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笑了笑說:“我不是才給你們一人五斤嗎,這麽快就吃完了?”
楊誌這兩天晚上都在做白糖,想著古桐園的同事哦,昨天一人送了一點;盛餘一美目一瞪說:“你別話裏藏話,我送了不少白糖給我的閨蜜,她們都說不錯,還想要點。你是不情願,還是認為我們倆交情不夠?”
不是盛餘一今天矯情,也不是盛餘一的閨蜜出不起糖錢,實在是楊誌和趙楷兩人生意不當生意做,楊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誰也不知道後麵的白糖什麽時候有;楊誌明白這時候萬萬不能和盛餘一鬥嘴,急忙說:“我願意,能和你這麽漂亮的妞說幾句話都是好的,過幾天我送你十斤白糖。”
“油嘴滑舌,口是心非。”是女人都喜歡聽男人誇獎,盛餘一也不例外,臉微微一紅,扭頭就跑出去,差點和捧著托盤進來的沈衝撞個滿懷。沈衝望望盛餘一的背影,扭頭詫異地問楊誌:“你把盛大人怎麽了?月上柳梢頭?”
“哪能。”楊誌都恨不得打自己兩個耳光,急忙表白;楊誌可是知道的,不少大臣和權貴的子弟對盛餘一感興趣,大宋允許納妾,所以娶老婆也是要講台麵的,盛餘一本身就是朝廷命官,又年輕漂亮,自然成為很多花蝴蝶追逐的目標。楊誌低頭注意到沈衝托盤裏的茶壺,驚訝道:“紫砂壺。”
楊誌並不能分辨真假紫砂壺,但是到大宋後看了那麽多的店麵,曉得紫砂壺還沒有出現,沈衝端進來的是楊誌見到的第一隻。沈衝同樣驚訝道:“楊誌,你竟然知道這隻壺的來曆,這可是朱勔剛剛送給皇上的,連他都不知道手下人從哪裏搜集來的,問問我們知道不知道來曆。”
楊誌把這隻紫砂壺拿過來端詳,式樣就是宋朝的一般茶壺,直通的壺口,不由得點點頭,紫砂壺始於明朝正德年間的供春壺,用的是宜興丁蜀鎮的紫砂泥,名家大師的作品在後世往往一壺難求。不對,現大宋也是一壺難求,朱勔都不知道出處,肯定是那個製壺師傅偶然間獲得紫砂泥做成,現在那片紫砂泥的產區應該還沒被發現。
楊誌正在考慮是不是去一趟太湖,不僅是宜興,在其他地方也可以準備一點山林良田,萬一曆史無法改變,在江南可以繼續藏身;方臘被鎮壓以後,江南將有一個長時間的休養期,這時候正是地價田價最便宜的時候。沈衝很有耐心,他人生閱曆豐富,曉得眼前的紫砂壺讓楊誌想起了什麽,沒有出聲發問。
楊誌迴過神來,把紫砂壺還給沈衝說:“好玩意,我是飽了眼福。可惜剛才迴憶了一下,還是沒有想起太湖以外的其他線索,等江南平定,我和沈大人一起去太湖,看看能不能找到幾把同樣的壺。”
沈衝來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楊誌有沒有線索,能聽到太湖這個詞,範圍已經大大縮小,至於後麵朱勔怎麽辦,那不是沈衝的事;沈衝和楊誌都不知道,等杜萬徹迴稟宋徽宗這個壺是太湖產的紫砂壺,讓應奉局和皇城司忙了好幾個月。
楊誌出了古桐園,連唿吸都感覺愜意不少,想起自己的生意,楊誌首先去的還是馬行,自己不在汴梁的時候,生意上的事都是朱武操辦,說什麽也該去看看。楊誌快走到莊樓門口的時候,迎麵遇到一個老乞丐,老乞丐衣衫襤褸,走路一跛一跛的,顫巍巍地說:“老爺,行行好,賞一口吃的吧。”
楊誌猛然發現對方竟是銅一,故意地咳嗽了一聲,從錢袋裏摸出一把銅錢,塞到銅一的瘦子說:“老丈,這把年紀了,不要去橋洞那些地方。還是到相國寺、五嶽觀那些地方,找個可以遮擋風雨的屋簷。”
銅一曉得楊誌認出了自己,謝道:“多謝老爺,我晚上就在五嶽觀的外牆下,還可以看看對麵花園裏的梨花。”
楊誌曉得那個地點,隻有五嶽觀的西麵,才麵對宗府的梨樹園,花開的時候滿樹滿園的梨花,香飄數裏。楊誌不動聲色地走了,直接進了馬行,朱武還在牙行那邊,茅十六和鄒淵帶楊誌看了柵欄裏的十幾匹馬;聽茅十六一說,楊誌才知道斡裏衍公主找迴來以後,耶律磊來了一趟,把他商隊裏的二十多匹馬全賣給了朱武,價格是市場的半價。
茅十六敬佩地說:“東家,那個耶律磊說是你的結拜兄弟,原來準備白送的,朱掌櫃好說歹說才是半價,不過他給朱掌櫃留了一個人,說是糖坊開後,讓您一年幫忙給五百斤白糖。”
耶律磊肯定也知道現在白糖在大宋的緊缺程度,五百斤在耶律磊眼裏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楊誌清楚,留下的那個人就應該是原來準備在陳橋接應自己的人,隻是盧俊義棋高一著,自己又被大漠門算計,沒有能截住梁子美和金國人的珍珠。
門口傳來一陣嘈雜聲,楊誌就看見銅一走了進來,不過從楊誌到茅十六平時對窮人都不錯,夥計隻是說道兩句,沒有象其他商鋪那樣趕人;楊誌對茅十六說,給老叫花子吃碗飯,然後換一身幹淨的衣服來見我。茅十六答應一聲去忙了,楊誌問鄒淵:“在這裏還習慣嗎?”
