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襄兒有心了,知道好東西第一時間拿給他舅舅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襄愣了片刻,然後瘋狂的點頭道:“大海,我要!我要!”
劉大海不怪曹襄沒出息,畢竟誰不想流傳千古呢?
以前曆史中對曹襄的記載甚少,並沒有太出色的表現。
畢竟像衛青霍去病這種生來就注定流芳百世的人太少了。
當然,漢武帝時期的名人實在是太多了。
董仲舒、張騫、桑弘羊、主父偃、司馬遷、霍光等等等。
漢武帝能取得如此成就,也與他手底下這些兢兢業業的大臣們有十分緊密的關聯。
當然,漢武帝本人也能在大浪中淘金,提拔了不少布衣之人。
見曹襄已經開始癔症,劉大海稱讚道:“沒想到你曹襄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大才,居然能發明這造紙術,真是佩服佩服啊!”
曹襄立即迴過神來:“大海兄也有蓋世之才,我等彼此彼此罷了。”
隨即曹襄又道:“隻是我對這造紙流程還不是十分熟練……”
劉大海拍了拍對方肩膀道:“放心,你去找幾個靠譜的家將過來即可,最好是識字的。”
造紙的過程其實並不難,難得是如何發現這一過程。
作為後來人, 自然就免去了發現的過程,可以直接拿來試用。
曹襄連忙道:“如此甚好,我這就去命人到府中找兩個親信家將過來。”
曹襄對此事還是十分上心的。
雖然他從小跋扈慣了,但地位尊崇,還是很有見識的。
一旦他掌握了造紙術,無論是呈獻給他舅舅,還是自己持有。
他平陽侯的地位在大漢國會更加穩固。
曹襄知道,若是紙張一出,舅舅就可以輕鬆號令天下文人了。
畢竟,誰不想自己的學說,流傳天下呢?
有了紙張,就能輕易出書,就能讓天下讀書人誦讀。
而不必口口相傳。
曹襄想了想又道:“大海,那此物的去留就由我一人決定了?”
劉大海點了點頭:“那是自然,畢竟這是你發明的嗎?”
曹襄心中立即有了決斷,然後道:“大海,你把剩下的幾張紙先給我,還有你那毛筆也借我一用。”
劉大海笑嗬嗬的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曹襄小心翼翼的把紙筆裝起,然後就駕著馬車直奔建章宮。
他才不管天下文人呢,他舅舅是當今皇帝。
隻要他舅舅滿意,他平陽侯的地位就無可撼動。
而且,此物交給舅舅最為妥善。
這種能夠號令天下文人之物,隻能存於舅舅手中。
這也是大海為何會將此物交給他的原因。
曹襄一進入建章宮就大喊道:“舅舅!舅舅!襄兒有絕世之寶獻上!”
路途中,曹襄還故意摔倒一次,假裝自己很狼狽。
劉徹斜視了曹襄一眼,他不信自己的這個好侄兒能給自己送上來什麽絕世之寶。
指定是大海又搗鼓出了什麽玩意,來孝敬他老爹了。
於是劉徹淡淡地道:“何物讓你如此慌慌張張啊?”
曹襄快速的從懷中掏出了紙張和筆,來到了劉徹麵前,將其放在奏案上。
同時向劉徹介紹道:“舅舅,此物是侄兒冥冥中有所感悟,創造出來的,
此物為能在其上書寫的紙張,旁邊是用來書寫的毛筆和墨汁。”
劉徹眉毛微挑,見曹襄把紙張鋪平,就拿起那支毛筆,沾染些墨汁在紙張上書寫。
第一次書寫,劉徹的動作很慢,和劉大海一樣,他也寫了一個劉字。
雖然曹襄看來沒有大海寫的好看,但他還是誇讚道:“不愧是舅舅,第一次使用毛筆就能寫的如此熟練,還請舅舅把此物給侄兒收藏之用。”
劉徹被拍馬屁感覺很是開心,此物瞬間在他心中出現了多個用途。
“那朕的真跡就賞給你了,快給朕介紹介紹,這紙張都有何用途。”
很快,曹襄就把大海說的些許用途和自己舅舅講了一遍。
而劉徹微微點頭,若是以後的奏折都用這紙張來書寫,那自己一天批閱的奏折數豈不是倍增?
