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東瀛的朱桐接到劉戍來信, 看完後藏入懷中向信使道:“我知道了,你先歇息去吧。”信使自然不知道他們將軍寫了什麽,看朱大人這神色倒不像有大事, 便下去了。
數日後便是劉侗七七之日,魯國將送靈安葬,東瀛劉屬也在同一日大肆祭奠, 要緊的官員將領一個不拉悉數到了。祭禮過後,朱桐設下素宴招待全體同僚。眾人也不吃酒,隻一麵飲茶一麵追憶劉侗。茶過三巡, 朱桐讓大夥兒安靜些。眾人早猜到今兒有事,都停了筷子。
朱桐長歎一聲:“老將軍英逝, 舉國皆哀。當中最數大將軍青年失父,傷至五內俱崩, 好不可憐。”說著,取帕子拭淚。眾人皆陪哭, 一時滿堂嗚咽。哭了會子, 朱桐又正色道,“隻是逝者已登仙界, 非碌碌你我塵寰之輩,魯國終究還得靠大將軍支撐。東瀛雖懸於海外, 依然唯大將軍馬首是瞻。”
眾人這才明白他是替劉戍來立威的,紛紛舉茶盞道:“原為大將軍效犬馬之勞!”
朱桐點頭:“很好。還望大夥兒一直記得這句話。”眾人又紛紛賭咒發誓效忠。
又過了會子,武將席上有個將軍頭暈。有人笑道:“聽聞有吃茶醉人的,莫非將軍便是茶醉?”話才剛說出口, 他自己亦蒙燈轉向起來。不多時,滿席的將軍皆頭重腳輕、天旋地轉。有員大將喊道:“不好!這茶裏有東西!”
朱桐微笑道:“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諸位將軍,是時候交出兵權了。大將軍不會虧待你們的。”
有個老將跟著劉侗征戰一世,這會子亦撐不住要趴下,嘶喊道:“我等跟著將軍出生入死,少將軍為何要對付我等!”
“將軍這不是說了麽?”朱桐站起來冷冷的道,“老將軍已沒了,你還稱唿大將軍做少將軍,卻是何意?”
老將這會子腦袋已漸漸迷糊,罵道:“將軍英明一世,竟生了這麽個黑心肝子的白眼狼,老子一死就廢老子的舊部,斷乎沒有好下場……”
朱桐喝到:“閉嘴!誰再信口雌黃汙蔑大將軍,莫怪本官不顧念老將軍的顏麵!”
老將哈哈大笑:“使如此下作手段,還顧念什麽顏麵!”強撐一口氣說完這話,老將暈了過去。
朱桐冷冷一笑,負手而立,看著武將席上一個個軟倒,喝到:“帶下去,好生安置,不可慢待了任何一位!”
左右高聲答應,霎時從後堂湧進來一群如狼似虎的兵士,將整個東瀛劉屬的武將一個不剩悉數抓了走了。文官們早已呆若木雞。這些裏頭多半是朱桐自己的人。朱桐乃朝下掃了一眼朗聲道:“大夥兒莫怪本相使了雷霆手段。不破不立。史書之上,少主被老臣挾持的比比皆是。”眾人這才如夢初醒,紛紛向劉戍表忠心。雖多有官員心中不讚成,偏這等事難說對錯,也隻好不言了。
劉戍扶靈迴魯國十幾日後便有一批年輕將領各率親兵乘船渡海來找朱桐。眾人都知道隻怕這些人要留在東瀛,暗地裏也猜過他們會安置到何處。萬不曾想到,他們竟要把東瀛劉屬的將領悉數替換幹淨。
劉戍派來的這批將軍得了兵權後立時著手整編軍隊。從前的兵營全部打亂,兵士分調到各處,按照班排連營團旅師重新編排。整編後舊時的軍營勢力蕩然無存。衙門裏頭,朱桐亦有人員調動,並從魯國調了些人手過來,原先劉侗的老臣也被剔除一個不剩。
先頭的將軍們則一直軟禁在劉府之中。朱桐使人給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人送話去:大將軍說了,半年之後放他們自由離開,想去哪兒去哪兒。有個老將聽罷哈哈大笑:“將軍生了個好兒子!有種!比將軍強!”
另一頭,劉戍苦等朱桐迴來主持局麵。等了一日又一日,朱桐音訊皆無,劉戍急得跳腳。
而魯國已有幾個大戶預備搬離魯國去趙國了。劉戍聞報喝到:“不許他們走!派兵攔下!”
