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聖人忌日後第二天, 賈琮耍嘴皮子哄得衍聖公決意去燕國借勢。柳小七拍拍賈琮的肩膀:“你這三寸不爛之舌還沒養廢。”
賈琮笑眯眯道:“其實很簡單。跟打仗一樣,挑對方的軟肋先下手為強。孔允憲、吳先生和齊王他們家都十分在意,偏我知道些他們不知道的信息, 便會先聽我說。當然,主要功勞在於齊王盯上人家的古本。”
幾個人當日便搬來孔家留宿。旁人還罷了,沈之默也算半個儒家子弟。明麵上雖不顯, 心裏頗有幾分激動。遂領著攝影師四處轉悠拍照留念,還扯上了許多孔府的人合影,連那個一眼看出孔允憲詩中典故的門子大叔在內。
賈琮此人傳聞甚多。孔允憲看他是個隨和性子, 便試探著詢問真假。賈琮自小忽悠人長大,輕車熟路, 高信息量砸得小朋友腦子壓根跟不過來,徹底把這少年的好奇心打開了。賈琮是個不認識規矩的, 隨意摸了摸他的頭頸道:“尋常男孩子在你這個歲數,爬牆上樹無所不為。你也太.安靜了些。這樣對身子骨兒極不好。我家珠大哥哥也是如此, 二十來歲就走了。衍聖公世代不長壽, 隻怕有活動太少的緣故。其實你爹還年輕,從現在開始鍛煉來得及的。若一直這樣, 大約也隻得四十多歲的命。”
孔允憲早已讓他哄住了,忙問:“如何鍛煉?”
“跑步做操都容易。”賈琮想了想, “這趟去京城,請禦醫好生把把脈,再學點子五禽戲之類的健身操吧。張家老爺子已迴京。他最擅長替人調理身子,我父親體虛也是他幫著調理的。不然, 就我爹當年那般又是縱欲又是酗酒的,這會子還在不在都兩說。我林姑父替太上皇執掌江南鹽課多年,積勞成疾,連禦醫都說難救,也是他瞧的病。”乃隨口道,“林姑父本該在二十六年前……還是二十七年前?日子太久不大記得了——捐館揚州城的。如今那模樣,活到一百歲都沒問題。”
孔允憲身子微顫,拱手道:“敢問這位張老爺子大名?是什麽人物?”
賈琮微笑道:“老人家名諱上一字友下一子士,亦是位儒生,其子乃貴州巡撫張源。”
孔允憲思忖片刻:“壽命不是生死簿定的?生人還能更改不成?”
賈琮擺手道:“生死簿並非一成不變。人變了、生死簿也會跟著變。本該因為意外事故死去之人遇上救星、本該因病而亡之人遇上良醫、本該冤屈而死之人遇上神探,皆能改換生死簿。我這輩子已替許多人改了命。還有,若有人能及時勸奸惡之輩改邪歸正,原本該死於他們之手的無辜者便能活著,他們自己本該死在菜市口、亦可延長壽命。萬事萬物皆是相通的。曲阜的蝴蝶扇動翅膀,說不定會引起北美德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
孔允憲點頭道:“原來如此。難怪你們《燕京周報》上時不時的便會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句子。”
賈琮驚喜:“小公子還看那個?”
