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家庭矛盾,接嶽母小住
諸天養老從火紅年代開始 作者:暗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69章 369.家庭矛盾,接嶽母小住
進入臘月之後,天氣越來越冷,偏偏普通市民的糧食定量又減了半斤,這個嚴寒的冬天,日子越來越難熬了。
就連嶽文軒家裏的生活水平,和半年前相比,也有了明顯差距。
嶽文軒有能力保持家庭的生活水準不降低,但他並沒有這麽做。
半年之前,嶽文軒的家裏吃的是大米白麵,就連玉米麵的窩窩頭都不常吃。
就連一般人家輕易不會吃的豬牛羊肉和雞鴨鵝,嶽家不說天天吃,但也三天兩頭的吃上一頓。
嶽文軒不缺這些物資,但在這樣的年景裏,如果還是每天這樣造,就算他們家住的是單門獨院,每天香飄四鄰,也太過惹人注目。
另外一個原因,嶽文軒覺得每一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時代印象,在這樣特殊的年景裏,雖然不至於讓孩子忍饑挨餓,但有必要讓孩子們感受到這個時期的生活艱難,不能讓幾個孩子完全和時代脫節。
就像家裏吃的糧食,現在從糧店裏買來的玉米麵和以前完全不同,以前的玉米麵就是純粹的玉米研磨而成,頂多就是研磨的粗一點。
這樣的玉米麵,以前嶽家一般是不吃的,因為蒸成窩窩頭之後吃著喇嗓子,難以下咽。
但現在買迴家的玉米麵,裏麵甚至摻雜著玉米芯。
以前的時候,脫完粒剩下的玉米芯,一般都是用來當成柴火燒,現在卻舍不得被丟棄,也用來當做填飽肚子的糧食。
參雜著玉米芯的玉米麵有多難吃,可想而知。
以前買糧食很少配發紅薯麵,現在去糧店買糧,每次都要配發一部分,關鍵是這些紅薯麵往往都是發黴的紅薯研磨而成。
這樣的紅薯麵兒特別苦,別提多難吃了。
像這種難以下咽的玉米麵和紅薯麵,領迴來之後,嶽雲軒當然不會讓全家人全部吃掉,大部分都被他送人或者換成了細糧。
但也會留下一小部分,偶爾也會吃上一頓,也好讓家人知道現在的普通人家過的是什麽樣的生活。
其實就算他不這樣做,除了全天都在家的老太太之外,家裏的其他人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中午飯都要吃食堂,現在的糧食供應緊張到了什麽地步,家人也都是清楚的。
今天是星期天,孟伊寧有一段時間沒迴娘家了,現在生活艱難,她不太放心老娘,上午去了娘家,中午不在家裏吃飯。
今天的午飯是老太太和大嫂一起動手做得,三個孩子早就已經坐到了桌子旁,望眼欲穿的等著飯菜上桌。
現在不能三天兩頭的吃肉,每到星期天才會吃一頓肉,用來改善生活。
今天中午燉了一條五六斤重的大鯉魚,三個孩子一起幫著收拾的。從大鯉魚下鍋開始,幾個孩子就已經不斷的流口水。
現在生活艱難,嶽文軒去河邊的次數更多了,但明麵上帶迴來的魚卻越來越少,他的說法是釣上來的魚被他換成了糧票和其他物資。
現在不單單是每月的糧食定量減少,各種副食品配發的更少,他總能拿迴家各種副食品,當然要給自己找一個讓人相信的理由。
等到老太太宣布開飯,三個孩子動作麻利的幫著盛飯端碗。
滿滿一大盆兒的鐵鍋燉魚端上桌,香氣彌漫整個房間,三個孩子都陶醉了一般,深深吸了一口氣,嘴裏不受抑製的分泌出大量唾液。
看到三個孩子那副饞樣,老太太趕緊拿起筷子來夾了一塊魚,說道:“都吃吧,今天燉的這條魚太大了,我看得有六斤,足夠你們吃到撐。”
老太太動了筷子,三個孩子這才跟著開吃。
家康一邊大口的吃著魚肉,一邊含混不清的說道:
“終於又吃到了香噴噴的魚肉,我感覺自己又活過來了。
昨天中午,我們學校吃的是憶苦思甜飯,每人兩個黑乎乎的窩窩頭,再加上一盆青綠的菜湯。
那窩窩頭也不知道是拿什麽做得,又苦又澀,還咬不動。
就連菜湯也是苦的,還不如喝白水呢,我真後悔打了一盆兒,又不能倒掉,隻能硬灌下去。
下迴學校再吃憶苦思甜飯,我寧肯餓肚子,也不想吃了。”
提起學校的食堂,家慶也是苦大仇深,看向嶽文軒,懇求道:
“爸,以後我們能不能不在學校吃中午飯?