柳騫搖頭道:“不成。他們請的是京城的太平鏢局做保鏢。”
“那又如何!”
柳騫歎道:“太平鏢局其實就是榮國府賈家的私兵,火器比尋常官兵還好。咱們攔他們不住。”
劉戍愣住了。半日,有氣無力道:“那咱們唯有先減稅了。”
柳騫苦笑道:“若隻減一點子稅沒用;減多了,養兵的錢可就……”
劉戍托著腦袋道:“你去勸勸,能留則留,留不住便罷了。”
柳騫領命從劉府外書房出來,轉過廊角,便聽有人喊了一聲“柳大人”。隻見廊外海棠樹後頭閃出一人,趕上來逼著手恭恭敬敬請安。定睛一瞧,正是劉戍身邊一個姓宋的管事。此人極為忠心且深得劉戍信任。柳騫不敢怠慢,拱手道:“原來是宋管事,好巧。”
宋管事笑道:“並非湊巧。奴才有件事想請教柳大人,已等候多時了。”
柳騫忙問:“何事?”
宋管事乃請他到轉到假山後的石頭上坐了,道:“這些日子將軍愁得覺都睡不著。奴才聽說,是燕國取消了咱們的什麽稅?”
柳騫道:“是取消了給咱們的退稅補貼。就是從前燕國商家從魯國進貨,比起從別處進貨,可以少交些稅。如今這好處給趙國去了。”
宋管事道:“奴才幫著大爺管了這麽些年的生意,竟從沒聽說過此事?燕國何時給了魯國這項好處的?”
“早有的。”柳騫道,“不止這樣,許多樣。還給我們發了公函。”
“哦?”宋管事道,“怎麽非但奴才沒聽說過,商行的老爺們都沒聽說過?直至這迴燕國鬧取消訂單大夥兒才知道。”
“你們不知道?”柳騫皺眉,“論理說應當會知會你們的。”
宋管事道:“奴才等委實不知道啊!故此多個商行措手不及。”
柳騫乃命自己的一個文吏:“去衙門取早年燕國的退稅公文來。”
文吏小聲道:“大人……那東西太久了,屬下已忘了擱在哪兒,怕是不好找。”
柳騫瞥了他一眼:“那麽多卷宗,本沒指望人腦子記住。不是有目錄麽?查目錄便是。”文吏趕忙答應著走了。
柳騫便坐著與宋管事講述燕國從前給魯國的優惠政策。宋管事越聽越心驚:“燕國對我們這麽好?!憑什麽!”
柳騫搖頭:“不知。偏這些說不給就不給了。”望天長歎。
不多時,文吏取迴來一個厚厚的文件袋子,裏頭裝的正是這些年燕國發給魯國的優惠政策公函。宋管事一一細看,果然有多種優惠。愣了半日,宋管事也長歎道:“明晃晃是照春秋時管仲禁魯縞的葫蘆畫成瓢。咱們輸了。”遂朝柳騫深施一禮,搖頭而去。
文吏收拾起文件袋,向柳騫道:“大人,這些我怎麽都沒見過?不該不給我看啊。”
柳騫道:“這些都是最近三四個月新做出來的,你沒看過也尋常的緊。”
文吏一愣:“大人,這些……”
“假的。”柳騫站起來道,“做假文書乃是一門高深學問。你們大人我雖不會,好在有人會。”
文吏呆了半日,啞然失笑。幾步跟上柳騫,低笑道:“大人,前些日子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從齊國打劫來的那堆破銅爛鐵,想必也是無中生有?”柳騫含笑瞧了他一眼,沒言語。文吏又笑。
不足兩個月的功夫,劉戍便讓聯邦逼得束手無策。他的弟弟們自然不會閑著,日日打著各色旗號來尋不是。劉戍咬牙切齒。隻是天不等人。劉戍頭疼的這陣子,劉侗的其餘兒子個個賓客盈門。滿大街俱是流言。有說劉戍嘴不幹淨得罪了燕王的,有說他囂張跋扈得罪了賈琮的,橫豎劉侗一死聯邦就對魯國翻臉必是劉戍之過。劉戍自己則書到用時方恨少,日日窩在書房查古卷。
四月初,魯國二十餘個行會會首求見劉戍,要他給出法子對付中華聯邦這次的突發商業製裁。劉戍壓根沒有法子,遂幹脆不見。
四月二十日,魯國商賈遽然罷市。國都濟南店鋪關門閉戶,不論百姓還是官府皆無處買東西。全城上下亂不堪看。劉戍從沒聽說過世上有這等事,驚得半晌沒迴過神來。不久,柳騫等一眾要員齊聚劉府外書房議事,眾人七嘴八舌出主意。
劉戍正頭疼呢,忽聽外頭一陣吵鬧。有個服侍的小廝掀開簾子出去道:“將軍問出什麽事了?”
