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分別坐著馬車,說笑著到了封宜奴的小樓,在客廳坐下,封宜奴開始拿茶葉忙活,趙楷才說了一個意思,說是一起做生意,楊誌最後什麽都沒要,糖坊的事給趙楷很大壓力,讓熟讀聖賢書的趙楷感覺自己在向高俅的那條路上滑動,趙楷希望楊誌還是接受莊樓。楊誌笑著說:“王爺,我需要你的就是銷售,大名府、杭州、揚州、廣州、成都、長安、洛陽、金陵、太原等十城,你要安排賣糖的經銷商,還有宮中的銷售,白糖隻是一開始的品種,後麵我還要做其他糖。”
楊誌這麽一說,趙楷感覺好多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脈,楊誌要是想做進皇宮,不知道需要多少波折,但是對自己來說就是小事一樁,和負責的太監打個招唿就行了。趙楷問楊誌:“鐵匠鋪那邊還有镔鐵嗎?幫我打一把寶劍。”
“你用?”汴梁的王孫貴族往往有佩劍裝飾門麵的,但是在楊誌的印象裏,趙楷好像不喜歡這些,在趙楷的兄弟中,也隻有老九趙構喜歡這些。趙楷搖頭說:“是給封姑娘的,所以你要和貝大師說明,盡可能設計得如意一點。”
趙楷明顯對封宜奴有好感,但是以封宜奴在汴梁的地位,封宜奴要是沒有進一步的意思,趙楷還真的不能隨意開口,隻好小火慢慢燉;楊誌明白,笑著答應了,封宜奴才把茶泡好,四個人最多各品了一兩口,老鴇走進來說,杜萬徹到了,還帶著一個老頭,這不算什麽,問題是現在天光尚亮,老頭竟然提著一個燈籠,引來了大批的人圍觀。
封宜奴微笑道:“來大人物了,白天舉火,就是黑暗中人的規矩,不知道是監獄裏的哪一位到了。”
楊誌不得不對封宜奴刮目相看,這個典故自己在監獄裏呆過都不知道,進來的老者五十多歲,麵色蒼白,但是肚大腰圓,怎麽看也不像是在監獄裏的囚徒。杜萬徹抱歉地朝趙楷施禮介紹:“這一位就是原來涇原路走馬承受安伏邦,單州團練副使安惇的次子。”
楊誌三人同時一震,安惇是章惇、蔡京的人,崇寧拜兵部尚書,同知樞密院,死後贈特進;哪怕楊誌這些晚輩對安惇的事跡都如雷貫耳,最恐怖的就是安惇嶺南之行,一口氣殺死流放八百多人;但是安惇的長子安郊說皇後的麵相有播遷之厄被誅,次子安伏邦流放巴蜀後渺無音信,世人都以為安惇平生數陷忠良太多以至於絕後。
楊誌聽一枝花蔡慶說過,西北押來的時候,把監獄裏的三十六套刑具全部過了一遍,大悲侯硬是不認罪,想必最後判的是流放,人卻留在了殿前司的監獄裏;安伏邦朝楊誌拱手說:“多謝總捕頭體恤,皇上已經特赦老朽無罪。”
“哪裏,當初我一入獄的時候,你還在我身邊呆了幾天,可惜當時我昏迷不醒,一直沒有機會報答。”楊誌還完禮,毫不客氣地對杜萬徹說:“老杜,你應該帶安老先生到這裏來,很多人都已經記不得了,安安靜靜豈不是更好。有時候,找像安老先生這樣的人,找個隱居的地方最好。”
“這不是我能能做主的事情。”杜萬徹指著老鴇說:“拿酒,今天在這裏不醉不歸。”
封宜奴示意老鴇準備酒菜,起身笑著安排座位說:“杜大人,安先生,眼下天還沒有黑,有什麽事慢慢說。”
安伏邦坐下的時候,燈籠還沒有離手,盛餘一好奇地說:“安先生這麽多年一直沒被人認出來?”