食堂的這頓飯實在是太難吃了,比咱家的苦紅薯麵都難吃,我能不能省下糧票交迴家裏?
咱家離學校又不算太遠,我寧可來迴多跑上一趟,中午也不想在學校吃了。”
“就是,中午來迴跑上一趟還能鍛煉身體,以後我們還是迴家吃吧?”
三個孩子都是一樣的立場,家康和芳菲也都是同樣的想法。
老大家康已經上初中,老二家慶和小芳菲也都已經讀小學,在嶽文軒的要求下,他們三個的中午飯都在學校吃。
一定要讓三個孩子在學校吃這頓飯,嶽文軒自然有他的考量。
他們家裏的生活水平就算比以前降低了一些,仍然比普通人家的生活水準高了太多。
家裏的三個孩子要是一天三頓飯都在家裏吃,肯定會和這個時代脫節,成為同齡人當中的異類。
嶽文軒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吃太多苦,但又想讓他們融入這個時代,就隻能采取這樣的辦法。
孩子們每天在學校吃一頓午飯,盡管體會不到長切饑餓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但他們至少知道其他同齡人吃到肚子裏的是什麽。
因為有這樣的考量,嶽文軒當然不會答應三個孩子的請求,“中午這頓飯隻有你們太太在家,隻有這一頓飯,你們太太才能單獨吃點好的。
要是伱們中午也迴來吃,你們覺得太太會怎麽做?”
小芳菲說道:“我們已經商量過這個問題了,其實很好解決。
隻要太太早吃一會兒,我們迴來後自己做飯,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嶽文軒的三個孩子,除了老大家康平凡了點兒,老二和老三都很聰明,甚至可以說非常聰明。
既然這種哄小孩的理由不行,嶽文軒幹脆挑明:“你們非要問,那我就實話實說,我就是想讓你們在外頭吃點苦。
你們三個都有自己的朋友,他們平常在家裏過的是什麽樣的日子,你們應該也聽說過。
咱家的日子過得太好了,你們要是一天三頓飯都在家裏吃,也就體會不到其他同齡人的艱難,這不利於你們的成長。
我和你們媽媽、你們大娘,以前的時候,中午飯也經常迴來吃,現在不也是在單位吃食堂嗎?
我們完全可以迴家吃,為什麽一定要在外麵吃這一頓飯呢?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家康一直都是最聽話的孩子,他首先表態:“中午的這頓飯在學校吃,當然不如在家裏吃的好。
但和其他同學相比,已經算是很好了,至少能吃飽。
和我關係好的幾個同學,這段時間好像就從來都沒有吃飽過,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一直都喊肚子餓。
看到他們餓到發慌的樣子,就算中午那頓飯很難吃,我也能吃得下去。”
家慶和芳菲雖然很聰明,但到底年齡還小,正是一片天真爛漫的時候,平常無憂無慮的,很少考慮這些實際問題。
他們隻是本能的不想吃苦,既然老爸和大哥都這樣說,他們隻能無奈接受。
既然是改善生活,大魚大肉的吃著,主食也不好太差。
上午新蒸的純玉米麵的窩窩頭,雖然多少有點兒喇嗓子,但配上新鮮的魚湯,一家人都吃的很香。
半大小子最能吃,十三歲的家康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這一頓飯足足吃了五個窩窩頭才算是填飽肚子。
就連十歲的家慶都吃了三個窩頭,這還是嶽家的飯菜不缺油水,不然的話,隨便孩子吃,肯定還要吃的更多,才能真正吃飽。
飯後,幾個孩子還沒把廚房收拾利索,孟伊寧就帶著孟媽媽腳步匆匆的返迴。
嶽母上門,嶽文軒趕緊起身招唿,先是給倒了杯茶,然後說道:
“我早就和伊寧說把您接過來,在我這邊住上一段時間,這次過來不如多住上一段時間,先別走了。”
“先住著看吧,小孫女剛送去保育院,也不知道能不能適應?
