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大理寺公審姚徐和離案還有七日, 五城兵馬司滿城張貼告示:如有百姓願意聽審, 京城有十二個登記處,由政事堂大員們抽簽。抽到的將有衙役上門發號牌,公審那日可依著號牌入大理寺旁聽。沒抽到的也不用著急。那十二個聽審登記處都設在開闊處, 屆時會有人每隔兩刻鍾快馬從大理寺傳信過去。如百姓好奇, 可在自帶坐具到登記處聽消息。京城百姓從沒聽說過這般審案的,聽審登記處人山人海。
茶樓酒肆裏說書先生說完書還幫大夥兒猜度:朝廷將案子弄得這麽大,唯恐有一個百姓不知道, 隻怕後頭又要出大事。看官們問是何大事, 說書先生晃晃腦袋、神秘兮兮的道:“依我看, 唯有比林丞相改田稅還大的事兒, 方對得住這番折騰。”
有個看官連連點頭, 大聲附和:“依我看,怕是要動根基了。”
另一個看官也大聲道:“不過是小兩口鬧和離, 哪裏動得了什麽根基。頂天也不過那麽大的事兒。”
說書先生聲音大了些:“小兩口, 一頭是個從七品芝麻小官的女兒、還有個祖父在詔獄坐牢,一頭是吏部侍郎的嫡孫子。若不是朝廷弄出這麽大陣仗, 你們說誰贏?”
眾看官麵麵相覷了半日,起先那個遲疑道:“論理說……應當是徐家贏吧。”
再一個道:“我瞧報紙上的話, 分明是他們家欺人太甚。姚家有理。”
方才那個哼道:“衙門口兒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說書先生點頭道:“不錯。唯有雙方都是百姓, 或雙方都是品級差不多的官兒,方能打成講理的官司。地位懸殊至此哪裏還能講理?不然,那徐家何至於做得那般離譜?那個叫做有、恃、無、恐~~”眾看官個個若有所思。
人群後頭有個青衫公子坐著吃茶的, 悠然吃淨了盤中的花生米,喊夥計過去結賬便走。另有一個也是富貴人家大爺打扮的,就坐在他隔壁桌,命小廝結賬,自己綴在後頭跟著。
青衫公子拐過街口不一會子,那大爺也急匆匆拐彎兒。一眼望去沒看見要跟的人,尚未來得及東張西望,一道人影不聲不響閃在他身後捏住了他的脖子。那大爺身子一僵,強笑道:“鄙人並不預備瞞著三殿下的。”
那青衫公子就負手立在一旁,慢悠悠的道:“我也不想知道你是誰、跟著我作甚。你隻記住你這顆腦袋一不留神就得搬家便好。”
那人拱手:“鄙人戚建輝,早年曾見過三殿下。三殿下可記得我麽?”
青衫公子正是遊手好閑的司徒岑。他早早傳了急信迴成都,讓他哥哥派殺手暗殺龐家軍的首領和龐家子弟。前幾日得了迴信。這迴殺手輕鬆得逞,蜀王已親自去收龐家軍了。司徒岑拿著信發了半日的愣。遂留在京城瞧熱鬧,看賈琮這幫人最終能弄出什麽來。今兒出門閑逛,不想讓人跟蹤了。遂想了想:“戚建輝……是襄陽候府的罷。”
戚建輝點頭:“不錯。多謝殿下還記得鄙人。”
司徒岑瞧了他片刻道:“你莫非是想讓我幫你們?”
戚建輝長歎一聲:“殿下可知道賈琮要做什麽?”
“知道啊。”司徒岑道,“他要變法。”戚建輝一怔。司徒岑接著道,“戚大爺不若聽我一句勸,要麽離開京城去別國、要麽莫要跟他鬧。那貨想做之事沒有做不成的。”
戚建輝急了:“王爺!他想變法!”
“我知道。”司徒岑道,“我便是想看看他會怎樣一步步動手,燕國百官和百姓會如何應對,迴蜀國後我好勸說父王也學著他變法。”
戚建輝懵了。半晌,猶自不信:“殿下說什麽?”