孔允憲笑道:“委實有許多好文章。”
賈琮輕歎一聲:“導人向善乃善中之最。這一則卻非我所能。我本性帶殺,被我所救之人與因我而死之人的數目比起來,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故此我極敬重那些能導人向善之輩。例如我的姑父林海老大人。他當年在台灣府執掌的報紙教育了整整一代人。如今他迴京了,他的徒弟依然在教育下一代。《燕京周報》也是他指導建立的。難以想象,假如他早早的沒了,還有誰能將那幾份報紙做得那麽好。”他看著孔允憲道,“我瞧著,衍聖公也是善人。善人讓自己長壽、多多影響世俗與後代,這事兒本身就是個極大的善舉。天底下真真良善之輩實在太少了,每一個都很珍惜。”
孔允憲讓他說得心潮起伏,道:“王爺有此心,已是萬民之福了。”
賈琮毫不謙虛道:“我國萬民之福罷了。與外洋諸國而言,我卻是惡魔的親戚。”
二人說完了,孔允憲便去見他父親。
衍聖公可巧也心情好。賈琮跟他說自己借用了南洋馬來國主周冀的名字,衍聖公不疑有它。方才齊王打發來的官員繞著圈子套話,想知道孔允憲將他喊走是去見誰了。衍聖公起初隻以各色典故暗示。那官員讀的書哪有衍聖公多?打一個比方聽不懂、換一個比方依然聽不懂,急得漲紅了臉。最末衍聖公才透露:“乃是外邦國主。”嚇了那官員一跳。衍聖公瞧著頗為暢快。
孔家父子並不知道張源是捐的官兒。既然張父乃儒生,他自己如今又官居從二品大員,便默認為科舉入仕了。且他們於醫學一道上皆是外行。聽說他替林海續了二十六七年的壽命,登時將此人擱在“神醫”一檔上。有了儒家出身的神醫調理,定能長命百歲。爺倆霎時對自己的壽命信心倍增。
並賈琮“導人向善”那段話說的實在懇切,衍聖公暗暗揣測:此人想必當真是三壇海會大神下界。因身負天帝之命殺戮外洋,難以普渡眾生;偏他本為道家子弟、掩不住渡人之心,方欲借人間善者導人向善。念及於此,衍聖公已信任了賈琮八.九成。
三日後,衍聖公便告訴族裏自己要去燕國一趟。族中之人大都反對。衍聖公自然不能說想借勢保自家的古本,遂將“神醫張友士”宣揚了一迴,道:“咱們家世代不長壽。這位張神醫竟有扭轉宿命、變更生死簿之能,也不知是哪位神仙下界。先戶部尚書林老大人本已病入膏肓,硬生生讓他救活了,如今比常人還康健些。”孔家不止衍聖公短壽,旁人也多有短壽的。聞聽此言,霎時齊刷刷讚成。口裏說期望張神醫替衍聖公延年益壽,心裏都盼著此人當真有那本事、迴頭也替自家瞧瞧。
此事不脛而走。曲阜縣令與齊王派來借書的官員皆大驚,同時上門欲攔阻。奈何衍聖公給的借口實在太好了,總不能不許人家看大夫不是?他們家世代不長命乃是明擺著的。那兩位絞盡腦汁愣是尋不出法子來不許他去,急得團團轉。轉了個把時辰,二人決定打發人快馬趕去齊王府見齊王。
論理說那人上午出發、下午就該帶著齊王之命迴來了,偏等了兩天還沒迴來。這頭衍聖公與嫡子孔允憲一道收拾妥了行李,擇定吉日就要走。實在沒法子,曲阜縣令決意自己走一趟。
匆匆趕到齊王府,隻見門口鬧哄哄的不知多少朝臣在等召見。忽聽有人喊了聲“老爺”。曲阜縣令一瞧,正是自己打發來的那小吏。忙上前責備道:“不是讓你快去快迴的?這幾日做什麽去了?”
小吏苦笑道:“卑職還能做什麽?日日在這齊王府門口求見呢。大人瞧瞧這些都是穿什麽官袍的,咱們這般小人物哪裏插得進去?”縣令迴身看了看那群老爺們,自己這身官袍委實太寒酸了……
區區數日,齊國已鬧得人仰馬翻。盧大人查八卦莊的案子,查出來一大群官員並三殿下。那個外地人開的豐饒米行,盧大人才剛開始暗查便接到不知何人報信,說那東家是崔家的人。崔家自然是不認的。接著老三的舅父歐陽將軍險些被人下毒而死,從刺客身上搜出了以歐陽將軍名義所寫的遺書,字跡竟與歐陽將軍一般無二。再查歐陽將軍那個給老三送槍炮的下屬,竟是被旁人以重金收買的,與歐陽將軍自己毫無瓜葛。可知周冀先生又猜對了,歐陽將軍乃是被人陷害背黑鍋的。疑心自然落到崔家頭上。
盧大人才剛說了一句“加緊查崔家”,他自家忽然冒出來幾位長輩,告訴他:“崔盧兩家世代交好。人家崔家的事兒讓他們自己處置去。”
次日,崔家派了位德高望重的老爺子來見盧大人,長歎道:“此事乃我族崔勉所為。”
盧大人懵了:“崔勉不是五殿下的嶽父麽?怎麽會去幫三殿下?”
