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長豐樓飛出兩隻信鴿皆被獵殺,從鴿腿上摘下信筒來。打開一瞧,兩封信一模一樣, 當是恐怕鴿子半道遇上不測才預備了兩隻。信裏頭少不得有“蘇之師弟賈生”、“名曰有間茶鋪”等字樣,將“搶生意”說成了“截我田頭水渠、逼我背井離鄉”。末了道, “今蘇圃多惡犬難入內,求速援良弓。”
賈琮反複瞧了多遍, 思忖道:“這麽看, 陸老頭暫且沒法子了。”
陳瑞錦道:“求援……他們手上‘良弓’很‘良’麽?”
賈琮道:“為了以防萬一, 衙門裏頭當真要備下惡犬了。”
“狗要從小養熟才好。這會子去買怕是來不及。”
賈琮笑道:“一邊養著,一邊借幾頭來。”
次日,蘇家打發了個能幹的管事買狗崽子去;賈琮親去楊二伯家借了四條大狗來, 還順帶借了他四個侄子侄孫。他們家的孩子雖也念幾年私塾,不過認得幾個字罷了。除去武藝高強這一節,本為城郊土財主,四個人都土了吧唧的。蘇韜這兩日正在招賢納士,過來自薦的書生極多。偶有與楊家子弟遇上的, 常常拿冷眼瞥著。
蘇澄扮作男裝溜在旁瞧見了,幹脆請了一位長得最土氣的楊家小子名叫楊徳壽的, 換了身幹幹淨淨的土灰色布衫子, 抱把大笤帚閃在蘇韜召見士子的屋子中。但凡有冷眼瞧楊徳壽一眼的,不論文章寫得多好皆不要。楊徳壽容貌雖土氣,隻得十八歲,正是淘氣的年歲,心胸也寬宏,遂答應了。見這麽多士子願意來替自己辦差,蘇韜本有幾分飄然;然而楊徳壽往那兒一站,不給他冷眼的竟然屈指可數!楊家幾位過來時,蘇韜是見識過他們本事的,知道他們比尋常保鏢強得多。不禁歎道:“不以貌取人者何其少也!”
賈琮在旁寬慰道:“淺薄者本來就多。其實府衙裏頭未必非要用君子不可,偏眼下不知道哪路妖魔鬼怪在找你這衙門的麻煩,小人容易被利用。還是挑剔些、盡量請君子的好。”
府衙一壁招賢,一壁使人大街小巷的貼告示,並請了說書先生去茶樓酒肆宣揚“朱紫街旺鋪拍賣”之事。謝家在江西的產業自然不止這麽四十來處。蘇錚又列了張單子給陳瑞錦,試探道:“楊家那幾位,可能留在府衙常駐不能?”
陳瑞錦想了想道:“他們家世代都是綠林道上的,不大習慣受拘束。我明兒請一位與我同去辦差,試著引他起興致看看。”
後她果然領了位楊小哥出去。因謝家就沒有一處鋪子正經做生意,民怨極大;查封他們家產業時百姓歡喜得敲鑼打鼓。那孩子跟著得了許多誇讚,與有榮焉,迴去時興致勃勃的。陳瑞錦心下暗笑:有戲。
查了數日,謝家留在南昌府的產業多半都查完了,知府衙門也招到不少人手、暫且可以辦公。蘇韜遂貼出告示去,問百姓可有冤情。這下可了不得。次日一大早,府衙外頭哭天搶地的站滿了告狀的人,還有披麻戴孝的。賈琮一瞧,蘇韜縱是神仙,三五天的斷乎不可能審完這麽多案子。趕忙從後門溜迴蘇府,上蘇澄那兒取了兩疊彩箋來,自己擺了張案子坐在東邊那個大石頭獅子旁,案上設下筆墨。又喊了兩個新近招聘來的文吏在旁看著。
那個嗓門又大又亮的衙役出來喊道:“各位父老鄉親,蘇大人知道大家皆有冤情。不著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惡人總有報應。蘇大人一日兩日辦不完這麽多案子,大家也不必巴巴兒日夜排隊。請到這位賈先生這兒來登記取號牌!”
