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延豪氣地說:“再過兩年,我們就去當兵謀一個出身。”
楊誌看看兩人說:“我來遼國是準備經商,需要請夥計,你們有沒有興趣跟我走?”
李大延與吉鴻互相看了一眼,李大延迴答說:“我們怎麽知道你不是在騙我們,現在到處在拉軍隊,我們可不想這麽早去當兵,那些女真人可兇呢。”
楊誌笑笑說:“我和天心大師一起來的,他可以證明。”
天心大師作為國師,名聲真不是蓋的,兩個小乞丐知道,立即表示見到天心大師就可以跟著楊誌走;楊誌很幹脆地把兩人帶到了天心大師的麵前,說了這件事,天心大師笑著說:“恭喜你了,現在就開始招夥計了,反正馬匹有的多,你們兩根小家夥會騎馬嗎?”
“會。”李大延翻身上馬,吉鴻的動作笨了一點,但是可以上馬的,一行人直奔上京而去,李大延的馬術不錯,幾乎可以達到一個騎兵的水平;吉鴻在楊誌的照顧下,是勉勉強強地可以跟上速度。遼國現在的發展已經很不錯,沿途驛站完善,眾人曉行夜宿,奔走了兩天,便來到上京臨潢府。
南河水奔放,上京城宏偉,天心大師剛在城門口出現,進出的百姓與守城門的官兵無不行禮,更有數以百計的信徒上前要求天心大師賜福;天心大師隻能讓八名遼軍士兵先把楊誌送到驛館住下。負責驛館的禮部員外郎耶律德元聞訊立即趕來,先是詢問了八名士兵一路的經過,才到房間來拜訪楊誌。
耶律德元是定遠將軍耶律內刺之子,穿著一身文官的衣服,身材高大,滿麵胡須,說話聲音洪亮,介紹完自己說:“楊大俠此來必定轟動上京,還望輕易不要離開驛館,免得被宋金兩國奸細找到行刺的機會。”
楊誌總算有點明白耶律德元為什麽能做這份差事,和一般的契丹人相比,耶律德元更像宋人,能掰扯,可以把黑的說成白的。宋金兩國奸細現在行刺自己做什麽,要殺自己的隻有蕭奉先那個權貴,楊誌笑笑說:“我就是一個來做生意的商人,隨天心大師來拜見遼帝,不至於有那麽大動靜。”
“楊大俠客氣了。”耶律德元特地把大俠兩個字說得重些,驛站早就送來遼興軍的邸報,遼廷上下感興趣的是楊誌在軍事上的見解與傷了明輪大師的武功,至於做生意,包括耶律德元也認為,那就是楊誌一種以退為進的托詞。可是耶律德元一聽楊誌下麵的話,就知道自己想錯了,楊誌最關心的還是馬匹和馬鞍的價格。
楊誌一路上已經聽天心大師介紹,上京臨潢府是由皇城和漢城組成,皇城是契丹皇族與貴族率領契丹人的居住地,全部是氈帳;漢城在南,是漢、渤海、迴鶻等族和掠來的工匠居住的地方。遼上都鎏金、染織、造馬具、製瓷以及造紙等手工業門類齊全,工藝精湛,不僅能造出精致的仿定窯白瓷,契丹鞍與端硯、蜀錦、定瓷更被宋人評比為“天下第一”。
而最好的契丹鞍就在上都的三家工坊官坊、蕭家坊、天雄坊,其餘二十幾家工坊的產品雖然差上一些,但是與大宋自己生產的馬鞍比,還是要好上許多。耶律德元不置可否,笑著說:“皇上的捺缽已經到了上都,等楊大俠與天心大師去拜見過,迴來再說。”
捺缽就是漢語中的“行營”,遼國雖以遼上京和遼中京作為首都,但是由於皇帝的巡狩製,其政治核心不在首都,而在捺缽,一切重大政治問題均在捺缽隨時決定。楊誌明白,自己到了上都,有些事情是不得不聽從遼人安排的,更何況自己還準備潛伏在遼地,更不能搞壞關係,於是賓主都特地說些江湖趣事和人俗風情,相談甚歡。
天心大師是三個時辰後來的,見麵就說:“虛名所累,虛名所累。”
楊誌笑著說:“這才說明大師在遼國軍民心中的地位,相信隻要大師振臂一唿,便能激
起遼人死戰之誌。耶律大人,國師來了,我能否到城中去逛逛。”
天心大師搖搖頭說:“楊誌,今天不合適,皇上要單獨見你。”
