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的生意?”楊誌以前在汴梁就說過這門生意,現在舊事重提,趙楷感覺自己能猜到什麽,表現出一副興趣說:“詳細地說說。”
楊誌聽了聽帳外的動靜,緩緩地說:“王爺可以主動申請去江南開發鹽田,江南初定,就算官府積極賑民,但是應奉局遲早會重立,肯定民生困苦,王爺選一塊海邊的灘地曬鹽,可以解決部分百姓的生機,也為聖上分擔。”
鄆王趙楷大笑起來:“說得好,我相信這一點沒有問題,你說在哪一塊地?”
楊誌淡淡地說:“我在揚州流落的時候,看重的是秀州華亭那一片。”
趙楷想了想就明白了:“海鹽縣到華亭之間,那裏都是無主的田地,就算有些地現在號稱有了主人,也是沒有官府認可的。這個好辦,要是豪強我就讓他們退地,一般百姓大不了花錢買下來就是,楊誌,這件事後麵我來操辦,你把曬鹽的方法教給我就行。隻是我有心不甘心,本王就在秀州一輩子?”
天心大師和曹萬褚略微驚訝地望著趙楷兩人,才知道這兩人這次能脫穎而出,並不是靠著僥幸,人在塞北,講到江南的地區都是了如指掌,連地圖都不用查證,可以想象,各自預先都花了多少功夫。
楊誌微微一笑道:“王爺想多了,我們就算拿下燕雲十六州,南北對峙的局麵並沒有改變,隻是遼國換成了金國,我們從希望收複燕雲十六州轉變為要保住十六州。國與國之間難有長久的和平,尤其是金國,失去了漢賦之地,財政物資必定緊張,南下尋求緩解,是他們唯一的指望。而我們在北方的負責人也不會換,可以說,大勢上與北伐前一樣。”
楊誌沒有再說,但是趙楷三人明白,就算雲中的大軍取得幽州,最後掌管幽州的還是童貫和太子的人,那麽後麵一旦出現戰爭還會是眼下的紛亂,鄆王趙楷就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隻是這個時間,誰也說不準,也可能一年兩年,也可能十年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趙楷吸了口氣說:“聽天由命。”
楊誌三人頓時一震。楊誌、曹萬褚都出身官宦之家,天心大師熟知大宋典故,都清楚趙楷的這四個字不是尋常老百姓說的那種無奈,而是當年宮中的一個故事,宋太祖趙匡胤一次看見侄子趙恆坐在龍椅上玩,就走上前去問趙恆想不想當皇帝?趙恆說了四個字,就是聽天由命,趙桓就是後來的宋真宗。
隻不過三人都是聰明人,沒有人去問趙楷,也沒有接下麵的話,曹萬褚更是連行禮都沒有主動地去帳外巡視,楊誌和天心大師起身告辭,就當什麽都沒有聽見;天心大師去安排人送信,楊誌自己迴去休息。
第二天,兩萬大軍開拔,楊誌在前,王坪押後,直奔涿州進發;大軍似一條長蛇般緩緩經過太行山,在紫荊關、倒馬關停留了兩夜,第三天黃昏抵達易州。斥候和種師中迴來傳遞消息,一路上沒有發現遼軍的敵蹤;劉韐已經代表童貫在易州恭候,種師中在易州府衙設宴招待鄆王,李綱、種師道等人陪同,酒宴上,李綱再一次問起作戰的方案。
種師道知道天心大師寫信的事情,舉起舉杯道:“我們再走一天,就到涿州,看看郭藥師有什麽情報和楊惟忠的人馬到了什麽地方再說,從接近涿州的時候開始,遼軍就可在我們到達幽州前的任何一刻,以快馬攻擊我們。隻是幽州這邊可以做個調整,種師中的五千人養精蓄銳多時,與楊誌一起進攻幽州,王坪帶領一萬人馬留守易州,保護鄆王。”
李綱張了張嘴,一萬五千人去打幽州?劉韐擔心地問:“如果與遼軍遭遇,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種師中搖頭道:“蕭幹不會選在我們行軍途上發動攻擊,行軍的時候往往高度戒備,不容易得手,要選擇也是選我們生火造飯的一刻,人馬鬆馳下來,精力尚未迴複。在涿州,隻有城西南的岐溝,在南北拒馬河和運糧河道之間,一旦遭遇雙方根本無法後退,唯有死戰到底。曹彬、米信等與遼將耶律休哥大戰,就是被遼國輕騎截斷糧道才大敗而歸,現在涿州在郭藥師手中,應該無恙。”
李綱這才明白種師道等人為什麽要擔心郭藥師,提前讓楊惟忠一萬人北進,掩護側翼;可是等楊誌過了南拒馬河的時候,竟然發現有宋軍的一個小寨,駐紮著五十多名騎兵和兩百多名逃過來的勝捷軍,原來他們是王稟的部下,遼軍追趕的時候隊伍已經散開,這批人因為帶著一大批糧草就退到涿州,被郭藥師下令駐防在拒馬河。
楊誌對著兩百多勝捷軍問:“我是楊誌,我們要去幽州,你們現在還有和遼軍作戰的勇氣嗎?”