旁人並不知道號牌是什麽,紛紛圍攏過來詢問。賈琮提筆在一張紅箋上寫了個“零零壹”,又在另一張黃箋上寫個“零零壹”,問道:“誰要打官司?”
眾人齊喊:“大人!我打官司!”
賈琮看了看:“嗯。每家派一個人,在我這兒排隊。”眾人嘩啦啦排成一溜。他問頭一個中年人,“這位先生大名?”
那人道:“小人不是先生,名叫熊三五。”
“熊先生,你要告什麽人?大略同我說說。”
那人垂淚道:“小女讓芳春樓強搶去了……”
賈琮本來提筆欲寫個提綱,聞言手一滯:“芳春樓是……窯子麽?”
旁邊有個婦人也哭著撲過來道:“我們家不曾欠下他們的債!不過是姑娘生得好,他們胡亂寫了張欠條子,強抓著我男人的手硬蓋的手印,生生把我孩子搶走了……我們隻得這一個孩子……”兩口子齊聲大哭。
賈琮深吸了口氣,良久沒迴過神來。乃使勁兒搖了搖頭,問道:“你們孩子還在芳春樓麽?”那婦人點頭。賈琮迴身命一位護衛,“去後頭告訴三奶奶,別的暫且放下,先把芳春樓封了。”
不多時,陳瑞錦出來問何事;賈琮低聲說了。陳瑞錦點點頭,領了幾個人、讓熊家兩口子帶路往芳春樓而去。賈琮又怔了半日,方問下一個。後頭這位是被搶奪了城郊三百畝地的,奪地之人乃是前任知府手下一個戶房小吏。賈琮在兩色箋子上各寫了個大略,交紅色的給他自己,黃色的給衙役送到蘇韜案頭去。乃向這人道:“你等著。你是零零壹號,蘇大人問完了裏頭這個,便會有人出來喊零零壹號,你拿著這紅箋子進去。”那人打了個千兒退在一旁。
賈琮寫了有五個號碼之後告訴第六個:“大老爺今兒未必能審得完前頭那些案子,你拿著號牌,明兒再來。橫豎旁人插不到你前頭去。”那人千恩萬謝走了。
寫到第十四個時,陳瑞錦迴來了。賈琮問身邊二位文吏:“知道怎麽做了麽?”
一個道:“知道了!”
另一個道:“賈先生真乃神人也!這等法子也想得出來。”
賈琮道:“不過是犯不上讓這麽多人擠在衙門口罷了。你們記著,遇上有如剛才芳春樓那樣的——就是受害人還活著、且眼下正在被迫害中、咱們早一日出手便可讓人家少受一日苦的,就進來告訴我。”兩個文吏連連點頭。賈琮與陳瑞錦一道進了衙門。
陳瑞錦瞧他神色有點子不對,便拉了他到後頭無人處問道:“怎麽了?”
賈琮蔫了會子道:“當年燕王將整個江西置於匪患之中,我並沒覺得有什麽不對——畢竟他需要一灘渾水來藏住太上皇。方才聽了芳春樓那事……”他緩緩搖頭道,“整整一個省都在無政府狀態、十來年,尋常百姓的日子沒法子過了。”
陳瑞錦道:“倒也沒那麽亂。芳春樓是謝家產業,蘇先生沒查到罷了。這等事京中也不少。”
賈琮愣了:“謝家竟然強搶民女?謝鯨和定城侯府都不至於下作到那份上吧。”
陳瑞錦奇道:“你腦子迷糊了?這些小事自有奴才們做去,主子們哪裏知道?不過是每月看報賬、得銀子罷了,豈能細問窯姐兒是怎麽來的?”
賈琮苦笑道:“說的也是,早年我們府裏的奴才也幹過不知多少沒天理的事。”又道,“雖說不亂不治,從這一節上,燕王犧牲了整個省的黎民日常生活,算不得是個明主。”
陳瑞錦道:“明主隻能也顧及大體罷了。‘民為貴君為輕’不過是兩句大白話,說著好聽的。你不是多少年前便明白了?”