崔老爺子道:“五殿下早已暗中投靠了三殿下。”遂取喊出了二十來個證人,還送來一大堆證據。
盧大人豈能不知道崔勉又要替人擋刀了?隻是這等事他身為外人也沒有法子。嗟歎片刻,正欲登門去訪崔勉,方想起前陣子崔勉忽生重病。盧大人冷笑一聲,隻怕病是嚇的。偏這會子有手下人進來迴道:“外頭剛得的信兒,崔勉大人說,燕國的周冀先生從曲阜給他急送了良藥來,他已好了。”
盧大人略怔了片刻,笑道:“周冀此人眼裏不揉沙子,定是攛掇了什麽話。”立命人備馬出門。
果然不出所料。崔勉非但全盤否了他們家栽給他的罪,還反口將他族伯一大把年紀如何逼迫他替族弟頂缸的、一五一十悉數說了。盧大人奇道:“如此大罪,崔兄怎麽肯答應?”崔勉疲然長歎。
合著他兒子崔琚少年時曾與一寡婦私通、致人懷孕。偏那女子可巧是他族嫂,且因青春守寡立了貞潔牌坊。如此醜事,依著常理當雙雙沉塘。隻是崔勉不能讓嫡長子死,那族嫂的婆家也不願意失去貞潔牌坊,遂合力將此事遮掩下來。而後族嫂婆家又想讓寡婦病逝,崔琚發現後大鬧了一場。終是族長出麵,對外說寡嫂病逝,實則送去山中一道觀出家。孩子也生了下來,如今是個小道士。而崔琚自己雖也娶妻納妾,偏生一個孩子都沒有。小道士竟成了他唯一骨血。
崔氏嫡支拿著崔琚的這樁短處並小道士做筏子,崔勉處處受他們擎製。早年已替人受了一次過、這輩子再難升官了;不想如今又來了一樁更大的。崔勉苦笑道:“盧大人,下官實在是沒有法子了。下官那族伯說了許多話,橫豎便是告訴下官有驚無險,我女兒懷著五殿下的遺腹子。下官又不是傻子!此罪太大,有死無生。下官擔不起啊!故此,前兩日下官裝病閉門謝客,隻為了不願意再見族中之人——他們還沒跟下官串好口供,想必不會輕舉妄動。”他搖了搖頭,“合著人家壓根不用跟我串口供,直預備好了人證物證。”
盧大人聽罷思忖良久,問道:“不知周冀先生給崔大人送來了什麽神藥?”崔勉遂將那兩則外洋古人所撰寓言說與他聽。盧大人點頭道,“我自是相信崔大人的。無它,我知道周冀先生的性子。且他真真與齊國毫不相幹,不會偏幫著誰。隻是……我相信無用。令族伯送來的證人證據實在齊全。”
崔勉把心一橫:“事已至此,不是我死便是他死。前幾日向大人出首豐饒米行的便是下官。”
盧大人微驚,旋即站起來作了個揖:“原來是崔大人。多謝大人。”
崔勉趕忙還禮道:“下官若做下了那些事,豈能出首自己?”
盧大人搖頭:“那個也算不得什麽證據,難以說服王爺。”
崔勉急道:“那些證據皆是偽造的!”
盧大人歎道:“你們崔家,若想偽造點子證據,怕是難以讓人瞧出破綻的。且那些證據皆不是近日所造。”崔勉一愣。盧大人苦笑道,“崔大人,令族伯真真是個人物兒,未算勝先算敗。他預備了三撥人李代桃僵。頭一波已經住進大牢,第二個便是歐陽途將軍。若非他險遭刺殺,必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歐陽將軍若是也擋不住,第三個才輪到崔大人你。所有證據,甚至證人,皆是從最開始便預備好的。無懈可擊。”
崔勉愣了。半晌,他喃喃道:“莫非老天爺要冤死我不成?”
忽聽門外有人喊道:“父親,我有法子!”崔琚推門而入。
崔勉忙說:“你有何法子,快說!”
崔琚道:“既然他們從多年前便預備好了三撥人替罪,人證物證自然預備了三套,可對?”
