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千裏一愣,他看楊誌的眼神便猜到楊誌已經想明白了,可是楊誌突然跳出了話題,是不是有什麽擔心?曹千裏想了想說:“最新的消息還沒有傳來,表麵上看,金軍的動作並不大,除了向大名府增加了三萬騎兵,沒有什麽大動作;但是劉豫正在征兵,除了原有的二十萬簽軍,還打算再增加十五萬人,弄得山東河北雞飛狗跳。”
曹千裏還沒有說完,就已經懂了楊誌的用意,現在也隻有金國的威脅可以打消趙楷的念頭;趙楷也同樣懂這點,毫不猶豫地說:“楊誌,我明白你的意思,劉子羽沒有攔到聶兒孛堇那兩萬人,你是在擔心聶兒孛堇會再度南下,或者金國會繼續派軍增援;其實大可不必擔心,一則經過這一次,西夏對金國的信任大為降低,就算金國願意出兵,西夏敢不敢讓他們來都是問題,另外徐徽言在雲中還有十萬大軍,金國要是大規模出兵,怎麽也繞不過徐徽言那一關。”
趙楷是誠心要堵住楊誌與曹千裏的嘴,兩人要是再就著這個話題說下去,就是對徐徽言的不信任;可是軍國大事哪一次不是爾虞我詐,還有什麽事能比滅國要大,當西夏沒有了任何指望的時候,金國的援助就算是一劑毒藥,西夏君臣也會毫不猶豫地吞下去。
不過考慮到眾人在場,楊誌沒有公然駁趙楷的麵子,而是斟酌著說:“根據河北的動靜,我估計金軍和簽軍很可能南下,金軍沒有大規模調動,很可能打算以雲中為他們的主要戰場,王爺,這件事要通知雲中,讓徐徽言做好大戰的準備。”
楊誌言下之意,還是認為徐徽言未必能頂住金軍的進攻,趙楷頓時有點不悅:“楊誌,這樣吧,你也不用擔心,我可以將永興軍路劃入陝西陝西置撫司,而在原來西夏的疆域上建立西北置撫司,暫時我親自兼任置撫使,調張所他們過來,你去坐鎮長安。興州成敗,雲中得失,都和你沒有關係。”
盧益和徐文一驚,趙楷脫口而出的答案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對於這件事趙楷早就做了周密的計劃,原本可能是在打下興州前再宣布,而楊誌堅持己見的誤打誤撞,讓趙楷不得不提前宣布。兩人在心裏暗叫僥幸,幸虧楊誌一直對攻打興州興趣不大,否則很可能付出慘重代價,還是在替別人做嫁妝。
楊誌心中暗歎一聲,終究是誘惑太重,趙楷顧不上許多;趙楷很清楚,他倘若能夠親自收複興州,肯定會被史官在史書上都可以大書特書,名垂青史不說,對於日後爭奪皇位也大為有利。更何況此戰獲勝的把握也大,楊誌還指揮大軍鉗製河西,興州孤城一座,失敗的可能性極小;所以趙楷不在乎楊誌的觀點,對於河南那邊有可能爆發的戰鬥,趙楷決定,
可是這樣一來,楊誌在陝西的精銳大半被趙楷拿走,隻剩下韋州和秦州的數萬人馬;至於五部護軍,趙楷也沒有隱瞞,隨著張所和親軍兩部調走,隻剩下李彥琦、王善、郭琰三部,其中郭琰的部隊根本沒有戰鬥力,不搗亂已經算是萬幸。
楊誌倒也沒有計較什麽,領導上麵還有領導,都是需要成績的;趙楷麵臨的前景遠比自己險惡,需要做的事更多,需要的榮譽這些東西也更多;況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去長安有去長安的好處,最起碼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緩解與趙楷的緊張關係,也算是自己的一種試好。
隻是楊誌現在不是一個人,有的時候不得不為自己身後的跟隨者考慮,楊誌不能放任這些人成為別人的墊腳石;嶽飛、曲端那邊是無能為力了,作為主力,趙楷不可能允許大戰沒有結束前讓他們退出戰場,楊誌隻是要求一旦打下涼州,楊沂中、王德、楊進等部全部調迴原地,還是歸陝西置撫司管轄。
張燕翼的關係交給了曹千裏,吳必行就在韋州,聯係方式沒有任何改變;不過楊誌事後私下給趙楷一個提醒,如果郭琰在長安胡來,自己不會留情。趙楷的聰明程度遠超過楊誌,立即意識到楊誌話裏有話,含笑說道:“給我一個理由。”
楊誌曉得趙楷身邊的幾個人都是趙楷的心腹,並且楊誌想挑明了說,就是不怕泄露出去;楊誌坦然說道:“與張孝純相同處境的官員很多,許多人現在恐怕就在考慮投敵了;當然,他們有著某個人的一張遮羞紙,並不認為自己是投靠金國。張孝純手下的承務郎閻琦、迪功郎王寵、文林郎李吉吉、汾陽令姚邦基都在短時間逃到長安,讓人不得不防;而金國的舉動說明大戰很快就要來臨,我認為郭琰不適合守長安。”
楊誌的理由趙楷能理解,隻是對楊誌的話有些疑慮:“金國自然可以出兵,但是這次主要調動的是簽軍,簽軍什麽戰鬥力你我都清楚,他們能起什麽作用?張浚他們不至於連苗傅、李成之流都抵擋不住吧?”