賈琮撫了撫額頭:“大道理我打小就懂。書上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實則載舟容易覆舟難。隻是……方才聽熊家兩口子哭的我內裏難受。罷了,這個是通感作用,跟聽戲看電影似的,過一會子就好了。”他扯扯嘴角露出個笑容來。陳瑞錦輕輕一歎,握了他的手;賈琮便放另一隻手上去反而握了媳婦的手。握了會子,賈琮問芳春樓如何。
方才陳瑞錦領人一到那兒,老鴇子立時嚇得麵如土色,撲通跪下。陳瑞錦趁勢拿話詐了她幾下。原來這些日子蘇韜打發人四處查抄謝家產業,老鴇子便覺得早晚必查到自家來,還以為終是輪到了。既是新任知府誠心要拿前任知府的不是,抵賴自然沒用,她便沒打謊兒,問什麽說什麽。正經算算、滿樓的逼良為娼。
賈琮聽罷皺眉道:“方才我寫了十幾張號牌,每一個都與謝家有關。怎麽就沒有別的?難道除了謝家與其黨羽,旁人就不作惡了?不太可能吧。”
陳瑞錦笑道:“方才那老鴇子告訴我,她本在一個暗窯子做個小老鴇子,有地痞子奪了她的產業,她上府衙告狀,謝鯨還了她公道,她遂替謝鯨賣命。”
“啊?”賈琮有點懵,“謝鯨什麽意思?”
陳瑞錦道:“其實謝知府在江西這些年,除去自家時常為惡之外,也算一個不差的知府。”
“就是除了他和他的黨羽,旁人違法他皆管?”
陳瑞錦點頭:“謝鯨大約是將江西當作了七皇子封地,他自己猶如皇親國戚、天生就在法外。”
賈琮呆了片刻,歎道:“這才是家家戶戶想送女兒進宮的根源。都覺得有個當皇子外孫外甥就可以肆意妄為、律法不及了。”又好笑道,“都做春秋大夢呢。自古以來,在封地肆意妄為的王爺確實很多,王舅無法無天的見過幾……”他忽然閉了口。半晌才說,“好像也不少……”
陳瑞錦道:“這會子若是太上皇在位,但凡不惹到惹不起的主兒,如謝鯨這般倒也算不得什麽。別的都無礙,他隻不該強逼秀才們使他們家的文房四寶。天曉得士子裏頭會出什麽人物?其餘的隨他便。如此算來,當皇親國戚委實比當官和做買賣都掙錢多了。”
“也是。終歸每朝每代明君都隻有屈指可數的那麽幾個,幾千年來才出一個包拯。”賈琮伸了個懶腰,“快到中午了。走,出去吃飯去!”遂拉起陳瑞錦往外走。
才剛悄悄走進府衙大堂,便聽外頭一陣鬧哄哄的。二人互視一眼,快步走了出去。隻見門外依然有許多人排著對拿告狀的號牌,人數依然多、亂哄哄的。眾人都仰著脖子朝上看。屋頂上有打鬥聲傳來,並一團人影閃動。
賈琮這個麻瓜完全看不清,遂拉著一位寫號牌的文吏問道:“你看得清麽?”
那文吏搖頭:“隻見一團影子。”
“那你看什麽!”賈琮嘀咕道。又問他,“怎麽迴事?”
“小吏不知道。小吏方才還在替人寫號牌,忽聽有數聲響動,像是兵刃落地之音。抬目一望,看見一個穿灰衣裳的老頭與一個青衫男人打了起來。片刻之後他們就打到屋頂去了,再然後我就看不清了。”
文吏話音剛落,隻聽“咚”的一聲響,有個青衫男子狠狠砸在了衙門口兩隻石頭獅子中間。陳瑞錦眯起眼低聲道:“前些日子,那兩撥來打群架的人。”
“啊?”
“他立在那個矮子身後。”
賈琮皺眉:“又是來滅口的?”
