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佐頭七當日, 京中傳來消息,殺手大營已拿下。不怪賈琮前幾日對著吳瑞胸有成竹,實在太了解他先生詹嶠。這老頭在暗, 保泰王府自以為在暗實則在明。
保泰王爺失蹤,徹夜未歸。次日,王府管事依著地址往暗窯子查去, 老鴇粉頭都說沒看見有這麽個人來。那管事急了,再三打聽。老鴇子道:“我們這兒做的是夜裏的生意,白日少有客人。若來了, 豈能不記得?昨兒第一宗客人還是下午來的呢.六位大爺,吃了足有兩個時辰的酒, 都在我們這兒過的夜。”管事頓覺事情不妙,急忙趕迴王府。
不多時, 這管事和幾個人從大門出來,沿著王府去暗窯子的道路尋人打聽昨日可曾看見他們王爺。三代保泰王皆不露鋒芒, 故王府並不大。詹嶠派了些高手持千裏鏡從外頭將之虛圍起來, 便看見有個人越後花園之牆而出。此人直將詹嶠的人引到其巢穴——西郊外一處農莊,專門售賣花木盆景。這兒教出的殺手都會花匠活計。
早先在小宅抓到的那個活口也招供了, 將機密卷宗直獻了出來。詹嶠頗為歡喜道:“他不說我還不好查。”那卷宗竟藏在一尊佛像的右臂裏,尋常人藏東西多半藏於佛腹。
這十八家施主裏頭有四處金礦、兩處銀礦、三處大賭坊, 便是給萬壽禪寺捐功德的大戶。其餘有書院三處、青樓三處、土匪一處、水匪一處、正經軍隊一處。既有地址和名錄就好辦了,一顆顆蘿卜慢慢挖。
賈琮遂換了素服趕去吳家,敬了香,吳天佑吳瑞叔侄倆雙雙陪著他入了廂房。賈琮乃道:“京中已徹底端掉了殺手巢穴, 你們安全了。還有十七個殺手在別處,且都不在燕國。小王得趕迴去與大夥兒商議,明日就走。”
吳瑞驚喜,以手撫胸:“家父九泉之下可安息矣。”遂又與賈琮彼此說了些場麵話。
吳天佑起初一言不發,等他二人說得差不多了方問道:“王爺,聽大侄兒說,老夫還有個外孫子做了和尚,被王爺的人帶走了?”
賈琮“哦”了一聲道:“對,他挺好,你放心。我正要同吳先生提此事。”乃向吳瑞道,“小王前幾日從頭細想,頗為好奇。論理說聞空的身份萬壽禪寺是知道的。幾個老和尚個個人精,不可能猜不到這孩子養到老皇帝去世便不會有命在。既如此,為何還要告訴你們吳家他的身份?”
吳瑞哼道:“王爺當他們是好心告訴我的?”
“那是?”
吳瑞一歎:“十七年前,我奉父命去京城給萬壽禪寺捐功德,撞見他了。”
賈琮眨眨眼:“十七年前……四歲?”
吳瑞點頭,微笑道:“那會子也是冷天。一個點兒大的小和尚咚咚咚從後殿跑出來,像是拿外頭竹林上的雪堆出來的雪娃娃,跟我妹子小時候長得一模一樣。我打聽他的來曆,廟裏說是棄嬰。我想著,這大概是緣分,便跟他們師父商量收養這孩子。廟裏不肯答應,還教孩子同我說,他一心向佛、矢誌不移。”
賈琮撲哧笑了:“四歲的寶寶知道個頭一心向佛!連佛祖是什麽他都弄不明白。”
吳瑞依然笑道:“我隻問孩子願不願意跟我迴家。你猜怎麽著?他立時答說願意!喜的我抱起他來。他便摟著我的脖子說,師父,我要跟這大叔迴家去。了緣和尚連著念了好幾聲‘阿彌陀佛’。”
賈琮慨然道:“真真是親外甥啊。誰說孩子好騙?孩子天然有種動物式的觸覺,知道誰會對他好。”
吳瑞麵色一黯:“實在沒法子他才同我說,這孩子便是我妹子生的。因八字克父,送來廟裏。”
賈琮翻了個白眼:“這個借口絕對是了緣和尚臨時偏的。因為他自己便是因為八字克了先帝才當的和尚。”
吳家叔侄皆驚:“什麽?!”
