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張錦的來信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知曉了趙昱日後不是什麽了不得人物後,曹襄就已經知道了大海的目的。
無非是想結識一些人,站在他那一邊。
他曹襄自然是不需要的。
隻要他揮揮手,就有無數的二代們向他靠攏。
而且,想必他舅舅看到那份圖紙的時候,也會十分清楚的知道那圖紙出自何人。
有些東西,隻有從大海手中出現才不奇怪。
大漢人已經普遍形成了這種意識。
曹襄離開之後,劉大海就迴到了自己的辦公之地。
例行的打開了張錦所寫的書信。
他離開時,要求張錦每七天就要給自己寫一封信,介紹他自己的研究情況。
以及家中、元朔學堂發生的見聞。
張錦是一個聽話的孩子,這是自從張錦拜他為師後他得出的評價。
而且張錦這孩子心思細膩,能夠由小及大。
這樣的人其實很適合去研究化學這種危險的學問。
但他偏偏喜歡生物學,想要從生物本身去探索世界的奧秘。
這次張錦的來信很厚,是往常的兩倍,劉大海不知道他在信中都寫了什麽東西。
隨即劉大海拿起那遝紙張,開始查看。
居弟還和以前一樣喜歡吃糖,隻是多次表達對自己控製他吃糖量不滿。
還特意讓張錦在信中問問,他每天是否可以多吃一塊糖,等他以後長大了,把他掙來的家業分自己一些當作報答。
劉大海無聲的笑了笑,若是他想,他現在就可以讓居弟把日後的家產全押給他。
隻是確實沒必要。
小孩子不能吃太多糖,糖吃多了不光對牙齒不好。
張湯現在閑著沒事經常去自己劉氏莊園前閑逛?
劉大海心中暗罵一聲,這張湯不會是趁他不在想打劉氏莊園的主意吧!
雖然他很想把張安世收入華夏理工,可是他並不想結交張湯這個人。
張湯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以至於他不敢給別人留下任何把柄,即使成為了廷尉,但他的家人過的十分貧苦。
張湯居然還想偷偷抱居弟?
不會是拿不到自己的把柄,想要從居弟入手吧?
真是豈有此理!
劉大海覺得迴信中一定要認真交代此事,不能讓有心人去靠近自己居弟!
張安世入元朔縣學堂了,除了法家學問,其餘諸家也都在學習。
劉大海心道可惜,要是他還在元朔縣學堂,有的是機會讓對方主動拜他為師。
董仲舒老賊閑著沒事就為難自己的好徒兒?
老家夥也不知道羞恥,居然能做出如此之事。
還讓自己的好徒兒去弄明白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董仲舒老賊從哪知道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種問題的?
劉大海雖然對此疑惑,但想想也就釋然了。
世間學問如此多,有些人總能提出一些為什麽也很正常。
不過他對此還是有一番自己的解釋的,足夠讓董仲舒那老賊難看了。
元朔縣學堂依舊,隻是沒有了自己這個華夏理工掌門人,許多想要繼續深入學習華夏理工學問的學子,對那些深奧的新知識無從下手。
隻能繼續鞏固以前學到的知識,以及按照自己的認知去理解新知識。
劉大海心歎,恐怕自己迴去後有一堆人準備問自己問題吧!
