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西北兵變
盛世書香:二嫁富商相公 作者:南方有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時間,禦書房裏一片死寂,顧琛說完那句話後,也就不再多言了,老老實實的站在皇帝旁邊,充當一個合格的近衛。
皇帝眼睛隻是一瞬不瞬的盯著匍匐在地上的宋懷,沒有半分讓他起身的意思,宋懷心裏那叫一個忐忑啊。
他摸不準皇帝現心思,生怕皇帝因此而對他起了防備之心。
他現在雖為太子,但若是給了皇帝一種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接任這個皇位的感覺,那麽,他的東宮之位怕是也坐得不穩了。
若是他被廢了,試問還有誰能夠入主東宮?
答案不言而喻。
自古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他宋懷雖然也是嫡子,可他的生母先皇後已去逝多年,且母族並不強大,當年他能被策立為太子,除了占著嫡長的身份外,自然也有他自身的努力在。
可若一旦他被廢去,那麽接下來被策立的人無疑就是老三宋玉,他母親是當今的皇後,而且母族強大,若論聰明才智,他似乎一點也不輸於他宋懷。
所以,盡管宋玉這些年來一直遊山玩水,一副不關心朝政的樣子,可是他知道,他若是要與他一爭,怕是也不差。
思及此,宋懷眼中飛快的掠過一抹陰狠,他好不容易走到今天,絕不能讓宋玉這個時候跳出來毀了他的一切。
“父皇,您若是懷疑兒臣的忠心,那麽請您廢掉兒臣的太子之位吧,兒臣覺得三皇弟比兒臣更適合當此大任。”宋懷以退為進的說道。
皇帝原本平靜無波的眼中倏然掀起了一絲波瀾,那張看不出情緒的威嚴的臉上,有了一些振動,他定定的看著他,覺聲道:“你此話可出自真心?”
宋懷聽得皇帝開口了,而且語氣明顯的要比剛才要緩和了許多,他心裏頓時鬆了口氣,於是,他連忙迴道:“迴父皇,兒臣說的句句發自肺腑,三皇弟雖成年並未入朝,可兒臣知道,三皇弟一向聰慧,相信隻要父皇悉心教導些時日,他定然會做得比兒臣好百倍,好歹,他也是嫡子,若論名份來,他也不差,將來那些大臣想來也不會說什麽的,而且,他的母族也是父皇必不可缺的一筆助力。”
皇帝再度沉默。
顧琛眯起了眼睛看著跪在地上一臉道貌岸然,一副兄友弟恭模樣的宋懷,心道,他還當真是小瞧了他,他剛才一番話,令皇帝對宋懷起了疑心,可宋懷以退為進,並特意的提起了三皇子的母族。
皇帝一向喜歡把權利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上,任何一個家族的勢力過於強大,那都會引來皇帝的忌憚,雖說在初登大寶的時候他需要這樣一個外戚家族來鞏固自己的權利,可一旦他的權利已經得到了鞏固,那麽這樣一個強大的外戚就是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
宋懷深暗帝王製橫之術,更是了解皇帝的心思,所以,他特地提起了三皇子的母族,可不是真心的想要把太子的位置讓給他,而是在暗地裏提醒皇帝,他宋懷並無強大外戚,即便心懷野心,也翻不出幾朵浪花來,皇帝讓他在這個東宮的位置上,最少還能安心幾十年。
可一旦立了宋玉,那麽就等於親手給自己豎了一個強大的威脅,若是他哪一天不甘心做這個太子了,隨時都有可能聯合母族的力量逼宮,迫使他讓出這個皇位。
沒有哪一個皇帝喜歡被迫禪位的。
宋懷一句話,又將皇帝疑心轉移到了三皇子身上,以為三皇子以往那些個遊山玩水,不思朝政那都是裝出來的,其實他早已有了野心,隨時都準備取宋懷而代之。
要不然,宋懷好好的為何要提起他,而且還說要讓位給他?
“太子殿下又沒有犯什麽大錯,又何必無端端的說起這種話呢!陛下不過是過問幾句罷了,殿下便嚷著要讓賢,太子之人若是想換便換,怕是文武百官都要說陛下刻薄了。”顧琛不緊不慢的說道。
皇帝被他這般一提醒,注意力一下子又被拉了迴來。
不錯,他現在不過是要宋懷解釋一下陵王逃跑前撂下的那句話何意而已,若是與他無關,他自己分辯就是了,又何必開口便說要換人來做這個太子,還無端端的提起了一向不理朝政的宋玉,他這分明就是作賊心虛,而且想要禍水東引,讓他把防備心放在宋玉身上。
宋玉的母族是強大不錯,可他的母族一向安份守己,這麽多年來也一直沒有任何不軌的行為,手中雖有些權利,可卻時時刻刻保持著良好的君臣關係,從未因為宮裏有個皇後而肆意妄為。
宋懷突然提起他,莫不是想要借刀殺人?