再也不用每天翻著這些沉重的竹簡看了,而且,這一堆竹簡也記載不了什麽事情。
此外,藏書也是一樣,一起一本書,能記載一屋子的竹簡,看起來十分麻煩,還不易借閱。
若是把書籍記載在這紙張上,估計一本書也用不了多少的紙張。
這對天下讀書人來說,是一大好事啊!
這等 神奇之物,他相信,除了他的好大兒大海之外,其他人根本造不出來。
不過他也不打算揭穿曹襄,而是鼓勵道:“我的襄兒有心了,知道有此物率先拿給舅舅,不枉舅舅這些年對你的關心啊!”
曹襄聞言心中十分激動:“舅舅說哪裏話,這都是侄兒應該做的事情。”
劉徹點了點頭:“以後記得有好東西第一時間拿給舅舅,舅舅不會虧待你的,
對了,想要把以往的書籍轉移到這紙張之上,還有些難度,你迴去好好琢磨琢磨,有了結果立即告訴朕。”
劉徹相信,大海既然說這紙張能用來取代竹簡藏書,那肯定有了對應之法。
所以這種簡單的事情就不用他去想了,交給大海就行了。
曹襄認真的把劉徹所言記在心中,然後道:“侄兒已經記下,這就迴去思考對策。”
“對了舅舅,我已經培養了兩名懂得這造紙之法的家將,稍後我就將他們送入宮中。”
劉徹點了點頭:“如此甚好,你先去吧!”
待曹襄離去,劉徹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董仲舒你個老匹夫,天天拿天人感應來壓朕,朕今天就讓你也嚐嚐被人要挾的滋味!”
隨即,劉徹就拿起毛筆在剩下的紙張了給董仲舒寫了一封信,然後讓人送給董仲舒。
正在和一眾儒家子弟探討學問的董仲舒,在收到劉徹的傳旨後,整個人呆坐在了地上。
他雙目炯炯有神的看著手中的紙張,以及紙張上的劉徹親筆字跡。
然後哀歎了口氣:“自己這個陛下,太過強勢了,這個年恐怕不好過了啊!”
歎完,董仲舒就讓人備馬車,他要進宮麵見陛下。
而紙張這一文人之寶在極短的時間傳遍了長安城讀書人中。
聽說了紙張的作用之後,許多文人都極為震撼,若是此物流傳開來,將是天下讀書人的幸事。
不少人已經開始打聽這紙張出自何人之手,他們要率先搶占先機,讓世人誦讀他們的文章。
劉大海不怪曹襄沒出息,畢竟誰不想流傳千古呢?
以前曆史中對曹襄的記載甚少,並沒有太出色的表現。
畢竟像衛青霍去病這種生來就注定流芳百世的人太少了。
當然,漢武帝時期的名人實在是太多了。
董仲舒、張騫、桑弘羊、主父偃、司馬遷、霍光等等等。
漢武帝能取得如此成就,也與他手底下這些兢兢業業的大臣們有十分緊密的關聯。
當然,漢武帝本人也能在大浪中淘金,提拔了不少布衣之人。
見曹襄已經開始癔症,劉大海稱讚道:“沒想到你曹襄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大才,居然能發明這造紙術,真是佩服佩服啊!”
曹襄立即迴過神來:“大海兄也有蓋世之才,我等彼此彼此罷了。”
隨即曹襄又道:“隻是我對這造紙流程還不是十分熟練……”
劉大海拍了拍對方肩膀道:“放心,你去找幾個靠譜的家將過來即可,最好是識字的。”
造紙的過程其實並不難,難得是如何發現這一過程。
作為後來人, 自然就免去了發現的過程,可以直接拿來試用。
曹襄連忙道:“如此甚好,我這就去命人到府中找兩個親信家將過來。”
曹襄對此事還是十分上心的。
雖然他從小跋扈慣了,但地位尊崇,還是很有見識的。
一旦他掌握了造紙術,無論是呈獻給他舅舅,還是自己持有。
他平陽侯的地位在大漢國會更加穩固。
曹襄知道,若是紙張一出,舅舅就可以輕鬆號令天下文人了。
畢竟,誰不想自己的學說,流傳天下呢?
有了紙張,就能輕易出書,就能讓天下讀書人誦讀。
而不必口口相傳。
曹襄想了想又道:“大海,那此物的去留就由我一人決定了?”
劉大海點了點頭:“那是自然,畢竟這是你發明的嗎?”