司徒岑微笑道:“沒聽清楚算了。”乃擺擺手,轉身便走。戚建輝還想跟,偏脖子後頭的那隻手稍稍用力,好懸把他活掐死。
當晚,戚建輝生急病臥床不起,襄陽候府遂不再摻乎那攤子事了。兩日後,理國府的大老爺也病了。閉門在家告訴兒子柳芳:“戚建輝最乖覺不過的。他既做了縮頭烏龜,顯見嗅到了什麽風聲。”
到了公審那日,大理寺大堂齊齊整整的排了許多竹椅,竹椅上拿油漆寫了號牌。抽到簽的百姓依著號票落座,興致勃勃。辰時六刻,官老爺們魚貫而入、列座於堂前,前前後後有七八架照相機圍著轉,火光四起。大人們案前都立著牌子,正中間三塊上頭寫著:刑部尚書田更子、大理寺卿羅曼、都察院左都禦史勞言嘉。左邊那些是,攝政王賈琮、丞相林黛玉、太師詹鯤、內閣學士詹嶠馮紫英等,京營節度使賈維斯也在其中;右邊戶部尚書賈探春、工部尚書沈鶴、兵部尚書程馳等,並赫然坐著剛出熱孝的新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吳天佑。下頭坐的百姓議論紛紛。
一水的年輕人裏頭,吳天佑這老頭煞是顯眼。被告那方有個老儒忍了半日,終是忍不得,上前指著吳天佑道:“你這斯文敗……”話還沒說完,一名武警挺槍指住老儒後心,老儒頓時啞了。這武警從腰間取下手銬,老儒不知那是何物,還盯著瞧。隻聽“哢嚓”一聲,雙手被銬住了。老儒大喊,“老夫何罪!”
上頭勞言嘉大聲道:“咆哮公堂、擾亂秩序,轟出去。”
武警應道:“是。”不管老儒如何嘶吼,推著他往外頭去了。到了門口,武警掏出鑰匙解開手銬,向門口的同事道,“讓此人離得遠遠的。再靠近便抓起來。”同事答應著。這老儒得了自由,嚇得再不敢多言,也顧不得害臊,撒腿跑了。堂內百姓少不得議論紛紛。
忽聽驚堂木一聲響,乃正當中的羅曼大人所拍。下頭坐了有燕王之第四子,看著羅曼心情複雜。大理寺卿已空缺良久,羅曼才剛剛上任不足一個月,顯見就是為了此案來當此職的。最初老三府上幾個人還說羅曼是忠良、身在曹營心在漢。若是忠良豈能坐到那上頭去?
便聽羅曼咳嗽一聲,朗聲道:“開庭。”乃朝下頭看了看,“今日本官在此公審姚佳箴女士求與丈夫徐慈和離案。”滿堂肅然。“首先本官需要確認雙方身份。請原被告雙方出示身份證件。”身份證這東西去年才剛剛開始推。燕國別處還有辦的,京城卻是業已辦完。
下頭有人咬耳朵:“喂,我知道攝政王為何要鬧如此大陣勢了。”
旁邊那人忙低聲問:“為何?”
那人抬了下下巴:“瞧見沒?從前不論縣太爺、五城兵馬司、大理寺問案,都沒有什麽查看身份證這碼子事兒。攝政王要重新定一套問案規矩,與原先不同。這是讓大夥兒都知道知道呢。”
那人思忖片刻,不覺點頭:“兄台言之有理。”
上頭已有文吏從姚佳箴徐慈處分別取了他二人的身份證呈上去。姚佳箴麵含笑意,徐慈麵如金紙。羅曼看罷點頭道:“確認無誤。”又命送迴去。“請庭審書記員宣讀法庭紀律。”
一旁有個女子站了起來,她跟前放的牌子上寫著“大理寺庭審書記員王紫鵑”。乃大聲道:“現在宣讀法庭紀律。第一,全部到庭人員須得聽從大理寺卿大人指揮。第二……”
下頭那人又咬耳朵:“這個也是從前沒有的。”隔壁那人正屏氣凝神聽書記員說什麽呢,讓他一擾便沒聽清楚,不由得橫了他一眼。那人縮了縮脖子。
這書記員宣讀完了紀律坐下,羅曼道:“請原告宣讀起訴書。”
原告這邊有個男子站了起來,大聲道:“羅大人好、王爺好、各位父老鄉親好。我是原告訟師,替原告宣讀起訴書。”
多話的那人又說:“他為何不報自家名姓?”
