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道旁鬱鬱蔥蔥,山花爛漫,楊誌看著路旁荒蕪的田地不禁皺起了眉頭,一路過來隨處可見逃離家園的難民和在尋找出路的義軍,但是城外的田地到現在都沒有開始播種,說明梁尋在開封遇到的阻力是相當大的。十幾個小孩在路邊玩耍,看見大隊的騎兵呆呆地停止了動作,跑迴到家裏大人身邊。
楊誌的目光緩和了一些,有些事急是急不來的,楊誌問身邊的趙鼎:“趙大人,如果這些田地沒有人耕種,按照大宋律法應該怎麽處理?”
趙鼎和楊誌一路走來,兩人的關係已經大為改善,趙鼎聽楊誌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農耕,心裏點了一個讚說:“不管有沒有播種,官府都可以照常收稅,對於無主的田地,官府通過括田所或者司農寺來協助處理。一般的情況下安排提點刑獄到各縣巡查,司農寺和地方上負責統計,隻不過有時候數字上扯皮的比較多。”
楊誌點點頭說:“土地是人生存的根本,不管是有幾畝薄田還是良田萬頃,都希望自己的地盤自己做主,但是現在我顧不上這許多,大軍在側,錯過了農耕,到秋收就是拿將士們的性命開玩笑。這裏將和蒲州一樣,所有的田地都要種上糧食,破壞稻田的按律法和軍紀處理。
趙鼎一下子沉默了,他理解楊誌的苦衷,十萬大軍在汴梁要生存,楊誌又不允許手下去擾民,糧食就成為最關鍵的一個問題;趙鼎是個務實的人,曉得潤州方麵補給上有困難,康王的軍隊走時把汴梁的糧食差不多都帶走了,此刻說一堆寬慰話於事無補,隻能提醒楊誌道:“汴梁百萬人口,逃走了三十多萬,很多田都是無主之地,要想強行耕種很難。”
“軍隊屯田呢?”楊誌其實從蒲州出發就開始盤算這個事情,現在最困難的還是大地主,自己跑了,留下管家或者窮親戚幫著看田地,很可能不會讓軍隊插手:“我們必須加快,在金軍打過來之前把播種的事情結束,我打算頒布命令,凡是留下荒地的,為了防止秋後地主逃走,提前按兩倍糧食收租,用銅錢抵租的,五倍收取。另外我會在今天快馬通報潤州,所有的官田、皇田、無主的山地、灘地,全部交給定北軍耕種,暫定三年;趙大人,你也不要去潤州了,留下來幫我。”
趙鼎嚇了一跳,曉得楊誌這是下了決心,凡是敢在這件事上對抗的,楊誌一定會采取暴烈手段;不過對於汴梁來說這是好事,楊誌都準備耕種三年,那麽定北軍就不會像康王趙構那樣遇事逃走。趙鼎頷首說:“大人如果有此決心,下官責無旁貸。”
兩人說著話,隊伍漸漸走近驛館前麵的長亭,李綱、梁尋帶著汴梁的一半官員在此等候,路旁圍觀的百姓足足有兩三萬人。春風拂麵,長亭邊柳絲飛揚,看著騎兵整齊地走過來,不少人都伸長了脖子,要看一看這支從河套一直打到滑州的隊伍。
李綱唏噓道:“很久沒見了,看見這支隊伍,仿佛就看見了在幽州的那個滄浪營。”
“李大人,你也算是楊誌的老上司了?”梁尋開著玩笑,臉上有些疲憊,但是絲毫沒有影響他此刻的好心情;定北軍進入汴梁,明裏暗裏遇到無數的阻擾,但是衛州和滑州的消息傳來,阻擾的聲音最起碼少了一半,尤其是開封府和民間的商人,對定北軍的態度大為好轉,至於那些權貴,算了,梁尋自問手段不夠,還是交給楊誌去操心。
李綱略微點點頭:“我很後悔,隻是沒像種帥那樣死去,就要繼續做一些事,我不會逃避責任。”