外頭一個長隨喊道:“無事……”
並有一個婆子的聲音:“我要見將軍!老太太連蝦米都吃不上了!”
那長隨喊:“讓你閉嘴!將軍與諸位大人在商議要緊事!”
劉戍沉著臉道:“放她進來。”
一時那婆子進來了,委屈道:“將軍,老太太最愛吃蝦的。偏蝦子這東西一旦死了就難吃,非得買活的來現做。可如今外頭不知何故關了魚市!漫說活蝦,連死蝦米都買不著……”一個官員殺雞抹脖子的朝她使眼色,她全當沒看見,隻管嘰裏呱啦告狀。劉戍那臉已越來越黑。
柳騫急得拍案子:“如何是好!打又打不得、說又說不聽!”
劉戍惱道:“區區商賈,還想造反不成!尋出罷市的頭目來,押下大牢!”
柳騫跌足道:“使不得!挑頭的都是行會會首,手裏不知捏著多少錢財,官府都惹不起!”
劉戍麵上殺氣驟起,森然道:“天底下沒有官府惹不起的百姓。士族尚且不俱,何況商賈。士農工商,商在最賤。”
柳騫連連搖頭:“商最富裕!官府還指著他們收稅呢。”
劉戍輕扯了下嘴角:“將大財主老爺們統統下獄,就不怕他們不交稅。”言罷竟拿起腳來走了!
眾官員麵麵相覷。“這……”
柳騫在屋中團團轉。轉了十來個圈兒,有個官員忍不住道:“柳大人,咱們聽將軍的麽?”
柳騫重重跺腳:“我哪兒知道!”半晌,長歎一聲,“他是主公!不聽……也得聽。”又長歎一聲。“也罷,隻當殺雞駭猴。”
衙役捕快立時撒出去了。各行會首之家官府都知道。官差們如狼似虎,舉著長刀踹開各家大門,一位位平素錦衣玉食的財主老爺悉數被鐵鏈套脖子,轟轟烈烈送入大牢。傍晚,劉戍聞報,該抓的都抓齊全了,柳大人問可要審審。劉戍冷笑道:“先關幾日,老實了再說。”他以為,明兒各家鋪子必然開張,且各位老爺的兒子兄弟們今晚便得上門來求饒。
次日,滿城的鋪子依然大門緊閉。而各家鋪子門口一夜之間悉數掛上了橫幅。有黑底紅字的,有藍底黃字的,有白底黑字的,都是同一句話:非暴力不合作。
眾官員依然聚集在劉府外書房,柳騫竟沒來。商議了小半日,依然毫無辦法。忽聽外頭有人喊道:“柳大人來了。”眾人一起朝門口張望。
隻見柳騫匆匆進屋,朝劉戍作了個揖道:“將軍,這迴罷市的頭目,微臣已打探出來了。”
劉戍登時站了起來:“誰!”
柳騫道:“是將軍的一位本家,名叫劉豐。”
劉戍皺眉:“我不曾聽說過此人。”
柳騫道:“此人經曆不簡單。早年在蜀國開古董行,專門做銷贓生意,且認得許多匪盜馬賊。那幾年蜀國皇親國戚橫行,時常欺霸商賈。這劉豐便暗地裏組織了一個‘商黨’,專們請匪盜替被官府皇親欺負的商人報仇。這個商黨越來越大。除了蜀王親子不敢動之外,寵妃的親爹他都敢殺。蜀商已無人不入此黨。”
有個官員思忖道:“劉豐這個名字我好像聽過。”
柳騫道:“在秦國當了幾年丞相。”
劉戍大驚:“什麽?!”
柳騫道:“秦王曾拜他為相治理國事,他當政那幾年良策頻出,秦國國力大增。隻是前年他力辭相印離開秦國了。”
劉戍忙問:“為何?”
柳騫苦笑道:“微臣猜測,大約是因為商黨在秦國已成氣候,他欲再去別處。”
屋內霎時寂然。良久,劉戍咬牙道:“我就知道!商人逐利畏權,竟敢鬧如此大事,必有人組織攛掇。此人現在何處。”
柳騫微微垂頭:“在四爺府上。”
劉戍怔了一瞬,輕聲道:“什麽?!”