勝捷軍都是童貫撫養大的軍旅子弟,年紀都不大,聽到楊誌的話無不大怒,一名百夫長上前說:“楊將軍,一將無能累死千軍,不是我們不能打,實在是,那些王八羔子太怕死。”
楊誌打斷百夫長的話:“不要評論上司,既然你能打,那就聽我號令,願意留下來一起作戰的全部站在左邊列隊,由這名百夫長指揮,不願意打仗的站到右邊,留下戰馬,從道路邊上走,自己過河迴雄州。你叫什麽名字,能指揮這些人嗎?”
“末將牛皋,能指揮這些人,勝捷軍列隊。”有幾名軍卒既不走也不列隊,還在與其他人吵鬧,張三帶著人過去,立刻把幾個人剝去了盔甲剔出隊伍;牛皋一愣,張三冷聲說:“大戰在即,不能為幾個刺兒頭浪費時間,為了千人活,舍得一人死,牛皋,馬上點人數,不願打仗的人三十息間消失。”
三十多名宋軍狼狽不堪地站在道路旁,牛皋點完人後,梁絕悟安排的第一件事是吃飯,第二件事是幫助立寨。牛皋第一次發現,滄浪營的人立寨很講究,仔細地把大車又鐵鏈子連起來,擺在一個個道口和路側;牛皋問張三:“有遼軍消息?”
楊誌聽了聽帳外的動靜,緩緩地說:“王爺可以主動申請去江南開發鹽田,江南初定,就算官府積極賑民,但是應奉局遲早會重立,肯定民生困苦,王爺選一塊海邊的灘地曬鹽,可以解決部分百姓的生機,也為聖上分擔。”
鄆王趙楷大笑起來:“說得好,我相信這一點沒有問題,你說在哪一塊地?”
楊誌淡淡地說:“我在揚州流落的時候,看重的是秀州華亭那一片。”
趙楷想了想就明白了:“海鹽縣到華亭之間,那裏都是無主的田地,就算有些地現在號稱有了主人,也是沒有官府認可的。這個好辦,要是豪強我就讓他們退地,一般百姓大不了花錢買下來就是,楊誌,這件事後麵我來操辦,你把曬鹽的方法教給我就行。隻是我有心不甘心,本王就在秀州一輩子?”