盧大人點頭:“不錯。歐陽將軍昨日在自家的暗格裏頭發現了許多不知何人放進去的書信和賬冊子。”
崔琚冷哼一聲:“盧大人可還記得戲樓子上的那出熱鬧?既有書信,便可以依著周先生的法子,算算仿造我爹和歐陽將軍筆跡的書信,之乎者也矣焉哉。”
賈琮笑眯眯道:“其實很簡單。跟打仗一樣,挑對方的軟肋先下手為強。孔允憲、吳先生和齊王他們家都十分在意,偏我知道些他們不知道的信息, 便會先聽我說。當然,主要功勞在於齊王盯上人家的古本。”
幾個人當日便搬來孔家留宿。旁人還罷了,沈之默也算半個儒家子弟。明麵上雖不顯, 心裏頗有幾分激動。遂領著攝影師四處轉悠拍照留念,還扯上了許多孔府的人合影,連那個一眼看出孔允憲詩中典故的門子大叔在內。
賈琮此人傳聞甚多。孔允憲看他是個隨和性子, 便試探著詢問真假。賈琮自小忽悠人長大,輕車熟路, 高信息量砸得小朋友腦子壓根跟不過來,徹底把這少年的好奇心打開了。賈琮是個不認識規矩的, 隨意摸了摸他的頭頸道:“尋常男孩子在你這個歲數,爬牆上樹無所不為。你也太.安靜了些。這樣對身子骨兒極不好。我家珠大哥哥也是如此, 二十來歲就走了。衍聖公世代不長壽, 隻怕有活動太少的緣故。其實你爹還年輕,從現在開始鍛煉來得及的。若一直這樣, 大約也隻得四十多歲的命。”
孔允憲早已讓他哄住了,忙問:“如何鍛煉?”
“跑步做操都容易。”賈琮想了想, “這趟去京城,請禦醫好生把把脈,再學點子五禽戲之類的健身操吧。張家老爺子已迴京。他最擅長替人調理身子,我父親體虛也是他幫著調理的。不然, 就我爹當年那般又是縱欲又是酗酒的,這會子還在不在都兩說。我林姑父替太上皇執掌江南鹽課多年,積勞成疾,連禦醫都說難救,也是他瞧的病。”乃隨口道,“林姑父本該在二十六年前……還是二十七年前?日子太久不大記得了——捐館揚州城的。如今那模樣,活到一百歲都沒問題。”
孔允憲身子微顫,拱手道:“敢問這位張老爺子大名?是什麽人物?”
賈琮微笑道:“老人家名諱上一字友下一子士,亦是位儒生,其子乃貴州巡撫張源。”
孔允憲思忖片刻:“壽命不是生死簿定的?生人還能更改不成?”
賈琮擺手道:“生死簿並非一成不變。人變了、生死簿也會跟著變。本該因為意外事故死去之人遇上救星、本該因病而亡之人遇上良醫、本該冤屈而死之人遇上神探,皆能改換生死簿。我這輩子已替許多人改了命。還有,若有人能及時勸奸惡之輩改邪歸正,原本該死於他們之手的無辜者便能活著,他們自己本該死在菜市口、亦可延長壽命。萬事萬物皆是相通的。曲阜的蝴蝶扇動翅膀,說不定會引起北美德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
孔允憲點頭道:“原來如此。難怪你們《燕京周報》上時不時的便會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句子。”
賈琮驚喜:“小公子還看那個?”