“他是先帝親子,齊王嫡親的哥哥。”賈琮道,“聞空願跟吳先生走這事兒他措手不及,便拿自己的來曆搪塞你。”
吳瑞怔了片刻:“了緣大師……本該是王爺?”乃搖頭而歎。
賈琮也搖搖頭,又向吳天佑道:“老大人莫非想認迴外孫子?”
吳天佑忙說:“是。女兒已是沒了,好歹留下了一條骨血。外孫子可憐見的,打小在廟裏長大,也沒個家人照料。”
賈琮正色道:“那您預備如何同他說?沒人知道他究竟是太上皇的還是先帝的。”
吳天佑道:“是我女兒的便好。”
“那麽吳老大人預替他弄個什麽身份?”
“便是我嫡親的孫子。”
賈琮點頭:“既這麽著,您預備讓哪位兒子認他,讓這他來京中找我。我有法子讓聞空大師自己篤定自己姓吳、找上滄州吳家大門。”
吳天佑悲喜交加,與吳瑞互視一眼,二人齊齊作揖道:“謝王爺!”
賈琮道:“我正經本事沒有,小主意不少。隻是你得說通你兒子,務必讓他自己心甘情願。”他思忖片刻道,“男人也許容易接受親妹子之子,女人未必。畢竟男女授受不親,丈夫的外甥和自己的兒子差異不小。倘若令媳不願意,還請老大人另替他弄個父母雙亡的身份。”
吳天佑道:“不可,恐怕孩子以為自己八字不吉、克父克母。”
“您老想多了。”賈琮道,“他是個‘棄嬰’,從天而降親姥爺何等幸福。何況他素有詩才,愈發會歡喜的。”吳天佑依然猶豫。賈琮便不再多勸,起身告辭。
賈琮與柳小七趕迴京城,詹嶠等人都在商議如何處置另外那十七處大香客。賈琮乃道:“別的不管,那些金銀礦都是機密,咱們得弄來。保泰王府派去的十七個花匠不能活著。”
詹鯤道:“橫豎萬壽禪寺照常念經撞鍾,其餘各處就讓他們依舊捐功德便好。這些日子忙,過會子再處置。”此事遂暫且定了。
兩日後,有人遞帖子進榮國府。賈琮一瞧,吳天佑那老頭竟親自來了,忙命人請到外書房。隻見這老頭有幾分灰頭土臉的,略思忖片刻,問道:“可是令媳不大願意。”
吳天佑歎道:“不過是讓她們認個兒子。旁人幫你養到這麽大,又機靈又孝順,她們竟互相推諉。”
賈琮道:“真真不能怪各位奶奶。親娘見了自小丟失的親兒子,是不是該緊緊抱一抱?她們都是女人,抱二十多歲的青年男子,不大好。”
吳天佑歎道:“老夫明白。若是老妻還在,便說他是我們丟失的老來得子都可。”
賈琮道:“無礙。他本該是老大人的外孫,依然做你外孫便好。”乃思忖片刻,“老大人暫且在我們府裏住下。令外孫之事我已有了主意,這就安排下去。”吳天佑長揖而謝。
賈琮這樣的天才騙子,哄騙個單純的小和尚不在話下。不過七八日的功夫,該預備的便預備好了。賈琮拿著東西想了半日,忽然起身到客院見吳天佑。老頭兒度日如年,正等的心焦呢。驚喜道:“王爺?!”
賈琮道:“老大人,我想做個測試。”
“什麽測試?”
“其實沒什麽實在用處。”賈琮道,“我就是想測試一下。老大人要不要一起來?”
吳天佑雖不知他想做什麽,橫豎必與外孫子相幹,立時道:“老夫自然去。”
賈琮嘻嘻一笑,自己換了出門的衣裳,請吳天佑換上墨綠色軍服,又帶上幾個親兵,上馬往刑部大牢而去。乃到裏頭見著了聞空的師父了緣和尚,吳天佑混在親兵後頭。
了緣誦了聲佛,垂頭入定。賈琮默然看了他片刻,忽然道:“我素來以為,人都有人性。人性裏頭極要緊的一件便是情感。古人雲,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和尚也是人。大師,你把聞空自小帶大。你明知道先帝一旦龍馭西歸他便有死無生。既這麽著,為何還要教他念書?隻胡亂養著、不那麽喜歡,日後他要死了也沒那麽傷心不是?”
