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劉侗的五個兒子聚集劉府外書房要接管朝政, 並在案頭找到了金印和虎符。劉戍的長隨驚道:“這盒子我竟不曾見過!昨日並無此物。”
老三喜不自禁:“憑昨日有無這盒子, 橫豎今兒是有的。”
長隨急道:“當真沒有!”
這屋裏全是來議事的文官,個個手無縛雞之力且沒人敢從姓劉的手裏搶東西,隻呆呆的站著。柳騫思忖片刻道:“既然是五位將軍聯手治國, 這印就由五位輪流執掌、每位一日, 如何?”
五個姓劉的皆一愣。老四劉戈看了他幾眼,輕笑道:“柳大人果然不是等閑之輩。每人一日太不方便了。每人七日如何?”
柳騫微笑道:“自然是將軍們說了算。”
劉戈道:“既這麽著, 先把牢房裏關著的諸位行會會首放出來,我們與他們商談商談。”
柳騫思忖片刻,點頭道:“也好。”
劉戈道:“我們親自去大牢接老人家出來,顯得有誠意些。”
一個官員忍不住嗤笑,然並未言語。其餘四劉皆讚成。五人遂抱起匣子,當真往牢房去了。
他們剛走,眾人都去瞧柳騫。柳騫乃道:“這罷市本是他們弄出來的,大將軍束手無策, 再拖下去必要出大事。不若就讓他們去平息了。當務之急是找到大將軍, 旁的皆不要緊。”他皺眉道,“大將軍的印平素都帶在身上,怎麽今兒會放在匣子裏。”
那長隨趕忙說:“昨日真的沒有這匣子!不知怎麽冒出來的。”
柳騫思忖道:“會不會是……大將軍故意玩了這麽一出, 讓他們主動跳出來平息罷市?”旋即又說,“不可能。那他該帶著金印在身上才對。”
另一個官員道:“隻是虎符落在他們手裏……”
柳騫道:“多年來大將軍皆不曾讓他們插手軍務。縱拿了虎符他們也不知道能做什麽, 想換人也沒人可換。隻要找到大將軍,旁的皆好辦。”他與朱桐本是魯國文官的首領。他既開了言,旁人自然都聽他的。遂各自散去, 安排人手尋訪劉戍不提。
那頭五劉親去牢房中接出一眾財主老爺,劉戈儼乎其然與之相對拱手:“各位受委屈了。”
會首們亦一本正經道:“五位將軍辛苦了。”
遂將他們直迎入老四劉戈府中,並打發人趕往各家報信說老爺們已放出來了。不多時,滿城商賈陸續趕過去相會,熙熙攘攘坐滿大堂。劉戈的幕僚、商黨黨魁劉豐出來主持場麵,官商相見其樂融融。下午,濟南全城商行複市,容易得不能更容易。
商賈們散去後,劉將軍們笑嗬嗬坐了一屋子。老二先扯著劉豐道:“劉先生,你今兒非告訴我,你怎麽把老大哄出城去的。”
劉豐笑道:“知道就無趣了。”
“無趣也想知道。”老五道:“我這兒都抓肝撓心了。”
劉豐乃坐下道:“其實極容易。我哄他說東瀛燕屬吳屬聯手攻入劉屬。朱桐是個書生,不懂打仗還想讓那邊的將軍聽他指揮,東瀛危矣。咱們罷市他無計可施,正巴不得找個借口避開。遂匆匆寫了封信命一個親兵送迴府,自己趕去東瀛。他們也糊塗,這都幾日了,愣是沒發覺劉戍從北門外帶走了一支軍隊!”
老七問道:“既然寫了書信,怎麽老大那些人還沒頭蒼蠅似的亂轉?”
劉豐微笑道:“因為送信的親兵被我殺了。”五劉撫掌大笑。
一時劉戈使人貼出告示,後頭數日行首們將與五位劉將軍會一道商議出法子來,解決中華聯邦忽然不給魯國貿易最惠之事。金印和虎符都先留在劉戈處。連老二在內,其餘四兄弟皆讚成。劉戈又命人持虎符往各處兵營,命大小將領三日後務必悉數趕到濟南,有要緊事商議。
將軍們依著日子到了。隻見堂前擺滿酒席,劉戈坐在堂上、劉豐立在其身邊。眾人入座後,劉戈舉起酒杯:“諸位將軍,請先滿飲此杯。”眾將不知他要做什麽,都飲了。劉戈嘴角扯出一個冷笑,“今日此宴,便是為了杯酒釋兵權。魯國的軍隊須得重新整編,各位暫且迴家歇著吧。”
眾將大驚。一老將拍案道:“我們若不答應呢?”