不過還好,還是有人對華夏理工的新學問感興趣的。
劉碳已經搞明白了煉鋼的原理,是生鐵加入了碳元素後才形成了鋼。
可是他不知道為什麽加入了碳生鐵就會變得更加堅硬。
劉大海知道這是許多人學習時會遇到的問題。
其實不必知道為什麽,那說不定就是造物主當初製定規則時定下的。
換句話說,那些東西可以稱之為真理。
劉碳很不錯,已經開始從身邊之物下手,去深入了解碳的屬性了。
自己離開時給他留下了一份常見的元素周期表,但沒有告訴對方,碳都能和那些物質發生反應。
這就需要他自己慢慢去摸索了,這個過程就是他自己積累經驗必備的過程。
說不定日後大漢國的第一位化學家就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背碳少年。
張錦研究螞蟻已經獲得了一些成果了。
張錦在一片區域同時放置了數個不同的螞蟻窩。
他發現,不同螞蟻窩的螞蟻相遇時,有時候會避開,有時候會打架。
經過他的仔細研究後得出結論,相互繞開的螞蟻和會打架的螞蟻是不一樣的。
張錦覺得這應該是蟻群中也有著類似人類的分工。
有專門負責戰鬥的蟻種。
而且,當他給其中一個部落投入大量食物,造成他們族群迅速擴大後。
那個變大的蟻群部落會主動進攻其他的蟻群。
最終,張錦放置的四個蟻窩隻剩下了一個。
張錦由此得出結論,螞蟻和人類一樣,強大時會有侵略性,想要消滅其他蟻群,獨占其他蟻群的領地。
而且螞蟻和人類一樣,不同的分工有不同的蟻種。
雖然這些知識劉大海早已經知道了,但他並沒有告訴張錦。
因為科研必須一步一步的來,有些事還是需要自己親身經曆過才行。
看完了張錦的匯報後,劉大海還算滿意。
隨後他又拿出剛送達他這裏的報紙,去看看大漢國又發生了什麽新鮮事。
而不久之後的元朔縣學堂。
張錦正自信的麵對著董仲舒的發問,神色認真的迴答道:“我華夏理工有記載,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並沒有雞這種生物,就和沒有人一樣。”
“雞這種生物也是其他生物通過變異進化而誕生的,也就是我們華夏理工主張的進化論。”
“很久以前,世界上有一種被稱為恐龍的生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也就是適者生存之說。”
“他們一方麵要躲避其他捕食者的捕捉,一方麵要生存下去,因為食物不充足,慢慢的他們的軀體就越來越小。”
“經過長達數十萬年的變異,一部分就變成了現在的鳥類,一部分變成了雞這種生物。”
“至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華夏理工覺得,這兩者怎麽說都對,因為在雞的進化過程中,有一隻還未進化成雞的雞,生下了一顆變異蛋,孵化後就是我們的雞。”
聽見張錦的荒唐言論,在座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而董仲舒則怒斥道:“荒唐,你去給我找個雞的祖先來讓我們看看?”
張錦對此微微一笑,師傅說過,不和傻子爭吵。
儒家,就是這天底下傻子最多的地方。
無非是想結識一些人,站在他那一邊。
他曹襄自然是不需要的。
隻要他揮揮手,就有無數的二代們向他靠攏。
而且,想必他舅舅看到那份圖紙的時候,也會十分清楚的知道那圖紙出自何人。
有些東西,隻有從大海手中出現才不奇怪。
大漢人已經普遍形成了這種意識。
曹襄離開之後,劉大海就迴到了自己的辦公之地。
例行的打開了張錦所寫的書信。
他離開時,要求張錦每七天就要給自己寫一封信,介紹他自己的研究情況。
以及家中、元朔學堂發生的見聞。
張錦是一個聽話的孩子,這是自從張錦拜他為師後他得出的評價。
而且張錦這孩子心思細膩,能夠由小及大。
這樣的人其實很適合去研究化學這種危險的學問。
但他偏偏喜歡生物學,想要從生物本身去探索世界的奧秘。
這次張錦的來信很厚,是往常的兩倍,劉大海不知道他在信中都寫了什麽東西。
隨即劉大海拿起那遝紙張,開始查看。
居弟還和以前一樣喜歡吃糖,隻是多次表達對自己控製他吃糖量不滿。
還特意讓張錦在信中問問,他每天是否可以多吃一塊糖,等他以後長大了,把他掙來的家業分自己一些當作報答。
劉大海無聲的笑了笑,若是他想,他現在就可以讓居弟把日後的家產全押給他。
隻是確實沒必要。
小孩子不能吃太多糖,糖吃多了不光對牙齒不好。
張湯現在閑著沒事經常去自己劉氏莊園前閑逛?
劉大海心中暗罵一聲,這張湯不會是趁他不在想打劉氏莊園的主意吧!
雖然他很想把張安世收入華夏理工,可是他並不想結交張湯這個人。
張湯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以至於他不敢給別人留下任何把柄,即使成為了廷尉,但他的家人過的十分貧苦。
張湯居然還想偷偷抱居弟?
不會是拿不到自己的把柄,想要從居弟入手吧?
真是豈有此理!