柳騫低歎:“在四爺劉戈府上。”
數日後便是劉侗七七之日,魯國將送靈安葬,東瀛劉屬也在同一日大肆祭奠, 要緊的官員將領一個不拉悉數到了。祭禮過後,朱桐設下素宴招待全體同僚。眾人也不吃酒,隻一麵飲茶一麵追憶劉侗。茶過三巡, 朱桐讓大夥兒安靜些。眾人早猜到今兒有事,都停了筷子。
朱桐長歎一聲:“老將軍英逝, 舉國皆哀。當中最數大將軍青年失父,傷至五內俱崩, 好不可憐。”說著,取帕子拭淚。眾人皆陪哭, 一時滿堂嗚咽。哭了會子, 朱桐又正色道,“隻是逝者已登仙界, 非碌碌你我塵寰之輩,魯國終究還得靠大將軍支撐。東瀛雖懸於海外, 依然唯大將軍馬首是瞻。”
眾人這才明白他是替劉戍來立威的,紛紛舉茶盞道:“原為大將軍效犬馬之勞!”
朱桐點頭:“很好。還望大夥兒一直記得這句話。”眾人又紛紛賭咒發誓效忠。
又過了會子,武將席上有個將軍頭暈。有人笑道:“聽聞有吃茶醉人的,莫非將軍便是茶醉?”話才剛說出口, 他自己亦蒙燈轉向起來。不多時,滿席的將軍皆頭重腳輕、天旋地轉。有員大將喊道:“不好!這茶裏有東西!”
朱桐微笑道:“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諸位將軍,是時候交出兵權了。大將軍不會虧待你們的。”
有個老將跟著劉侗征戰一世,這會子亦撐不住要趴下,嘶喊道:“我等跟著將軍出生入死,少將軍為何要對付我等!”
“將軍這不是說了麽?”朱桐站起來冷冷的道,“老將軍已沒了,你還稱唿大將軍做少將軍,卻是何意?”
老將這會子腦袋已漸漸迷糊,罵道:“將軍英明一世,竟生了這麽個黑心肝子的白眼狼,老子一死就廢老子的舊部,斷乎沒有好下場……”
朱桐喝到:“閉嘴!誰再信口雌黃汙蔑大將軍,莫怪本官不顧念老將軍的顏麵!”
老將哈哈大笑:“使如此下作手段,還顧念什麽顏麵!”強撐一口氣說完這話,老將暈了過去。
朱桐冷冷一笑,負手而立,看著武將席上一個個軟倒,喝到:“帶下去,好生安置,不可慢待了任何一位!”
左右高聲答應,霎時從後堂湧進來一群如狼似虎的兵士,將整個東瀛劉屬的武將一個不剩悉數抓了走了。文官們早已呆若木雞。這些裏頭多半是朱桐自己的人。朱桐乃朝下掃了一眼朗聲道:“大夥兒莫怪本相使了雷霆手段。不破不立。史書之上,少主被老臣挾持的比比皆是。”眾人這才如夢初醒,紛紛向劉戍表忠心。雖多有官員心中不讚成,偏這等事難說對錯,也隻好不言了。
劉戍扶靈迴魯國十幾日後便有一批年輕將領各率親兵乘船渡海來找朱桐。眾人都知道隻怕這些人要留在東瀛,暗地裏也猜過他們會安置到何處。萬不曾想到,他們竟要把東瀛劉屬的將領悉數替換幹淨。
劉戍派來的這批將軍得了兵權後立時著手整編軍隊。從前的兵營全部打亂,兵士分調到各處,按照班排連營團旅師重新編排。整編後舊時的軍營勢力蕩然無存。衙門裏頭,朱桐亦有人員調動,並從魯國調了些人手過來,原先劉侗的老臣也被剔除一個不剩。
先頭的將軍們則一直軟禁在劉府之中。朱桐使人給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人送話去:大將軍說了,半年之後放他們自由離開,想去哪兒去哪兒。有個老將聽罷哈哈大笑:“將軍生了個好兒子!有種!比將軍強!”
另一頭,劉戍苦等朱桐迴來主持局麵。等了一日又一日,朱桐音訊皆無,劉戍急得跳腳。
而魯國已有幾個大戶預備搬離魯國去趙國了。劉戍聞報喝到:“不許他們走!派兵攔下!”
柳騫搖頭道:“不成。他們請的是京城的太平鏢局做保鏢。”
“那又如何!”