良久,了緣道:“我佛慈悲。既是一條生靈,豈能置之不管。”
賈琮問道:“倘若沒有四將亂京師,你們廟裏有法子保住他麽?”了緣緩緩搖頭。賈琮點頭,“所以你們師徒還是有感情的。”乃從懷中取出一張紙來遞了過去。
這老和尚住的是單間牢房,點了燈。了緣拿著紙湊近油燈從頭看了下來,又誦了聲佛。那紙張是一篇文章。排頭四個大字:尋人啟事。
說的是滄州吳家的老爺子吳天佑為了尋找失散二十一年的親外孫,特意在《燕京周報》上懸賞尋親。文章寫道:吳天佑老大人與嫡妻方氏育有二子三女,當中最小的兩個乃是一對雙胞胎女兒。雙胞胎裏頭大的進宮做了貴妃,小的嫁給方氏娘家侄子方莫生。這兩口子成親後一年,吳氏生了個大胖小子,兩口子抱著兒子去京郊西門外一處廟宇進香還願,路遇匪盜、雙雙身亡。孩子不知所蹤。多年後官府抓到兩個賊人,招供說此案是他們犯的。他們雖殺了那兩口子奪財,因孩子尚在繈褓,賊人想積點陰德,便命一個小嘍囉將其送人收養。那嘍囉早在十幾年前便與他二人失散。吳家今懸賞五千兩銀子求外孫線索。文章末尾寫道:“包孩子之繈褓乃——”後頭便是空的。
賈琮道:“聞空今年二十一歲,人又聰明。我相信在他半大不小的時候,總免不了會打聽他自己是怎麽來的。縱然是棄嬰,也會想知道包著他的繈褓是什麽顏色款式、可有刺繡可有字條子,從中摸索些生父生母的信息。這是人之常情。不知大師可曾隨口編排一個哄他?”
了緣瞧著這文章麵色複雜,良久才道:“王爺是想……讓他以為自己是這孩子?”
“這不明擺著麽?”賈琮道,“吳貴妃孿生妹妹和吳老夫人娘家侄兒之子。過幾日登在《燕京周報》上讓聞空自己看見,他少不得疑心自己可是這個孩子?你們萬壽禪寺離西門不遠,年歲也能對上。然後他再去滄州認親。他和吳貴妃長得多像啊!宮中那些老太監隻一眼就認出來了。吳家還留著吳貴妃的畫像呢,拿出來一比,妥帖!立時就得抱頭痛哭。大不了滴血認親嘛。”
了緣誦佛,半晌才道:“他七八歲時,貧僧曾告訴他,包他的繈褓乃是白底藍花布包的,裏頭並沒有信物。他後來便不再問了。”
賈琮偏頭瞧了他半日:“白底藍花布包的,裏頭並沒有信物?”
“不錯。”
“為什麽聞空同他在土匪窩的朋友說,他的繈褓乃是鵝黃色的上好的緞子做的,裏頭還有一張字條寫著他自己的生辰八字?”了緣立時閉了目。賈琮麵色無波,“你還說,那緞子非尋常百姓買得起,他必出自有來曆的人家。又說字條上的字跡極方正。故此聞空以為自己是讀書人家的子弟,年少時雖淘氣,讀書十分刻苦。詩僧也不是憑空得來的。”他頓了頓,搖頭道,“他是你辛辛苦苦教導出來的,你就那麽不盼著他好?”
了緣依然閉目:“小徒生來便當是佛門中人。”
“拉倒吧!”賈琮嗤道,“人家四歲便想跟舅舅走了,分明沒有佛緣。我就不明白了,讓一個不想當和尚的人混在和尚當中,佛祖真的會高興?”
了緣幹脆閉緊了嘴,連阿彌陀佛也不念了。賈琮聳肩,出了牢房。
獄卒撇脫鎖上門,賈琮領著人欲走。親兵裏頭走出吳天佑,立在牢房門口朝裏頭一躬到地,道:“多謝大師養育老夫之外孫長大。”
了緣大驚,睜開了眼:“你是——你莫非是?”
“老夫吳天佑。”
了緣看了他半日,又投過牢門去瞧賈琮,良久長歎道:“攝政王好本事。”
賈琮莫名不已:“老大人,他幹嘛呢?”吳天佑哼了一聲,撤身而走。雙袖帶風,真真有大官之姿。
到了外頭,賈琮方把那文章給吳天佑瞧。吳天佑頓時滾下淚來,喜道:“王爺想得極周到,多謝王爺。”乃迴頭瞧了眼大牢,“那老和尚不願意老夫幫著攝政王罷了。”
賈琮也瞧了眼大牢:“至於麽。”
吳天佑含笑道:“王爺真真是,忽而明白忽而糊塗。你就沒想想老夫什麽身份?”