安伏邦歎了口氣,接過丫鬟遞過來的茶碗說:“我自有成長在軍中,在汴梁幾乎沒有人認識,實際上我也到了巴蜀報到,可是沒到一個月就被殿前司的人把我抓迴,說我牽扯到一件謀反的案子裏,我沒有認罪,就在監獄裏一直呆到現在。哎,我和杜萬徹曾經做過同事,被他一眼就認出來了。”
開封府獄的寂寞王、刑部大牢的一言公、都司獄的苦伯和殿前司獄的大悲侯,每個人背後都有朝中的權貴,要不然怎麽會在監獄裏吃香的喝辣的,光是看安伏邦體型,也知道最起碼後來的十多年沒有吃過什麽苦。杜萬徹笑著說:“看樣子你還在怪我,也是我朽掉了,要不然去監獄裏多轉轉,恐怕幾年前就知道你了,楊誌,你猜猜,他為什麽不肯把燈籠放下?”
楊誌早就注意這個燈籠,燈籠的造型有些複雜,看上去像孔明燈,楊誌試探著說:“是不是有人跟著你們,安先生一鬆手,燈籠就會飄起來,但是因為有杆子,這個燈籠無法像孔明燈那樣保持平衡,會向一側傾倒,另一側就會發生變化,莫非是響箭?安先生,難道對方不擔心你把燈籠毀了?”
安伏邦苦澀地說:“我遇到一個難題,在燈籠滅掉之前必須知道答案,要不然我的兒子孫子,還有一家子人都性命不保。楊捕頭,你喝了怪蛇血,武功突飛猛進那是可以理解的,多少人食了千年靈藥之類的東西,進展也是一日千裏,但是你的智慧突然變得可怕,那就是讓人擔心的事了,我不是往你身上潑髒水,我隻想知道你當時為什麽要逃去遼國,難道是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鄆王趙楷的臉變得嚴峻起來,眼中甚至有了那麽一絲殺氣,安伏邦不愧是安惇的兒子,和傳說中的安惇真的有幾分相似,寥寥數語,看上去什麽,其實都是誅心之論;不外乎楊誌原來是裝傻,或者是楊誌背後有人,楊誌隻要稍微答錯,後麵就是一連竄的問題,一把火到底想燒什麽,耐人尋味。
楊誌聞言笑笑站起來,走到了隔壁的房間,過了一會戴著藍彬的麵具,拿著一個武翼郎的腰牌,盛餘一詫異地說:“你都升官了,這腰牌沒上交?”
杜伏威接過腰牌一愣說:“鈒龍。”
鈒龍是兵部安排去遼國的細作,是蔡京通過楊戩在兵部安排了兩個臥底,包括兵部的人都不知道具體的人是誰;其實消息泄漏後很多部門都調查過,楊誌一度也在懷疑的對象中,隻是大宋每年跑到遼國的人也不少,都沒查出來。
楊誌這麽一說,趙楷感覺好多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脈,楊誌要是想做進皇宮,不知道需要多少波折,但是對自己來說就是小事一樁,和負責的太監打個招唿就行了。趙楷問楊誌:“鐵匠鋪那邊還有镔鐵嗎?幫我打一把寶劍。”
“你用?”汴梁的王孫貴族往往有佩劍裝飾門麵的,但是在楊誌的印象裏,趙楷好像不喜歡這些,在趙楷的兄弟中,也隻有老九趙構喜歡這些。趙楷搖頭說:“是給封姑娘的,所以你要和貝大師說明,盡可能設計得如意一點。”
趙楷明顯對封宜奴有好感,但是以封宜奴在汴梁的地位,封宜奴要是沒有進一步的意思,趙楷還真的不能隨意開口,隻好小火慢慢燉;楊誌明白,笑著答應了,封宜奴才把茶泡好,四個人最多各品了一兩口,老鴇走進來說,杜萬徹到了,還帶著一個老頭,這不算什麽,問題是現在天光尚亮,老頭竟然提著一個燈籠,引來了大批的人圍觀。
封宜奴微笑道:“來大人物了,白天舉火,就是黑暗中人的規矩,不知道是監獄裏的哪一位到了。”
楊誌不得不對封宜奴刮目相看,這個典故自己在監獄裏呆過都不知道,進來的老者五十多歲,麵色蒼白,但是肚大腰圓,怎麽看也不像是在監獄裏的囚徒。杜萬徹抱歉地朝趙楷施禮介紹:“這一位就是原來涇原路走馬承受安伏邦,單州團練副使安惇的次子。”