孔允憲笑道:“委實有許多好文章。”
賈琮輕歎一聲:“導人向善乃善中之最。這一則卻非我所能。我本性帶殺,被我所救之人與因我而死之人的數目比起來,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故此我極敬重那些能導人向善之輩。例如我的姑父林海老大人。他當年在台灣府執掌的報紙教育了整整一代人。如今他迴京了,他的徒弟依然在教育下一代。《燕京周報》也是他指導建立的。難以想象,假如他早早的沒了,還有誰能將那幾份報紙做得那麽好。”他看著孔允憲道,“我瞧著,衍聖公也是善人。善人讓自己長壽、多多影響世俗與後代,這事兒本身就是個極大的善舉。天底下真真良善之輩實在太少了,每一個都很珍惜。”
孔允憲讓他說得心潮起伏,道:“王爺有此心,已是萬民之福了。”
賈琮毫不謙虛道:“我國萬民之福罷了。與外洋諸國而言,我卻是惡魔的親戚。”
二人說完了,孔允憲便去見他父親。
衍聖公可巧也心情好。賈琮跟他說自己借用了南洋馬來國主周冀的名字,衍聖公不疑有它。方才齊王打發來的官員繞著圈子套話,想知道孔允憲將他喊走是去見誰了。衍聖公起初隻以各色典故暗示。那官員讀的書哪有衍聖公多?打一個比方聽不懂、換一個比方依然聽不懂,急得漲紅了臉。最末衍聖公才透露:“乃是外邦國主。”嚇了那官員一跳。衍聖公瞧著頗為暢快。
孔家父子並不知道張源是捐的官兒。既然張父乃儒生,他自己如今又官居從二品大員,便默認為科舉入仕了。且他們於醫學一道上皆是外行。聽說他替林海續了二十六七年的壽命,登時將此人擱在“神醫”一檔上。有了儒家出身的神醫調理,定能長命百歲。爺倆霎時對自己的壽命信心倍增。
並賈琮“導人向善”那段話說的實在懇切,衍聖公暗暗揣測:此人想必當真是三壇海會大神下界。因身負天帝之命殺戮外洋,難以普渡眾生;偏他本為道家子弟、掩不住渡人之心,方欲借人間善者導人向善。念及於此,衍聖公已信任了賈琮八.九成。
三日後,衍聖公便告訴族裏自己要去燕國一趟。族中之人大都反對。衍聖公自然不能說想借勢保自家的古本,遂將“神醫張友士”宣揚了一迴,道:“咱們家世代不長壽。這位張神醫竟有扭轉宿命、變更生死簿之能,也不知是哪位神仙下界。先戶部尚書林老大人本已病入膏肓,硬生生讓他救活了,如今比常人還康健些。”孔家不止衍聖公短壽,旁人也多有短壽的。聞聽此言,霎時齊刷刷讚成。口裏說期望張神醫替衍聖公延年益壽,心裏都盼著此人當真有那本事、迴頭也替自家瞧瞧。
此事不脛而走。曲阜縣令與齊王派來借書的官員皆大驚,同時上門欲攔阻。奈何衍聖公給的借口實在太好了,總不能不許人家看大夫不是?他們家世代不長命乃是明擺著的。那兩位絞盡腦汁愣是尋不出法子來不許他去,急得團團轉。轉了個把時辰,二人決定打發人快馬趕去齊王府見齊王。
論理說那人上午出發、下午就該帶著齊王之命迴來了,偏等了兩天還沒迴來。這頭衍聖公與嫡子孔允憲一道收拾妥了行李,擇定吉日就要走。實在沒法子,曲阜縣令決意自己走一趟。
匆匆趕到齊王府,隻見門口鬧哄哄的不知多少朝臣在等召見。忽聽有人喊了聲“老爺”。曲阜縣令一瞧,正是自己打發來的那小吏。忙上前責備道:“不是讓你快去快迴的?這幾日做什麽去了?”
小吏苦笑道:“卑職還能做什麽?日日在這齊王府門口求見呢。大人瞧瞧這些都是穿什麽官袍的,咱們這般小人物哪裏插得進去?”縣令迴身看了看那群老爺們,自己這身官袍委實太寒酸了……
區區數日,齊國已鬧得人仰馬翻。盧大人查八卦莊的案子,查出來一大群官員並三殿下。那個外地人開的豐饒米行,盧大人才剛開始暗查便接到不知何人報信,說那東家是崔家的人。崔家自然是不認的。接著老三的舅父歐陽將軍險些被人下毒而死,從刺客身上搜出了以歐陽將軍名義所寫的遺書,字跡竟與歐陽將軍一般無二。再查歐陽將軍那個給老三送槍炮的下屬,竟是被旁人以重金收買的,與歐陽將軍自己毫無瓜葛。可知周冀先生又猜對了,歐陽將軍乃是被人陷害背黑鍋的。疑心自然落到崔家頭上。
盧大人才剛說了一句“加緊查崔家”,他自家忽然冒出來幾位長輩,告訴他:“崔盧兩家世代交好。人家崔家的事兒讓他們自己處置去。”
次日,崔家派了位德高望重的老爺子來見盧大人,長歎道:“此事乃我族崔勉所為。”
盧大人懵了:“崔勉不是五殿下的嶽父麽?怎麽會去幫三殿下?”
