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新時代的開端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眾人若有所思的表情,劉大海思索了片刻又繼續道:“我可以稍微給你們起個示範,然後你們再下去集思廣益。”
“就比如由我負責的民部,主要任務是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們的生活水平。”
“我們民部第一個五年計劃首先要包含的就是修路,修水泥路,在全國範圍內修建水泥道路,確保各郡縣內主幹道路全部通暢。”
“有句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修路的好處太多,我這裏就不細說了。”
“其次,我們要在接下來的第一個五年內,逐漸推廣各種新類型蔬菜作物到全國,使百姓能夠吃上各種新鮮蔬菜,逐漸擴大牲畜養殖規模,使百姓能夠吃上各種肉食。”
“而這,就會促進一部分百姓去大規模種植蔬菜以及養殖牲畜,以此先一步富裕起來。”
“至於這些百姓如何獲取錢財去大規模種植和養殖,我們可以以補貼和借貸的形式由當地官府向戶部申請實現。”
“接著,我們還要逐步改善百姓住房條件,盡可能使所有人都住有所房。”
“同時我們還要培養一批合格的醫生,能夠診斷日常絕大部分疾病,至少每鄉一個醫生,讓百姓們病有所依。”
“然後我們還需要擴大鋼鐵生產規模,除了每年提供的精鋼盔甲武器外,五年內要滿足全國百姓日常所需鋼鐵用具打造,國有掌控。”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逐步改進大漢國律法,使得大漢國百姓利益得到保護。”
“總之,和民生相關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除了上述之外,我們還需要進行農業技術的創新,這部分就需要由華夏理工學院農學院負責了。”
“除此之外,各部之間也緊密相連,比如我們民部想要修路,修橋,修水渠,就少不了戶部和工部的支持,
想要擴大養殖業,也離不開當地官員的努力,這又和吏部能否挑選出可以勝任的官員相關。”
劉大海說了很多,司馬遷也記錄了很多。
在座的八部尚書也都受益良多,在他們離去之前,幾乎都抄寫了一份司馬遷的記錄。
每個人心中都是無限激動,現在的大漢國百廢待興,如果按照如此模式運轉下去,大漢國將會是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帝國。
且,生生不息。
……
公元前122年,原漢元狩元年,初。
大漢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正式實施。
在經過長達半個冬天的商討,爭議,最終被確定了下來。
除了兵部和對外作戰部,其餘各部集思廣益,每部都定下了大大小小幾十條計劃。
其中有第一個五年計劃內必須要實現的,也有部分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內可以推動其生成萌芽,第二、第三個五年計劃內實現。
如吏部,廢除了以往的察舉製,實行科舉製,旨在選拔出有真才實幹的官員,且其仕途晉升與其任職時的表現相關聯。
如戶部,提出了一係列推動商業發展的舉措,並進行商稅收取,將鹽鐵經營收歸國有,以增加國庫容量供應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大量財政支出。
如刑部特意為官員設定了一些列的律法以限製其濫用職權,且為天下百姓新增了一部分律法以保證其權利。
如工部製定了全國以鄉鎮為精度的道路修建章程,以及橋梁、水渠等修建事宜。
而這些,足足上百條與大漢國目前息息相關的計劃,都呈現在了報紙上,供大漢國百姓參閱。
大漢國這一龐大的機器,開始了急速運轉,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
隴西郡,忘牛村。
此時村裏的不少青壯都聚集在此地,一個個麵色激動的討論著,還時不時有爭辯聲出現。
為首的一人看著底下一個個麵紅耳赤的青年人,然後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隨後其開口道:“想必大家都看了我們大漢國最新一期的報紙了吧?今日叫你們來不為別的,諸位都是村裏的年輕人,我想聽聽你們對那大漢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看法。”
“裏長,我們小老百姓能有什麽看法啊?我們大字不識一個,如今大漢國是越來越好了,家裏的崽子也要能夠上學了,我們隻求吃飽,攢點小錢供家裏崽子上學就足夠了。”
裏長聞言看了對方一眼,皺了皺眉,事實就是如此,眼前這些人能寫出自己名字的都沒幾個。
如果不是自己每周為他們講解那報紙上的內容,他們根本看不懂,又何談其中的機遇呢?