正說著,屋頂上那個老頭跳了下來。賈琮笑眯眯湊上前去:“舅公好!舅公辛苦了!我給您老捶捶背吧~~”這老頭正是真明道人。從西洋迴來瞧了賈琮成親後,迴到天寧觀歇息一陣子。賈琮想著如今諸事不明,綠林人又神通廣大,恐怕知府衙門出什麽岔子,遂請了他老人家過來幫著暗中防備。
真明擺擺手:“罷了罷了。你那胳膊半點子力氣沒有。”賈琮做了個鬼臉兒。真明指著那青衫人道,“方才他兩隻手上捏了四隻鏢。雖不知道想打誰,此處人多,我恐怕他傷到尋常百姓,便攔下了。”
“舅公威武~~舅公真乃百姓守護神也!”
真明橫了他一眼:“去去,莫要亂拍馬屁。”
賈琮哄長輩從來不要臉:“沒有亂拍!都是鐵打的事實啊。要不是您老,這鏢就不知道傷了誰了。”
那人已是被真明打迷糊了,躺在地上動彈不得。陳瑞錦一眼掃到地上的四隻飛鏢,一隻隻撿起來瞧:“都是毒鏢。”
賈琮立時喊:“看吧!舅公少說救了四條人命。”
卻聽他身後有人說:“不是四條,是一條。”隻見那門子從門口一步步走了出來,向真明深施一禮,“謝老俠客救命之恩。”
賈琮反複瞧了多遍, 思忖道:“這麽看, 陸老頭暫且沒法子了。”
陳瑞錦道:“求援……他們手上‘良弓’很‘良’麽?”
賈琮道:“為了以防萬一, 衙門裏頭當真要備下惡犬了。”
“狗要從小養熟才好。這會子去買怕是來不及。”
賈琮笑道:“一邊養著,一邊借幾頭來。”
次日,蘇家打發了個能幹的管事買狗崽子去;賈琮親去楊二伯家借了四條大狗來, 還順帶借了他四個侄子侄孫。他們家的孩子雖也念幾年私塾,不過認得幾個字罷了。除去武藝高強這一節,本為城郊土財主,四個人都土了吧唧的。蘇韜這兩日正在招賢納士,過來自薦的書生極多。偶有與楊家子弟遇上的, 常常拿冷眼瞥著。
蘇澄扮作男裝溜在旁瞧見了,幹脆請了一位長得最土氣的楊家小子名叫楊徳壽的, 換了身幹幹淨淨的土灰色布衫子, 抱把大笤帚閃在蘇韜召見士子的屋子中。但凡有冷眼瞧楊徳壽一眼的,不論文章寫得多好皆不要。楊徳壽容貌雖土氣,隻得十八歲,正是淘氣的年歲,心胸也寬宏,遂答應了。見這麽多士子願意來替自己辦差,蘇韜本有幾分飄然;然而楊徳壽往那兒一站,不給他冷眼的竟然屈指可數!楊家幾位過來時,蘇韜是見識過他們本事的,知道他們比尋常保鏢強得多。不禁歎道:“不以貌取人者何其少也!”
賈琮在旁寬慰道:“淺薄者本來就多。其實府衙裏頭未必非要用君子不可,偏眼下不知道哪路妖魔鬼怪在找你這衙門的麻煩,小人容易被利用。還是挑剔些、盡量請君子的好。”
府衙一壁招賢,一壁使人大街小巷的貼告示,並請了說書先生去茶樓酒肆宣揚“朱紫街旺鋪拍賣”之事。謝家在江西的產業自然不止這麽四十來處。蘇錚又列了張單子給陳瑞錦,試探道:“楊家那幾位,可能留在府衙常駐不能?”