要是不適應,我還得帶著去上班,在這邊住的話不太方便。”
雖然是生氣出來的,但孟媽媽還是不太放心家裏邊。
看到妻子的臉色不太好,一直都沒有說話,嶽文軒問道:“旭川出差剛迴來,有什麽事你多擔待一點,不會是和他生氣了吧?”
“旭川從小就聽話,我和他生什麽氣,讓我生氣的是馬思雅。
咱娘就是被她給氣著的,要不然我還接不過來。”
知道嶽母又和兒媳婦置氣了,嶽文軒並不感到驚訝。
公平的給個評價,馬思雅這個人其實也算不錯了,長得好有文化就不說了,性格也是溫溫柔柔的,有自己的一份工作,下班之後收拾家教育孩子,也算是合格的妻子。
但缺點也很明顯,本來娘家就是拖累,她又耳根子軟,特別聽父兄的話,經常偷偷的補貼娘家,時間長了自然會有矛盾。
馬思雅的父親馬財主一直都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如今年齡大了,隻能靠兒女的孝敬生活。
馬思雅的大哥在解放後倒是進了工廠,算是有正式工作的人,但他從小當大少爺習慣了,吃不了苦,又沒什麽進取心,如今每月的工資也不過三十多。
馬思雅的大嫂同樣沒有正式工作,好在她是個閑不住的人,每月都能從街道上接點兒零活,雖說掙的不多,但十塊八塊還是有的。
娘家這一大家子,每月四十多塊錢的收入,剛剛超過貧困線,精打細算的過日子,也就勉強夠用。
但馬財主和他的大兒子都是不能吃苦的人,還總想著每天抽包煙,再喝頓小酒,能有一口肉吃就更好了。
基本上每月掙多少就花多少,這麽多年也沒存下點錢。
以前風調雨順的時候,馬思雅每月都要貼補一點,現在日子艱難,馬思雅的父親和大哥,更是想方設法的想從她那裏打秋風。
好在孟媽媽和孟旭川都是精明厲害的人,家裏的錢財從來都不讓馬思雅沾手,就算她想著貼補娘家,每月也貼補不了多少。
雖然經常會因為這件事鬧矛盾,但因為貼補的少,倒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馬思雅是個什麽樣的人,她進門之前,咱們就都知道。
這些年不都是旭川自己管家嘛,她手裏又沒錢,就算想要貼補娘家,總歸是有限的。
旭川又不傻,有他管著,就算貼補一點,總歸出不了圈。
以後旭川掌握好大原則就行了,千萬別因為這些小事生氣,不值得。”嶽文軒勸解道。
孟伊寧還是很生氣,“馬思雅是旭川非要娶進門的,要是他自己被媳婦兒給氣著了,那是他活該。
但咱娘被馬思雅給氣著了,那就得說道說道。
他要是管不好媳婦兒,總讓咱娘跟著生氣,老娘就住在咱家不走了,以後他也別想來接。”
嶽文軒隻能接著勸解,“我說句公道話,這段時間旭川出差不在家,沒人管著馬思雅,旭川人在外地,鞭長莫及,咱娘要是被馬思雅給氣著了,也隻能等他迴來之後解決。
他這不是前幾天剛迴來嘛,咱們得給他點時間。
旭川還是值得信任的,就是攤上這麽一個媳婦兒,這麽一個老丈人,磕磕絆絆肯定少不了。
咱娘要是和馬思雅生氣了,就更沒這個必要,她就是這麽個人,可以慢慢教育她,改變她。
實在改變不了,那就做好防範,如果沒防範好,那就記住這個教訓,以後防範的更嚴一點。
本來就吃了虧,要是再被他氣出點好歹來,那不就更吃虧了。”
孟媽媽知道女婿明著是勸解孟伊寧,實際上是在勸她。
她本來也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就是平日裏一點一滴的不高興積累起來,再加上兒子迴家之後,馬思雅不但沒有收斂,反而還變本加厲,這才把她給氣著了。
進入臘月之後,天氣越來越冷,偏偏普通市民的糧食定量又減了半斤,這個嚴寒的冬天,日子越來越難熬了。
