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到-<
>-:
王鬥快三十了,現有兒女九個,其中兒子五個,女兒四個,很快他們進來,依嫡出到庶出的順序,一一給王鬥行禮。
長子王爭,己經七歲,長得虎頭虎腦,身材粗壯,頗象王鬥,依鍾氏的話:“我這寶貝孫子,跟那臭小子小的時候,真是一個印子裏模出來一樣。”
王爭本來甚是頑皮,不過進講武堂磨練後,沉穩了許多,小小年紀,己經知道拉攏人心,頗有父親王鬥的幾分風範。他是堂內一幹小屁孩的頭,被人尊稱為“少將軍”,接班人出眾,舜鄉軍各將都是心下歡喜。
給王鬥施禮後,他高聲頌揚:“啊,父親,您就象天上的太陽,您的光輝,溫暖了東路百姓的心。您的胸懷,象大海一樣遼闊……”
廳內一幹人都是竊笑,王鬥擺手道:“好了好了,臭小子,你見過大海嗎?你進講武堂,就是學會怎麽拍馬屁啊?”
父親喝斥,王爭也不惱,說道:“父親,孩兒進講武堂,也是學到不少東西的。”
他想了想,說道:“孩兒有一事一直不明,想向父親請教。”
王鬥來了興趣,問道:“我兒有什麽事情請教的?”
王爭說道:“父親出戰流賊,斬殺了獻賊巨寇,聽說崇禎初年起,大明各地就鬧流賊。孩兒不明白,為什麽流賊這麽多,剿了又有,剿了又有?”
王鬥欣慰地看著兒子,說道:“你現在就能想到這一點,很好。”
他略一沉吟,拿起身旁糕點籃一塊甜餅,說道:“你看這塊糕點,把它比作大明整個財力。”
他掐了一小塊下來,留了大部分在手中,說道:“財力九成,是大士紳。大軍頭,大官員,大商人。還有皇族,勳貴,太監們占有,他們大多不納稅。或是納很少的稅。”
廳內各人都望著王鬥的手沉思,王爭也摸著額頭在想。
王鬥繼續道:“然國家總要運轉,士兵要餉,官員要俸祿,災民要救濟。流賊要剿滅,怎麽辦?占了財力九成的人不納稅,官府隻好將稅征到那些隻占財力一成的人頭上去。”
“然這些人本來就窮,加上天災不斷,稍一壓迫,就賣兒賣女,活不下去,膽大之輩。就起來造反。他們越造反。國家要征的稅就越多,讓越多的人活不下去,更多的人起來造反,這就是為什麽流賊不斷,剿了又有的緣故。”
王爭眼睛咕嚕嚕轉動,鍾氏歎道:“老太婆一直不明白為什麽流賊不斷。現在懂得了,唉。大明這天災**的,何時是個頭哦。”
廳內妻妾侍女護衛們則以崇拜的目光看著王鬥。很多人其實也不明白為什麽流賊不斷,經大將軍這麽一說,都明白了。
紀君嬌看著王鬥,眼睛更一閃一閃的。
王鬥道:“現在我兒明白了嗎?”
王爭向王鬥施禮道:“孩兒明白了,多謝父親解惑。”
王鬥道:“明白還不夠,若換成是你,你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廳內各人都望著王爭,謝秀娘更是神情緊張,輕咬下唇,生怕兒子說出的答案讓相公不滿。
王爭摸著頭苦思,他嘀咕道:“向那九成的人征稅?難度好大啊,我們家現在就是勳貴,要拿錢出去,我也不想啊。”
他忽然眼睛一亮:“那塊糕點小,我們可以將它做大啊。聽說大明外疆土頗多,也有很多富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他們土地財帛搶過來,把他們人殺光,移我們的百姓過去懇殖。都是死,死外國人,總比死中國人好。”
廳內各人啞然,謝秀娘蹙起秀眉,嗔怪兒子:“爭兒,你怎可這麽說?”