陳瑞錦想了想道:“他們家世代都是綠林道上的,不大習慣受拘束。我明兒請一位與我同去辦差,試著引他起興致看看。”
後她果然領了位楊小哥出去。因謝家就沒有一處鋪子正經做生意,民怨極大;查封他們家產業時百姓歡喜得敲鑼打鼓。那孩子跟著得了許多誇讚,與有榮焉,迴去時興致勃勃的。陳瑞錦心下暗笑:有戲。
查了數日,謝家留在南昌府的產業多半都查完了,知府衙門也招到不少人手、暫且可以辦公。蘇韜遂貼出告示去,問百姓可有冤情。這下可了不得。次日一大早,府衙外頭哭天搶地的站滿了告狀的人,還有披麻戴孝的。賈琮一瞧,蘇韜縱是神仙,三五天的斷乎不可能審完這麽多案子。趕忙從後門溜迴蘇府,上蘇澄那兒取了兩疊彩箋來,自己擺了張案子坐在東邊那個大石頭獅子旁,案上設下筆墨。又喊了兩個新近招聘來的文吏在旁看著。
那個嗓門又大又亮的衙役出來喊道:“各位父老鄉親,蘇大人知道大家皆有冤情。不著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惡人總有報應。蘇大人一日兩日辦不完這麽多案子,大家也不必巴巴兒日夜排隊。請到這位賈先生這兒來登記取號牌!”
旁人並不知道號牌是什麽,紛紛圍攏過來詢問。賈琮提筆在一張紅箋上寫了個“零零壹”,又在另一張黃箋上寫個“零零壹”,問道:“誰要打官司?”
眾人齊喊:“大人!我打官司!”
賈琮看了看:“嗯。每家派一個人,在我這兒排隊。”眾人嘩啦啦排成一溜。他問頭一個中年人,“這位先生大名?”
那人道:“小人不是先生,名叫熊三五。”
“熊先生,你要告什麽人?大略同我說說。”
那人垂淚道:“小女讓芳春樓強搶去了……”
賈琮本來提筆欲寫個提綱,聞言手一滯:“芳春樓是……窯子麽?”
旁邊有個婦人也哭著撲過來道:“我們家不曾欠下他們的債!不過是姑娘生得好,他們胡亂寫了張欠條子,強抓著我男人的手硬蓋的手印,生生把我孩子搶走了……我們隻得這一個孩子……”兩口子齊聲大哭。
賈琮深吸了口氣,良久沒迴過神來。乃使勁兒搖了搖頭,問道:“你們孩子還在芳春樓麽?”那婦人點頭。賈琮迴身命一位護衛,“去後頭告訴三奶奶,別的暫且放下,先把芳春樓封了。”
不多時,陳瑞錦出來問何事;賈琮低聲說了。陳瑞錦點點頭,領了幾個人、讓熊家兩口子帶路往芳春樓而去。賈琮又怔了半日,方問下一個。後頭這位是被搶奪了城郊三百畝地的,奪地之人乃是前任知府手下一個戶房小吏。賈琮在兩色箋子上各寫了個大略,交紅色的給他自己,黃色的給衙役送到蘇韜案頭去。乃向這人道:“你等著。你是零零壹號,蘇大人問完了裏頭這個,便會有人出來喊零零壹號,你拿著這紅箋子進去。”那人打了個千兒退在一旁。
賈琮寫了有五個號碼之後告訴第六個:“大老爺今兒未必能審得完前頭那些案子,你拿著號牌,明兒再來。橫豎旁人插不到你前頭去。”那人千恩萬謝走了。
寫到第十四個時,陳瑞錦迴來了。賈琮問身邊二位文吏:“知道怎麽做了麽?”
一個道:“知道了!”
另一個道:“賈先生真乃神人也!這等法子也想得出來。”
賈琮道:“不過是犯不上讓這麽多人擠在衙門口罷了。你們記著,遇上有如剛才芳春樓那樣的——就是受害人還活著、且眼下正在被迫害中、咱們早一日出手便可讓人家少受一日苦的,就進來告訴我。”兩個文吏連連點頭。賈琮與陳瑞錦一道進了衙門。
陳瑞錦瞧他神色有點子不對,便拉了他到後頭無人處問道:“怎麽了?”