劉戈森森的道:“由不得你們答不答應。這魯國還是姓劉的說了算。”他拍了兩下手掌,外頭湧進來一群身背火.槍的兵士。將軍們在入府時都被搜走了兵刃火器,唯有束手就擒。兵士們一一上前收繳將印兵符。
另一老將冷笑道:“四將軍因為有了虎符便能執掌軍務了?”
“當然。”劉戈道,“有了虎符便能執掌軍務。不信,將軍等著瞧。我知道你們在軍中多年軍威甚重。”他輕笑道,“不過嘛,再重的軍威也比不過兵餉翻倍。這位將軍你覺得對嗎?”眾將愕然。
一位將軍大聲道:“四將軍,單靠兵餉無用。大將軍迴來,諸事皆得還原。”
劉戈嗬嗬一笑:“還原就還原。隻是兵士們既然漲了兵餉,我大哥迴來是不是就不好再減了?”
眾人愣了。有個矮個子將軍問道:“四將軍也覺得大將軍會迴來?四將軍想作甚?”
“不作甚。”劉戈無所謂道,“就是想給兵士加錢,逼得劉戍迴來之後不好意思降迴去。不論如何,來日這魯國的軍費開支必然得增加許多的。我知道自己不是做主公的料,沒指望持著虎符多久。再說東瀛還有朱桐呢。能給老大越多添些不痛快,我便越痛快。”說著,他哈哈大笑起來。眾將麵麵相覷不知說什麽好。
劉戈如頑童一般強行撤了魯軍全部大將,並不知道從哪裏找來一群年輕的小將,將他們胡亂派下去。原先眾將悉數解甲歸田。小將們手裏拿著將軍信印、口裏告訴兵士們兵餉翻倍,隨後開始整編魯軍。此為後話。
商賈複市後,五劉與行會足足商議了大半個月,決定成立一個“眾議會”。士農工商皆選出議員,共同商議魯國大事。此舉一出,舉國茫然。因從未聽說過還有這般處置朝政的,旁人全然不知他們想做什麽。魯國的年輕人卻竭力讚成這眾議會。他們打小念書,班長便是同學選舉出來的。如今聽說要選人議政,都歡喜參加。
劉老太太急忙把柳騫招入府中問道:“柳大人,那幾個逆子是何意?”
柳騫苦笑道:“橫豎這魯國不是他們的,將原本隻屬將軍的權柄胡亂分給旁人。將軍迴來之後,魯國上下士農工商皆嚐到過大權在握的滋味,隻怕沒人願意吐出來了。”
劉老太太愣了。半晌才說:“這算什麽事……”
柳騫道:“老貓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這……如何是好!”劉老太太急道,“大人快想個法子啊!”
柳騫長歎道:“微臣但凡有法子,早使了。他們不守規矩胡行亂鬧,微臣一籌莫展,唯有盼著將軍早日迴來。”劉老太太自然知道兒子音訊皆無,亦唯有一聲接一聲歎氣。
三個月之後,眾議會初成。選了商黨黨魁劉豐為會首,劉家的劉戈隻為副會首。劉戍依然蹤跡不知。魯國朝堂之上,眾議會與柳騫統領的文官分權而立。
是年八月,東瀛忽然生事。東瀛燕屬與吳屬合力攻下劉屬。沒人知道仗是怎麽打的。傳出的消息隻說兵不血刃,一槍一炮都沒費便拿下了。吳屬素來由吳國重臣衛若蘅掌握,吳越分國後便不再給吳國進稅了。這迴驟然與燕屬合兵,吳國自己都大吃一驚。
再過十餘日,東瀛三屬宣布合並為東瀛省,由原燕屬總督馮唐任東瀛省總督。天下皆明白,其實就是燕屬將吳屬和劉屬吞並了。《燕京日報》旋即發布消息,東瀛省加入中華聯邦帝國,星月紅旗上將增加一顆明黃色的五角星,為十一顆。原東瀛劉屬代總督朱桐辭職,說無顏迴魯國見主公,登船離去不知所蹤。
九月,魯國眾議會會首劉豐進京,與京城議事堂一眾大員相會議事。數日後,中華聯邦宣布恢複對魯貿易最惠國待遇。魯國將與聯邦開啟談判、簽訂許多合作協議。
濟南城郊一處小院中,菊花從開鋪地黃。院中石桌前端坐一人,正是失蹤數月的劉戍。劉戍手持新到的《濟南半月報》正在細讀。忽聽腳步聲起,有人從外頭走了進來。劉戍抬頭,便看見他本家劉豐袖手踱步而來、徑直坐在石桌對麵。
劉戍隨口道:“迴來啦?”