梁尋輕輕搖頭,張邦昌稱帝都還做著官,李綱不過是打了幾個敗仗,算不了什麽,原來汴梁指揮的戰鬥無一勝利,李綱最起碼沒有不戰而逃;李綱曉得梁尋的意思,也不由笑了。騎兵的隊伍在長亭停住,楊誌、趙鼎等人縱馬出列,來到李綱等人麵前下馬,楊誌朝李綱施禮道:“有勞大人等候了。”
李綱微笑道:“應該的,楊大人揮軍而來,是汴梁百姓的期待,收複滑州,算是一個好消息。”
梁尋、趙鼎等人互相見過禮,楊誌對李綱說:“估計後麵我們有一天的事要商議,就不在陳橋驛休息了吧,直接進城。”
事情是沒這麽急,但是陳橋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所在,陳橋驛也是接待金國和遼國使者的驛館,一般的宋朝官員寧可到前麵的鎮上休息,自由自在,不給其他人留下話柄;眾人會意一笑,上馬的上馬,上車的上車,一路浩浩蕩蕩開進汴梁城。官員們不是老百姓,心裏跟明鏡似的,汴梁是什麽地方,大宋都城,楊誌就算把百官和太學生都趕走,也不是楊誌這樣一個沒什麽資曆的人能搞定的。
若不是楊誌現在已經名滿天下,手下有一支不敗雄師,連這汴梁城都不好進。但是楊誌沒這個感覺,他是開封本地人,從下麵的三教九流,一直到上層的王公權貴,差不多都打過交道,尤其是隨身攜帶的那些知識,楊誌隻是平時沒想太多。就在在進城的時候,楊誌看見開封巍峨高大的城牆,不禁湧起一種責任感。
斯民斯土,楊誌心裏竟然有了一陣不言的情緒,楊誌強行壓製住自己想喊一聲“我迴來了”的衝動,緩緩地放慢了馬速。身後的騎兵忽然一聲呐喊,不知是誰唱起了歌:“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
李綱在轎子中一下子愣住了,這首歌在大軍北伐燕雲的時候,就流傳於軍中,再一次聽到萬人齊唱,李綱頓時淚流滿麵;當初的豪邁,在今天已經化作了悲嗆,從攻打幽州到現在第三次保衛汴梁,仿佛是一個噩夢。
楊誌的目光緩和了一些,有些事急是急不來的,楊誌問身邊的趙鼎:“趙大人,如果這些田地沒有人耕種,按照大宋律法應該怎麽處理?”
趙鼎和楊誌一路走來,兩人的關係已經大為改善,趙鼎聽楊誌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農耕,心裏點了一個讚說:“不管有沒有播種,官府都可以照常收稅,對於無主的田地,官府通過括田所或者司農寺來協助處理。一般的情況下安排提點刑獄到各縣巡查,司農寺和地方上負責統計,隻不過有時候數字上扯皮的比較多。”
楊誌點點頭說:“土地是人生存的根本,不管是有幾畝薄田還是良田萬頃,都希望自己的地盤自己做主,但是現在我顧不上這許多,大軍在側,錯過了農耕,到秋收就是拿將士們的性命開玩笑。這裏將和蒲州一樣,所有的田地都要種上糧食,破壞稻田的按律法和軍紀處理。
趙鼎一下子沉默了,他理解楊誌的苦衷,十萬大軍在汴梁要生存,楊誌又不允許手下去擾民,糧食就成為最關鍵的一個問題;趙鼎是個務實的人,曉得潤州方麵補給上有困難,康王的軍隊走時把汴梁的糧食差不多都帶走了,此刻說一堆寬慰話於事無補,隻能提醒楊誌道:“汴梁百萬人口,逃走了三十多萬,很多田都是無主之地,要想強行耕種很難。”
“軍隊屯田呢?”楊誌其實從蒲州出發就開始盤算這個事情,現在最困難的還是大地主,自己跑了,留下管家或者窮親戚幫著看田地,很可能不會讓軍隊插手:“我們必須加快,在金軍打過來之前把播種的事情結束,我打算頒布命令,凡是留下荒地的,為了防止秋後地主逃走,提前按兩倍糧食收租,用銅錢抵租的,五倍收取。另外我會在今天快馬通報潤州,所有的官田、皇田、無主的山地、灘地,全部交給定北軍耕種,暫定三年;趙大人,你也不要去潤州了,留下來幫我。”