皇帝看向宋懷的目光,再度變得充滿審視起來。
宋懷當真是恨極了顧琛,若是他第一次開口他還沒察覺到他的用意的話,那麽第二次開口他若還聽不出來他是何居心,那麽他這麽多年的經營也就白費了。
當下,宋懷急急的開口道:“父皇,兒臣絕無此意,兒臣隻是……”
隻是,這一次皇帝已經沒有耐性再聽他說下去了,他揮了揮手,抬高了聲音道:“好了,你且出去吧,讓朕好好靜一靜。”
宋懷張了張嘴,心也跟著一路往下沉。
什麽時候他說的話皇帝連聽都不願意聽了?
這可不是什麽好現象,如今宋玉仍在京城,並時時讓皇帝看得見,皇後更是會時不時的吹一下枕頭風,而他若是漸漸的失去了皇帝的寵信,那麽他離覆滅也不遠了。
“還跪著幹什麽?地上有金子嗎?”皇帝見他老半天不動,不由得又開口催道。
“是,兒臣告退。”宋懷知道再在這裏待下去,怕是會惹得皇帝更加不快,唯今之計隻能先離開,日後再想辦法消除皇帝對他的猜忌。
臨出禦書房前,他特意看了顧琛一眼。
那一眼,當真是複雜極了。
他曾經請顧琛入朝為官,想要招他為己用,他卻屢次拒絕。
可如今他沒請他,他卻自己主動入宮做了官,而且還是一個離皇帝如此近的官。
顧琛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若是站在了他的對立麵,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麻煩,如今這一交鋒,顧琛顯然是站在他對立麵的。
對於宋懷而言,一個不能唯自己所用的人,絕不不能放任他輔佐別人,否則,哪怕他現在已經是東宮的太子了,怕是也坐得不安穩了。
出了禦書房的門,宋懷抬頭看了一眼天邊的白雲,嘴角抿了抿,看來,有些礙眼的人,必須要除掉才行。
經過陵王逃跑一事後,皇帝對宋懷的信任顯然打了些折扣,雖然朝中大事依舊詢問他的意思,可卻不如以前那般親密了。
這天,一個小將騎著馬飛奔從城外進來,一路高唿著邊關大急。
城中的百姓一陣人心浮動。
待到那名小將進奔皇宮,被禁軍一路帶到了禦前。
“報告陛下,西北邊關有緊急軍情,因為軍資遲遲不到位,那些將士們已經有半年沒有領足軍晌了,半個月前,濟州總兵發動兵變,搶了周邊三個城池的物資,直到占山為王,督軍命末將飛馬迴京匯報,望陛裁決。”那名小將說著,跪在那裏,頭重重的磕了下去。
皇帝一聽,立馬暴怒了起來:“你說什麽?胡倫達那混賬東西兵變了?”
胡倫達便是濟州總兵的名字,說起來,他還曾經是皇帝的同窗伴讀,情份非淺,所以,深得皇帝的信任,一直委以重任。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人居然都能叛朝廷,去搶那些無辜的老百姓,那麽其他人呢?
“陛下,目前最要緊的還是要想辦法解決這件事情啊,西北那邊一旦兵變,鄰國的苗疆跟西蜀將趁亂攻入,到時候東臨就危矣~”那名小將字字鏗鏘的說著,“督軍如今身陷亂軍中已有半月,還望陛下早日派兵前去解救。”
皇帝沉默了,他瞪著那名跪在地上,滿身狼狽的小將,他幾乎可以想象得到他從西北那邊一路快馬加鞭趕往京城是何等的艱難,若不是他飛馬來報,怕是等到西北都淪陷了,他們身在京城的人都不知道。
想到胡達倫,皇帝的臉都就一陣難看,那額上的青筋突突突的直跳,撐著案桌的手,更是恨不得要將桌子給摳出個洞來。
“你先下去休息吧,朕自會派人去西北處理那邊的事情。”皇帝忍著怒火,揮了揮手,示意那名小將先退下去。
禦書房重新又安靜下來,皇帝坐迴龍椅上,臉上一片陰沉。
這時,一直未曾開口的顧琛突然提了一句:“陛下,臣記得西北那邊的物資運送一直都是兵部那邊負責的,剛才那名小將也說了,邊關將士們已有半年未曾領過足額的軍晌了。”
一句話,瞬間就將憤怒中的皇帝的理智給拉了迴來。
顧琛說得不錯,若非迫不得已,胡倫達又怎麽會發動兵變?