劉豐道:“迴來了。過些日子再去商談貿易協定。”
劉戍哼道:“賈琮沒要你加入他的聯邦?”
劉豐道:“因為魯國要試行二元議會製,就暫且不加入聯邦了。”
劉戍一愣,品了品他這話裏的意思,“啪”的一巴掌拍在報紙上:“莫非劉先生與賈琮早有勾結?”
“不止。”劉豐淡然道,“我是賈琮最早的謀士之一。”
劉戍懵了。半晌,拉了拉耳朵:“你說什麽?”
“我說,我是賈琮最早的謀士之一。”劉豐道,“另一位是紅骨記大掌櫃吳小溪。”
“這……”劉戍呆了許久,忽然問道,“你都做了秦國丞相了,為何要辭官?為何不直將秦國拿下?”
劉豐道:“秦國是個大諸侯國,想拿下並不容易。魯國小,且權力不在魯王手裏,試驗議會製更合適些。”
劉戍又愣了。老半日,他撐著頭問道:“我那幾個弟弟,劉先生是怎麽安撫的?竟沒打起來?”
劉豐想了想道:“其實,你們家的人都挺好騙的。”
原來,當日劉戍聽說罷市乃他四弟劉戈鬧出來的,當即決定去問個究竟。他前腳剛走,柳騫便打發文吏給劉豐發電報告知此事。劉戈家離劉家大房頗遠,劉豐收到電報時劉戍遠遠未到。他遂清空了劉戈家前院外書房等地的人,安排下埋伏。並告訴劉戈自己要哄騙劉戍,叮囑他劉戍一離開外書房便立時將垂花門關上、避得遠遠的。劉戈後來敢同劉老太太拿亡母起誓,便是因為他委實什麽都不知道。
劉戍實則並非被哄騙去了東瀛,而是讓劉豐活捉,並打發人穿了他與親兵的衣裳騎馬跑出城北門去了。又從劉戍身上搜出了金印虎符,派劉府裏的細作將之安置與一個紅漆匣子當中。轉頭劉戍告訴劉家老七,聽聞平素劉戍的金印就在他外書房案頭明目張膽擺著。那老七是個孩子,從進屋起便轉著眼珠子尋找金印,並未找到。他遂看到了那紅漆匣子,心想若金印擱在此處也算明目張膽了。打開一瞧,果然如是。
劉戍聽罷長歎一聲,有些丟臉:“委實挺好騙。怎麽都這麽好騙呢。”
劉豐想了想:“真想知道?那我申請從京城調份卷宗過來,劉將軍看了便明白了。”
劉戍托起下巴道:“劉先生預備關我多久。”
“再過半年吧。”劉豐道,“半年後就該走穩了。”
“半年太久了。”劉戍道,“我想給賈琮寫封信。”
“哦?”
劉戍正坐道:“這天下肯定會落入賈琮手中無疑。我與他也算有交情,幹脆入夥算了。”
劉豐點點頭:“如此甚好。”
劉戍遂給賈琮寫信投誠。劉豐亦寫報告進京調卷宗。
不多時,賈琮的迴信來了,讓送劉戍進京。劉豐申請的卷宗也到了,是燕國之物。劉豐道:“此乃絕密檔案,是四將亂京師前的事了。”隨手遞給劉戍。
當年,燕王司徒岑還是賢王,使人暗查了二十三位武將,從中挑出了兩個人。一個是先天津總兵曹大通,另一個便是先山東指揮使劉侗。這兩位都一樣,魯莽、好騙、是老皇帝的人、刑部有他們的罪證、身邊沒有靠得住的幕僚、兒子個個不出挑且不愛讀書。司徒岑遂分派了兩個人到此二人身邊。曹大通在皇陵劫持皇帝、劉侗領兵進京行廢立事,皆是司徒岑的人攛掇的。魯國立國後,那人漸漸失寵無用,馮紫英便將他調走了。
劉戍掩卷而歎:“原來我爹是燕王特意挑出來的莽夫。”
劉豐微笑道:“令尊不止著了一迴道。你可還記得他曾以一位女子為謀士?”
