鬥很有成效,但是托歡治下的瓦剌勢力發展的更為強大,在幾年前已經將韃靼擊敗,活捉當時的韃靼大汗,孛兒隻斤·阿岱,殺了太師寧王阿魯台。”
吳倩兒出言問道:“方才我們遇到的那個阿岱汗,難道不是阿岱?”
楊思敬說道:“阿岱就是阿岱汗。我說的這些,都是瓦剌宣稱的事實,我們並不知道真實的情況。現在看來,韃靼未滅,阿魯台和阿岱汗都沒有死,不知道他們用了什麽辦法,從瓦剌的手中逃了出來正在秘密發展自己的勢力。”
吳倩兒又問道:“那王振是誰?”
楊思敬說道:“王振是我朝司禮監總管太監,是皇帝的親信。”
百裏山問道:“他怎麽會在這裏?”
楊思敬迴答道:“我不知道,他應該死了的。”
百裏山問道:“什麽意思?”
楊思敬繼續說道:“瓦剌消滅韃靼後,並沒有安定下來,由於沒有牽製的勢力,更是一家獨大,便蠢蠢欲動,與我朝開戰,此次大戰,我朝的統領便是這個王振。”
吳倩兒好懸沒樂出聲來,問道:“朝堂沒人了嗎?怎麽找個太監當統帥?他能行麽?”
楊思敬歎了一口氣,說道:“連姑娘都看出了問題,我天朝如何不敗?姑娘猜的沒有錯,他當統帥,確實很有問題,領軍不得其要領,導致我朝在土木堡大敗,二十萬軍隊灰飛煙滅,我朝將軍、大臣損失大半,傷亡慘重。”
楊思敬說到這裏,聲音略帶哽咽,眼圈泛紅。百裏山和李莫聽得如此,也是長籲短歎。
吳倩兒接口道:“你說王振應該死了,他卻出現在這裏,聽他們說的話,莫非這場大敗是王振故意為之?”
楊思敬說道:“姑娘所猜,與老朽所想不謀而合。我等原以為,王振隻不過是個落地的秀才,不諳兵法,土木堡之敗是因為王振指揮有誤,雖然可恨,但這是天災。不過今日在帳外所聽所聞,在想想他當日所為,看來此敗乃是王振勾結韃靼,將軍情出賣給韃靼,不想結果卻被瓦剌捷足先登,才致我軍慘敗,此非天災,實乃人禍。這真是宦官誤國啊!”說完楊思敬兩眼含淚,趙孟仁聽得此處也是拳頭緊握,牙關緊咬,一副想吃人的模樣。
百裏山靜靜的提完楊思敬的解釋,昨日在賬內所聽所聞也是明白了幾分,但是這些事情,如何能是普通人能夠知道的?莫非……
百裏山想到這裏,便出言相問道:“莫非二位是朝堂官員?”
楊思敬和趙孟仁均是一愣,抬眼望著百裏山,問道:“少俠何出此言?”
百裏山嘿嘿一笑,說道:“尋常百姓,哪裏會知道這麽多事?這點並不難猜,敢問二位大人來此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