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又是一年雪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知不覺間北方的朔方城裏又已是嚴冬,片片雪花從天而降。
那是鵝毛般的大雪,雪花潔白如玉,在這寒冷的氣候裏,落下時就變成了一片片的雪冰。
踩上去脆生生的響聲一經發出便能感覺的到。
原本熱鬧的城池裏也變得一片靜謐。
這場大雪從昨日夜裏開始,直到現在依然不停。
夜晚的雪就像是一隻巨大的白色軟毛般的怪物,悄悄的侵襲著大地,把一切都覆蓋成一片皚皚的銀裝素裹之景。
這種來自天地的力量都一壓而下,緊緊地蓋在了大地上,隨風飄飄揚揚的灑落一地。
當喧囂的城市色彩漸漸被大雪所吞噬,一切鮮豔與紛繁在黑夜中已不複存在。
而大雪落下的聲音,卻又是一種極為舒適的體驗。
城池裏的人們大多低頭走路,用手捂緊衣領以及帽子,隻能看到他們蒼白而寒冷的臉龐。
一絲絲寒冷的鑽心感在脆弱的肌膚上揮之不去。
但好在,羊毛衣早已經在朔方城流傳開來。
而另一種用羊毛織出的羊毛棉襖,也幾乎人手一套。
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的朔方人,無懼這場大雪。
由於這場大雪,路麵變得極為濕滑,行人們一個個熟練地踩著地麵上厚厚的白雪,低著頭,就像是一隻隻向前奔跑的螞蟻。
站在遠方向朔方城看去,原本黑漆漆的建築已經變成了灰蒙蒙的模樣,格外顯得落寞。
如果是以往,這場大雪可以說的上是一場恐怖的天災。
但如今,朔方的人們,住有所居,食有所糧,衣有所穿。
這場大雪,隻不過是給他們平添了些許樂趣罷了。
從白羊郡傳來的消息表明,那裏的雪下的更大。
雖然遊牧民族對這種寒冷天氣習以為常,但那些牛羊卻經受不住這種天氣的折磨。
但那是白羊王的事情,就不用他這個朔方都尉操心了。
如今白羊郡已經被牢牢地被大漢國控製在手中。
學會使用水泥這種新事物之後,白羊郡裏已經有幾座大城迅速的拔地而起。
雖然規模不比朔方城,但是已經有了大致輪廓,隻是城內設施還需要進一步的去完善。
在這樣大雪紛飛的日子裏,那些匈奴牧人也可以有一處安穩的藏身之處。
在這個冬天,朔方郡的人們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大錢。
他們生產的羊毛大衣和羊毛衫等等之物,主要銷往的對象就是白羊郡。
以及周邊的幾個邊郡。
廉價的羊毛轉身一變,就成為了價格高昂的羊毛衣物。
匈奴人對這些羊毛製品十分喜愛,所以銷量極大。
不說人手一件,白羊郡大多數匈奴人如今都能穿的上暖和的羊毛衣物來驅趕寒冷。
羊毛衣物的最大銷往之地,毫無疑問是邊軍。
每到了冬季,邊疆的將士們就會麵臨都護鐵衣冷難著的困境。
而有了羊毛衣這種保暖能力極強的衣物,可以極大的改善邊軍們麵臨的這一困境。
對邊軍的出售價格,劉大海製定的非常低,利潤可能連兩層都不到。
但是除了邊軍,對白羊郡以及其他郡的人們,利潤都會高出不少。
尤其是對財大氣粗的白羊郡來說,利潤隻能用無法估計來說。
白羊郡和朔方郡如今是相互開放的。
白羊郡的匈奴人們可以隨意進入到朔方郡之中,在這裏用他們的牛羊交換一些他們需要的物品,或者置換成漢國的貨幣。
然後用那些貨幣去購買他們需要的物品。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每次都牽著數頭牛羊前往大漢的市場進行交易。
那樣隻會被那群漢人所鄙視。
同樣地,也有許多商人進入到白羊郡之中,為他們帶去許多大漢國所獨有的貨物。
隻是價格普遍虛高,匈奴人也逐漸意識到了那些人都是奸商。
於是有越來越多的匈奴人前往朔方郡購置物品。
也有越來越多的匈奴人,對那些奸商進行控訴。
如果不是他們知曉,如今他們已經歸屬於大漢國,他們甚至想把那些奸佞的商人搶劫一空。