大漢國正經曆一場百年所未有的大變局,機遇可謂遍地都是。
那位皇長子殿下可謂有大才,先是廢除原有朝廷製度,成立九部製,讓大漢國的朝廷分工變得尤為明確。
其次又提出了這五年計劃,讓大漢國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了一個初步的預測以及認識。
如此大才者,若是日後能繼承陛下的位置,那大漢國,繼當今陛下之後,又將會是一位明君。
隻可惜宮中情況如此複雜,也不是他一個小小裏長能夠妄加猜測的。
“裏長,那報紙中不是說要大力推動商業發展嗎?不如我們去從商吧?說不定能賺到一大筆錢呢!”
又一位輕壯的發言讓裏長迴過神來。
隨後裏長看向那人淡淡地道:“牛大膽,你說去從商,那你想好了要賣什麽了嗎?知道從我們忘牛村去往大漢國各地的路線嗎?你知道大漢國各地所缺的是什麽嗎?”
牛大膽被裏長問的麵紅耳赤:“裏長俺不知道。”
裏長見牛大膽有些緊張,又接著道:“大膽我這不是批評你,你說的是有道理,可是以我們忘牛村和周邊幾村的能力,從商是行不通的,除非我們有自己的商品。”
牛大膽聞言眼神一亮:“裏長俺知道了,咱們忘牛村能養牛,咱們一次養他幾十頭牛,然後賣到其他富裕的城市。”
裏長讚賞地看了一眼牛大膽,然後道:“不,我們不養牛,如今大漢國耕牛依然十分緊缺,你想要賣牛肉可要小心刑部新設定的那些律法。”
牛大膽愣了一下:“那我們養什麽?”
“我們養豬。”
“就比如由我負責的民部,主要任務是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們的生活水平。”
“我們民部第一個五年計劃首先要包含的就是修路,修水泥路,在全國範圍內修建水泥道路,確保各郡縣內主幹道路全部通暢。”
“有句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修路的好處太多,我這裏就不細說了。”
“其次,我們要在接下來的第一個五年內,逐漸推廣各種新類型蔬菜作物到全國,使百姓能夠吃上各種新鮮蔬菜,逐漸擴大牲畜養殖規模,使百姓能夠吃上各種肉食。”
“而這,就會促進一部分百姓去大規模種植蔬菜以及養殖牲畜,以此先一步富裕起來。”
“至於這些百姓如何獲取錢財去大規模種植和養殖,我們可以以補貼和借貸的形式由當地官府向戶部申請實現。”
“接著,我們還要逐步改善百姓住房條件,盡可能使所有人都住有所房。”
“同時我們還要培養一批合格的醫生,能夠診斷日常絕大部分疾病,至少每鄉一個醫生,讓百姓們病有所依。”
“然後我們還需要擴大鋼鐵生產規模,除了每年提供的精鋼盔甲武器外,五年內要滿足全國百姓日常所需鋼鐵用具打造,國有掌控。”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逐步改進大漢國律法,使得大漢國百姓利益得到保護。”
“總之,和民生相關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除了上述之外,我們還需要進行農業技術的創新,這部分就需要由華夏理工學院農學院負責了。”
“除此之外,各部之間也緊密相連,比如我們民部想要修路,修橋,修水渠,就少不了戶部和工部的支持,
想要擴大養殖業,也離不開當地官員的努力,這又和吏部能否挑選出可以勝任的官員相關。”
劉大海說了很多,司馬遷也記錄了很多。
在座的八部尚書也都受益良多,在他們離去之前,幾乎都抄寫了一份司馬遷的記錄。
每個人心中都是無限激動,現在的大漢國百廢待興,如果按照如此模式運轉下去,大漢國將會是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帝國。
且,生生不息。
……
公元前122年,原漢元狩元年,初。
