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鬥拿著這封情報觀看,眾將也是傳看。


    “皇明宣府鎮情報司大使溫達興謹呈,為靖南伯、寧南伯歸德大敗,喪師失眾,中原賊情洶湧事。崇禎十五年九月初七日,流賊科於未時接獲潛伏流營軍士夏一真哨報:八月二十一日,賊李自成、羅汝才、賀一龍合師百萬眾,於歸德府近夏邑二十五裏處,團團圍困靖南、寧南二伯狠打,饑兵潮湧,二鎮難支。午時,賊用大佛郎機百門齊打,官兵潰敗,除騎部外,新軍十不存一,職部隨眾賊馬兵追殺時,隻聞靖南伯於寧南伯接應後逃往歸德,曹鎮僅餘殘部千騎,王鎮二千餘……”


    下麵有附上夏一真更為詳細的親筆哨報,可見當中筆跡匆匆,上麵還殘留幾絲血痕,情報司有在上麵注明,注:該員潛伏身份為闖賊右營馬兵,賊五營巡徼嚴密,夏一真外出不慎泄露蹤跡,力戰殉國身死,本司已依律撫恤家人,探望遺孤。


    下麵是另一個潛伏在歸德的情報人員鄭文智接力哨報:“八月二十二日晚,本職依五日前約定前往馬牧集與夏一真接應,接交情報時,夏一真神色匆匆,其言:‘日他祖宗的,現流賊對落草者看得越來越緊,老子不能多待,得趕緊迴去。’突兀賊騎十餘眾跟蹤而致,夏一真力戰死,餘僥幸脫逃,有幸情報不失,願夏軍士英靈長存不滅,日月永照吾明。”


    鄭文智在夏一真情報下麵填補空白:“……二十三日,曹、王逃奔歸德府,曹變蛟僅餘正兵營騎兵一千一百騎。王廷臣餘正兵營騎兵二千三百騎,又有突圍二鎮新軍約四百人,二鎮南下大軍一萬餘,僅存馬步不足四千人,餘者陣亡或失蹤……”


    這封情報送走後,此後些日,鄭文智還陸續寫了歸德府內一些哨聞。首先是曹、王大敗,府內震動,歸德府知府李振珽日夜加緊城防,防止流賊攻打。


    不過九月初三日,流賊連營數十裏經過歸德府時。並未對府城有任何動作,也不理城內曹、王二人,直接往開封府而去。


    似乎兵敗後,二位伯爵頗為頹廢,對城外流賊,也未有任何舉動。


    本情報還載有幾個潛伏河南的哨探各自觀察報告。又有身在開封府的宣府鎮軍事觀察團情報樣本,稟報人觀察團大使、參謀司讚畫溫士彥。


    “……八月十八日近酉時,寧南伯王廷臣求援信使突致。言其玉田、遵化二鎮往永城途中遇伏,寧南伯率正兵營先突,以為求援接應之用。靖南伯曹變蛟,率麾下玉田鎮正兵營、新軍營。與同遵化鎮新軍營七千眾轉返夏邑,信使言,彼鎮兵馬突圍時,賊馬數萬合圍已致,流賊步卒,饑民源源奔騰,靖南伯危在旦夕。請求開封府緊急支援……”


    “職部是時所見,開封城人心惶惶,自督師丁啟睿、總督楊文嶽、巡撫高名衡、巡按蘇京、總兵虎大威、陳永福、左良玉、楊德政、方國安以下無不震動,開封城民驚懼,各門皆閉……議間,虎大威言救,陳永福不語,左良玉假寐、楊德政、方國安莫衷一是,丁啟睿猶豫不決,晚戌時,丁督商請本職議事,本職慷慨激昂,痛陳當中利害,力主救援……”


    “……八月二十一日,虎大威、陳永福、薑名武合騎卒五千,前往歸德,旋於二十三日奔迴,陳永福為上午巳時,虎大威、薑名武為下午申時,皆言靖南伯大敗,流賊雲集百萬眾,三鎮不敢進……”


    情報中溫士彥說了一些自己判斷觀察,引起王鬥注意,也是情報司重點引用分析的。


    “流賊戰術出眾,善用伏兵,曹、王輕敵冒進,惜有此敗,我軍需引以為戒,情報不明決不可進……”


    “流賊馬軍眾多,步騎相合,官兵難以突圍,若要剿滅流賊,必先剿其馬賊……”


    “流賊重視火器,每下一城,必先收羅大炮,彼炮火熾烈,中原官兵反落下風,依各方情報匯集,曹、王之敗,也是敗於闖賊炮火,對賊之佛郎機,我紅夷炮可克之,需得多多造炮……”


    “中原作戰,官兵後勤難支,流賊反客為主,此次曹、王為減輕輜重,輕騎利戰,將佛郎機、虎蹲炮等放置開封城未帶,我靖邊軍需堅持隨身一月糧,寧可走得慢,火炮不離身的原則……”


    “曹、王兵敗,開封軍民惶惶,流賊氣焰熏天,中原戰局或有變化,參謀司需設方略以應之!”


