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說完笑笑,迴頭就往外走,不過是說一句話的事情,自己又不是真的藍彬,《太玄經》在自己手裏,就當與神樓府結個善緣。可是楊誌被人攔住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擋在前麵,年輕人生得棱角分明,年紀輕輕的就有名家的威嚴風範,目光淩厲奪人,沉穩地問楊誌:“藍大俠,你真的能忘記武林嗎?”

    楊誌身形一頓說:“昨日種種死,今日種種生,武林是什麽?我不知道。”

    楊誌穿越而來,白撿了一身功夫,並沒有從小練功的那種情懷和夢想,對武林更是淡泊,所以說起來給人平淡至極的感覺。在王伯龍等人聽來,藍彬確實把武林放下了;年輕人目中露出尊敬的神情說:“前輩,我等從小苦練,就是為了人間正義。如果每個人都這麽消沉,那些弱者怎麽辦?”

    楊誌停止腳步問:“你是什麽人?”

    “高托山。”

    欲求生快活,需下死功夫,楊誌穿越前空有一身技術沒有機會,從心裏很看重下功夫苦練的人。王伯龍這個師弟高托山目光端正,心懷天下安危,怎麽看都和王伯龍等人的習慣作風不同,讓楊誌有了不少好感。

    這也是楊誌以貌取人,王伯龍在曆史上可是名人,遼國漢人,先為強盜後降金,是攻占遼國南京的先鋒。在與南北宋交戰中,破孔彥舟、酈瓊,取保州、河間、青州,在金國非女真族將領中,功勞排在第一位,被封寧昌軍節度使、廣平郡王;即使與嶽飛、韓世忠的軍隊交手,王伯龍依舊是勝多敗少,隻不過王伯龍作為遼國人和漢族人,幫助女真橫掃天下,被史家詬病。

    楊誌想到自己偽裝的身份,隻好繼續裝老人,低聲說:“你問我的,我說不出大道理,剛入一氣門的時候,隻夢想做大人物,鮮衣怒馬,逍遙江湖,恨不得一日武功學成,以自己才能成為武林第一人。後來才明白,性情使然不過虛幻而已,留在門內,或退隱江湖,落下的都隻是痛快二字,現在珍惜的,已經沒有什麽珍惜的了,平常之人,命如螻蟻。”

    楊誌明白,自己從武打小說中的感悟隻能裝裝,當不得真,說完飄然而去,隻留下一屋子的人麵麵相覷;藍彬氣度見解都是超人一等,嵩山一氣門其實還是有人才的,隻不過門派到了該凋零的時候,老天肯定造化弄人,令人扼腕歎息。

    張迪問王伯龍:“是否伸量一下這老兒武功?”

    王伯龍搖頭說:“一氣門功夫不弱,鄭州書生的功夫就深不可測,在汴梁橫行的時候連林靈素都不是對手,藍彬雖然退隱,就憑他剛才的感悟,功夫看樣子沒丟下,要是有所突破,你未必是他的對手,如果失手,反而容易折了本門的威名。”

    楊誌迴到屋裏,拿出書坐在房間裏看了一會,想好對策,等夥計進來時說:“中午我就準備走,把我的毛驢喂好。”

    夥計一愣說:“老人家,你要買的貨呢?”

    楊誌笑著說:“換一個地方,我去雄州看看。興許有的貨那裏更便宜,左右不過是一天的路程,中午走正好在保塞鎮過夜。”

    保塞鎮是一個走私雲集的地方,如果湊巧,確實能淘到便宜貨;但是如果不湊巧,恐怕連命都會丟掉。不過自古富貴險中求,沒有擋人財路的事,夥計答應一聲,急忙去準備。王伯龍聽說,心中有些犯疑,可是自己負了傷,又要救皇甫端,隻好隨藍彬去。

    楊誌出了保州城,騎著毛驢一路往保塞鎮,在半路上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把毛驢放了,恢複成楊誌的樣子走在山道上。藍彬一旦到保塞鎮采購了商品就會成累贅,不去反而更容易找到借口,楊誌決定在路上等著不錯和尚,不說狠狠地敲上一筆,也要尋找機會鬧出點事來。

    保塞鎮隻是平原上的一個集鎮,往西是太行山,往北可以說是一馬平川,騎馬就已經可以直接逃往遼國;因清苑縣是宋太祖趙匡胤祖籍,又為大宋軍事重鎮,故開國時在清苑縣治所設保塞軍,保塞鎮是最前沿的陣地,都取保衛邊塞之意為名。宋遼百年沒有戰事,保塞軍變成保州,保塞鎮就逐漸因為地形的優勢成為兩國走私匯集之地。

    快活劉原先設想的方案是楊誌跟隨不錯和尚混入遼國,現在看已不可取,中州堂以收複燕雲十六州為己任,就是逆了遼國的龍鱗,和不錯和尚勾結的隻是遼國的某些權貴,遲早會出事。楊誌要是與中州堂對立,鬧出事來正好順水推舟逃往遼國,必要的時候還能拿中州堂做交易,成為留在遼國的投名狀。

    楊誌還有一個地方可去,是這幾天楊誌等人時想到的,就是楊誌先祖楊業在遼國的廟。楊業戰死金沙灘,大宋沒有給他立廟,遼國卻給楊業在古北口立廟,直接用了邊境老百姓對楊業的稱唿,叫楊無敵廟,並且允許過往客商官員憑吊,借此立威,震懾嘲笑宋人。

    楊誌聽出使遼國的官員說過,楊業的死地是雁門陳家穀,與古北口兩地相距數百裏,遼國人那麽做,是因為古北口在遼國兩京間的交通要道,也是宋、遼交聘使者往返必經之路,遼人就是要讓大宋的使者難堪。再加上古北口地勢奇特,兩山環抱,關口下水向南流西形成一個彎曲,真要是抓人極其方便,當年也有監視有誌之士前去廟宇的動機。

    楊誌相信,過了一百多年,楊家也在大宋衰落,現在的楊無敵廟應該隻是一座普通的廟宇,再也沒有人關注;自己作為楊業的後人前去憑吊再正常不過,即使被人發現,一個被大宋通緝的要犯,在遼國遊蕩是最合理的做法。至於被遼宋兩邊知道後引起的後果,楊誌覺得按照常理,遼國官府的做法應該是招攬自己,而不是把自己送迴大宋,自己正可以根據形勢再做下一步打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鈒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雲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雲客並收藏鈒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