楊誌緩緩地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要是金人不在乎第一戰的勝負,而是要推出一個與張邦昌一樣的人呢?”
趙楷麵色大變,熟讀史書的他自然曉得這樣做的後果,一旦金人讓一個漢人為王,很多人就會故意忽視金人的威脅,把後麵的大戰說成中原的朝代變換,大宋就不得不為正統的位置而打下去。倘若大哥宋欽宗趙桓被立為皇帝,那對於大宋來說幾乎是一場災難,幾十萬簽軍不管能不能打贏張浚他們,河北山東的民心都不會像一開始那樣堅定地站在大宋這邊。
趙楷苦澀地問:“那個人敢冒天下大不是嗎?”
楊誌曉得曆史是劉豫這個二五仔稱帝,但是現在變化太大,楊誌也不敢把話說滿;楊誌思索著說:“不一定,金人可以選擇的人很多,具體到是誰,不僅取決於金人的態度,也取決於劉豫等一大批降臣的態度,畢竟金人在這方麵是有顧忌的,一旦劉豫等人反對,那個人就不可能出來。”
曹千裏還沒有說完,就已經懂了楊誌的用意,現在也隻有金國的威脅可以打消趙楷的念頭;趙楷也同樣懂這點,毫不猶豫地說:“楊誌,我明白你的意思,劉子羽沒有攔到聶兒孛堇那兩萬人,你是在擔心聶兒孛堇會再度南下,或者金國會繼續派軍增援;其實大可不必擔心,一則經過這一次,西夏對金國的信任大為降低,就算金國願意出兵,西夏敢不敢讓他們來都是問題,另外徐徽言在雲中還有十萬大軍,金國要是大規模出兵,怎麽也繞不過徐徽言那一關。”
趙楷是誠心要堵住楊誌與曹千裏的嘴,兩人要是再就著這個話題說下去,就是對徐徽言的不信任;可是軍國大事哪一次不是爾虞我詐,還有什麽事能比滅國要大,當西夏沒有了任何指望的時候,金國的援助就算是一劑毒藥,西夏君臣也會毫不猶豫地吞下去。
不過考慮到眾人在場,楊誌沒有公然駁趙楷的麵子,而是斟酌著說:“根據河北的動靜,我估計金軍和簽軍很可能南下,金軍沒有大規模調動,很可能打算以雲中為他們的主要戰場,王爺,這件事要通知雲中,讓徐徽言做好大戰的準備。”
楊誌言下之意,還是認為徐徽言未必能頂住金軍的進攻,趙楷頓時有點不悅:“楊誌,這樣吧,你也不用擔心,我可以將永興軍路劃入陝西陝西置撫司,而在原來西夏的疆域上建立西北置撫司,暫時我親自兼任置撫使,調張所他們過來,你去坐鎮長安。興州成敗,雲中得失,都和你沒有關係。”
盧益和徐文一驚,趙楷脫口而出的答案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對於這件事趙楷早就做了周密的計劃,原本可能是在打下興州前再宣布,而楊誌堅持己見的誤打誤撞,讓趙楷不得不提前宣布。兩人在心裏暗叫僥幸,幸虧楊誌一直對攻打興州興趣不大,否則很可能付出慘重代價,還是在替別人做嫁妝。
楊誌心中暗歎一聲,終究是誘惑太重,趙楷顧不上許多;趙楷很清楚,他倘若能夠親自收複興州,肯定會被史官在史書上都可以大書特書,名垂青史不說,對於日後爭奪皇位也大為有利。更何況此戰獲勝的把握也大,楊誌還指揮大軍鉗製河西,興州孤城一座,失敗的可能性極小;所以趙楷不在乎楊誌的觀點,對於河南那邊有可能爆發的戰鬥,趙楷決定,