劉大海覺得迴信中一定要認真交代此事,不能讓有心人去靠近自己居弟!
張安世入元朔縣學堂了,除了法家學問,其餘諸家也都在學習。
劉大海心道可惜,要是他還在元朔縣學堂,有的是機會讓對方主動拜他為師。
董仲舒老賊閑著沒事就為難自己的好徒兒?
老家夥也不知道羞恥,居然能做出如此之事。
還讓自己的好徒兒去弄明白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董仲舒老賊從哪知道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種問題的?
劉大海雖然對此疑惑,但想想也就釋然了。
世間學問如此多,有些人總能提出一些為什麽也很正常。
不過他對此還是有一番自己的解釋的,足夠讓董仲舒那老賊難看了。
元朔縣學堂依舊,隻是沒有了自己這個華夏理工掌門人,許多想要繼續深入學習華夏理工學問的學子,對那些深奧的新知識無從下手。
隻能繼續鞏固以前學到的知識,以及按照自己的認知去理解新知識。
劉大海心歎,恐怕自己迴去後有一堆人準備問自己問題吧!
不過還好,還是有人對華夏理工的新學問感興趣的。
劉碳已經搞明白了煉鋼的原理,是生鐵加入了碳元素後才形成了鋼。
可是他不知道為什麽加入了碳生鐵就會變得更加堅硬。
劉大海知道這是許多人學習時會遇到的問題。
其實不必知道為什麽,那說不定就是造物主當初製定規則時定下的。
換句話說,那些東西可以稱之為真理。
劉碳很不錯,已經開始從身邊之物下手,去深入了解碳的屬性了。
自己離開時給他留下了一份常見的元素周期表,但沒有告訴對方,碳都能和那些物質發生反應。
這就需要他自己慢慢去摸索了,這個過程就是他自己積累經驗必備的過程。
說不定日後大漢國的第一位化學家就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背碳少年。
張錦研究螞蟻已經獲得了一些成果了。
張錦在一片區域同時放置了數個不同的螞蟻窩。
他發現,不同螞蟻窩的螞蟻相遇時,有時候會避開,有時候會打架。
經過他的仔細研究後得出結論,相互繞開的螞蟻和會打架的螞蟻是不一樣的。
張錦覺得這應該是蟻群中也有著類似人類的分工。
有專門負責戰鬥的蟻種。
而且,當他給其中一個部落投入大量食物,造成他們族群迅速擴大後。
那個變大的蟻群部落會主動進攻其他的蟻群。
最終,張錦放置的四個蟻窩隻剩下了一個。
張錦由此得出結論,螞蟻和人類一樣,強大時會有侵略性,想要消滅其他蟻群,獨占其他蟻群的領地。
而且螞蟻和人類一樣,不同的分工有不同的蟻種。
雖然這些知識劉大海早已經知道了,但他並沒有告訴張錦。
因為科研必須一步一步的來,有些事還是需要自己親身經曆過才行。
看完了張錦的匯報後,劉大海還算滿意。
隨後他又拿出剛送達他這裏的報紙,去看看大漢國又發生了什麽新鮮事。
而不久之後的元朔縣學堂。
張錦正自信的麵對著董仲舒的發問,神色認真的迴答道:“我華夏理工有記載,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並沒有雞這種生物,就和沒有人一樣。”
“雞這種生物也是其他生物通過變異進化而誕生的,也就是我們華夏理工主張的進化論。”
“很久以前,世界上有一種被稱為恐龍的生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也就是適者生存之說。”
“他們一方麵要躲避其他捕食者的捕捉,一方麵要生存下去,因為食物不充足,慢慢的他們的軀體就越來越小。”
“經過長達數十萬年的變異,一部分就變成了現在的鳥類,一部分變成了雞這種生物。”
“至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華夏理工覺得,這兩者怎麽說都對,因為在雞的進化過程中,有一隻還未進化成雞的雞,生下了一顆變異蛋,孵化後就是我們的雞。”
聽見張錦的荒唐言論,在座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而董仲舒則怒斥道:“荒唐,你去給我找個雞的祖先來讓我們看看?”
張錦對此微微一笑,師傅說過,不和傻子爭吵。
儒家,就是這天底下傻子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