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步舒沒有和張湯繼續交流的打算。


    因為董仲舒經常罵張湯是一個審時度勢小人,唯順從陛下之命行事。


    所以呂步舒自然對張湯沒有太多好感。


    隨後奇怪的一幕就出現了。


    張湯和呂步舒二人站在劉氏莊園的大門不遠處兩側。


    二人一會看東一會看西,時不時還對視一眼,然後冷哼一聲。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劉氏莊園新請來的兩個看門的。


    隻是大多數人都還是認識張湯和呂步舒的。


    所以很多人雖然感覺到好奇,但也不敢長時間停留。


    半個時辰左右,董仲舒才緩緩從劉氏莊園走出來。


    離開劉氏莊園後,董仲舒神色複雜的看了一眼身後。


    他不得不承認,他們的陛下,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聖明的帝王了。


    而且,劉徹還很年輕,自己這輩子算是看不到儒家一統世間學說了。


    有劉大海在,自己那弟子也沒希望了。


    不過陛下已經給出他承諾,隻要他願意把儒家並入華夏理工,那儒家亦可成為華夏理工的主流。


    會隨著華夏理工一同傳承下去。


    陛下是看好儒家的,隻不過更看好他自家的華夏理工。


    不久前他和劉大海開的條件還是華夏理工占據儒家的半壁江山。


    如今這麽快他們儒家就隻能成為華夏理工的主流,連一半都占據不了。


    看著遠處笑盈盈看著自己的張湯,董仲舒瞬間來了氣:“徒兒我們走,遇見這種人就要倒大黴!”


    張湯張了張嘴,最終還是什麽都沒說出口。


    自己審理案宗時,可不少引據儒家聖言,這老賊卻還是對自己一點都不客氣。


    活該你撞到陛下的槍口上!


    董仲舒離開後,張湯就見到劉氏莊園前出現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隻見對方朝著自己擺了擺手,張湯立即快步向其走去。


    隋離都在這裏,那陛下肯定也在了。


    隨即張湯整了整衣冠,就踏步進入了劉氏莊園。


    他和劉大海以及華夏理工可沒有任何不對付的地方。


    而且之前來元朔縣調查時也隻是提醒平陽侯和劉大海不能貪汙枉法。


    總之,他張湯沒有一點心理負擔。


    即使陛下讓他做什麽,他做就是了。


    反正他張湯早就看明白了,自己這個陛下,可不是以前的那些帝王能夠比擬的。


    劉徹必定會在史上留下濃重一筆。


    ……


    張錦在認真地閱讀著師傅留給他的書籍。


    師傅說,要想弄明白生物這一門學問,必須從無數萬年前開始了解起來。


    從他們所居住的這片世界開始了解。


    比如其實他們生活的世界是一顆球,隻不過是很大很大的一顆球。


    師傅說如果沒有海洋,順著一個方向一直走下去,可以迴到原來的位置。


    這一點張錦還有些懷疑,但師傅給過他證明,大地是弧形的。


    隻是那涉及到了凡奧的數學知識以及他最討厭的物理學說。


    他隻能聽個大概。


    師傅說華夏理工的學問是相通的,要想深入研究一門,其他幾門的初等知識也是要學習的。


    雖然不願意,但張錦還是硬著頭皮去學了。


    張錦很羨慕眼前的這個比他年紀稍大一些的張安世。


    許多學習華夏理工學問的學子,最佩服的不是他這個親傳弟子。


    他們最佩服是張安世,其次是劉碳,最後才是自己。


    劉碳也算是師傅的半個弟子,隻是因為年紀比師傅大,師傅有些不好意思讓其拜師。


    一開始師傅講學的時候,張安世並沒有前來聽學。


    但對方後來者居上。


    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張湯的兒子,但沒有人因為他是張湯的兒子而羨慕他。


    反而因為他以極快的速度,在初等數學、初等物理、初等化學以及初等生物上追趕上其他學子,並快速的領先他們一大步,才受到一眾學子的佩服。


    而且,張安世此人不恥下問,不管是誰,隻要能夠解決他的問題,他都願意虛心的向對方討教。


    所以張安世在元朔學堂的名聲極好。


    與他父親在官場的名聲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能和他以及劉碳待在一起的,也隻有張安世了。


    張錦自認為自己已經觸碰到了生物學的大門。


    暫時還是比張安世對生物學了解的更深入。


    但張錦知道,張安世隻是因為還無法下定決心深入研究哪一門學問,以及不像自己和劉碳一樣。


    可以隨時閱讀師傅留給他們的書籍,以及向師傅寫信請假。


    如果張安世和他們有著相同的條件,張錦相信,對方若是深入研究生物學,會比自己進展快得多。


    但他並不灰心,因為師傅說過,有些人天生就是吃那碗飯的。


    比如平陽侯人家生下來就注定了一輩子榮華富貴享受不盡。


    華夏理工旨在讓一群普通人,經過教育,變得不凡。


    讓本就不凡的人變得更加不凡。


    劉碳和張安世都比他不凡,這是張錦能夠感受的到的。


    但讓張錦竊喜的是,他是師傅的三弟子。


    而且他已經問過師傅,張安世可以成為師傅的弟子,但肯定在他之後了。


    所以張錦平時對張安世也出奇的客氣。


    畢竟是自己的師弟,還比自己要聰明。


    張安世是張錦在元朔學堂唯一認可不凡的人。


    他不知道,師傅要收的那位大弟子,到底會是何人。


    據弟隻被師傅列為了第二弟子的候選人。


    張安世也很喜歡和張錦以及劉碳二人待在一起。


    張錦是張騫之子,劉碳的出身是野人。


    但他們之間關係十分融洽,華夏理工不看重出身,隻看重學問。


    看著張錦和劉碳二人手中的書籍,張安世十分的羨慕。


    而他隻能看著這些流傳在外的初等書籍。


    華夏理工的學問就如同大海一般無窮無盡,每一點都關聯著極大一部分知識。


    他從未感覺到過要如此吃力的去學習一門學問。


    儒家和法家學說,隻需要識記就可以了。


    而華夏理工的學問,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去動手實踐。


    真正的學問就該如此,而不是漫天講授大道理。


    “張錦,你說細菌這種生物真的能被觀察到嗎?細菌他們的身體構造,真如書中說的那般嗎?”


    張錦確信的點了點頭:“我師傅他有一種放大鏡,就能夠看得見水裏的一些大點的細菌,等你日後成為了我的師弟,師傅會讓你見識的。”


    張安世聞言不確定的道:“我真的能成為你的師弟嗎?你師父他願意收我為徒嗎?他不擔憂我父親的名聲嗎?”


    張錦聞言笑道:“師傅他最不看重的就是一個人的出身了,有學識依然能逆天改命,況且,你師兄我可是經常在師傅那裏誇讚你呢!”


    “如果你願意,我師傅他迴來時,估計就會收你為親傳弟子了!到時候我們看的這些書,你就能隨便看了。”


    “那時候你才會發現,原來世界如此奧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因斯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因斯強並收藏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