可是這樣一來,楊誌在陝西的精銳大半被趙楷拿走,隻剩下韋州和秦州的數萬人馬;至於五部護軍,趙楷也沒有隱瞞,隨著張所和親軍兩部調走,隻剩下李彥琦、王善、郭琰三部,其中郭琰的部隊根本沒有戰鬥力,不搗亂已經算是萬幸。
楊誌倒也沒有計較什麽,領導上麵還有領導,都是需要成績的;趙楷麵臨的前景遠比自己險惡,需要做的事更多,需要的榮譽這些東西也更多;況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去長安有去長安的好處,最起碼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緩解與趙楷的緊張關係,也算是自己的一種試好。
隻是楊誌現在不是一個人,有的時候不得不為自己身後的跟隨者考慮,楊誌不能放任這些人成為別人的墊腳石;嶽飛、曲端那邊是無能為力了,作為主力,趙楷不可能允許大戰沒有結束前讓他們退出戰場,楊誌隻是要求一旦打下涼州,楊沂中、王德、楊進等部全部調迴原地,還是歸陝西置撫司管轄。
張燕翼的關係交給了曹千裏,吳必行就在韋州,聯係方式沒有任何改變;不過楊誌事後私下給趙楷一個提醒,如果郭琰在長安胡來,自己不會留情。趙楷的聰明程度遠超過楊誌,立即意識到楊誌話裏有話,含笑說道:“給我一個理由。”
楊誌曉得趙楷身邊的幾個人都是趙楷的心腹,並且楊誌想挑明了說,就是不怕泄露出去;楊誌坦然說道:“與張孝純相同處境的官員很多,許多人現在恐怕就在考慮投敵了;當然,他們有著某個人的一張遮羞紙,並不認為自己是投靠金國。張孝純手下的承務郎閻琦、迪功郎王寵、文林郎李吉吉、汾陽令姚邦基都在短時間逃到長安,讓人不得不防;而金國的舉動說明大戰很快就要來臨,我認為郭琰不適合守長安。”
楊誌的理由趙楷能理解,隻是對楊誌的話有些疑慮:“金國自然可以出兵,但是這次主要調動的是簽軍,簽軍什麽戰鬥力你我都清楚,他們能起什麽作用?張浚他們不至於連苗傅、李成之流都抵擋不住吧?”
楊誌緩緩地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要是金人不在乎第一戰的勝負,而是要推出一個與張邦昌一樣的人呢?”
趙楷麵色大變,熟讀史書的他自然曉得這樣做的後果,一旦金人讓一個漢人為王,很多人就會故意忽視金人的威脅,把後麵的大戰說成中原的朝代變換,大宋就不得不為正統的位置而打下去。倘若大哥宋欽宗趙桓被立為皇帝,那對於大宋來說幾乎是一場災難,幾十萬簽軍不管能不能打贏張浚他們,河北山東的民心都不會像一開始那樣堅定地站在大宋這邊。
趙楷苦澀地問:“那個人敢冒天下大不是嗎?”
楊誌曉得曆史是劉豫這個二五仔稱帝,但是現在變化太大,楊誌也不敢把話說滿;楊誌思索著說:“不一定,金人可以選擇的人很多,具體到是誰,不僅取決於金人的態度,也取決於劉豫等一大批降臣的態度,畢竟金人在這方麵是有顧忌的,一旦劉豫等人反對,那個人就不可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