天祚帝耶律延禧要見自己,並且不讓天心大師同行,楊誌不知道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來接楊誌的人是特母哥,就在驛館官員的辦事房裏。楊誌不知道自己哪來的這等好運,在宋朝中了武進士,也隻不過遠遠地看到皇帝一眼,唯一一次見麵還是在九星棋社。不過天祚帝召見是不能不去的,楊誌跟著耶律德元後麵來到辦事房,使者特母哥滿頭華發,正在獨自品茶,驛館的兩名官員戰戰兢兢地站在門外。
耶律德元和楊誌進去,特母哥還沒說話,隻是抬抬頭,一股陰冷之氣立即充斥房間;興元和尚上前行過禮,介紹了楊誌,特母哥打量了一番楊誌,露出不以為然的笑容說:“皇上聽多少人說起你,想見見你。”
楊誌不卑不亢地點點頭,沒有說話。這讓特母哥很驚訝,多少江湖人物,多少閥門名士,聽說天祚帝召見都表現出異常,要不然特別害怕,要不然就特別激動,還有些心機深沉的人會裝作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很少有人象楊誌這樣,怎麽說呢,就是坦然,好象是街坊請吃飯一樣,很平常的感覺。
特母哥掃視了楊誌一眼,問道:“你應該有把刀,刀呢?”
去見遼國的皇帝,能帶刀嗎?
楊誌剛才把刀特地擺在了房間裏,耶律德元急忙迴去把刀拿來,遞給特母哥;特母哥接過去,拔刀出鞘,刀光如一寒秋水,刀紋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樣美麗,特母哥讚聲好刀,就收刀入鞘,抓著刀帶頭朝外走去,楊誌這時候才放下心來。特母哥自己抓刀,就不會來白虎堂那一套。
楊誌隨特母哥上了馬車,出了驛館,已是黑夜,馬蹄聲在平靜的街道上顯得異常響亮,特母哥坐在馬車裏,問了一句:“你真的是楊誌?”
楊誌看看兩人說:“我來遼國是準備經商,需要請夥計,你們有沒有興趣跟我走?”
李大延與吉鴻互相看了一眼,李大延迴答說:“我們怎麽知道你不是在騙我們,現在到處在拉軍隊,我們可不想這麽早去當兵,那些女真人可兇呢。”
楊誌笑笑說:“我和天心大師一起來的,他可以證明。”
天心大師作為國師,名聲真不是蓋的,兩個小乞丐知道,立即表示見到天心大師就可以跟著楊誌走;楊誌很幹脆地把兩人帶到了天心大師的麵前,說了這件事,天心大師笑著說:“恭喜你了,現在就開始招夥計了,反正馬匹有的多,你們兩根小家夥會騎馬嗎?”
“會。”李大延翻身上馬,吉鴻的動作笨了一點,但是可以上馬的,一行人直奔上京而去,李大延的馬術不錯,幾乎可以達到一個騎兵的水平;吉鴻在楊誌的照顧下,是勉勉強強地可以跟上速度。遼國現在的發展已經很不錯,沿途驛站完善,眾人曉行夜宿,奔走了兩天,便來到上京臨潢府。
南河水奔放,上京城宏偉,天心大師剛在城門口出現,進出的百姓與守城門的官兵無不行禮,更有數以百計的信徒上前要求天心大師賜福;天心大師隻能讓八名遼軍士兵先把楊誌送到驛館住下。負責驛館的禮部員外郎耶律德元聞訊立即趕來,先是詢問了八名士兵一路的經過,才到房間來拜訪楊誌。
耶律德元是定遠將軍耶律內刺之子,穿著一身文官的衣服,身材高大,滿麵胡須,說話聲音洪亮,介紹完自己說:“楊大俠此來必定轟動上京,還望輕易不要離開驛館,免得被宋金兩國奸細找到行刺的機會。”
楊誌總算有點明白耶律德元為什麽能做這份差事,和一般的契丹人相比,耶律德元更像宋人,能掰扯,可以把黑的說成白的。宋金兩國奸細現在行刺自己做什麽,要殺自己的隻有蕭奉先那個權貴,楊誌笑笑說:“我就是一個來做生意的商人,隨天心大師來拜見遼帝,不至於有那麽大動靜。”