“習慣,習慣。”鄒淵笑著說:“不過,東家,你要是放心,我還是感覺在山林裏自在,你想,你那一千畝山林也需要人去看管不是?”
楊誌淡淡地說:“那邊有張青夫婦負責,你不用擔心,你們叔侄以後就跟著我去辦事,如果我再發現你做那些坑蒙拐騙的事,我就剁了你的雙手。”
楊誌現在的名頭不是假的,鄒淵嚇了一跳,訕笑道:“東家,你是知道的,那時候不是沒辦法嗎,要不然誰願意做那些事情?”
楊誌認真地說:“鄒淵,你是知道我現在的情況,有些事我一個人扛不過來,需要兄弟們的協作,如果有一天,你想去過自己的日子,提前和我說一聲,我絕不會阻攔你;但是你留在我這裏,就需要守我的規矩,我們有這麽多人,要靠著馬行山林吃飯,太平年間,不就是想過得好一點,舒坦一點嗎?”
楊誌這兩天晚上都在做白糖,想著古桐園的同事哦,昨天一人送了一點;盛餘一美目一瞪說:“你別話裏藏話,我送了不少白糖給我的閨蜜,她們都說不錯,還想要點。你是不情願,還是認為我們倆交情不夠?”
不是盛餘一今天矯情,也不是盛餘一的閨蜜出不起糖錢,實在是楊誌和趙楷兩人生意不當生意做,楊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誰也不知道後麵的白糖什麽時候有;楊誌明白這時候萬萬不能和盛餘一鬥嘴,急忙說:“我願意,能和你這麽漂亮的妞說幾句話都是好的,過幾天我送你十斤白糖。”
“油嘴滑舌,口是心非。”是女人都喜歡聽男人誇獎,盛餘一也不例外,臉微微一紅,扭頭就跑出去,差點和捧著托盤進來的沈衝撞個滿懷。沈衝望望盛餘一的背影,扭頭詫異地問楊誌:“你把盛大人怎麽了?月上柳梢頭?”