王鬥卻哈哈大笑:“雖不足,也總算有一個解決之法,吾家有麒麟子啊。”
……
王鬥其它的子女們,因為家庭氣氛寬鬆,所以各人大多活潑外向,紀君嬌生的女兒王羞,還有謝秀娘又生的女兒王婉,都還小,從通房丫頭抬為妾室的蝴蝶與蜻蜓,子女也小。
柳卿,柳姬二女崇禎九年就跟隨王鬥,各人生的子女倒都有五、六歲了,個個生性好動,三個男孩還好,柳卿生的女兒王瑤,在王鬥身上爬上爬下的,摟著王鬥的脖子隻叫爹爹,不停撒嬌。
因王鬥是後世人,骨子裏對子女有一種寵溺,雖有時看起來嚴厲,但小孩子是最敏感的,誰好誰壞,心裏都知道。
所以王鬥子女,各人反而怕母親居多,跟王鬥親熱。
看著這些孩子,王鬥心中滿足,古時嫡庶當然不可能一個待遇,所以王鬥著力培養長子王爭,餘下的子女,則按他們自己喜好,可以選擇將來的道路。王鬥並不要求他們多有出息,隻要平平安安成長就好,當然,也不會讓他們成為紈絝子弟。
當日舉行家宴,王鬥對謝秀娘等人歎道:“為夫經常出征在外,隻苦了你們及孩子。”
謝秀娘道:“相公不必擔憂,妾身會帶好孩子,服侍好婆婆。”
紀君嬌道:“男兒誌在四方,身為朝中大將,出征在外難免,相公隻管安心作戰,勿以妾身等為念。”
王鬥望著謝秀娘,紀君嬌諸女,謝秀娘身為伯夫人,自己正妻,當日鄉下姑娘,氣度也養成了。
不過少了幾分大家氣魄,這是自小環境造成的,不可能有多少改變。她糟糠之妻,也不影響她的身份地位。
現在封為伯夫人,連朝中一品大員都要向她施禮,謝秀娘更非常滿足,一心隻想帶好孩子,服侍好婆婆。
紀君嬌……現在的她,相貌更嬌豔了,她媚骨天生,一舉一動都帶著股說不出的華貴嫵媚。服侍她的侍女都心下歎息,二夫人風華絕代,出身高貴,卻不得為正妻,她對將軍動了真情,然她的風資,經常無人欣賞。
王鬥對紀君嬌有些歉仄,但不可能以謝秀娘之位讓之。在東路,現在謝秀娘作為慈母形象,賑濟流民,撫恤孤老,為王鬥拉了大量形象分。紀君嬌對此沒有興趣,對災民流民其實心下不喜。
當年幕府完善後,紀君嬌這個女秘就失了業,無所事事一段時間後,又找到新的工作,便是夫人外交。
紀君嬌為巡撫之女,交遊廣闊,身份高貴,她在永寧城經常舉辦詩會,宴會什麽的,宣府鎮,甚至別的軍鎮各官太太,將夫人都以受邀為榮,在各夫人中威望素著,也為王鬥拉攏了大批外援。
各人有各人性子,紀君嬌討厭接觸平民,王鬥也覺得夫人外交對她比較合適,畢竟枕邊風威力不小。
柳卿幾人在府中當然不能與謝秀娘諸女相比,她們對王鬥敬畏,又帶著尊崇自豪。
大婦謝秀娘是溫和的人,但身份地位在那,紀君嬌的身份,學識,同樣對她們壓力不小,也不敢爭寵。未雨綢繆,王鬥給了她們一些莊田產業,讓她們管理經營,有族人也可安排,也給她們留下喘息與自由的空間。
總體而言,王鬥後宮還是安靜的。
晚宴過後,柳卿,柳姬二女,還有紀君嬌,為王鬥等人歌舞助興,都是家人,也不必計較那麽多。