就連嶽文軒家裏的生活水平,和半年前相比,也有了明顯差距。
嶽文軒有能力保持家庭的生活水準不降低,但他並沒有這麽做。
半年之前,嶽文軒的家裏吃的是大米白麵,就連玉米麵的窩窩頭都不常吃。
就連一般人家輕易不會吃的豬牛羊肉和雞鴨鵝,嶽家不說天天吃,但也三天兩頭的吃上一頓。
嶽文軒不缺這些物資,但在這樣的年景裏,如果還是每天這樣造,就算他們家住的是單門獨院,每天香飄四鄰,也太過惹人注目。
另外一個原因,嶽文軒覺得每一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時代印象,在這樣特殊的年景裏,雖然不至於讓孩子忍饑挨餓,但有必要讓孩子們感受到這個時期的生活艱難,不能讓幾個孩子完全和時代脫節。
就像家裏吃的糧食,現在從糧店裏買來的玉米麵和以前完全不同,以前的玉米麵就是純粹的玉米研磨而成,頂多就是研磨的粗一點。
這樣的玉米麵,以前嶽家一般是不吃的,因為蒸成窩窩頭之後吃著喇嗓子,難以下咽。
但現在買迴家的玉米麵,裏麵甚至摻雜著玉米芯。
以前的時候,脫完粒剩下的玉米芯,一般都是用來當成柴火燒,現在卻舍不得被丟棄,也用來當做填飽肚子的糧食。
參雜著玉米芯的玉米麵有多難吃,可想而知。
以前買糧食很少配發紅薯麵,現在去糧店買糧,每次都要配發一部分,關鍵是這些紅薯麵往往都是發黴的紅薯研磨而成。
這樣的紅薯麵兒特別苦,別提多難吃了。
像這種難以下咽的玉米麵和紅薯麵,領迴來之後,嶽雲軒當然不會讓全家人全部吃掉,大部分都被他送人或者換成了細糧。
但也會留下一小部分,偶爾也會吃上一頓,也好讓家人知道現在的普通人家過的是什麽樣的生活。
其實就算他不這樣做,除了全天都在家的老太太之外,家裏的其他人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中午飯都要吃食堂,現在的糧食供應緊張到了什麽地步,家人也都是清楚的。
今天是星期天,孟伊寧有一段時間沒迴娘家了,現在生活艱難,她不太放心老娘,上午去了娘家,中午不在家裏吃飯。
今天的午飯是老太太和大嫂一起動手做得,三個孩子早就已經坐到了桌子旁,望眼欲穿的等著飯菜上桌。
現在不能三天兩頭的吃肉,每到星期天才會吃一頓肉,用來改善生活。
今天中午燉了一條五六斤重的大鯉魚,三個孩子一起幫著收拾的。從大鯉魚下鍋開始,幾個孩子就已經不斷的流口水。
現在生活艱難,嶽文軒去河邊的次數更多了,但明麵上帶迴來的魚卻越來越少,他的說法是釣上來的魚被他換成了糧票和其他物資。
現在不單單是每月的糧食定量減少,各種副食品配發的更少,他總能拿迴家各種副食品,當然要給自己找一個讓人相信的理由。
等到老太太宣布開飯,三個孩子動作麻利的幫著盛飯端碗。
滿滿一大盆兒的鐵鍋燉魚端上桌,香氣彌漫整個房間,三個孩子都陶醉了一般,深深吸了一口氣,嘴裏不受抑製的分泌出大量唾液。
看到三個孩子那副饞樣,老太太趕緊拿起筷子來夾了一塊魚,說道:“都吃吧,今天燉的這條魚太大了,我看得有六斤,足夠你們吃到撐。”
老太太動了筷子,三個孩子這才跟著開吃。
家康一邊大口的吃著魚肉,一邊含混不清的說道:
“終於又吃到了香噴噴的魚肉,我感覺自己又活過來了。
昨天中午,我們學校吃的是憶苦思甜飯,每人兩個黑乎乎的窩窩頭,再加上一盆青綠的菜湯。
那窩窩頭也不知道是拿什麽做得,又苦又澀,還咬不動。
就連菜湯也是苦的,還不如喝白水呢,我真後悔打了一盆兒,又不能倒掉,隻能硬灌下去。
下迴學校再吃憶苦思甜飯,我寧肯餓肚子,也不想吃了。”
提起學校的食堂,家慶也是苦大仇深,看向嶽文軒,懇求道:
“爸,以後我們能不能不在學校吃中午飯?