“哈?”
吳天佑瞧了他半日,徑直上馬走了。
保泰王爺失蹤,徹夜未歸。次日,王府管事依著地址往暗窯子查去, 老鴇粉頭都說沒看見有這麽個人來。那管事急了,再三打聽。老鴇子道:“我們這兒做的是夜裏的生意,白日少有客人。若來了, 豈能不記得?昨兒第一宗客人還是下午來的呢.六位大爺,吃了足有兩個時辰的酒, 都在我們這兒過的夜。”管事頓覺事情不妙,急忙趕迴王府。
不多時, 這管事和幾個人從大門出來,沿著王府去暗窯子的道路尋人打聽昨日可曾看見他們王爺。三代保泰王皆不露鋒芒, 故王府並不大。詹嶠派了些高手持千裏鏡從外頭將之虛圍起來, 便看見有個人越後花園之牆而出。此人直將詹嶠的人引到其巢穴——西郊外一處農莊,專門售賣花木盆景。這兒教出的殺手都會花匠活計。
早先在小宅抓到的那個活口也招供了, 將機密卷宗直獻了出來。詹嶠頗為歡喜道:“他不說我還不好查。”那卷宗竟藏在一尊佛像的右臂裏,尋常人藏東西多半藏於佛腹。
這十八家施主裏頭有四處金礦、兩處銀礦、三處大賭坊, 便是給萬壽禪寺捐功德的大戶。其餘有書院三處、青樓三處、土匪一處、水匪一處、正經軍隊一處。既有地址和名錄就好辦了,一顆顆蘿卜慢慢挖。
賈琮遂換了素服趕去吳家,敬了香,吳天佑吳瑞叔侄倆雙雙陪著他入了廂房。賈琮乃道:“京中已徹底端掉了殺手巢穴, 你們安全了。還有十七個殺手在別處,且都不在燕國。小王得趕迴去與大夥兒商議,明日就走。”
吳瑞驚喜,以手撫胸:“家父九泉之下可安息矣。”遂又與賈琮彼此說了些場麵話。
吳天佑起初一言不發,等他二人說得差不多了方問道:“王爺,聽大侄兒說,老夫還有個外孫子做了和尚,被王爺的人帶走了?”
賈琮“哦”了一聲道:“對,他挺好,你放心。我正要同吳先生提此事。”乃向吳瑞道,“小王前幾日從頭細想,頗為好奇。論理說聞空的身份萬壽禪寺是知道的。幾個老和尚個個人精,不可能猜不到這孩子養到老皇帝去世便不會有命在。既如此,為何還要告訴你們吳家他的身份?”
吳瑞哼道:“王爺當他們是好心告訴我的?”
“那是?”
吳瑞一歎:“十七年前,我奉父命去京城給萬壽禪寺捐功德,撞見他了。”
賈琮眨眨眼:“十七年前……四歲?”
吳瑞點頭,微笑道:“那會子也是冷天。一個點兒大的小和尚咚咚咚從後殿跑出來,像是拿外頭竹林上的雪堆出來的雪娃娃,跟我妹子小時候長得一模一樣。我打聽他的來曆,廟裏說是棄嬰。我想著,這大概是緣分,便跟他們師父商量收養這孩子。廟裏不肯答應,還教孩子同我說,他一心向佛、矢誌不移。”
賈琮撲哧笑了:“四歲的寶寶知道個頭一心向佛!連佛祖是什麽他都弄不明白。”
吳瑞依然笑道:“我隻問孩子願不願意跟我迴家。你猜怎麽著?他立時答說願意!喜的我抱起他來。他便摟著我的脖子說,師父,我要跟這大叔迴家去。了緣和尚連著念了好幾聲‘阿彌陀佛’。”
賈琮慨然道:“真真是親外甥啊。誰說孩子好騙?孩子天然有種動物式的觸覺,知道誰會對他好。”
吳瑞麵色一黯:“實在沒法子他才同我說,這孩子便是我妹子生的。因八字克父,送來廟裏。”
賈琮翻了個白眼:“這個借口絕對是了緣和尚臨時偏的。因為他自己便是因為八字克了先帝才當的和尚。”
吳家叔侄皆驚:“什麽?!”
“他是先帝親子,齊王嫡親的哥哥。”賈琮道,“聞空願跟吳先生走這事兒他措手不及,便拿自己的來曆搪塞你。”
吳瑞怔了片刻:“了緣大師……本該是王爺?”乃搖頭而歎。
賈琮也搖搖頭,又向吳天佑道:“老大人莫非想認迴外孫子?”