畢竟以往他們都是這麽做的。
不過如今他們並不會再去這麽做。
因為他們已經享受到了許多之前不曾享受過的東西。
那些全部都是從大漢國帶來的。
而且,如今他們匈奴人也有了自己的城池,雖然那城池裏的駐兵是漢人。
已經投靠了漢國的他們,沒有人會在意那些城池的守衛軍是匈奴人還是漢人。
因為那些漢人也是替他們保衛城池。
如今他們最大的危險不是來自於漢國,而是他們匈奴的單於伊稚斜。
伊稚斜發現了他們白羊王部落已經降漢,發誓要讓他們品嚐背叛他的滋味。
但大漢國的李息將軍,在遙遙和伊稚斜對峙過後,伊稚斜最終沒有輕易攻打他們。
他們暫時是足夠安全的。
投靠大漢國沒有什麽不好的,他們依然還是匈奴人。
還有著堅固的城池保護他們的安全,有著各種不曾品嚐過的食物去享受。
在這漫天飛雪的日子,身上有著厚厚的羊毛大衣,腳上有特質的皮靴,雙手帶著手套,一點都感覺不到寒冷。
還免於了不斷發生的戰亂。
自從他們見識到了漢人的那座朔方城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產生過去攻打那座城池的念頭。
去進攻朔方城,隻是無意義的送死吧了。
他們是一群識時務者的匈奴人,除了被安一個叛徒的名號外。
什麽都沒有改變,反而他們的子女還能去漢人的城市裏學習。
這是他們萬萬不曾想過的。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曹襄踩著雪橇,一個漂亮的滑鏟從劉大海身旁經過,於張安世等人匯合。
同時鳴誦出了一首千古絕句。
當利第一次聽見曹襄鳴詩的時候,十分震驚以及崇拜。
她不曾想到,她的這個表哥還是一個深藏不露的大詩人。
可是自從她從師傅那裏偶然見到了一本華夏理工先賢詩歌全集後,就對曹襄的這種剽竊行為感覺到不恥。
而曹襄還一本正經的道:“那上麵寫詩的人他翻遍了曆史都沒聽說過,說不定那些人都不存在呢!”
“把那些精美的詩詞放在我曹襄的名下,能夠快速的流傳到整個大漢國,何樂而不為呢!”
那是鵝毛般的大雪,雪花潔白如玉,在這寒冷的氣候裏,落下時就變成了一片片的雪冰。
踩上去脆生生的響聲一經發出便能感覺的到。
原本熱鬧的城池裏也變得一片靜謐。
這場大雪從昨日夜裏開始,直到現在依然不停。
夜晚的雪就像是一隻巨大的白色軟毛般的怪物,悄悄的侵襲著大地,把一切都覆蓋成一片皚皚的銀裝素裹之景。
這種來自天地的力量都一壓而下,緊緊地蓋在了大地上,隨風飄飄揚揚的灑落一地。
當喧囂的城市色彩漸漸被大雪所吞噬,一切鮮豔與紛繁在黑夜中已不複存在。
而大雪落下的聲音,卻又是一種極為舒適的體驗。
城池裏的人們大多低頭走路,用手捂緊衣領以及帽子,隻能看到他們蒼白而寒冷的臉龐。
一絲絲寒冷的鑽心感在脆弱的肌膚上揮之不去。
但好在,羊毛衣早已經在朔方城流傳開來。
而另一種用羊毛織出的羊毛棉襖,也幾乎人手一套。
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的朔方人,無懼這場大雪。
由於這場大雪,路麵變得極為濕滑,行人們一個個熟練地踩著地麵上厚厚的白雪,低著頭,就像是一隻隻向前奔跑的螞蟻。
站在遠方向朔方城看去,原本黑漆漆的建築已經變成了灰蒙蒙的模樣,格外顯得落寞。
如果是以往,這場大雪可以說的上是一場恐怖的天災。
但如今,朔方的人們,住有所居,食有所糧,衣有所穿。
這場大雪,隻不過是給他們平添了些許樂趣罷了。
從白羊郡傳來的消息表明,那裏的雪下的更大。
雖然遊牧民族對這種寒冷天氣習以為常,但那些牛羊卻經受不住這種天氣的折磨。
但那是白羊王的事情,就不用他這個朔方都尉操心了。
如今白羊郡已經被牢牢地被大漢國控製在手中。
學會使用水泥這種新事物之後,白羊郡裏已經有幾座大城迅速的拔地而起。
雖然規模不比朔方城,但是已經有了大致輪廓,隻是城內設施還需要進一步的去完善。