柳騫歎道:“太平鏢局其實就是榮國府賈家的私兵,火器比尋常官兵還好。咱們攔他們不住。”
劉戍愣住了。半日,有氣無力道:“那咱們唯有先減稅了。”
柳騫苦笑道:“若隻減一點子稅沒用;減多了,養兵的錢可就……”
劉戍托著腦袋道:“你去勸勸,能留則留,留不住便罷了。”
柳騫領命從劉府外書房出來,轉過廊角,便聽有人喊了一聲“柳大人”。隻見廊外海棠樹後頭閃出一人,趕上來逼著手恭恭敬敬請安。定睛一瞧,正是劉戍身邊一個姓宋的管事。此人極為忠心且深得劉戍信任。柳騫不敢怠慢,拱手道:“原來是宋管事,好巧。”
宋管事笑道:“並非湊巧。奴才有件事想請教柳大人,已等候多時了。”
柳騫忙問:“何事?”
宋管事乃請他到轉到假山後的石頭上坐了,道:“這些日子將軍愁得覺都睡不著。奴才聽說,是燕國取消了咱們的什麽稅?”
柳騫道:“是取消了給咱們的退稅補貼。就是從前燕國商家從魯國進貨,比起從別處進貨,可以少交些稅。如今這好處給趙國去了。”
宋管事道:“奴才幫著大爺管了這麽些年的生意,竟從沒聽說過此事?燕國何時給了魯國這項好處的?”
“早有的。”柳騫道,“不止這樣,許多樣。還給我們發了公函。”
“哦?”宋管事道,“怎麽非但奴才沒聽說過,商行的老爺們都沒聽說過?直至這迴燕國鬧取消訂單大夥兒才知道。”
“你們不知道?”柳騫皺眉,“論理說應當會知會你們的。”
宋管事道:“奴才等委實不知道啊!故此多個商行措手不及。”
柳騫乃命自己的一個文吏:“去衙門取早年燕國的退稅公文來。”
文吏小聲道:“大人……那東西太久了,屬下已忘了擱在哪兒,怕是不好找。”
柳騫瞥了他一眼:“那麽多卷宗,本沒指望人腦子記住。不是有目錄麽?查目錄便是。”文吏趕忙答應著走了。
柳騫便坐著與宋管事講述燕國從前給魯國的優惠政策。宋管事越聽越心驚:“燕國對我們這麽好?!憑什麽!”
柳騫搖頭:“不知。偏這些說不給就不給了。”望天長歎。
不多時,文吏取迴來一個厚厚的文件袋子,裏頭裝的正是這些年燕國發給魯國的優惠政策公函。宋管事一一細看,果然有多種優惠。愣了半日,宋管事也長歎道:“明晃晃是照春秋時管仲禁魯縞的葫蘆畫成瓢。咱們輸了。”遂朝柳騫深施一禮,搖頭而去。
文吏收拾起文件袋,向柳騫道:“大人,這些我怎麽都沒見過?不該不給我看啊。”
柳騫道:“這些都是最近三四個月新做出來的,你沒看過也尋常的緊。”
文吏一愣:“大人,這些……”
“假的。”柳騫站起來道,“做假文書乃是一門高深學問。你們大人我雖不會,好在有人會。”
文吏呆了半日,啞然失笑。幾步跟上柳騫,低笑道:“大人,前些日子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從齊國打劫來的那堆破銅爛鐵,想必也是無中生有?”柳騫含笑瞧了他一眼,沒言語。文吏又笑。
不足兩個月的功夫,劉戍便讓聯邦逼得束手無策。他的弟弟們自然不會閑著,日日打著各色旗號來尋不是。劉戍咬牙切齒。隻是天不等人。劉戍頭疼的這陣子,劉侗的其餘兒子個個賓客盈門。滿大街俱是流言。有說劉戍嘴不幹淨得罪了燕王的,有說他囂張跋扈得罪了賈琮的,橫豎劉侗一死聯邦就對魯國翻臉必是劉戍之過。劉戍自己則書到用時方恨少,日日窩在書房查古卷。
四月初,魯國二十餘個行會會首求見劉戍,要他給出法子對付中華聯邦這次的突發商業製裁。劉戍壓根沒有法子,遂幹脆不見。
四月二十日,魯國商賈遽然罷市。國都濟南店鋪關門閉戶,不論百姓還是官府皆無處買東西。全城上下亂不堪看。劉戍從沒聽說過世上有這等事,驚得半晌沒迴過神來。不久,柳騫等一眾要員齊聚劉府外書房議事,眾人七嘴八舌出主意。
劉戍正頭疼呢,忽聽外頭一陣吵鬧。有個服侍的小廝掀開簾子出去道:“將軍問出什麽事了?”