曹襄心中立即有了決斷,然後道:“大海,你把剩下的幾張紙先給我,還有你那毛筆也借我一用。”
劉大海笑嗬嗬的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曹襄小心翼翼的把紙筆裝起,然後就駕著馬車直奔建章宮。
他才不管天下文人呢,他舅舅是當今皇帝。
隻要他舅舅滿意,他平陽侯的地位就無可撼動。
而且,此物交給舅舅最為妥善。
這種能夠號令天下文人之物,隻能存於舅舅手中。
這也是大海為何會將此物交給他的原因。
曹襄一進入建章宮就大喊道:“舅舅!舅舅!襄兒有絕世之寶獻上!”
路途中,曹襄還故意摔倒一次,假裝自己很狼狽。
劉徹斜視了曹襄一眼,他不信自己的這個好侄兒能給自己送上來什麽絕世之寶。
指定是大海又搗鼓出了什麽玩意,來孝敬他老爹了。
於是劉徹淡淡地道:“何物讓你如此慌慌張張啊?”
曹襄快速的從懷中掏出了紙張和筆,來到了劉徹麵前,將其放在奏案上。
同時向劉徹介紹道:“舅舅,此物是侄兒冥冥中有所感悟,創造出來的,
此物為能在其上書寫的紙張,旁邊是用來書寫的毛筆和墨汁。”
劉徹眉毛微挑,見曹襄把紙張鋪平,就拿起那支毛筆,沾染些墨汁在紙張上書寫。
第一次書寫,劉徹的動作很慢,和劉大海一樣,他也寫了一個劉字。
雖然曹襄看來沒有大海寫的好看,但他還是誇讚道:“不愧是舅舅,第一次使用毛筆就能寫的如此熟練,還請舅舅把此物給侄兒收藏之用。”
劉徹被拍馬屁感覺很是開心,此物瞬間在他心中出現了多個用途。
“那朕的真跡就賞給你了,快給朕介紹介紹,這紙張都有何用途。”
很快,曹襄就把大海說的些許用途和自己舅舅講了一遍。
而劉徹微微點頭,若是以後的奏折都用這紙張來書寫,那自己一天批閱的奏折數豈不是倍增?
再也不用每天翻著這些沉重的竹簡看了,而且,這一堆竹簡也記載不了什麽事情。
此外,藏書也是一樣,一起一本書,能記載一屋子的竹簡,看起來十分麻煩,還不易借閱。
若是把書籍記載在這紙張上,估計一本書也用不了多少的紙張。
這對天下讀書人來說,是一大好事啊!
這等 神奇之物,他相信,除了他的好大兒大海之外,其他人根本造不出來。
不過他也不打算揭穿曹襄,而是鼓勵道:“我的襄兒有心了,知道有此物率先拿給舅舅,不枉舅舅這些年對你的關心啊!”
曹襄聞言心中十分激動:“舅舅說哪裏話,這都是侄兒應該做的事情。”
劉徹點了點頭:“以後記得有好東西第一時間拿給舅舅,舅舅不會虧待你的,
對了,想要把以往的書籍轉移到這紙張之上,還有些難度,你迴去好好琢磨琢磨,有了結果立即告訴朕。”
劉徹相信,大海既然說這紙張能用來取代竹簡藏書,那肯定有了對應之法。
所以這種簡單的事情就不用他去想了,交給大海就行了。
曹襄認真的把劉徹所言記在心中,然後道:“侄兒已經記下,這就迴去思考對策。”
“對了舅舅,我已經培養了兩名懂得這造紙之法的家將,稍後我就將他們送入宮中。”
劉徹點了點頭:“如此甚好,你先去吧!”
待曹襄離去,劉徹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董仲舒你個老匹夫,天天拿天人感應來壓朕,朕今天就讓你也嚐嚐被人要挾的滋味!”
隨即,劉徹就拿起毛筆在剩下的紙張了給董仲舒寫了一封信,然後讓人送給董仲舒。
正在和一眾儒家子弟探討學問的董仲舒,在收到劉徹的傳旨後,整個人呆坐在了地上。
他雙目炯炯有神的看著手中的紙張,以及紙張上的劉徹親筆字跡。
然後哀歎了口氣:“自己這個陛下,太過強勢了,這個年恐怕不好過了啊!”
歎完,董仲舒就讓人備馬車,他要進宮麵見陛下。
而紙張這一文人之寶在極短的時間傳遍了長安城讀書人中。
聽說了紙張的作用之後,許多文人都極為震撼,若是此物流傳開來,將是天下讀書人的幸事。
不少人已經開始打聽這紙張出自何人之手,他們要率先搶占先機,讓世人誦讀他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