“楊大俠客氣了。”耶律德元特地把大俠兩個字說得重些,驛站早就送來遼興軍的邸報,遼廷上下感興趣的是楊誌在軍事上的見解與傷了明輪大師的武功,至於做生意,包括耶律德元也認為,那就是楊誌一種以退為進的托詞。可是耶律德元一聽楊誌下麵的話,就知道自己想錯了,楊誌最關心的還是馬匹和馬鞍的價格。
楊誌一路上已經聽天心大師介紹,上京臨潢府是由皇城和漢城組成,皇城是契丹皇族與貴族率領契丹人的居住地,全部是氈帳;漢城在南,是漢、渤海、迴鶻等族和掠來的工匠居住的地方。遼上都鎏金、染織、造馬具、製瓷以及造紙等手工業門類齊全,工藝精湛,不僅能造出精致的仿定窯白瓷,契丹鞍與端硯、蜀錦、定瓷更被宋人評比為“天下第一”。
而最好的契丹鞍就在上都的三家工坊官坊、蕭家坊、天雄坊,其餘二十幾家工坊的產品雖然差上一些,但是與大宋自己生產的馬鞍比,還是要好上許多。耶律德元不置可否,笑著說:“皇上的捺缽已經到了上都,等楊大俠與天心大師去拜見過,迴來再說。”
捺缽就是漢語中的“行營”,遼國雖以遼上京和遼中京作為首都,但是由於皇帝的巡狩製,其政治核心不在首都,而在捺缽,一切重大政治問題均在捺缽隨時決定。楊誌明白,自己到了上都,有些事情是不得不聽從遼人安排的,更何況自己還準備潛伏在遼地,更不能搞壞關係,於是賓主都特地說些江湖趣事和人俗風情,相談甚歡。
天心大師是三個時辰後來的,見麵就說:“虛名所累,虛名所累。”
楊誌笑著說:“這才說明大師在遼國軍民心中的地位,相信隻要大師振臂一唿,便能激
起遼人死戰之誌。耶律大人,國師來了,我能否到城中去逛逛。”
天心大師搖搖頭說:“楊誌,今天不合適,皇上要單獨見你。”
天祚帝耶律延禧要見自己,並且不讓天心大師同行,楊誌不知道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來接楊誌的人是特母哥,就在驛館官員的辦事房裏。楊誌不知道自己哪來的這等好運,在宋朝中了武進士,也隻不過遠遠地看到皇帝一眼,唯一一次見麵還是在九星棋社。不過天祚帝召見是不能不去的,楊誌跟著耶律德元後麵來到辦事房,使者特母哥滿頭華發,正在獨自品茶,驛館的兩名官員戰戰兢兢地站在門外。
耶律德元和楊誌進去,特母哥還沒說話,隻是抬抬頭,一股陰冷之氣立即充斥房間;興元和尚上前行過禮,介紹了楊誌,特母哥打量了一番楊誌,露出不以為然的笑容說:“皇上聽多少人說起你,想見見你。”
楊誌不卑不亢地點點頭,沒有說話。這讓特母哥很驚訝,多少江湖人物,多少閥門名士,聽說天祚帝召見都表現出異常,要不然特別害怕,要不然就特別激動,還有些心機深沉的人會裝作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很少有人象楊誌這樣,怎麽說呢,就是坦然,好象是街坊請吃飯一樣,很平常的感覺。
特母哥掃視了楊誌一眼,問道:“你應該有把刀,刀呢?”
去見遼國的皇帝,能帶刀嗎?
楊誌剛才把刀特地擺在了房間裏,耶律德元急忙迴去把刀拿來,遞給特母哥;特母哥接過去,拔刀出鞘,刀光如一寒秋水,刀紋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樣美麗,特母哥讚聲好刀,就收刀入鞘,抓著刀帶頭朝外走去,楊誌這時候才放下心來。特母哥自己抓刀,就不會來白虎堂那一套。
楊誌隨特母哥上了馬車,出了驛館,已是黑夜,馬蹄聲在平靜的街道上顯得異常響亮,特母哥坐在馬車裏,問了一句:“你真的是楊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