“記得。”劉戍道,“太後身邊的姑姑。”
“那女人乃慧太妃派在太後身邊的細作。”劉豐道,“陳王的人。”劉戍捂臉。
老三喜不自禁:“憑昨日有無這盒子, 橫豎今兒是有的。”
長隨急道:“當真沒有!”
這屋裏全是來議事的文官,個個手無縛雞之力且沒人敢從姓劉的手裏搶東西,隻呆呆的站著。柳騫思忖片刻道:“既然是五位將軍聯手治國, 這印就由五位輪流執掌、每位一日, 如何?”
五個姓劉的皆一愣。老四劉戈看了他幾眼,輕笑道:“柳大人果然不是等閑之輩。每人一日太不方便了。每人七日如何?”
柳騫微笑道:“自然是將軍們說了算。”
劉戈道:“既這麽著, 先把牢房裏關著的諸位行會會首放出來,我們與他們商談商談。”
柳騫思忖片刻,點頭道:“也好。”
劉戈道:“我們親自去大牢接老人家出來,顯得有誠意些。”
一個官員忍不住嗤笑,然並未言語。其餘四劉皆讚成。五人遂抱起匣子,當真往牢房去了。
他們剛走,眾人都去瞧柳騫。柳騫乃道:“這罷市本是他們弄出來的,大將軍束手無策, 再拖下去必要出大事。不若就讓他們去平息了。當務之急是找到大將軍, 旁的皆不要緊。”他皺眉道,“大將軍的印平素都帶在身上,怎麽今兒會放在匣子裏。”
那長隨趕忙說:“昨日真的沒有這匣子!不知怎麽冒出來的。”
柳騫思忖道:“會不會是……大將軍故意玩了這麽一出, 讓他們主動跳出來平息罷市?”旋即又說,“不可能。那他該帶著金印在身上才對。”
另一個官員道:“隻是虎符落在他們手裏……”
柳騫道:“多年來大將軍皆不曾讓他們插手軍務。縱拿了虎符他們也不知道能做什麽, 想換人也沒人可換。隻要找到大將軍,旁的皆好辦。”他與朱桐本是魯國文官的首領。他既開了言,旁人自然都聽他的。遂各自散去, 安排人手尋訪劉戍不提。
那頭五劉親去牢房中接出一眾財主老爺,劉戈儼乎其然與之相對拱手:“各位受委屈了。”
會首們亦一本正經道:“五位將軍辛苦了。”
遂將他們直迎入老四劉戈府中,並打發人趕往各家報信說老爺們已放出來了。不多時,滿城商賈陸續趕過去相會,熙熙攘攘坐滿大堂。劉戈的幕僚、商黨黨魁劉豐出來主持場麵,官商相見其樂融融。下午,濟南全城商行複市,容易得不能更容易。
商賈們散去後,劉將軍們笑嗬嗬坐了一屋子。老二先扯著劉豐道:“劉先生,你今兒非告訴我,你怎麽把老大哄出城去的。”
劉豐笑道:“知道就無趣了。”
“無趣也想知道。”老五道:“我這兒都抓肝撓心了。”
劉豐乃坐下道:“其實極容易。我哄他說東瀛燕屬吳屬聯手攻入劉屬。朱桐是個書生,不懂打仗還想讓那邊的將軍聽他指揮,東瀛危矣。咱們罷市他無計可施,正巴不得找個借口避開。遂匆匆寫了封信命一個親兵送迴府,自己趕去東瀛。他們也糊塗,這都幾日了,愣是沒發覺劉戍從北門外帶走了一支軍隊!”
老七問道:“既然寫了書信,怎麽老大那些人還沒頭蒼蠅似的亂轉?”
劉豐微笑道:“因為送信的親兵被我殺了。”五劉撫掌大笑。
一時劉戈使人貼出告示,後頭數日行首們將與五位劉將軍會一道商議出法子來,解決中華聯邦忽然不給魯國貿易最惠之事。金印和虎符都先留在劉戈處。連老二在內,其餘四兄弟皆讚成。劉戈又命人持虎符往各處兵營,命大小將領三日後務必悉數趕到濟南,有要緊事商議。
將軍們依著日子到了。隻見堂前擺滿酒席,劉戈坐在堂上、劉豐立在其身邊。眾人入座後,劉戈舉起酒杯:“諸位將軍,請先滿飲此杯。”眾將不知他要做什麽,都飲了。劉戈嘴角扯出一個冷笑,“今日此宴,便是為了杯酒釋兵權。魯國的軍隊須得重新整編,各位暫且迴家歇著吧。”
眾將大驚。一老將拍案道:“我們若不答應呢?”
