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4年,漢元朔五年。


    衛青攜帶四位將軍遠征右賢王,大勝且活捉右賢王,拜大將軍。


    一眾校尉及衛青三子皆獲封侯。


    衛青受到的尊寵,無人能及,公卿以下皆以卑位而待之。


    此時也代表著衛家的權勢真正的達到了頂峰。


    同年,薛澤被免相,公孫弘被任命為新一任的丞相。


    但公孫弘並無侯爵之位,故獲封平津侯,永相封侯自公孫弘開始。


    而公孫弘此人議事總是喜歡順從劉徹之意,十分為人所不喜,而這也代表著丞相的職權再一次受到削弱,似有似無。


    雖然儒家對公孫弘多有不滿,但此時他們也已經懶得搭理公孫弘了。


    畢竟如今陛下勢大,更是有一華夏理工在手掣肘他們。


    所以董仲舒他們對此也開始漸漸的漫不關心。


    想要依靠天權也來限製皇權,基本上已經成為了過去。


    他們已經認清楚,他們的陛下如今已經不受任何人掣肘了。


    無論他們再做什麽,都將會是無功而返,隻會憑空讓陛下更為厭煩他們罷了。


    所以他們不如就老老實實在元朔學堂中傳授學問,委曲求全。


    隨著他們越發深入研究華夏理工,越是感覺到不可思議以及茫然。


    隻要華夏理工還在,他們其餘山門將永無出頭之日。


    就仿佛,他們都生活在華夏理工的陰影之中一般。


    華夏理工的學問,在一個極高的層次裏,已經囊括了他們眾家之所長。


    他們的陛下,所圖甚廣啊!


    劉徹決定進一步擴大元朔學堂的規模了。


    畢竟如今元朔學堂裏入學的學子相比於長安城、元朔城以及關中地區的適齡兒童來說,數量還是極少一部分的。


    而且,大海給了他新的思路。


    元朔學堂不僅僅是為他們大漢國開設的一座全方位學習的學堂。


    同樣地,他們的元朔學堂也可以為周邊各國開放。


    隻不過他們需要繳納更昂貴的費用,而且,學無所成者,還需要被驅逐出去。


    元朔學堂設立的本質就是為他大漢國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他不允許任何人把這裏變質。


    所以必要的淘汰製是需要製定的。


    隨著大漢國勢力越來越大,萬國來朝不隻是說說而已。


    他要元朔學堂成為全天下最大的學堂。


    這是劉徹和白狼等一群匈奴少年交流後,新誕生的想法。


    那些匈奴少年們願意學習他們大漢國的學問。


    因為在他們看來,他們匈奴並沒有如此總結幹練的前人知識供給他們學習。


    大漢國的學問對他們來說,大多數都是極為先進的學問。


    他們匈奴的民眾迫切需要去掃除無知,去擁抱真理。


    是的,白狼說的有一點劉徹十分認同,他們大漢國的學問,尤其是華夏理工的學問,乃是天底下最先進的學問。


    周邊的那些國度都應該來學習他們的先進學問才是。


    無論他們學有所成是迴去解救他們的國家也好,還是留在大漢國為大漢國效力也好,最終的結果都是極好的。


    也都是他們所願意看到的。


    所以劉徹決定進一步擴大元朔學堂,還好大海的眼光一向超前,為擴建留下了足夠的土地。


    而且,大海說的那種多層的建築他們也可以考慮一二。


    同樣地麵積能夠居住更多的人,也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情。


    今年是元朔五年,到現在為止,大漢國內外發生的大事基本上都是好的。


    唯獨有些遺憾的就是大漢國又麵臨了一場旱災。


    這是不可避免的天災。


    自從水泥出現之後,他們就對大漢國的各大小水道使用水泥進行加固。


    澇災如今發生的概率已經大幅度降低了。


    若是等全國的河道都經過水泥休整,那大漢國的澇災發生概率就會極度降低。


    至於寒災,隨著大漢國經記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禦寒物品的出現,寒災也漸漸變得可控。


    唯一難以解決的就是這旱災。


    旱災發生方圓百裏的水源都會幹涸。


    要想解決旱災隻能從不會枯竭的水源地調動水源。


    但這就是一個極大的工程了,短時間內可能無法實現。


    但好在,土豆這一農作物是一種較為耐旱的植物,在沙地裏都能夠存活。


    所以這次春季的大漢,對土豆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而如今,大多數缺水地區的農戶選擇種植的還依然是土豆這種產量極高的作物。


    雖然這次旱災規模不小,但實際上給大漢國帶來的損失還能夠接受。


    而且,水泥路的建立也為這次旱災提供了不少解決方案。


    隨著全大漢國主要的道路已經變成水泥路,即使哪個地方發生了旱災,他們也無需擔憂沒有水去飲用。


    依靠著便利的水泥道路,可以很好的為受到旱災的地區提供水和食物。


    這樣就不會發生大規模逃荒的情景。


    而經曆過這次旱災的處理方式,劉徹對以後再發生類似的災荒心裏也多少有了個底。


    從而證明,他把國庫裏的那些錢財,用到休整國家主要幹路上,是一個極為明智的選擇。


    不但讓許多人從修繕道路中掙到些錢財,還為預防可能發生的天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大漢國越來越好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前進著,民眾對他的滿意度也越來越高。


    誰又能說他劉徹不是一個明君呢?


    ……


    白羊王讀著自己兒子寄迴來的信件,很是滿意。


    自己的兒子也終於開竅了,這都知道教訓他不要暗地裏做一些違背大漢國的事情。


    大漢國的皇帝對待他的子民們十分友好,這一點他自然知曉。


    畢竟他眼前可是有著下一位的大漢國皇帝的。


    對於兒子認可他投靠大漢國,白羊王十分的滿意。


    雖然當時他並沒有想太多,隻是想著活下去,繼續當自己的匈奴王。


    但隨著和大漢國接觸的越多,白羊王越發覺得當初自己的明智。


    這可以說是他這輩子做過的最重要的決定。


    所以,他怎麽可能會做一些和大漢國離心離德的事情呢?


    看著手中的這副精美的玉石雕刻而成的麻將,這可是花費了他極大心血的。


    不過馬上,這東西就要成為大漢國未來那位皇帝的東西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因斯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因斯強並收藏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