柳卿,柳姬二女彈奏琵琶弦曲,紀君嬌歌舞唱曲,她徐徐而舞,和著樂聲,輕啟櫻唇:“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雅音古樂,總有一種悲傷動人的韻味,王鬥微閉雙目,和著曲意拍打,美妙的曲樂中,隻覺心中所有鬱節,盡數散去。
謝秀娘拍手叫好,鍾氏微笑點頭,這生活,真沒什麽不滿意的。隻可惜男人早死,否則看到兒子現在,不知該如何開懷。
……
永寧城,郊西北軍營。
高尋部甲總甲隊的鳥銃兵陳晟,正在屋內整理自己行李衣物。與舜鄉堡時一樣,該處的軍營,也是一隊一排營房,每甲一個大間,大通鋪形式,冬天可以燒火炕。
大通鋪對麵靠牆處,擺著一大排桌椅等物,上麵擺放臉盤麵巾等士兵生活用品,下麵的櫃子,可以儲放各人私物。靠門處,擺著兵器架,上麵擺放各人兵器盔甲等,上麵牆上,還貼著內務條例。
出征將士放假十日,眼見要迴家歸鄉了,人人歡喜。依軍例,迴家時,為顯軍人英氣,各舜鄉軍士兵,可以著盔甲,帶腰刀與解刀,但戰矛,鳥銃等兵器,不得攜帶出兵營。
還有各人馬騾,也可以騎出兵營,不過陳晟等人屬於乙等兵,卻沒有自己馬匹。他們這一甲,隻有甲長屬於甲等兵,為當年的老兵,可以騎著自己馬匹迴家,那多威風,多讓人羨慕啊。
陳晟再次打開自己包裹,內中除了換洗衣物,最重要的,就是一大疊的“糧票”,沒錯,就是糧票。
當年民政司大使張貴無意行的糧票,己經風靡東路各處,成為東路各地的硬通貨。
現在的大明朝,白銀還好,那銅錢啊,簡直不堪入目。私錢泛濫,而且品質粗劣,什麽歪脖、尖腳、胖頭,所鑄之錢,文字、大小、輕重不一,相差極大,讓老百姓怎麽用?
不說銅錢,便說白銀,現在也越來越貶值,因為災荒不斷,動不動就鬥米千錢,經常要一石米三、四兩銀子,使得糧價飄忽不定。所以東路糧票一出,便大受歡迎。(未完待續。。)
>-:
王鬥快三十了,現有兒女九個,其中兒子五個,女兒四個,很快他們進來,依嫡出到庶出的順序,一一給王鬥行禮。
長子王爭,己經七歲,長得虎頭虎腦,身材粗壯,頗象王鬥,依鍾氏的話:“我這寶貝孫子,跟那臭小子小的時候,真是一個印子裏模出來一樣。”
王爭本來甚是頑皮,不過進講武堂磨練後,沉穩了許多,小小年紀,己經知道拉攏人心,頗有父親王鬥的幾分風範。他是堂內一幹小屁孩的頭,被人尊稱為“少將軍”,接班人出眾,舜鄉軍各將都是心下歡喜。
給王鬥施禮後,他高聲頌揚:“啊,父親,您就象天上的太陽,您的光輝,溫暖了東路百姓的心。您的胸懷,象大海一樣遼闊……”
廳內一幹人都是竊笑,王鬥擺手道:“好了好了,臭小子,你見過大海嗎?你進講武堂,就是學會怎麽拍馬屁啊?”
父親喝斥,王爭也不惱,說道:“父親,孩兒進講武堂,也是學到不少東西的。”
他想了想,說道:“孩兒有一事一直不明,想向父親請教。”
王鬥來了興趣,問道:“我兒有什麽事情請教的?”
王爭說道:“父親出戰流賊,斬殺了獻賊巨寇,聽說崇禎初年起,大明各地就鬧流賊。孩兒不明白,為什麽流賊這麽多,剿了又有,剿了又有?”