食堂的這頓飯實在是太難吃了,比咱家的苦紅薯麵都難吃,我能不能省下糧票交迴家裏?
咱家離學校又不算太遠,我寧可來迴多跑上一趟,中午也不想在學校吃了。”
“就是,中午來迴跑上一趟還能鍛煉身體,以後我們還是迴家吃吧?”
三個孩子都是一樣的立場,家康和芳菲也都是同樣的想法。
老大家康已經上初中,老二家慶和小芳菲也都已經讀小學,在嶽文軒的要求下,他們三個的中午飯都在學校吃。
一定要讓三個孩子在學校吃這頓飯,嶽文軒自然有他的考量。
他們家裏的生活水平就算比以前降低了一些,仍然比普通人家的生活水準高了太多。
家裏的三個孩子要是一天三頓飯都在家裏吃,肯定會和這個時代脫節,成為同齡人當中的異類。
嶽文軒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吃太多苦,但又想讓他們融入這個時代,就隻能采取這樣的辦法。
孩子們每天在學校吃一頓午飯,盡管體會不到長切饑餓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但他們至少知道其他同齡人吃到肚子裏的是什麽。
因為有這樣的考量,嶽文軒當然不會答應三個孩子的請求,“中午這頓飯隻有你們太太在家,隻有這一頓飯,你們太太才能單獨吃點好的。
要是伱們中午也迴來吃,你們覺得太太會怎麽做?”
小芳菲說道:“我們已經商量過這個問題了,其實很好解決。
隻要太太早吃一會兒,我們迴來後自己做飯,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嶽文軒的三個孩子,除了老大家康平凡了點兒,老二和老三都很聰明,甚至可以說非常聰明。
既然這種哄小孩的理由不行,嶽文軒幹脆挑明:“你們非要問,那我就實話實說,我就是想讓你們在外頭吃點苦。
你們三個都有自己的朋友,他們平常在家裏過的是什麽樣的日子,你們應該也聽說過。
咱家的日子過得太好了,你們要是一天三頓飯都在家裏吃,也就體會不到其他同齡人的艱難,這不利於你們的成長。
我和你們媽媽、你們大娘,以前的時候,中午飯也經常迴來吃,現在不也是在單位吃食堂嗎?
我們完全可以迴家吃,為什麽一定要在外麵吃這一頓飯呢?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家康一直都是最聽話的孩子,他首先表態:“中午的這頓飯在學校吃,當然不如在家裏吃的好。
但和其他同學相比,已經算是很好了,至少能吃飽。
和我關係好的幾個同學,這段時間好像就從來都沒有吃飽過,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一直都喊肚子餓。
看到他們餓到發慌的樣子,就算中午那頓飯很難吃,我也能吃得下去。”
家慶和芳菲雖然很聰明,但到底年齡還小,正是一片天真爛漫的時候,平常無憂無慮的,很少考慮這些實際問題。
他們隻是本能的不想吃苦,既然老爸和大哥都這樣說,他們隻能無奈接受。
既然是改善生活,大魚大肉的吃著,主食也不好太差。
上午新蒸的純玉米麵的窩窩頭,雖然多少有點兒喇嗓子,但配上新鮮的魚湯,一家人都吃的很香。
半大小子最能吃,十三歲的家康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這一頓飯足足吃了五個窩窩頭才算是填飽肚子。
就連十歲的家慶都吃了三個窩頭,這還是嶽家的飯菜不缺油水,不然的話,隨便孩子吃,肯定還要吃的更多,才能真正吃飽。
飯後,幾個孩子還沒把廚房收拾利索,孟伊寧就帶著孟媽媽腳步匆匆的返迴。
嶽母上門,嶽文軒趕緊起身招唿,先是給倒了杯茶,然後說道:
“我早就和伊寧說把您接過來,在我這邊住上一段時間,這次過來不如多住上一段時間,先別走了。”
“先住著看吧,小孫女剛送去保育院,也不知道能不能適應?