大漢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正式實施。
在經過長達半個冬天的商討,爭議,最終被確定了下來。
除了兵部和對外作戰部,其餘各部集思廣益,每部都定下了大大小小幾十條計劃。
其中有第一個五年計劃內必須要實現的,也有部分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內可以推動其生成萌芽,第二、第三個五年計劃內實現。
如吏部,廢除了以往的察舉製,實行科舉製,旨在選拔出有真才實幹的官員,且其仕途晉升與其任職時的表現相關聯。
如戶部,提出了一係列推動商業發展的舉措,並進行商稅收取,將鹽鐵經營收歸國有,以增加國庫容量供應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大量財政支出。
如刑部特意為官員設定了一些列的律法以限製其濫用職權,且為天下百姓新增了一部分律法以保證其權利。
如工部製定了全國以鄉鎮為精度的道路修建章程,以及橋梁、水渠等修建事宜。
而這些,足足上百條與大漢國目前息息相關的計劃,都呈現在了報紙上,供大漢國百姓參閱。
大漢國這一龐大的機器,開始了急速運轉,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
隴西郡,忘牛村。
此時村裏的不少青壯都聚集在此地,一個個麵色激動的討論著,還時不時有爭辯聲出現。
為首的一人看著底下一個個麵紅耳赤的青年人,然後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隨後其開口道:“想必大家都看了我們大漢國最新一期的報紙了吧?今日叫你們來不為別的,諸位都是村裏的年輕人,我想聽聽你們對那大漢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看法。”
“裏長,我們小老百姓能有什麽看法啊?我們大字不識一個,如今大漢國是越來越好了,家裏的崽子也要能夠上學了,我們隻求吃飽,攢點小錢供家裏崽子上學就足夠了。”
裏長聞言看了對方一眼,皺了皺眉,事實就是如此,眼前這些人能寫出自己名字的都沒幾個。
如果不是自己每周為他們講解那報紙上的內容,他們根本看不懂,又何談其中的機遇呢?
大漢國正經曆一場百年所未有的大變局,機遇可謂遍地都是。
那位皇長子殿下可謂有大才,先是廢除原有朝廷製度,成立九部製,讓大漢國的朝廷分工變得尤為明確。
其次又提出了這五年計劃,讓大漢國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了一個初步的預測以及認識。
如此大才者,若是日後能繼承陛下的位置,那大漢國,繼當今陛下之後,又將會是一位明君。
隻可惜宮中情況如此複雜,也不是他一個小小裏長能夠妄加猜測的。
“裏長,那報紙中不是說要大力推動商業發展嗎?不如我們去從商吧?說不定能賺到一大筆錢呢!”
又一位輕壯的發言讓裏長迴過神來。
隨後裏長看向那人淡淡地道:“牛大膽,你說去從商,那你想好了要賣什麽了嗎?知道從我們忘牛村去往大漢國各地的路線嗎?你知道大漢國各地所缺的是什麽嗎?”
牛大膽被裏長問的麵紅耳赤:“裏長俺不知道。”
裏長見牛大膽有些緊張,又接著道:“大膽我這不是批評你,你說的是有道理,可是以我們忘牛村和周邊幾村的能力,從商是行不通的,除非我們有自己的商品。”
牛大膽聞言眼神一亮:“裏長俺知道了,咱們忘牛村能養牛,咱們一次養他幾十頭牛,然後賣到其他富裕的城市。”
裏長讚賞地看了一眼牛大膽,然後道:“不,我們不養牛,如今大漢國耕牛依然十分緊缺,你想要賣牛肉可要小心刑部新設定的那些律法。”
牛大膽愣了一下:“那我們養什麽?”
“我們養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