“哪能。”楊誌都恨不得打自己兩個耳光,急忙表白;楊誌可是知道的,不少大臣和權貴的子弟對盛餘一感興趣,大宋允許納妾,所以娶老婆也是要講台麵的,盛餘一本身就是朝廷命官,又年輕漂亮,自然成為很多花蝴蝶追逐的目標。楊誌低頭注意到沈衝托盤裏的茶壺,驚訝道:“紫砂壺。”
楊誌並不能分辨真假紫砂壺,但是到大宋後看了那麽多的店麵,曉得紫砂壺還沒有出現,沈衝端進來的是楊誌見到的第一隻。沈衝同樣驚訝道:“楊誌,你竟然知道這隻壺的來曆,這可是朱勔剛剛送給皇上的,連他都不知道手下人從哪裏搜集來的,問問我們知道不知道來曆。”
楊誌把這隻紫砂壺拿過來端詳,式樣就是宋朝的一般茶壺,直通的壺口,不由得點點頭,紫砂壺始於明朝正德年間的供春壺,用的是宜興丁蜀鎮的紫砂泥,名家大師的作品在後世往往一壺難求。不對,現大宋也是一壺難求,朱勔都不知道出處,肯定是那個製壺師傅偶然間獲得紫砂泥做成,現在那片紫砂泥的產區應該還沒被發現。
楊誌正在考慮是不是去一趟太湖,不僅是宜興,在其他地方也可以準備一點山林良田,萬一曆史無法改變,在江南可以繼續藏身;方臘被鎮壓以後,江南將有一個長時間的休養期,這時候正是地價田價最便宜的時候。沈衝很有耐心,他人生閱曆豐富,曉得眼前的紫砂壺讓楊誌想起了什麽,沒有出聲發問。
楊誌迴過神來,把紫砂壺還給沈衝說:“好玩意,我是飽了眼福。可惜剛才迴憶了一下,還是沒有想起太湖以外的其他線索,等江南平定,我和沈大人一起去太湖,看看能不能找到幾把同樣的壺。”
沈衝來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楊誌有沒有線索,能聽到太湖這個詞,範圍已經大大縮小,至於後麵朱勔怎麽辦,那不是沈衝的事;沈衝和楊誌都不知道,等杜萬徹迴稟宋徽宗這個壺是太湖產的紫砂壺,讓應奉局和皇城司忙了好幾個月。
楊誌出了古桐園,連唿吸都感覺愜意不少,想起自己的生意,楊誌首先去的還是馬行,自己不在汴梁的時候,生意上的事都是朱武操辦,說什麽也該去看看。楊誌快走到莊樓門口的時候,迎麵遇到一個老乞丐,老乞丐衣衫襤褸,走路一跛一跛的,顫巍巍地說:“老爺,行行好,賞一口吃的吧。”
楊誌猛然發現對方竟是銅一,故意地咳嗽了一聲,從錢袋裏摸出一把銅錢,塞到銅一的瘦子說:“老丈,這把年紀了,不要去橋洞那些地方。還是到相國寺、五嶽觀那些地方,找個可以遮擋風雨的屋簷。”
銅一曉得楊誌認出了自己,謝道:“多謝老爺,我晚上就在五嶽觀的外牆下,還可以看看對麵花園裏的梨花。”
楊誌曉得那個地點,隻有五嶽觀的西麵,才麵對宗府的梨樹園,花開的時候滿樹滿園的梨花,香飄數裏。楊誌不動聲色地走了,直接進了馬行,朱武還在牙行那邊,茅十六和鄒淵帶楊誌看了柵欄裏的十幾匹馬;聽茅十六一說,楊誌才知道斡裏衍公主找迴來以後,耶律磊來了一趟,把他商隊裏的二十多匹馬全賣給了朱武,價格是市場的半價。
茅十六敬佩地說:“東家,那個耶律磊說是你的結拜兄弟,原來準備白送的,朱掌櫃好說歹說才是半價,不過他給朱掌櫃留了一個人,說是糖坊開後,讓您一年幫忙給五百斤白糖。”
耶律磊肯定也知道現在白糖在大宋的緊缺程度,五百斤在耶律磊眼裏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楊誌清楚,留下的那個人就應該是原來準備在陳橋接應自己的人,隻是盧俊義棋高一著,自己又被大漠門算計,沒有能截住梁子美和金國人的珍珠。
門口傳來一陣嘈雜聲,楊誌就看見銅一走了進來,不過從楊誌到茅十六平時對窮人都不錯,夥計隻是說道兩句,沒有象其他商鋪那樣趕人;楊誌對茅十六說,給老叫花子吃碗飯,然後換一身幹淨的衣服來見我。茅十六答應一聲去忙了,楊誌問鄒淵:“在這裏還習慣嗎?”
“習慣,習慣。”鄒淵笑著說:“不過,東家,你要是放心,我還是感覺在山林裏自在,你想,你那一千畝山林也需要人去看管不是?”
楊誌淡淡地說:“那邊有張青夫婦負責,你不用擔心,你們叔侄以後就跟著我去辦事,如果我再發現你做那些坑蒙拐騙的事,我就剁了你的雙手。”
楊誌現在的名頭不是假的,鄒淵嚇了一跳,訕笑道:“東家,你是知道的,那時候不是沒辦法嗎,要不然誰願意做那些事情?”
楊誌認真地說:“鄒淵,你是知道我現在的情況,有些事我一個人扛不過來,需要兄弟們的協作,如果有一天,你想去過自己的日子,提前和我說一聲,我絕不會阻攔你;但是你留在我這裏,就需要守我的規矩,我們有這麽多人,要靠著馬行山林吃飯,太平年間,不就是想過得好一點,舒坦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