在這樣大雪紛飛的日子裏,那些匈奴牧人也可以有一處安穩的藏身之處。
在這個冬天,朔方郡的人們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大錢。
他們生產的羊毛大衣和羊毛衫等等之物,主要銷往的對象就是白羊郡。
以及周邊的幾個邊郡。
廉價的羊毛轉身一變,就成為了價格高昂的羊毛衣物。
匈奴人對這些羊毛製品十分喜愛,所以銷量極大。
不說人手一件,白羊郡大多數匈奴人如今都能穿的上暖和的羊毛衣物來驅趕寒冷。
羊毛衣物的最大銷往之地,毫無疑問是邊軍。
每到了冬季,邊疆的將士們就會麵臨都護鐵衣冷難著的困境。
而有了羊毛衣這種保暖能力極強的衣物,可以極大的改善邊軍們麵臨的這一困境。
對邊軍的出售價格,劉大海製定的非常低,利潤可能連兩層都不到。
但是除了邊軍,對白羊郡以及其他郡的人們,利潤都會高出不少。
尤其是對財大氣粗的白羊郡來說,利潤隻能用無法估計來說。
白羊郡和朔方郡如今是相互開放的。
白羊郡的匈奴人們可以隨意進入到朔方郡之中,在這裏用他們的牛羊交換一些他們需要的物品,或者置換成漢國的貨幣。
然後用那些貨幣去購買他們需要的物品。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每次都牽著數頭牛羊前往大漢的市場進行交易。
那樣隻會被那群漢人所鄙視。
同樣地,也有許多商人進入到白羊郡之中,為他們帶去許多大漢國所獨有的貨物。
隻是價格普遍虛高,匈奴人也逐漸意識到了那些人都是奸商。
於是有越來越多的匈奴人前往朔方郡購置物品。
也有越來越多的匈奴人,對那些奸商進行控訴。
如果不是他們知曉,如今他們已經歸屬於大漢國,他們甚至想把那些奸佞的商人搶劫一空。
畢竟以往他們都是這麽做的。
不過如今他們並不會再去這麽做。
因為他們已經享受到了許多之前不曾享受過的東西。
那些全部都是從大漢國帶來的。
而且,如今他們匈奴人也有了自己的城池,雖然那城池裏的駐兵是漢人。
已經投靠了漢國的他們,沒有人會在意那些城池的守衛軍是匈奴人還是漢人。
因為那些漢人也是替他們保衛城池。
如今他們最大的危險不是來自於漢國,而是他們匈奴的單於伊稚斜。
伊稚斜發現了他們白羊王部落已經降漢,發誓要讓他們品嚐背叛他的滋味。
但大漢國的李息將軍,在遙遙和伊稚斜對峙過後,伊稚斜最終沒有輕易攻打他們。
他們暫時是足夠安全的。
投靠大漢國沒有什麽不好的,他們依然還是匈奴人。
還有著堅固的城池保護他們的安全,有著各種不曾品嚐過的食物去享受。
在這漫天飛雪的日子,身上有著厚厚的羊毛大衣,腳上有特質的皮靴,雙手帶著手套,一點都感覺不到寒冷。
還免於了不斷發生的戰亂。
自從他們見識到了漢人的那座朔方城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產生過去攻打那座城池的念頭。
去進攻朔方城,隻是無意義的送死吧了。
他們是一群識時務者的匈奴人,除了被安一個叛徒的名號外。
什麽都沒有改變,反而他們的子女還能去漢人的城市裏學習。
這是他們萬萬不曾想過的。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曹襄踩著雪橇,一個漂亮的滑鏟從劉大海身旁經過,於張安世等人匯合。
同時鳴誦出了一首千古絕句。
當利第一次聽見曹襄鳴詩的時候,十分震驚以及崇拜。
她不曾想到,她的這個表哥還是一個深藏不露的大詩人。
可是自從她從師傅那裏偶然見到了一本華夏理工先賢詩歌全集後,就對曹襄的這種剽竊行為感覺到不恥。
而曹襄還一本正經的道:“那上麵寫詩的人他翻遍了曆史都沒聽說過,說不定那些人都不存在呢!”
“把那些精美的詩詞放在我曹襄的名下,能夠快速的流傳到整個大漢國,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