趙鼎嚇了一跳,曉得楊誌這是下了決心,凡是敢在這件事上對抗的,楊誌一定會采取暴烈手段;不過對於汴梁來說這是好事,楊誌都準備耕種三年,那麽定北軍就不會像康王趙構那樣遇事逃走。趙鼎頷首說:“大人如果有此決心,下官責無旁貸。”
兩人說著話,隊伍漸漸走近驛館前麵的長亭,李綱、梁尋帶著汴梁的一半官員在此等候,路旁圍觀的百姓足足有兩三萬人。春風拂麵,長亭邊柳絲飛揚,看著騎兵整齊地走過來,不少人都伸長了脖子,要看一看這支從河套一直打到滑州的隊伍。
李綱唏噓道:“很久沒見了,看見這支隊伍,仿佛就看見了在幽州的那個滄浪營。”
“李大人,你也算是楊誌的老上司了?”梁尋開著玩笑,臉上有些疲憊,但是絲毫沒有影響他此刻的好心情;定北軍進入汴梁,明裏暗裏遇到無數的阻擾,但是衛州和滑州的消息傳來,阻擾的聲音最起碼少了一半,尤其是開封府和民間的商人,對定北軍的態度大為好轉,至於那些權貴,算了,梁尋自問手段不夠,還是交給楊誌去操心。
李綱略微點點頭:“我很後悔,隻是沒像種帥那樣死去,就要繼續做一些事,我不會逃避責任。”
梁尋輕輕搖頭,張邦昌稱帝都還做著官,李綱不過是打了幾個敗仗,算不了什麽,原來汴梁指揮的戰鬥無一勝利,李綱最起碼沒有不戰而逃;李綱曉得梁尋的意思,也不由笑了。騎兵的隊伍在長亭停住,楊誌、趙鼎等人縱馬出列,來到李綱等人麵前下馬,楊誌朝李綱施禮道:“有勞大人等候了。”
李綱微笑道:“應該的,楊大人揮軍而來,是汴梁百姓的期待,收複滑州,算是一個好消息。”
梁尋、趙鼎等人互相見過禮,楊誌對李綱說:“估計後麵我們有一天的事要商議,就不在陳橋驛休息了吧,直接進城。”
事情是沒這麽急,但是陳橋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所在,陳橋驛也是接待金國和遼國使者的驛館,一般的宋朝官員寧可到前麵的鎮上休息,自由自在,不給其他人留下話柄;眾人會意一笑,上馬的上馬,上車的上車,一路浩浩蕩蕩開進汴梁城。官員們不是老百姓,心裏跟明鏡似的,汴梁是什麽地方,大宋都城,楊誌就算把百官和太學生都趕走,也不是楊誌這樣一個沒什麽資曆的人能搞定的。
若不是楊誌現在已經名滿天下,手下有一支不敗雄師,連這汴梁城都不好進。但是楊誌沒這個感覺,他是開封本地人,從下麵的三教九流,一直到上層的王公權貴,差不多都打過交道,尤其是隨身攜帶的那些知識,楊誌隻是平時沒想太多。就在在進城的時候,楊誌看見開封巍峨高大的城牆,不禁湧起一種責任感。
斯民斯土,楊誌心裏竟然有了一陣不言的情緒,楊誌強行壓製住自己想喊一聲“我迴來了”的衝動,緩緩地放慢了馬速。身後的騎兵忽然一聲呐喊,不知是誰唱起了歌:“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
李綱在轎子中一下子愣住了,這首歌在大軍北伐燕雲的時候,就流傳於軍中,再一次聽到萬人齊唱,李綱頓時淚流滿麵;當初的豪邁,在今天已經化作了悲嗆,從攻打幽州到現在第三次保衛汴梁,仿佛是一個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