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伏難喝完酒迴去睡覺,一整夜都沒有動靜,但是楊金雕去找了孟康,鼓上蚤一直在房頂上聽著動靜,兩個人的對方聽得真真的,楊金雕主要是確認孟康是不是暴露了,等聽孟康說是張三的暗樁混入了王伯龍的馬隊,楊金雕才相信。張三對楊誌說:“孟康這小子太危險,不如直接殺了。”

    楊誌搖頭說:“他既然過了這一關,還有一次利用的價值。等滄浪營離開飲馬川,到了前線再說,有時候,一個間諜的作用,要大於千軍萬馬,一旦發現孟康察覺被監視,可以立即拿下。”

    夏伏難第二天離開了飲馬川,滄州的快馬在下午送來陳遘信件,楊誌留朱武、魯智深、張三等人收寨,第二天一大早,楊誌與梁絕悟、公孫勝、陳廣、鄒潤、鄒淵帶著二十騎,前往滄州。沒想到在山道上遇見了元狄,楊誌讓所有人下馬,上前行禮問:“前輩到了飲馬川,還真是對晚輩的重視,說出去恐怕要轟動四方。”

    元狄撫掌笑道:“有人要見你,我也想見你,所以就跑了這一趟。”

    “誰,這麽大譜。”楊誌很好奇,能讓元狄跑一趟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元狄跳進林中把一個人抱出來一看,是閭山青岩寺的法泓大師,老僧麵對淡金,一片灰色。法泓大師見到楊誌,露出欣慰的笑容說:“能見到你,真的是太好了,老衲是少林的罪人,知音是李士寧不下的一顆棋子,青岩寺的人因為銅一投降大宋皇城司全部被殺,李士寧不守信用,是我瞎了眼。”

    楊誌當時就知道知音和尚不簡單,青岩寺能成為金國細作的落腳點,知音和尚到幽州聯係銅一等人,無不說明這位僧人不是光會修行,隻是也沒想到是李士寧的手下;楊誌和公孫勝上前,看著法泓大師的傷勢問:“李士寧親自出的手?他可是上百歲的人,身子骨還這麽硬朗?”

    法泓大師慘笑著說:“比老衲硬朗,不過也中了我的兩記氣煞。楊誌,我不想去見少林寺的那些叛徒,我把青岩寺的武功留給你,哪怕你不屑於練,幫我傳下去,元狄,謝謝你,趙王就是與女真勾結的人,證據在那本書的封麵夾層裏。”

    “老禿驢,”元狄笑著說:“你還真能藏,不是我不救你,實在是力不從心。”

    “老衲心願已了,多謝元大俠幫忙。”法泓大師明顯是支撐不了多久了,元狄對楊誌說:“我幫法泓大師到達此地,饒過你和你的手下,我需要你迴答三個問題。”

    梁絕悟等人看楊誌和公孫勝一直不爭辯,曉得元狄肯定是大有來頭的人物。楊誌拱手說:“前輩請講,我定給你一個滿意的講法。”

    元狄點頭問:“現在遼國局勢如此,你們為什麽不考慮,讓遼國成為你們的一道牆?”

    楊誌沉聲說:“中京投降和晉王事件,抵消了遼國與金國決戰的能力,上京守不了多久,幽州遲早有變,所以你們失去中京後,這個機會對宋遼來說都不存在。就算大宋不出兵,幽州這一小塊都也會四分五裂,耶律淳、蕭幹、耶律大石、李處溫各有打算,甚至下麵的州府都不會聽他們的,難道我們大宋還不該出兵嗎?”

    梁絕悟等人聽得驚心動魄,元狄沉默半晌,長歎一聲說:“若是你還在幽州,興許還有挽迴的餘地,那麽楊誌,你說大遼該怎麽辦?”

    楊誌淡淡地說:“上策是將幽州等地主動交給大宋,將幽州主力調往上京與天祚帝、西夏援軍會合,伺機決戰;中策是天祚帝率領契丹主力西去,留下耶律淳等人在上京、幽州拖延時間;下策是你們想利用士氣,與金宋兩軍決戰,那樣天祚帝必敗無疑,甚至喪失了契丹族整體西逃的機會。”

    元狄笑道:“你還不是為大宋考慮,局勢還沒到那一步。”

    楊誌搖頭說:“前輩沒明白,你的想法是契丹人活在金人手下,總有翻身的機會,其實沒有,這樣的話,金兵就會南下,打前鋒的肯定是契丹軍。”

    元狄呆住了,楊誌的話深深刺痛了他,熟悉草原的他自然曉得這是千年來草原上的規則,慢慢問出第三個問題:“你們和金國交戰誰會贏?”

    “平手。”楊誌毫不猶豫地說:“宋金實力相當,看的就是臨陣變化。”

    元狄嘲笑道:“宋軍有這麽厲害嗎,好像連我們契丹都打不過。”

    楊誌笑道:“元老,兩國交戰,靠的僅僅是軍隊嗎?我們可以一次次攻打幽州,輸一次隻不過是輸掉一場戰鬥,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下,你們輸一次呢?”

    元狄真的動容,認真地說:“要不是耶律大石說不能殺你,老夫今天寧死也要取你性命。我現在相信他的話,留著你,給金國添麻煩,楊誌,你可不要讓老夫失望。”

    元狄說完,扔下一本沒有封麵的書掉頭就走,一直在觀察法泓大師的公孫勝朝楊誌搖了搖頭,示意無藥可救。法泓大師笑道:“我是中原人,生於斯,死於斯,足矣;更何況還能聽到如此精彩的分析,看元老頭不痛快。此書是我的武功所在,關於氣煞功,應該和你的刀芒大同小異,楊誌,拜托,把我火化了。”

    法泓大師說完,含笑而去,楊誌等人一起下跪送行;梁絕悟讓人找來柴火,把法泓大師火化了,骨灰裝進一個壇子裏帶走。到了河間府,陳遘問的是出兵的情況,看河間府還能做些什麽,這也是陳遘與其他人的不同,這時候不是打算為自己設計一個什麽前程,而是認真地在做北伐準備。

    楊誌看完公文,想了想說:“兵無常勢,北伐主要看童太尉用兵的情況,滄浪營自然是全體開拔,但是大人,要派人守住南道集和平虜寨,這樣萬一北麵有敵人來,滄州可以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另外滄州城內儲備一年以上的糧食、食鹽等物資,準備守城器械,河間府各地嚴格管理,訓練鄉兵。就算我們打下幽州,後麵未必沒有戰事。”

    楊誌雖然說得很隱晦,陳遘還是聽懂了,能不能打贏遼國是一說,就算打贏了,後麵還有金國,陳遘點頭說:“我明白了,你放心,河間有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鈒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雲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雲客並收藏鈒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