吳天佑忙說:“是。女兒已是沒了,好歹留下了一條骨血。外孫子可憐見的,打小在廟裏長大,也沒個家人照料。”
賈琮正色道:“那您預備如何同他說?沒人知道他究竟是太上皇的還是先帝的。”
吳天佑道:“是我女兒的便好。”
“那麽吳老大人預替他弄個什麽身份?”
“便是我嫡親的孫子。”
賈琮點頭:“既這麽著,您預備讓哪位兒子認他,讓這他來京中找我。我有法子讓聞空大師自己篤定自己姓吳、找上滄州吳家大門。”
吳天佑悲喜交加,與吳瑞互視一眼,二人齊齊作揖道:“謝王爺!”
賈琮道:“我正經本事沒有,小主意不少。隻是你得說通你兒子,務必讓他自己心甘情願。”他思忖片刻道,“男人也許容易接受親妹子之子,女人未必。畢竟男女授受不親,丈夫的外甥和自己的兒子差異不小。倘若令媳不願意,還請老大人另替他弄個父母雙亡的身份。”
吳天佑道:“不可,恐怕孩子以為自己八字不吉、克父克母。”
“您老想多了。”賈琮道,“他是個‘棄嬰’,從天而降親姥爺何等幸福。何況他素有詩才,愈發會歡喜的。”吳天佑依然猶豫。賈琮便不再多勸,起身告辭。
賈琮與柳小七趕迴京城,詹嶠等人都在商議如何處置另外那十七處大香客。賈琮乃道:“別的不管,那些金銀礦都是機密,咱們得弄來。保泰王府派去的十七個花匠不能活著。”
詹鯤道:“橫豎萬壽禪寺照常念經撞鍾,其餘各處就讓他們依舊捐功德便好。這些日子忙,過會子再處置。”此事遂暫且定了。
兩日後,有人遞帖子進榮國府。賈琮一瞧,吳天佑那老頭竟親自來了,忙命人請到外書房。隻見這老頭有幾分灰頭土臉的,略思忖片刻,問道:“可是令媳不大願意。”
吳天佑歎道:“不過是讓她們認個兒子。旁人幫你養到這麽大,又機靈又孝順,她們竟互相推諉。”
賈琮道:“真真不能怪各位奶奶。親娘見了自小丟失的親兒子,是不是該緊緊抱一抱?她們都是女人,抱二十多歲的青年男子,不大好。”
吳天佑歎道:“老夫明白。若是老妻還在,便說他是我們丟失的老來得子都可。”
賈琮道:“無礙。他本該是老大人的外孫,依然做你外孫便好。”乃思忖片刻,“老大人暫且在我們府裏住下。令外孫之事我已有了主意,這就安排下去。”吳天佑長揖而謝。
賈琮這樣的天才騙子,哄騙個單純的小和尚不在話下。不過七八日的功夫,該預備的便預備好了。賈琮拿著東西想了半日,忽然起身到客院見吳天佑。老頭兒度日如年,正等的心焦呢。驚喜道:“王爺?!”
賈琮道:“老大人,我想做個測試。”
“什麽測試?”
“其實沒什麽實在用處。”賈琮道,“我就是想測試一下。老大人要不要一起來?”
吳天佑雖不知他想做什麽,橫豎必與外孫子相幹,立時道:“老夫自然去。”
賈琮嘻嘻一笑,自己換了出門的衣裳,請吳天佑換上墨綠色軍服,又帶上幾個親兵,上馬往刑部大牢而去。乃到裏頭見著了聞空的師父了緣和尚,吳天佑混在親兵後頭。
了緣誦了聲佛,垂頭入定。賈琮默然看了他片刻,忽然道:“我素來以為,人都有人性。人性裏頭極要緊的一件便是情感。古人雲,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和尚也是人。大師,你把聞空自小帶大。你明知道先帝一旦龍馭西歸他便有死無生。既這麽著,為何還要教他念書?隻胡亂養著、不那麽喜歡,日後他要死了也沒那麽傷心不是?”