楊誌三人同時一震,安惇是章惇、蔡京的人,崇寧拜兵部尚書,同知樞密院,死後贈特進;哪怕楊誌這些晚輩對安惇的事跡都如雷貫耳,最恐怖的就是安惇嶺南之行,一口氣殺死流放八百多人;但是安惇的長子安郊說皇後的麵相有播遷之厄被誅,次子安伏邦流放巴蜀後渺無音信,世人都以為安惇平生數陷忠良太多以至於絕後。
楊誌聽一枝花蔡慶說過,西北押來的時候,把監獄裏的三十六套刑具全部過了一遍,大悲侯硬是不認罪,想必最後判的是流放,人卻留在了殿前司的監獄裏;安伏邦朝楊誌拱手說:“多謝總捕頭體恤,皇上已經特赦老朽無罪。”
“哪裏,當初我一入獄的時候,你還在我身邊呆了幾天,可惜當時我昏迷不醒,一直沒有機會報答。”楊誌還完禮,毫不客氣地對杜萬徹說:“老杜,你應該帶安老先生到這裏來,很多人都已經記不得了,安安靜靜豈不是更好。有時候,找像安老先生這樣的人,找個隱居的地方最好。”
“這不是我能能做主的事情。”杜萬徹指著老鴇說:“拿酒,今天在這裏不醉不歸。”
封宜奴示意老鴇準備酒菜,起身笑著安排座位說:“杜大人,安先生,眼下天還沒有黑,有什麽事慢慢說。”
安伏邦坐下的時候,燈籠還沒有離手,盛餘一好奇地說:“安先生這麽多年一直沒被人認出來?”
安伏邦歎了口氣,接過丫鬟遞過來的茶碗說:“我自有成長在軍中,在汴梁幾乎沒有人認識,實際上我也到了巴蜀報到,可是沒到一個月就被殿前司的人把我抓迴,說我牽扯到一件謀反的案子裏,我沒有認罪,就在監獄裏一直呆到現在。哎,我和杜萬徹曾經做過同事,被他一眼就認出來了。”
開封府獄的寂寞王、刑部大牢的一言公、都司獄的苦伯和殿前司獄的大悲侯,每個人背後都有朝中的權貴,要不然怎麽會在監獄裏吃香的喝辣的,光是看安伏邦體型,也知道最起碼後來的十多年沒有吃過什麽苦。杜萬徹笑著說:“看樣子你還在怪我,也是我朽掉了,要不然去監獄裏多轉轉,恐怕幾年前就知道你了,楊誌,你猜猜,他為什麽不肯把燈籠放下?”
楊誌早就注意這個燈籠,燈籠的造型有些複雜,看上去像孔明燈,楊誌試探著說:“是不是有人跟著你們,安先生一鬆手,燈籠就會飄起來,但是因為有杆子,這個燈籠無法像孔明燈那樣保持平衡,會向一側傾倒,另一側就會發生變化,莫非是響箭?安先生,難道對方不擔心你把燈籠毀了?”
安伏邦苦澀地說:“我遇到一個難題,在燈籠滅掉之前必須知道答案,要不然我的兒子孫子,還有一家子人都性命不保。楊捕頭,你喝了怪蛇血,武功突飛猛進那是可以理解的,多少人食了千年靈藥之類的東西,進展也是一日千裏,但是你的智慧突然變得可怕,那就是讓人擔心的事了,我不是往你身上潑髒水,我隻想知道你當時為什麽要逃去遼國,難道是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鄆王趙楷的臉變得嚴峻起來,眼中甚至有了那麽一絲殺氣,安伏邦不愧是安惇的兒子,和傳說中的安惇真的有幾分相似,寥寥數語,看上去什麽,其實都是誅心之論;不外乎楊誌原來是裝傻,或者是楊誌背後有人,楊誌隻要稍微答錯,後麵就是一連竄的問題,一把火到底想燒什麽,耐人尋味。
楊誌聞言笑笑站起來,走到了隔壁的房間,過了一會戴著藍彬的麵具,拿著一個武翼郎的腰牌,盛餘一詫異地說:“你都升官了,這腰牌沒上交?”
杜伏威接過腰牌一愣說:“鈒龍。”
鈒龍是兵部安排去遼國的細作,是蔡京通過楊戩在兵部安排了兩個臥底,包括兵部的人都不知道具體的人是誰;其實消息泄漏後很多部門都調查過,楊誌一度也在懷疑的對象中,隻是大宋每年跑到遼國的人也不少,都沒查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