    “又聞,曹、王敗逃歸德府,麾下大將盡失,彼是亡,是俘,是降?若有大將降賊,會是何人?除情報司再加探查,針對各人性情,參謀司需一一對應布局!”


    溫士彥的情報一直送到九月初,也確定流賊大眾逼向開封府,不過餘下的後續就沒有了,想必還沒有送來。


    此時兵荒馬亂,流寇流民到處流竄,情報送傳頗為困難,而且大明驛站廢弛,很多力量難以動用,在這路途遙遠的,沒有電報電話的時代,想很快收到新近情報,實在是強人所難。


    情報司還收集了京師方麵的反應,本來此時韓朝率玄武軍攻占歸化城消息傳來,塞外大捷,京師振奮,百姓雀躍,不過曹、王消息傳到後,朝野震動,坊間洶洶。


    誰也想不到,曾在遼東與奴血戰的二鎮新軍竟然覆沒,真是物議嘩然。


    依在京與某個情報人員交好的小太監透露,萬歲爺當日曾在宮中痛哭流涕,高唿:“列祖列宗在上……”


    情報司在該份情報中,還摘錄了一些崇禎帝急令開封府加緊防務聖旨內容,兵部急腳塘文片段。最後是該司的總結分析,許多觀點與溫士彥所敘不謀而合,溫達興表示後續會在各方情報匯總後源源不斷送達。


    最後溫達興寫道:“中原戰情如上,向大將軍致敬,向征塞數萬將士致敬,日月不落,永照吾明。”


    看了幾遍。王鬥最終歎息一聲,各將臉色都是不好看。


    騎兵營主將李光衡痛心道:“崇禎十三年下,末將曾隨大將軍痛擊過流賊,洛陽之戰後,闖賊更是大敗。所部不死便傷,未想現在又是賊火洶洶,二位大帥更被圍慘敗,大明這是怎麽了?”


    韓朝說道:“敗因情報上麵寫得很清楚,靖南伯、寧南伯孤軍深入,糧草不續。加之流賊馬兵眾多,又用上火炮,故有此敗!”


    鍾調陽也是讚同:“二位大帥麾下雖新軍戰力出眾。但所部騎兵,隻比流賊馬兵高一些,聞流賊馬兵有數萬眾,曹帥突圍時。賊騎緊緊糾纏,最終被他們饑民圍上,力戰而敗!”


    高史銀喃喃說道:“老子就是不明白,為什麽流賊總是剿之不盡,闖賊一次次的大敗,又一次次的複起,他的百萬兵馬。怎麽就那麽容易來的?”


    溫方亮臉上帶著深沉的神情:“大將軍有說過,民從賊,多起於饑寒,兵從賊,多源於缺餉。流賊屢複不滅,便是朝廷無糧,不能很好的安頓饑民,所以闖賊再起,饑民就甘心被他們煽動。李闖之事若放在國朝前期,中期,他隻需敗一次,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當時我舜鄉軍擊敗闖賊,若手中有糧,河南也早定了。”


    讚畫秦軼在旁淡淡說句:“剿賊,最重要是民政,軍務隻是為輔,若手中無糧,未能對賊釜底抽薪,官兵往來,也隻是疲於奔命罷了!靖南伯、寧南伯之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李光衡猛的喝了一聲:“難道就任由李闖囂張肆虐?”


    他對王鬥抱拳道:“大將軍,末將願率騎兵營直奔河南,痛擊流賊!”


    “荒唐!”


    韓朝與溫方亮異口同聲大喝,然後歎口氣,又都閉嘴。


    高史銀看著李光衡:“老李,看來你還是專管打仗好了,以後兵略上的事情,就不要插手,這會害死人的!”