劉戈森森的道:“由不得你們答不答應。這魯國還是姓劉的說了算。”他拍了兩下手掌,外頭湧進來一群身背火.槍的兵士。將軍們在入府時都被搜走了兵刃火器,唯有束手就擒。兵士們一一上前收繳將印兵符。
另一老將冷笑道:“四將軍因為有了虎符便能執掌軍務了?”
“當然。”劉戈道,“有了虎符便能執掌軍務。不信,將軍等著瞧。我知道你們在軍中多年軍威甚重。”他輕笑道,“不過嘛,再重的軍威也比不過兵餉翻倍。這位將軍你覺得對嗎?”眾將愕然。
一位將軍大聲道:“四將軍,單靠兵餉無用。大將軍迴來,諸事皆得還原。”
劉戈嗬嗬一笑:“還原就還原。隻是兵士們既然漲了兵餉,我大哥迴來是不是就不好再減了?”
眾人愣了。有個矮個子將軍問道:“四將軍也覺得大將軍會迴來?四將軍想作甚?”
“不作甚。”劉戈無所謂道,“就是想給兵士加錢,逼得劉戍迴來之後不好意思降迴去。不論如何,來日這魯國的軍費開支必然得增加許多的。我知道自己不是做主公的料,沒指望持著虎符多久。再說東瀛還有朱桐呢。能給老大越多添些不痛快,我便越痛快。”說著,他哈哈大笑起來。眾將麵麵相覷不知說什麽好。
劉戈如頑童一般強行撤了魯軍全部大將,並不知道從哪裏找來一群年輕的小將,將他們胡亂派下去。原先眾將悉數解甲歸田。小將們手裏拿著將軍信印、口裏告訴兵士們兵餉翻倍,隨後開始整編魯軍。此為後話。
商賈複市後,五劉與行會足足商議了大半個月,決定成立一個“眾議會”。士農工商皆選出議員,共同商議魯國大事。此舉一出,舉國茫然。因從未聽說過還有這般處置朝政的,旁人全然不知他們想做什麽。魯國的年輕人卻竭力讚成這眾議會。他們打小念書,班長便是同學選舉出來的。如今聽說要選人議政,都歡喜參加。
劉老太太急忙把柳騫招入府中問道:“柳大人,那幾個逆子是何意?”
柳騫苦笑道:“橫豎這魯國不是他們的,將原本隻屬將軍的權柄胡亂分給旁人。將軍迴來之後,魯國上下士農工商皆嚐到過大權在握的滋味,隻怕沒人願意吐出來了。”
劉老太太愣了。半晌才說:“這算什麽事……”
柳騫道:“老貓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這……如何是好!”劉老太太急道,“大人快想個法子啊!”
柳騫長歎道:“微臣但凡有法子,早使了。他們不守規矩胡行亂鬧,微臣一籌莫展,唯有盼著將軍早日迴來。”劉老太太自然知道兒子音訊皆無,亦唯有一聲接一聲歎氣。
三個月之後,眾議會初成。選了商黨黨魁劉豐為會首,劉家的劉戈隻為副會首。劉戍依然蹤跡不知。魯國朝堂之上,眾議會與柳騫統領的文官分權而立。
是年八月,東瀛忽然生事。東瀛燕屬與吳屬合力攻下劉屬。沒人知道仗是怎麽打的。傳出的消息隻說兵不血刃,一槍一炮都沒費便拿下了。吳屬素來由吳國重臣衛若蘅掌握,吳越分國後便不再給吳國進稅了。這迴驟然與燕屬合兵,吳國自己都大吃一驚。
再過十餘日,東瀛三屬宣布合並為東瀛省,由原燕屬總督馮唐任東瀛省總督。天下皆明白,其實就是燕屬將吳屬和劉屬吞並了。《燕京日報》旋即發布消息,東瀛省加入中華聯邦帝國,星月紅旗上將增加一顆明黃色的五角星,為十一顆。原東瀛劉屬代總督朱桐辭職,說無顏迴魯國見主公,登船離去不知所蹤。
九月,魯國眾議會會首劉豐進京,與京城議事堂一眾大員相會議事。數日後,中華聯邦宣布恢複對魯貿易最惠國待遇。魯國將與聯邦開啟談判、簽訂許多合作協議。
濟南城郊一處小院中,菊花從開鋪地黃。院中石桌前端坐一人,正是失蹤數月的劉戍。劉戍手持新到的《濟南半月報》正在細讀。忽聽腳步聲起,有人從外頭走了進來。劉戍抬頭,便看見他本家劉豐袖手踱步而來、徑直坐在石桌對麵。
劉戍隨口道:“迴來啦?”