皇帝對他如此信任,若非情非得已,他又如何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那依顧卿的意思,此事當如何處理?”皇帝問。
顧琛想了想道:“臣認為,先派個人過去那邊了解一下情況,盡量以安撫為主,不宜大興兵事。”
皇帝眼睛隻是一瞬不瞬的盯著匍匐在地上的宋懷,沒有半分讓他起身的意思,宋懷心裏那叫一個忐忑啊。
他摸不準皇帝現心思,生怕皇帝因此而對他起了防備之心。
他現在雖為太子,但若是給了皇帝一種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接任這個皇位的感覺,那麽,他的東宮之位怕是也坐得不穩了。
若是他被廢了,試問還有誰能夠入主東宮?
答案不言而喻。
自古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他宋懷雖然也是嫡子,可他的生母先皇後已去逝多年,且母族並不強大,當年他能被策立為太子,除了占著嫡長的身份外,自然也有他自身的努力在。
可若一旦他被廢去,那麽接下來被策立的人無疑就是老三宋玉,他母親是當今的皇後,而且母族強大,若論聰明才智,他似乎一點也不輸於他宋懷。
所以,盡管宋玉這些年來一直遊山玩水,一副不關心朝政的樣子,可是他知道,他若是要與他一爭,怕是也不差。
思及此,宋懷眼中飛快的掠過一抹陰狠,他好不容易走到今天,絕不能讓宋玉這個時候跳出來毀了他的一切。
“父皇,您若是懷疑兒臣的忠心,那麽請您廢掉兒臣的太子之位吧,兒臣覺得三皇弟比兒臣更適合當此大任。”宋懷以退為進的說道。
皇帝原本平靜無波的眼中倏然掀起了一絲波瀾,那張看不出情緒的威嚴的臉上,有了一些振動,他定定的看著他,覺聲道:“你此話可出自真心?”
宋懷聽得皇帝開口了,而且語氣明顯的要比剛才要緩和了許多,他心裏頓時鬆了口氣,於是,他連忙迴道:“迴父皇,兒臣說的句句發自肺腑,三皇弟雖成年並未入朝,可兒臣知道,三皇弟一向聰慧,相信隻要父皇悉心教導些時日,他定然會做得比兒臣好百倍,好歹,他也是嫡子,若論名份來,他也不差,將來那些大臣想來也不會說什麽的,而且,他的母族也是父皇必不可缺的一筆助力。”
皇帝再度沉默。
顧琛眯起了眼睛看著跪在地上一臉道貌岸然,一副兄友弟恭模樣的宋懷,心道,他還當真是小瞧了他,他剛才一番話,令皇帝對宋懷起了疑心,可宋懷以退為進,並特意的提起了三皇子的母族。
皇帝一向喜歡把權利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上,任何一個家族的勢力過於強大,那都會引來皇帝的忌憚,雖說在初登大寶的時候他需要這樣一個外戚家族來鞏固自己的權利,可一旦他的權利已經得到了鞏固,那麽這樣一個強大的外戚就是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
宋懷深暗帝王製橫之術,更是了解皇帝的心思,所以,他特地提起了三皇子的母族,可不是真心的想要把太子的位置讓給他,而是在暗地裏提醒皇帝,他宋懷並無強大外戚,即便心懷野心,也翻不出幾朵浪花來,皇帝讓他在這個東宮的位置上,最少還能安心幾十年。
可一旦立了宋玉,那麽就等於親手給自己豎了一個強大的威脅,若是他哪一天不甘心做這個太子了,隨時都有可能聯合母族的力量逼宮,迫使他讓出這個皇位。
沒有哪一個皇帝喜歡被迫禪位的。
宋懷一句話,又將皇帝疑心轉移到了三皇子身上,以為三皇子以往那些個遊山玩水,不思朝政那都是裝出來的,其實他早已有了野心,隨時都準備取宋懷而代之。
要不然,宋懷好好的為何要提起他,而且還說要讓位給他?
“太子殿下又沒有犯什麽大錯,又何必無端端的說起這種話呢!陛下不過是過問幾句罷了,殿下便嚷著要讓賢,太子之人若是想換便換,怕是文武百官都要說陛下刻薄了。”顧琛不緊不慢的說道。
皇帝被他這般一提醒,注意力一下子又被拉了迴來。
不錯,他現在不過是要宋懷解釋一下陵王逃跑前撂下的那句話何意而已,若是與他無關,他自己分辯就是了,又何必開口便說要換人來做這個太子,還無端端的提起了一向不理朝政的宋玉,他這分明就是作賊心虛,而且想要禍水東引,讓他把防備心放在宋玉身上。
宋玉的母族是強大不錯,可他的母族一向安份守己,這麽多年來也一直沒有任何不軌的行為,手中雖有些權利,可卻時時刻刻保持著良好的君臣關係,從未因為宮裏有個皇後而肆意妄為。
宋懷突然提起他,莫不是想要借刀殺人?