良久,了緣道:“我佛慈悲。既是一條生靈,豈能置之不管。”
賈琮問道:“倘若沒有四將亂京師,你們廟裏有法子保住他麽?”了緣緩緩搖頭。賈琮點頭,“所以你們師徒還是有感情的。”乃從懷中取出一張紙來遞了過去。
這老和尚住的是單間牢房,點了燈。了緣拿著紙湊近油燈從頭看了下來,又誦了聲佛。那紙張是一篇文章。排頭四個大字:尋人啟事。
說的是滄州吳家的老爺子吳天佑為了尋找失散二十一年的親外孫,特意在《燕京周報》上懸賞尋親。文章寫道:吳天佑老大人與嫡妻方氏育有二子三女,當中最小的兩個乃是一對雙胞胎女兒。雙胞胎裏頭大的進宮做了貴妃,小的嫁給方氏娘家侄子方莫生。這兩口子成親後一年,吳氏生了個大胖小子,兩口子抱著兒子去京郊西門外一處廟宇進香還願,路遇匪盜、雙雙身亡。孩子不知所蹤。多年後官府抓到兩個賊人,招供說此案是他們犯的。他們雖殺了那兩口子奪財,因孩子尚在繈褓,賊人想積點陰德,便命一個小嘍囉將其送人收養。那嘍囉早在十幾年前便與他二人失散。吳家今懸賞五千兩銀子求外孫線索。文章末尾寫道:“包孩子之繈褓乃——”後頭便是空的。
賈琮道:“聞空今年二十一歲,人又聰明。我相信在他半大不小的時候,總免不了會打聽他自己是怎麽來的。縱然是棄嬰,也會想知道包著他的繈褓是什麽顏色款式、可有刺繡可有字條子,從中摸索些生父生母的信息。這是人之常情。不知大師可曾隨口編排一個哄他?”
了緣瞧著這文章麵色複雜,良久才道:“王爺是想……讓他以為自己是這孩子?”
“這不明擺著麽?”賈琮道,“吳貴妃孿生妹妹和吳老夫人娘家侄兒之子。過幾日登在《燕京周報》上讓聞空自己看見,他少不得疑心自己可是這個孩子?你們萬壽禪寺離西門不遠,年歲也能對上。然後他再去滄州認親。他和吳貴妃長得多像啊!宮中那些老太監隻一眼就認出來了。吳家還留著吳貴妃的畫像呢,拿出來一比,妥帖!立時就得抱頭痛哭。大不了滴血認親嘛。”
了緣誦佛,半晌才道:“他七八歲時,貧僧曾告訴他,包他的繈褓乃是白底藍花布包的,裏頭並沒有信物。他後來便不再問了。”
賈琮偏頭瞧了他半日:“白底藍花布包的,裏頭並沒有信物?”
“不錯。”
“為什麽聞空同他在土匪窩的朋友說,他的繈褓乃是鵝黃色的上好的緞子做的,裏頭還有一張字條寫著他自己的生辰八字?”了緣立時閉了目。賈琮麵色無波,“你還說,那緞子非尋常百姓買得起,他必出自有來曆的人家。又說字條上的字跡極方正。故此聞空以為自己是讀書人家的子弟,年少時雖淘氣,讀書十分刻苦。詩僧也不是憑空得來的。”他頓了頓,搖頭道,“他是你辛辛苦苦教導出來的,你就那麽不盼著他好?”
了緣依然閉目:“小徒生來便當是佛門中人。”
“拉倒吧!”賈琮嗤道,“人家四歲便想跟舅舅走了,分明沒有佛緣。我就不明白了,讓一個不想當和尚的人混在和尚當中,佛祖真的會高興?”
了緣幹脆閉緊了嘴,連阿彌陀佛也不念了。賈琮聳肩,出了牢房。
獄卒撇脫鎖上門,賈琮領著人欲走。親兵裏頭走出吳天佑,立在牢房門口朝裏頭一躬到地,道:“多謝大師養育老夫之外孫長大。”
了緣大驚,睜開了眼:“你是——你莫非是?”
“老夫吳天佑。”
了緣看了他半日,又投過牢門去瞧賈琮,良久長歎道:“攝政王好本事。”
賈琮莫名不已:“老大人,他幹嘛呢?”吳天佑哼了一聲,撤身而走。雙袖帶風,真真有大官之姿。
到了外頭,賈琮方把那文章給吳天佑瞧。吳天佑頓時滾下淚來,喜道:“王爺想得極周到,多謝王爺。”乃迴頭瞧了眼大牢,“那老和尚不願意老夫幫著攝政王罷了。”
賈琮也瞧了眼大牢:“至於麽。”
吳天佑含笑道:“王爺真真是,忽而明白忽而糊塗。你就沒想想老夫什麽身份?”
“哈?”
吳天佑瞧了他半日,徑直上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