劉豐道:“迴來了。過些日子再去商談貿易協定。”
劉戍哼道:“賈琮沒要你加入他的聯邦?”
劉豐道:“因為魯國要試行二元議會製,就暫且不加入聯邦了。”
劉戍一愣,品了品他這話裏的意思,“啪”的一巴掌拍在報紙上:“莫非劉先生與賈琮早有勾結?”
“不止。”劉豐淡然道,“我是賈琮最早的謀士之一。”
劉戍懵了。半晌,拉了拉耳朵:“你說什麽?”
“我說,我是賈琮最早的謀士之一。”劉豐道,“另一位是紅骨記大掌櫃吳小溪。”
“這……”劉戍呆了許久,忽然問道,“你都做了秦國丞相了,為何要辭官?為何不直將秦國拿下?”
劉豐道:“秦國是個大諸侯國,想拿下並不容易。魯國小,且權力不在魯王手裏,試驗議會製更合適些。”
劉戍又愣了。老半日,他撐著頭問道:“我那幾個弟弟,劉先生是怎麽安撫的?竟沒打起來?”
劉豐想了想道:“其實,你們家的人都挺好騙的。”
原來,當日劉戍聽說罷市乃他四弟劉戈鬧出來的,當即決定去問個究竟。他前腳剛走,柳騫便打發文吏給劉豐發電報告知此事。劉戈家離劉家大房頗遠,劉豐收到電報時劉戍遠遠未到。他遂清空了劉戈家前院外書房等地的人,安排下埋伏。並告訴劉戈自己要哄騙劉戍,叮囑他劉戍一離開外書房便立時將垂花門關上、避得遠遠的。劉戈後來敢同劉老太太拿亡母起誓,便是因為他委實什麽都不知道。
劉戍實則並非被哄騙去了東瀛,而是讓劉豐活捉,並打發人穿了他與親兵的衣裳騎馬跑出城北門去了。又從劉戍身上搜出了金印虎符,派劉府裏的細作將之安置與一個紅漆匣子當中。轉頭劉戍告訴劉家老七,聽聞平素劉戍的金印就在他外書房案頭明目張膽擺著。那老七是個孩子,從進屋起便轉著眼珠子尋找金印,並未找到。他遂看到了那紅漆匣子,心想若金印擱在此處也算明目張膽了。打開一瞧,果然如是。
劉戍聽罷長歎一聲,有些丟臉:“委實挺好騙。怎麽都這麽好騙呢。”
劉豐想了想:“真想知道?那我申請從京城調份卷宗過來,劉將軍看了便明白了。”
劉戍托起下巴道:“劉先生預備關我多久。”
“再過半年吧。”劉豐道,“半年後就該走穩了。”
“半年太久了。”劉戍道,“我想給賈琮寫封信。”
“哦?”
劉戍正坐道:“這天下肯定會落入賈琮手中無疑。我與他也算有交情,幹脆入夥算了。”
劉豐點點頭:“如此甚好。”
劉戍遂給賈琮寫信投誠。劉豐亦寫報告進京調卷宗。
不多時,賈琮的迴信來了,讓送劉戍進京。劉豐申請的卷宗也到了,是燕國之物。劉豐道:“此乃絕密檔案,是四將亂京師前的事了。”隨手遞給劉戍。
當年,燕王司徒岑還是賢王,使人暗查了二十三位武將,從中挑出了兩個人。一個是先天津總兵曹大通,另一個便是先山東指揮使劉侗。這兩位都一樣,魯莽、好騙、是老皇帝的人、刑部有他們的罪證、身邊沒有靠得住的幕僚、兒子個個不出挑且不愛讀書。司徒岑遂分派了兩個人到此二人身邊。曹大通在皇陵劫持皇帝、劉侗領兵進京行廢立事,皆是司徒岑的人攛掇的。魯國立國後,那人漸漸失寵無用,馮紫英便將他調走了。
劉戍掩卷而歎:“原來我爹是燕王特意挑出來的莽夫。”
劉豐微笑道:“令尊不止著了一迴道。你可還記得他曾以一位女子為謀士?”
“記得。”劉戍道,“太後身邊的姑姑。”
“那女人乃慧太妃派在太後身邊的細作。”劉豐道,“陳王的人。”劉戍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