要是不適應,我還得帶著去上班,在這邊住的話不太方便。”
雖然是生氣出來的,但孟媽媽還是不太放心家裏邊。
看到妻子的臉色不太好,一直都沒有說話,嶽文軒問道:“旭川出差剛迴來,有什麽事你多擔待一點,不會是和他生氣了吧?”
“旭川從小就聽話,我和他生什麽氣,讓我生氣的是馬思雅。
咱娘就是被她給氣著的,要不然我還接不過來。”
知道嶽母又和兒媳婦置氣了,嶽文軒並不感到驚訝。
公平的給個評價,馬思雅這個人其實也算不錯了,長得好有文化就不說了,性格也是溫溫柔柔的,有自己的一份工作,下班之後收拾家教育孩子,也算是合格的妻子。
但缺點也很明顯,本來娘家就是拖累,她又耳根子軟,特別聽父兄的話,經常偷偷的補貼娘家,時間長了自然會有矛盾。
馬思雅的父親馬財主一直都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如今年齡大了,隻能靠兒女的孝敬生活。
馬思雅的大哥在解放後倒是進了工廠,算是有正式工作的人,但他從小當大少爺習慣了,吃不了苦,又沒什麽進取心,如今每月的工資也不過三十多。
馬思雅的大嫂同樣沒有正式工作,好在她是個閑不住的人,每月都能從街道上接點兒零活,雖說掙的不多,但十塊八塊還是有的。
娘家這一大家子,每月四十多塊錢的收入,剛剛超過貧困線,精打細算的過日子,也就勉強夠用。
但馬財主和他的大兒子都是不能吃苦的人,還總想著每天抽包煙,再喝頓小酒,能有一口肉吃就更好了。
基本上每月掙多少就花多少,這麽多年也沒存下點錢。
以前風調雨順的時候,馬思雅每月都要貼補一點,現在日子艱難,馬思雅的父親和大哥,更是想方設法的想從她那裏打秋風。
好在孟媽媽和孟旭川都是精明厲害的人,家裏的錢財從來都不讓馬思雅沾手,就算她想著貼補娘家,每月也貼補不了多少。
雖然經常會因為這件事鬧矛盾,但因為貼補的少,倒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馬思雅是個什麽樣的人,她進門之前,咱們就都知道。
這些年不都是旭川自己管家嘛,她手裏又沒錢,就算想要貼補娘家,總歸是有限的。
旭川又不傻,有他管著,就算貼補一點,總歸出不了圈。
以後旭川掌握好大原則就行了,千萬別因為這些小事生氣,不值得。”嶽文軒勸解道。
孟伊寧還是很生氣,“馬思雅是旭川非要娶進門的,要是他自己被媳婦兒給氣著了,那是他活該。
但咱娘被馬思雅給氣著了,那就得說道說道。
他要是管不好媳婦兒,總讓咱娘跟著生氣,老娘就住在咱家不走了,以後他也別想來接。”
嶽文軒隻能接著勸解,“我說句公道話,這段時間旭川出差不在家,沒人管著馬思雅,旭川人在外地,鞭長莫及,咱娘要是被馬思雅給氣著了,也隻能等他迴來之後解決。
他這不是前幾天剛迴來嘛,咱們得給他點時間。
旭川還是值得信任的,就是攤上這麽一個媳婦兒,這麽一個老丈人,磕磕絆絆肯定少不了。
咱娘要是和馬思雅生氣了,就更沒這個必要,她就是這麽個人,可以慢慢教育她,改變她。
實在改變不了,那就做好防範,如果沒防範好,那就記住這個教訓,以後防範的更嚴一點。
本來就吃了虧,要是再被他氣出點好歹來,那不就更吃虧了。”
孟媽媽知道女婿明著是勸解孟伊寧,實際上是在勸她。
她本來也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就是平日裏一點一滴的不高興積累起來,再加上兒子迴家之後,馬思雅不但沒有收斂,反而還變本加厲,這才把她給氣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