外頭一個長隨喊道:“無事……”
並有一個婆子的聲音:“我要見將軍!老太太連蝦米都吃不上了!”
那長隨喊:“讓你閉嘴!將軍與諸位大人在商議要緊事!”
劉戍沉著臉道:“放她進來。”
一時那婆子進來了,委屈道:“將軍,老太太最愛吃蝦的。偏蝦子這東西一旦死了就難吃,非得買活的來現做。可如今外頭不知何故關了魚市!漫說活蝦,連死蝦米都買不著……”一個官員殺雞抹脖子的朝她使眼色,她全當沒看見,隻管嘰裏呱啦告狀。劉戍那臉已越來越黑。
柳騫急得拍案子:“如何是好!打又打不得、說又說不聽!”
劉戍惱道:“區區商賈,還想造反不成!尋出罷市的頭目來,押下大牢!”
柳騫跌足道:“使不得!挑頭的都是行會會首,手裏不知捏著多少錢財,官府都惹不起!”
劉戍麵上殺氣驟起,森然道:“天底下沒有官府惹不起的百姓。士族尚且不俱,何況商賈。士農工商,商在最賤。”
柳騫連連搖頭:“商最富裕!官府還指著他們收稅呢。”
劉戍輕扯了下嘴角:“將大財主老爺們統統下獄,就不怕他們不交稅。”言罷竟拿起腳來走了!
眾官員麵麵相覷。“這……”
柳騫在屋中團團轉。轉了十來個圈兒,有個官員忍不住道:“柳大人,咱們聽將軍的麽?”
柳騫重重跺腳:“我哪兒知道!”半晌,長歎一聲,“他是主公!不聽……也得聽。”又長歎一聲。“也罷,隻當殺雞駭猴。”
衙役捕快立時撒出去了。各行會首之家官府都知道。官差們如狼似虎,舉著長刀踹開各家大門,一位位平素錦衣玉食的財主老爺悉數被鐵鏈套脖子,轟轟烈烈送入大牢。傍晚,劉戍聞報,該抓的都抓齊全了,柳大人問可要審審。劉戍冷笑道:“先關幾日,老實了再說。”他以為,明兒各家鋪子必然開張,且各位老爺的兒子兄弟們今晚便得上門來求饒。
次日,滿城的鋪子依然大門緊閉。而各家鋪子門口一夜之間悉數掛上了橫幅。有黑底紅字的,有藍底黃字的,有白底黑字的,都是同一句話:非暴力不合作。
眾官員依然聚集在劉府外書房,柳騫竟沒來。商議了小半日,依然毫無辦法。忽聽外頭有人喊道:“柳大人來了。”眾人一起朝門口張望。
隻見柳騫匆匆進屋,朝劉戍作了個揖道:“將軍,這迴罷市的頭目,微臣已打探出來了。”
劉戍登時站了起來:“誰!”
柳騫道:“是將軍的一位本家,名叫劉豐。”
劉戍皺眉:“我不曾聽說過此人。”
柳騫道:“此人經曆不簡單。早年在蜀國開古董行,專門做銷贓生意,且認得許多匪盜馬賊。那幾年蜀國皇親國戚橫行,時常欺霸商賈。這劉豐便暗地裏組織了一個‘商黨’,專們請匪盜替被官府皇親欺負的商人報仇。這個商黨越來越大。除了蜀王親子不敢動之外,寵妃的親爹他都敢殺。蜀商已無人不入此黨。”
有個官員思忖道:“劉豐這個名字我好像聽過。”
柳騫道:“在秦國當了幾年丞相。”
劉戍大驚:“什麽?!”
柳騫道:“秦王曾拜他為相治理國事,他當政那幾年良策頻出,秦國國力大增。隻是前年他力辭相印離開秦國了。”
劉戍忙問:“為何?”
柳騫苦笑道:“微臣猜測,大約是因為商黨在秦國已成氣候,他欲再去別處。”
屋內霎時寂然。良久,劉戍咬牙道:“我就知道!商人逐利畏權,竟敢鬧如此大事,必有人組織攛掇。此人現在何處。”
柳騫微微垂頭:“在四爺府上。”
劉戍怔了一瞬,輕聲道:“什麽?!”
柳騫低歎:“在四爺劉戈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