隔壁之人忍無可忍,瞪了他一眼:“閉嘴!人家王書記員才剛說了不得喧嘩。”那人又縮脖子,閉緊了嘴。
過了會子他便知道為何了。隻聽羅曼道:“謝謝。原告訟師,你可以坐下了。請被告訟師針對原告之起訴書做答辯。”
那人自言自語:“原來壓根不叫訟師的名姓,隻叫原告訟師、被告訟……哎呦!”他讓隔壁那位踩了一腳。四周之人紛紛望過來,此人齜牙咧嘴半日,不敢言語。
被告訟師站了起來,紅著眼圈子道:“迴大人,這裏頭深有誤會。徐三爺並未做下這些事。本為後宅女眷無聊爭鬥,稀鬆平常。”
羅曼道:“請雙方訟師展開法庭辯論。”
被告訟師道:“徐三爺與三奶奶成親已逾三載。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
對麵原告訟師大聲道:“反對。被告訟師所言與本案無關。”
羅曼道:“反對有效。請被告訟師直言案情。”
被告訟師無奈,道:“小人方才說了,都是誤會。”遂依著原告訟師之起訴書一條條的辯駁。
果然如前些日子賈琮等人所猜,徐慈將諸事推給了徐大奶奶、徐三姑娘和徐太太。這三位悉數出庭作證。穿著素衣不施脂粉不戴首飾。三張臉都蠟黃。徐三姑娘已瘦得不成人樣,眼睛紅腫不知哭了多久。三人都承認是自己做下的不是,與徐三爺毫不相幹。徐三姑娘認錯時低垂著頭,哽咽啜泣倉皇可憐。下頭有人大聲道:“好一個爺們,幹幹淨淨推給後院女子。你這妹子瘦的隻剩了皮包骨頭,你倒是好意思讓她頂罪。”乃重重“呸”了一聲。徐三姑娘驟然大哭起來,淒婉哀絕、聞之心酸。眾人頓時議論紛紛。
羅曼先端坐不動,過了半日方拍響驚堂木:“肅靜!”這會子大夥兒想說的已大略說完了,都閉了嘴。羅曼乃道,“請問原告訟師可同意?”
原告訟師冷笑道:“自然不同意。其實我的當事人姚佳箴女士到已料到,被告多半會一推二六五、將事情悉數推給嫂子、妹子和親娘。隻是仍有最要緊的一件,怕是沒法子推脫。方才被告訟師說,被告既不曾遇見什麽貴人、也全無貶妻為妾之意,全為被告母親因後院瑣事嚇唬我的當事人撒氣。可對?”
被告訟師笑道:“不錯。誤會一場。”
原告訟師道:“徐府闔府上下皆知,徐三爺得了貴人眼青,賞賜千金古扇一把。扇骨為湘妃的、扇麵為唐伯虎真跡、還有個羊脂白玉的扇墜子。我有貴府的證人。貴府委實有此一說。敢問徐三爺,這扇子從何而來?”
徐慈站起來道:“那不過是下人不知從哪裏傳的謠言,何嚐有這麽一把扇子?”
“哦?如此說來,沒有這麽一把扇子、全然是貴府下人謠傳的?”
“是他們謠傳的。”
原告訟師冷笑道:“真真有趣。區區下人,聽過‘唐伯虎’也罷了,聽過‘羊脂白玉’也罷了,他們幾個知道‘湘妃扇骨’是何意?他們縱想替徐三爺編排出一個貴人贈禮來,又如何編得出‘湘妃扇骨’四個字?山裏頭的樵夫都以為皇帝拿金扁擔挑柴火呢。”
徐慈道:“我徐家乃翰林之府,府上下人亦知雅,這個不怪。”
原告訟師微笑道:“在下本可以請貴府下人另說出一種難得扇骨的名字來,隻怕他們說不出來。”徐慈麵色一變。原告訟師瞧了他片刻,道,“隻是過於費事。”乃轉頭向羅曼道,“大人,請允許在下出示證據。”
“批準。”
原告訟師走到徐慈跟前,從懷中取出把扇子“刷”的打開:“敢問徐三爺,這是什麽?”
徐慈大驚。好在他及時捂住了嘴,過了會子才說:“晚生不認得此物。”
原告訟師欺近他跟前指道:“這扇子上頭如何有徐三爺的私章?”被告訟師沒有經驗,不知可以反對,在旁茫然無措。
徐慈咬牙:“這私章是仿造的。”
“咱們要不要請徐三爺的書童和朋友來認認這扇子和私章?”
“扇子是假的!是贗品!”
“這分明就是貴人送與徐三爺的那把!徐三爺顯擺給不少朋友瞧過了!”
“胡說!那把我分明丟進分明丟進護城河了!”
“在下設法撈出來了!”