天心大師和曹萬褚略微驚訝地望著趙楷兩人,才知道這兩人這次能脫穎而出,並不是靠著僥幸,人在塞北,講到江南的地區都是了如指掌,連地圖都不用查證,可以想象,各自預先都花了多少功夫。
楊誌微微一笑道:“王爺想多了,我們就算拿下燕雲十六州,南北對峙的局麵並沒有改變,隻是遼國換成了金國,我們從希望收複燕雲十六州轉變為要保住十六州。國與國之間難有長久的和平,尤其是金國,失去了漢賦之地,財政物資必定緊張,南下尋求緩解,是他們唯一的指望。而我們在北方的負責人也不會換,可以說,大勢上與北伐前一樣。”
楊誌沒有再說,但是趙楷三人明白,就算雲中的大軍取得幽州,最後掌管幽州的還是童貫和太子的人,那麽後麵一旦出現戰爭還會是眼下的紛亂,鄆王趙楷就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隻是這個時間,誰也說不準,也可能一年兩年,也可能十年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趙楷吸了口氣說:“聽天由命。”
楊誌三人頓時一震。楊誌、曹萬褚都出身官宦之家,天心大師熟知大宋典故,都清楚趙楷的這四個字不是尋常老百姓說的那種無奈,而是當年宮中的一個故事,宋太祖趙匡胤一次看見侄子趙恆坐在龍椅上玩,就走上前去問趙恆想不想當皇帝?趙恆說了四個字,就是聽天由命,趙桓就是後來的宋真宗。
隻不過三人都是聰明人,沒有人去問趙楷,也沒有接下麵的話,曹萬褚更是連行禮都沒有主動地去帳外巡視,楊誌和天心大師起身告辭,就當什麽都沒有聽見;天心大師去安排人送信,楊誌自己迴去休息。
第二天,兩萬大軍開拔,楊誌在前,王坪押後,直奔涿州進發;大軍似一條長蛇般緩緩經過太行山,在紫荊關、倒馬關停留了兩夜,第三天黃昏抵達易州。斥候和種師中迴來傳遞消息,一路上沒有發現遼軍的敵蹤;劉韐已經代表童貫在易州恭候,種師中在易州府衙設宴招待鄆王,李綱、種師道等人陪同,酒宴上,李綱再一次問起作戰的方案。
種師道知道天心大師寫信的事情,舉起舉杯道:“我們再走一天,就到涿州,看看郭藥師有什麽情報和楊惟忠的人馬到了什麽地方再說,從接近涿州的時候開始,遼軍就可在我們到達幽州前的任何一刻,以快馬攻擊我們。隻是幽州這邊可以做個調整,種師中的五千人養精蓄銳多時,與楊誌一起進攻幽州,王坪帶領一萬人馬留守易州,保護鄆王。”
李綱張了張嘴,一萬五千人去打幽州?劉韐擔心地問:“如果與遼軍遭遇,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種師中搖頭道:“蕭幹不會選在我們行軍途上發動攻擊,行軍的時候往往高度戒備,不容易得手,要選擇也是選我們生火造飯的一刻,人馬鬆馳下來,精力尚未迴複。在涿州,隻有城西南的岐溝,在南北拒馬河和運糧河道之間,一旦遭遇雙方根本無法後退,唯有死戰到底。曹彬、米信等與遼將耶律休哥大戰,就是被遼國輕騎截斷糧道才大敗而歸,現在涿州在郭藥師手中,應該無恙。”
李綱這才明白種師道等人為什麽要擔心郭藥師,提前讓楊惟忠一萬人北進,掩護側翼;可是等楊誌過了南拒馬河的時候,竟然發現有宋軍的一個小寨,駐紮著五十多名騎兵和兩百多名逃過來的勝捷軍,原來他們是王稟的部下,遼軍追趕的時候隊伍已經散開,這批人因為帶著一大批糧草就退到涿州,被郭藥師下令駐防在拒馬河。
楊誌對著兩百多勝捷軍問:“我是楊誌,我們要去幽州,你們現在還有和遼軍作戰的勇氣嗎?”
勝捷軍都是童貫撫養大的軍旅子弟,年紀都不大,聽到楊誌的話無不大怒,一名百夫長上前說:“楊將軍,一將無能累死千軍,不是我們不能打,實在是,那些王八羔子太怕死。”
楊誌打斷百夫長的話:“不要評論上司,既然你能打,那就聽我號令,願意留下來一起作戰的全部站在左邊列隊,由這名百夫長指揮,不願意打仗的站到右邊,留下戰馬,從道路邊上走,自己過河迴雄州。你叫什麽名字,能指揮這些人嗎?”
“末將牛皋,能指揮這些人,勝捷軍列隊。”有幾名軍卒既不走也不列隊,還在與其他人吵鬧,張三帶著人過去,立刻把幾個人剝去了盔甲剔出隊伍;牛皋一愣,張三冷聲說:“大戰在即,不能為幾個刺兒頭浪費時間,為了千人活,舍得一人死,牛皋,馬上點人數,不願打仗的人三十息間消失。”
三十多名宋軍狼狽不堪地站在道路旁,牛皋點完人後,梁絕悟安排的第一件事是吃飯,第二件事是幫助立寨。牛皋第一次發現,滄浪營的人立寨很講究,仔細地把大車又鐵鏈子連起來,擺在一個個道口和路側;牛皋問張三:“有遼軍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