王鬥欣慰地看著兒子,說道:“你現在就能想到這一點,很好。”
他略一沉吟,拿起身旁糕點籃一塊甜餅,說道:“你看這塊糕點,把它比作大明整個財力。”
他掐了一小塊下來,留了大部分在手中,說道:“財力九成,是大士紳。大軍頭,大官員,大商人。還有皇族,勳貴,太監們占有,他們大多不納稅。或是納很少的稅。”
廳內各人都望著王鬥的手沉思,王爭也摸著額頭在想。
王鬥繼續道:“然國家總要運轉,士兵要餉,官員要俸祿,災民要救濟。流賊要剿滅,怎麽辦?占了財力九成的人不納稅,官府隻好將稅征到那些隻占財力一成的人頭上去。”
“然這些人本來就窮,加上天災不斷,稍一壓迫,就賣兒賣女,活不下去,膽大之輩。就起來造反。他們越造反。國家要征的稅就越多,讓越多的人活不下去,更多的人起來造反,這就是為什麽流賊不斷,剿了又有的緣故。”
王爭眼睛咕嚕嚕轉動,鍾氏歎道:“老太婆一直不明白為什麽流賊不斷。現在懂得了,唉。大明這天災**的,何時是個頭哦。”
廳內妻妾侍女護衛們則以崇拜的目光看著王鬥。很多人其實也不明白為什麽流賊不斷,經大將軍這麽一說,都明白了。
紀君嬌看著王鬥,眼睛更一閃一閃的。
王鬥道:“現在我兒明白了嗎?”
王爭向王鬥施禮道:“孩兒明白了,多謝父親解惑。”
王鬥道:“明白還不夠,若換成是你,你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廳內各人都望著王爭,謝秀娘更是神情緊張,輕咬下唇,生怕兒子說出的答案讓相公不滿。
王爭摸著頭苦思,他嘀咕道:“向那九成的人征稅?難度好大啊,我們家現在就是勳貴,要拿錢出去,我也不想啊。”
他忽然眼睛一亮:“那塊糕點小,我們可以將它做大啊。聽說大明外疆土頗多,也有很多富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他們土地財帛搶過來,把他們人殺光,移我們的百姓過去懇殖。都是死,死外國人,總比死中國人好。”
廳內各人啞然,謝秀娘蹙起秀眉,嗔怪兒子:“爭兒,你怎可這麽說?”
王鬥卻哈哈大笑:“雖不足,也總算有一個解決之法,吾家有麒麟子啊。”
……
王鬥其它的子女們,因為家庭氣氛寬鬆,所以各人大多活潑外向,紀君嬌生的女兒王羞,還有謝秀娘又生的女兒王婉,都還小,從通房丫頭抬為妾室的蝴蝶與蜻蜓,子女也小。
柳卿,柳姬二女崇禎九年就跟隨王鬥,各人生的子女倒都有五、六歲了,個個生性好動,三個男孩還好,柳卿生的女兒王瑤,在王鬥身上爬上爬下的,摟著王鬥的脖子隻叫爹爹,不停撒嬌。
因王鬥是後世人,骨子裏對子女有一種寵溺,雖有時看起來嚴厲,但小孩子是最敏感的,誰好誰壞,心裏都知道。
所以王鬥子女,各人反而怕母親居多,跟王鬥親熱。
看著這些孩子,王鬥心中滿足,古時嫡庶當然不可能一個待遇,所以王鬥著力培養長子王爭,餘下的子女,則按他們自己喜好,可以選擇將來的道路。王鬥並不要求他們多有出息,隻要平平安安成長就好,當然,也不會讓他們成為紈絝子弟。
當日舉行家宴,王鬥對謝秀娘等人歎道:“為夫經常出征在外,隻苦了你們及孩子。”
謝秀娘道:“相公不必擔憂,妾身會帶好孩子,服侍好婆婆。”
紀君嬌道:“男兒誌在四方,身為朝中大將,出征在外難免,相公隻管安心作戰,勿以妾身等為念。”
王鬥望著謝秀娘,紀君嬌諸女,謝秀娘身為伯夫人,自己正妻,當日鄉下姑娘,氣度也養成了。
不過少了幾分大家氣魄,這是自小環境造成的,不可能有多少改變。她糟糠之妻,也不影響她的身份地位。