皇帝看向宋懷的目光,再度變得充滿審視起來。
宋懷當真是恨極了顧琛,若是他第一次開口他還沒察覺到他的用意的話,那麽第二次開口他若還聽不出來他是何居心,那麽他這麽多年的經營也就白費了。
當下,宋懷急急的開口道:“父皇,兒臣絕無此意,兒臣隻是……”
隻是,這一次皇帝已經沒有耐性再聽他說下去了,他揮了揮手,抬高了聲音道:“好了,你且出去吧,讓朕好好靜一靜。”
宋懷張了張嘴,心也跟著一路往下沉。
什麽時候他說的話皇帝連聽都不願意聽了?
這可不是什麽好現象,如今宋玉仍在京城,並時時讓皇帝看得見,皇後更是會時不時的吹一下枕頭風,而他若是漸漸的失去了皇帝的寵信,那麽他離覆滅也不遠了。
“還跪著幹什麽?地上有金子嗎?”皇帝見他老半天不動,不由得又開口催道。
“是,兒臣告退。”宋懷知道再在這裏待下去,怕是會惹得皇帝更加不快,唯今之計隻能先離開,日後再想辦法消除皇帝對他的猜忌。
臨出禦書房前,他特意看了顧琛一眼。
那一眼,當真是複雜極了。
他曾經請顧琛入朝為官,想要招他為己用,他卻屢次拒絕。
可如今他沒請他,他卻自己主動入宮做了官,而且還是一個離皇帝如此近的官。
顧琛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若是站在了他的對立麵,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麻煩,如今這一交鋒,顧琛顯然是站在他對立麵的。
對於宋懷而言,一個不能唯自己所用的人,絕不不能放任他輔佐別人,否則,哪怕他現在已經是東宮的太子了,怕是也坐得不安穩了。
出了禦書房的門,宋懷抬頭看了一眼天邊的白雲,嘴角抿了抿,看來,有些礙眼的人,必須要除掉才行。
經過陵王逃跑一事後,皇帝對宋懷的信任顯然打了些折扣,雖然朝中大事依舊詢問他的意思,可卻不如以前那般親密了。
這天,一個小將騎著馬飛奔從城外進來,一路高唿著邊關大急。
城中的百姓一陣人心浮動。
待到那名小將進奔皇宮,被禁軍一路帶到了禦前。
“報告陛下,西北邊關有緊急軍情,因為軍資遲遲不到位,那些將士們已經有半年沒有領足軍晌了,半個月前,濟州總兵發動兵變,搶了周邊三個城池的物資,直到占山為王,督軍命末將飛馬迴京匯報,望陛裁決。”那名小將說著,跪在那裏,頭重重的磕了下去。
皇帝一聽,立馬暴怒了起來:“你說什麽?胡倫達那混賬東西兵變了?”
胡倫達便是濟州總兵的名字,說起來,他還曾經是皇帝的同窗伴讀,情份非淺,所以,深得皇帝的信任,一直委以重任。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人居然都能叛朝廷,去搶那些無辜的老百姓,那麽其他人呢?
“陛下,目前最要緊的還是要想辦法解決這件事情啊,西北那邊一旦兵變,鄰國的苗疆跟西蜀將趁亂攻入,到時候東臨就危矣~”那名小將字字鏗鏘的說著,“督軍如今身陷亂軍中已有半月,還望陛下早日派兵前去解救。”
皇帝沉默了,他瞪著那名跪在地上,滿身狼狽的小將,他幾乎可以想象得到他從西北那邊一路快馬加鞭趕往京城是何等的艱難,若不是他飛馬來報,怕是等到西北都淪陷了,他們身在京城的人都不知道。
想到胡達倫,皇帝的臉都就一陣難看,那額上的青筋突突突的直跳,撐著案桌的手,更是恨不得要將桌子給摳出個洞來。
“你先下去休息吧,朕自會派人去西北處理那邊的事情。”皇帝忍著怒火,揮了揮手,示意那名小將先退下去。
禦書房重新又安靜下來,皇帝坐迴龍椅上,臉上一片陰沉。
這時,一直未曾開口的顧琛突然提了一句:“陛下,臣記得西北那邊的物資運送一直都是兵部那邊負責的,剛才那名小將也說了,邊關將士們已有半年未曾領過足額的軍晌了。”
一句話,瞬間就將憤怒中的皇帝的理智給拉了迴來。
顧琛說得不錯,若非迫不得已,胡倫達又怎麽會發動兵變?
皇帝對他如此信任,若非情非得已,他又如何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那依顧卿的意思,此事當如何處理?”皇帝問。
顧琛想了想道:“臣認為,先派個人過去那邊了解一下情況,盡量以安撫為主,不宜大興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