“撈出來總不能讓破扇複原!”徐慈喊道,“我已撕做了五六片的!”
“誰信你!”原告訟師嘴快如刀,“價值千金的古扇子你舍得撕做五六片!”
徐慈嘶喊:“我說了那是贗品、贗品!不是真的。”
茶樓酒肆裏說書先生說完書還幫大夥兒猜度:朝廷將案子弄得這麽大,唯恐有一個百姓不知道, 隻怕後頭又要出大事。看官們問是何大事, 說書先生晃晃腦袋、神秘兮兮的道:“依我看, 唯有比林丞相改田稅還大的事兒, 方對得住這番折騰。”
有個看官連連點頭, 大聲附和:“依我看,怕是要動根基了。”
另一個看官也大聲道:“不過是小兩口鬧和離, 哪裏動得了什麽根基。頂天也不過那麽大的事兒。”
說書先生聲音大了些:“小兩口, 一頭是個從七品芝麻小官的女兒、還有個祖父在詔獄坐牢,一頭是吏部侍郎的嫡孫子。若不是朝廷弄出這麽大陣仗, 你們說誰贏?”
眾看官麵麵相覷了半日,起先那個遲疑道:“論理說……應當是徐家贏吧。”
再一個道:“我瞧報紙上的話, 分明是他們家欺人太甚。姚家有理。”
方才那個哼道:“衙門口兒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說書先生點頭道:“不錯。唯有雙方都是百姓, 或雙方都是品級差不多的官兒,方能打成講理的官司。地位懸殊至此哪裏還能講理?不然,那徐家何至於做得那般離譜?那個叫做有、恃、無、恐~~”眾看官個個若有所思。
人群後頭有個青衫公子坐著吃茶的, 悠然吃淨了盤中的花生米,喊夥計過去結賬便走。另有一個也是富貴人家大爺打扮的,就坐在他隔壁桌,命小廝結賬,自己綴在後頭跟著。
青衫公子拐過街口不一會子,那大爺也急匆匆拐彎兒。一眼望去沒看見要跟的人,尚未來得及東張西望,一道人影不聲不響閃在他身後捏住了他的脖子。那大爺身子一僵,強笑道:“鄙人並不預備瞞著三殿下的。”
那青衫公子就負手立在一旁,慢悠悠的道:“我也不想知道你是誰、跟著我作甚。你隻記住你這顆腦袋一不留神就得搬家便好。”
那人拱手:“鄙人戚建輝,早年曾見過三殿下。三殿下可記得我麽?”
青衫公子正是遊手好閑的司徒岑。他早早傳了急信迴成都,讓他哥哥派殺手暗殺龐家軍的首領和龐家子弟。前幾日得了迴信。這迴殺手輕鬆得逞,蜀王已親自去收龐家軍了。司徒岑拿著信發了半日的愣。遂留在京城瞧熱鬧,看賈琮這幫人最終能弄出什麽來。今兒出門閑逛,不想讓人跟蹤了。遂想了想:“戚建輝……是襄陽候府的罷。”
戚建輝點頭:“不錯。多謝殿下還記得鄙人。”
司徒岑瞧了他片刻道:“你莫非是想讓我幫你們?”
戚建輝長歎一聲:“殿下可知道賈琮要做什麽?”
“知道啊。”司徒岑道,“他要變法。”戚建輝一怔。司徒岑接著道,“戚大爺不若聽我一句勸,要麽離開京城去別國、要麽莫要跟他鬧。那貨想做之事沒有做不成的。”
戚建輝急了:“王爺!他想變法!”
“我知道。”司徒岑道,“我便是想看看他會怎樣一步步動手,燕國百官和百姓會如何應對,迴蜀國後我好勸說父王也學著他變法。”
戚建輝懵了。半晌,猶自不信:“殿下說什麽?”