現在封為伯夫人,連朝中一品大員都要向她施禮,謝秀娘更非常滿足,一心隻想帶好孩子,服侍好婆婆。
紀君嬌……現在的她,相貌更嬌豔了,她媚骨天生,一舉一動都帶著股說不出的華貴嫵媚。服侍她的侍女都心下歎息,二夫人風華絕代,出身高貴,卻不得為正妻,她對將軍動了真情,然她的風資,經常無人欣賞。
王鬥對紀君嬌有些歉仄,但不可能以謝秀娘之位讓之。在東路,現在謝秀娘作為慈母形象,賑濟流民,撫恤孤老,為王鬥拉了大量形象分。紀君嬌對此沒有興趣,對災民流民其實心下不喜。
當年幕府完善後,紀君嬌這個女秘就失了業,無所事事一段時間後,又找到新的工作,便是夫人外交。
紀君嬌為巡撫之女,交遊廣闊,身份高貴,她在永寧城經常舉辦詩會,宴會什麽的,宣府鎮,甚至別的軍鎮各官太太,將夫人都以受邀為榮,在各夫人中威望素著,也為王鬥拉攏了大批外援。
各人有各人性子,紀君嬌討厭接觸平民,王鬥也覺得夫人外交對她比較合適,畢竟枕邊風威力不小。
柳卿幾人在府中當然不能與謝秀娘諸女相比,她們對王鬥敬畏,又帶著尊崇自豪。
大婦謝秀娘是溫和的人,但身份地位在那,紀君嬌的身份,學識,同樣對她們壓力不小,也不敢爭寵。未雨綢繆,王鬥給了她們一些莊田產業,讓她們管理經營,有族人也可安排,也給她們留下喘息與自由的空間。
總體而言,王鬥後宮還是安靜的。
晚宴過後,柳卿,柳姬二女,還有紀君嬌,為王鬥等人歌舞助興,都是家人,也不必計較那麽多。
柳卿,柳姬二女彈奏琵琶弦曲,紀君嬌歌舞唱曲,她徐徐而舞,和著樂聲,輕啟櫻唇:“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雅音古樂,總有一種悲傷動人的韻味,王鬥微閉雙目,和著曲意拍打,美妙的曲樂中,隻覺心中所有鬱節,盡數散去。
謝秀娘拍手叫好,鍾氏微笑點頭,這生活,真沒什麽不滿意的。隻可惜男人早死,否則看到兒子現在,不知該如何開懷。
……
永寧城,郊西北軍營。
高尋部甲總甲隊的鳥銃兵陳晟,正在屋內整理自己行李衣物。與舜鄉堡時一樣,該處的軍營,也是一隊一排營房,每甲一個大間,大通鋪形式,冬天可以燒火炕。
大通鋪對麵靠牆處,擺著一大排桌椅等物,上麵擺放臉盤麵巾等士兵生活用品,下麵的櫃子,可以儲放各人私物。靠門處,擺著兵器架,上麵擺放各人兵器盔甲等,上麵牆上,還貼著內務條例。
出征將士放假十日,眼見要迴家歸鄉了,人人歡喜。依軍例,迴家時,為顯軍人英氣,各舜鄉軍士兵,可以著盔甲,帶腰刀與解刀,但戰矛,鳥銃等兵器,不得攜帶出兵營。
還有各人馬騾,也可以騎出兵營,不過陳晟等人屬於乙等兵,卻沒有自己馬匹。他們這一甲,隻有甲長屬於甲等兵,為當年的老兵,可以騎著自己馬匹迴家,那多威風,多讓人羨慕啊。
陳晟再次打開自己包裹,內中除了換洗衣物,最重要的,就是一大疊的“糧票”,沒錯,就是糧票。
當年民政司大使張貴無意行的糧票,己經風靡東路各處,成為東路各地的硬通貨。
現在的大明朝,白銀還好,那銅錢啊,簡直不堪入目。私錢泛濫,而且品質粗劣,什麽歪脖、尖腳、胖頭,所鑄之錢,文字、大小、輕重不一,相差極大,讓老百姓怎麽用?
不說銅錢,便說白銀,現在也越來越貶值,因為災荒不斷,動不動就鬥米千錢,經常要一石米三、四兩銀子,使得糧價飄忽不定。所以東路糧票一出,便大受歡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