    他對著李光衡吼道:“老子雖是粗人,也知道糧草輜重的重要,你覺得帶騎兵營打得爽快,卻不知後麵兄弟默默做了多少事……你的營中盡是戰馬,知道一天要吃多少糧米豆料嗎?你這邊跑到河南去,後勤供給如何跟上?指望當地官府?大將軍都不敢期盼……”


    他叫著:“還有,那闖賊慣會跑,你到了河南,他不跟你打,就是一路竄,竄個幾千裏,難道你也要追個幾千裏?再後方糧草也要運個幾千裏?……後勤難支,沒有糧草,讓我靖邊軍兄弟喝西北風啊!他們也是人,不是鐵打的,都要吃飯喝水,你說得痛快,又置我將士安危於何顧?”


    謝一科在旁插了句嘴:“也是哦,當年官兵追剿張獻忠,這家夥從湖廣一直跑到四川去,然後又跑迴來,若不是大將軍在襄陽設下伏兵,要滅獻賊,還不知猴年馬月呢,到現在還留下羅汝才,李定國,孫可望等餘孽。”


    高史銀繼續吼道:“還有,大明不是我們一家的,我們不是救急隊,總是東南西北的跑,這大軍不需要休整嗎,兄弟們剛打完東韃子跟北韃子,又要跑去打流寇,以前就打過了……然後打完流寇又去哪?這耍猴呢,團團轉,沒完沒了。再說了,你說去河南,是去請調令呢,還是就這樣去呢?無調令等於謀反,就算不在乎名聲,也沒人敢管,但這偷偷摸摸走,搞得跟做賊似的,我們是軍人,不是在做賊!”


    “夠了!”


    韓朝爆喝一聲:“不要再吵了!”


    溫方亮看王鬥臉上頗有沉痛之色,也輕聲道:“都別說了。”


    高史銀對李光衡道歉:“抱歉老李,心中不舒服,說話急了一些。”


    李光衡哼了一聲,沒有說話。


    王樸在旁神色轉幻不定,為了避嫌,剛才那類靖邊軍的核心情報他都主動不看,不過聽眾人這樣說話,曹、王之事當然知道,心下隻是慶幸。


    他想著:“打什麽流賊,吃力不討好,我還是待在大同不動,安安穩穩過日子好了……當然,若隨著靖邊軍,跟著打誰也無妨。”


    ……


    隨這中原戰情的,情報司還有數份餘處情報,杜度領滿蒙軍隊奔向遼西,出乎各方意料的是,遼東總兵吳三桂似乎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遼西多處城堡被破,處處烽煙,杜度搶得盆滿缽滿,在濟爾哈朗加入後,吳三桂更是連連告急。


    白虎軍大將鍾顯才也證明這一點,杜度東去時,其守護宣鎮有責,未動,不過在濟爾哈朗領數千滿洲精騎又奔迴遼東時,鍾顯才抓住一個機會,突然奔襲數百裏來個側擊,濟爾哈朗喪師數百騎,餘者抱頭狂衝,不敢迴頭。


    鍾顯才未再跟去,隻遣一些夜不收哨探,傳迴一係列情報。


    看了這遼西戰情,高史銀說聲:“吳三桂變成銀樣蠟槍頭了?”


    王樸也嗤的一聲冷笑,對吳三桂,他一向看不順眼,那廝骨子裏的優越感,比他還足,想想去年在遼東……什麽玩意!


    王鬥卻在深思,到底軍閥就是容易蛻變,吳三桂,變壞了。


    此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遼餉啊。


    也隻有遼東危急,朝廷才能不裁撤遼餉,甚至投入更多,麵對一年來朝廷的遼餉爭議,吳三桂出招了,隻是這一招,未免太陰毒了,置軍民水火於不顧。


    王鬥記得曆史上吳三桂在鬆山之戰前,也算是一個熱血青年,後明軍鬆山大敗,祖大壽被俘,吳三桂獨守寧遠,負責整個遼東之事,那時起,需要背負整個遼東集團的利益,或許慢慢轉變為軍閥。


    現在吳三桂更早控製遼東,身負吳家、祖家等遼鎮將官利益,這種轉變,也許就更早了。


    軍閥……禍國!


    還有一個遼東消息引起王鬥注意,在靖邊軍出塞不久後,多爾袞便令多鐸與阿巴泰為帥,揮師二萬攻入朝鮮,勢如破竹,直有亡其國度之勢……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蝴蝶翅膀扇動,各方都在風雲變幻,王鬥仰望雲天,隻是在思索。


    眾軍起程,途經一山峰,雲沉,風險,罡風勁猛,看這雄奇的山脈景色,高史銀忽然大發感慨:“啊,大青山啊大青山,你見證了多少漢胡兒女的悲歡離合!”


    正在沉吟的王鬥差點摔下馬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邊軍一小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白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白牛並收藏明末邊軍一小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