司徒岑微笑道:“沒聽清楚算了。”乃擺擺手,轉身便走。戚建輝還想跟,偏脖子後頭的那隻手稍稍用力,好懸把他活掐死。
當晚,戚建輝生急病臥床不起,襄陽候府遂不再摻乎那攤子事了。兩日後,理國府的大老爺也病了。閉門在家告訴兒子柳芳:“戚建輝最乖覺不過的。他既做了縮頭烏龜,顯見嗅到了什麽風聲。”
到了公審那日,大理寺大堂齊齊整整的排了許多竹椅,竹椅上拿油漆寫了號牌。抽到簽的百姓依著號票落座,興致勃勃。辰時六刻,官老爺們魚貫而入、列座於堂前,前前後後有七八架照相機圍著轉,火光四起。大人們案前都立著牌子,正中間三塊上頭寫著:刑部尚書田更子、大理寺卿羅曼、都察院左都禦史勞言嘉。左邊那些是,攝政王賈琮、丞相林黛玉、太師詹鯤、內閣學士詹嶠馮紫英等,京營節度使賈維斯也在其中;右邊戶部尚書賈探春、工部尚書沈鶴、兵部尚書程馳等,並赫然坐著剛出熱孝的新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吳天佑。下頭坐的百姓議論紛紛。
一水的年輕人裏頭,吳天佑這老頭煞是顯眼。被告那方有個老儒忍了半日,終是忍不得,上前指著吳天佑道:“你這斯文敗……”話還沒說完,一名武警挺槍指住老儒後心,老儒頓時啞了。這武警從腰間取下手銬,老儒不知那是何物,還盯著瞧。隻聽“哢嚓”一聲,雙手被銬住了。老儒大喊,“老夫何罪!”
上頭勞言嘉大聲道:“咆哮公堂、擾亂秩序,轟出去。”
武警應道:“是。”不管老儒如何嘶吼,推著他往外頭去了。到了門口,武警掏出鑰匙解開手銬,向門口的同事道,“讓此人離得遠遠的。再靠近便抓起來。”同事答應著。這老儒得了自由,嚇得再不敢多言,也顧不得害臊,撒腿跑了。堂內百姓少不得議論紛紛。
忽聽驚堂木一聲響,乃正當中的羅曼大人所拍。下頭坐了有燕王之第四子,看著羅曼心情複雜。大理寺卿已空缺良久,羅曼才剛剛上任不足一個月,顯見就是為了此案來當此職的。最初老三府上幾個人還說羅曼是忠良、身在曹營心在漢。若是忠良豈能坐到那上頭去?
便聽羅曼咳嗽一聲,朗聲道:“開庭。”乃朝下頭看了看,“今日本官在此公審姚佳箴女士求與丈夫徐慈和離案。”滿堂肅然。“首先本官需要確認雙方身份。請原被告雙方出示身份證件。”身份證這東西去年才剛剛開始推。燕國別處還有辦的,京城卻是業已辦完。
下頭有人咬耳朵:“喂,我知道攝政王為何要鬧如此大陣勢了。”
旁邊那人忙低聲問:“為何?”
那人抬了下下巴:“瞧見沒?從前不論縣太爺、五城兵馬司、大理寺問案,都沒有什麽查看身份證這碼子事兒。攝政王要重新定一套問案規矩,與原先不同。這是讓大夥兒都知道知道呢。”
那人思忖片刻,不覺點頭:“兄台言之有理。”
上頭已有文吏從姚佳箴徐慈處分別取了他二人的身份證呈上去。姚佳箴麵含笑意,徐慈麵如金紙。羅曼看罷點頭道:“確認無誤。”又命送迴去。“請庭審書記員宣讀法庭紀律。”
一旁有個女子站了起來,她跟前放的牌子上寫著“大理寺庭審書記員王紫鵑”。乃大聲道:“現在宣讀法庭紀律。第一,全部到庭人員須得聽從大理寺卿大人指揮。第二……”
下頭那人又咬耳朵:“這個也是從前沒有的。”隔壁那人正屏氣凝神聽書記員說什麽呢,讓他一擾便沒聽清楚,不由得橫了他一眼。那人縮了縮脖子。
這書記員宣讀完了紀律坐下,羅曼道:“請原告宣讀起訴書。”
原告這邊有個男子站了起來,大聲道:“羅大人好、王爺好、各位父老鄉親好。我是原告訟師,替原告宣讀起訴書。”
多話的那人又說:“他為何不報自家名姓?”