崔老爺子道:“五殿下早已暗中投靠了三殿下。”遂取喊出了二十來個證人,還送來一大堆證據。
盧大人豈能不知道崔勉又要替人擋刀了?隻是這等事他身為外人也沒有法子。嗟歎片刻,正欲登門去訪崔勉,方想起前陣子崔勉忽生重病。盧大人冷笑一聲,隻怕病是嚇的。偏這會子有手下人進來迴道:“外頭剛得的信兒,崔勉大人說,燕國的周冀先生從曲阜給他急送了良藥來,他已好了。”
盧大人略怔了片刻,笑道:“周冀此人眼裏不揉沙子,定是攛掇了什麽話。”立命人備馬出門。
果然不出所料。崔勉非但全盤否了他們家栽給他的罪,還反口將他族伯一大把年紀如何逼迫他替族弟頂缸的、一五一十悉數說了。盧大人奇道:“如此大罪,崔兄怎麽肯答應?”崔勉疲然長歎。
合著他兒子崔琚少年時曾與一寡婦私通、致人懷孕。偏那女子可巧是他族嫂,且因青春守寡立了貞潔牌坊。如此醜事,依著常理當雙雙沉塘。隻是崔勉不能讓嫡長子死,那族嫂的婆家也不願意失去貞潔牌坊,遂合力將此事遮掩下來。而後族嫂婆家又想讓寡婦病逝,崔琚發現後大鬧了一場。終是族長出麵,對外說寡嫂病逝,實則送去山中一道觀出家。孩子也生了下來,如今是個小道士。而崔琚自己雖也娶妻納妾,偏生一個孩子都沒有。小道士竟成了他唯一骨血。
崔氏嫡支拿著崔琚的這樁短處並小道士做筏子,崔勉處處受他們擎製。早年已替人受了一次過、這輩子再難升官了;不想如今又來了一樁更大的。崔勉苦笑道:“盧大人,下官實在是沒有法子了。下官那族伯說了許多話,橫豎便是告訴下官有驚無險,我女兒懷著五殿下的遺腹子。下官又不是傻子!此罪太大,有死無生。下官擔不起啊!故此,前兩日下官裝病閉門謝客,隻為了不願意再見族中之人——他們還沒跟下官串好口供,想必不會輕舉妄動。”他搖了搖頭,“合著人家壓根不用跟我串口供,直預備好了人證物證。”
盧大人聽罷思忖良久,問道:“不知周冀先生給崔大人送來了什麽神藥?”崔勉遂將那兩則外洋古人所撰寓言說與他聽。盧大人點頭道,“我自是相信崔大人的。無它,我知道周冀先生的性子。且他真真與齊國毫不相幹,不會偏幫著誰。隻是……我相信無用。令族伯送來的證人證據實在齊全。”
崔勉把心一橫:“事已至此,不是我死便是他死。前幾日向大人出首豐饒米行的便是下官。”
盧大人微驚,旋即站起來作了個揖:“原來是崔大人。多謝大人。”
崔勉趕忙還禮道:“下官若做下了那些事,豈能出首自己?”
盧大人搖頭:“那個也算不得什麽證據,難以說服王爺。”
崔勉急道:“那些證據皆是偽造的!”
盧大人歎道:“你們崔家,若想偽造點子證據,怕是難以讓人瞧出破綻的。且那些證據皆不是近日所造。”崔勉一愣。盧大人苦笑道,“崔大人,令族伯真真是個人物兒,未算勝先算敗。他預備了三撥人李代桃僵。頭一波已經住進大牢,第二個便是歐陽途將軍。若非他險遭刺殺,必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歐陽將軍若是也擋不住,第三個才輪到崔大人你。所有證據,甚至證人,皆是從最開始便預備好的。無懈可擊。”
崔勉愣了。半晌,他喃喃道:“莫非老天爺要冤死我不成?”
忽聽門外有人喊道:“父親,我有法子!”崔琚推門而入。
崔勉忙說:“你有何法子,快說!”
崔琚道:“既然他們從多年前便預備好了三撥人替罪,人證物證自然預備了三套,可對?”
盧大人點頭:“不錯。歐陽將軍昨日在自家的暗格裏頭發現了許多不知何人放進去的書信和賬冊子。”
崔琚冷哼一聲:“盧大人可還記得戲樓子上的那出熱鬧?既有書信,便可以依著周先生的法子,算算仿造我爹和歐陽將軍筆跡的書信,之乎者也矣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