隔壁之人忍無可忍,瞪了他一眼:“閉嘴!人家王書記員才剛說了不得喧嘩。”那人又縮脖子,閉緊了嘴。
過了會子他便知道為何了。隻聽羅曼道:“謝謝。原告訟師,你可以坐下了。請被告訟師針對原告之起訴書做答辯。”
那人自言自語:“原來壓根不叫訟師的名姓,隻叫原告訟師、被告訟……哎呦!”他讓隔壁那位踩了一腳。四周之人紛紛望過來,此人齜牙咧嘴半日,不敢言語。
被告訟師站了起來,紅著眼圈子道:“迴大人,這裏頭深有誤會。徐三爺並未做下這些事。本為後宅女眷無聊爭鬥,稀鬆平常。”
羅曼道:“請雙方訟師展開法庭辯論。”
被告訟師道:“徐三爺與三奶奶成親已逾三載。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
對麵原告訟師大聲道:“反對。被告訟師所言與本案無關。”
羅曼道:“反對有效。請被告訟師直言案情。”
被告訟師無奈,道:“小人方才說了,都是誤會。”遂依著原告訟師之起訴書一條條的辯駁。
果然如前些日子賈琮等人所猜,徐慈將諸事推給了徐大奶奶、徐三姑娘和徐太太。這三位悉數出庭作證。穿著素衣不施脂粉不戴首飾。三張臉都蠟黃。徐三姑娘已瘦得不成人樣,眼睛紅腫不知哭了多久。三人都承認是自己做下的不是,與徐三爺毫不相幹。徐三姑娘認錯時低垂著頭,哽咽啜泣倉皇可憐。下頭有人大聲道:“好一個爺們,幹幹淨淨推給後院女子。你這妹子瘦的隻剩了皮包骨頭,你倒是好意思讓她頂罪。”乃重重“呸”了一聲。徐三姑娘驟然大哭起來,淒婉哀絕、聞之心酸。眾人頓時議論紛紛。
羅曼先端坐不動,過了半日方拍響驚堂木:“肅靜!”這會子大夥兒想說的已大略說完了,都閉了嘴。羅曼乃道,“請問原告訟師可同意?”
原告訟師冷笑道:“自然不同意。其實我的當事人姚佳箴女士到已料到,被告多半會一推二六五、將事情悉數推給嫂子、妹子和親娘。隻是仍有最要緊的一件,怕是沒法子推脫。方才被告訟師說,被告既不曾遇見什麽貴人、也全無貶妻為妾之意,全為被告母親因後院瑣事嚇唬我的當事人撒氣。可對?”
被告訟師笑道:“不錯。誤會一場。”
原告訟師道:“徐府闔府上下皆知,徐三爺得了貴人眼青,賞賜千金古扇一把。扇骨為湘妃的、扇麵為唐伯虎真跡、還有個羊脂白玉的扇墜子。我有貴府的證人。貴府委實有此一說。敢問徐三爺,這扇子從何而來?”
徐慈站起來道:“那不過是下人不知從哪裏傳的謠言,何嚐有這麽一把扇子?”
“哦?如此說來,沒有這麽一把扇子、全然是貴府下人謠傳的?”
“是他們謠傳的。”
原告訟師冷笑道:“真真有趣。區區下人,聽過‘唐伯虎’也罷了,聽過‘羊脂白玉’也罷了,他們幾個知道‘湘妃扇骨’是何意?他們縱想替徐三爺編排出一個貴人贈禮來,又如何編得出‘湘妃扇骨’四個字?山裏頭的樵夫都以為皇帝拿金扁擔挑柴火呢。”
徐慈道:“我徐家乃翰林之府,府上下人亦知雅,這個不怪。”
原告訟師微笑道:“在下本可以請貴府下人另說出一種難得扇骨的名字來,隻怕他們說不出來。”徐慈麵色一變。原告訟師瞧了他片刻,道,“隻是過於費事。”乃轉頭向羅曼道,“大人,請允許在下出示證據。”
“批準。”
原告訟師走到徐慈跟前,從懷中取出把扇子“刷”的打開:“敢問徐三爺,這是什麽?”
徐慈大驚。好在他及時捂住了嘴,過了會子才說:“晚生不認得此物。”
原告訟師欺近他跟前指道:“這扇子上頭如何有徐三爺的私章?”被告訟師沒有經驗,不知可以反對,在旁茫然無措。
徐慈咬牙:“這私章是仿造的。”
“咱們要不要請徐三爺的書童和朋友來認認這扇子和私章?”
“扇子是假的!是贗品!”
“這分明就是貴人送與徐三爺的那把!徐三爺顯擺給不少朋友瞧過了!”
“胡說!那把我分明丟進分明丟進護城河了!”
“在下設法撈出來了!”
“撈出來總不能讓破扇複原!”徐慈喊道,“我已撕做了五六片的!”
“誰信你!”原告訟師嘴快如刀,“價值千金的古扇子你舍得撕做五六片!”
徐慈嘶喊:“我說了那是贗品、贗品!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