賈琮蔫了會子道:“當年燕王將整個江西置於匪患之中,我並沒覺得有什麽不對——畢竟他需要一灘渾水來藏住太上皇。方才聽了芳春樓那事……”他緩緩搖頭道,“整整一個省都在無政府狀態、十來年,尋常百姓的日子沒法子過了。”
陳瑞錦道:“倒也沒那麽亂。芳春樓是謝家產業,蘇先生沒查到罷了。這等事京中也不少。”
賈琮愣了:“謝家竟然強搶民女?謝鯨和定城侯府都不至於下作到那份上吧。”
陳瑞錦奇道:“你腦子迷糊了?這些小事自有奴才們做去,主子們哪裏知道?不過是每月看報賬、得銀子罷了,豈能細問窯姐兒是怎麽來的?”
賈琮苦笑道:“說的也是,早年我們府裏的奴才也幹過不知多少沒天理的事。”又道,“雖說不亂不治,從這一節上,燕王犧牲了整個省的黎民日常生活,算不得是個明主。”
陳瑞錦道:“明主隻能也顧及大體罷了。‘民為貴君為輕’不過是兩句大白話,說著好聽的。你不是多少年前便明白了?”
賈琮撫了撫額頭:“大道理我打小就懂。書上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實則載舟容易覆舟難。隻是……方才聽熊家兩口子哭的我內裏難受。罷了,這個是通感作用,跟聽戲看電影似的,過一會子就好了。”他扯扯嘴角露出個笑容來。陳瑞錦輕輕一歎,握了他的手;賈琮便放另一隻手上去反而握了媳婦的手。握了會子,賈琮問芳春樓如何。
方才陳瑞錦領人一到那兒,老鴇子立時嚇得麵如土色,撲通跪下。陳瑞錦趁勢拿話詐了她幾下。原來這些日子蘇韜打發人四處查抄謝家產業,老鴇子便覺得早晚必查到自家來,還以為終是輪到了。既是新任知府誠心要拿前任知府的不是,抵賴自然沒用,她便沒打謊兒,問什麽說什麽。正經算算、滿樓的逼良為娼。
賈琮聽罷皺眉道:“方才我寫了十幾張號牌,每一個都與謝家有關。怎麽就沒有別的?難道除了謝家與其黨羽,旁人就不作惡了?不太可能吧。”
陳瑞錦笑道:“方才那老鴇子告訴我,她本在一個暗窯子做個小老鴇子,有地痞子奪了她的產業,她上府衙告狀,謝鯨還了她公道,她遂替謝鯨賣命。”
“啊?”賈琮有點懵,“謝鯨什麽意思?”
陳瑞錦道:“其實謝知府在江西這些年,除去自家時常為惡之外,也算一個不差的知府。”
“就是除了他和他的黨羽,旁人違法他皆管?”
陳瑞錦點頭:“謝鯨大約是將江西當作了七皇子封地,他自己猶如皇親國戚、天生就在法外。”
賈琮呆了片刻,歎道:“這才是家家戶戶想送女兒進宮的根源。都覺得有個當皇子外孫外甥就可以肆意妄為、律法不及了。”又好笑道,“都做春秋大夢呢。自古以來,在封地肆意妄為的王爺確實很多,王舅無法無天的見過幾……”他忽然閉了口。半晌才說,“好像也不少……”
陳瑞錦道:“這會子若是太上皇在位,但凡不惹到惹不起的主兒,如謝鯨這般倒也算不得什麽。別的都無礙,他隻不該強逼秀才們使他們家的文房四寶。天曉得士子裏頭會出什麽人物?其餘的隨他便。如此算來,當皇親國戚委實比當官和做買賣都掙錢多了。”
“也是。終歸每朝每代明君都隻有屈指可數的那麽幾個,幾千年來才出一個包拯。”賈琮伸了個懶腰,“快到中午了。走,出去吃飯去!”遂拉起陳瑞錦往外走。
才剛悄悄走進府衙大堂,便聽外頭一陣鬧哄哄的。二人互視一眼,快步走了出去。隻見門外依然有許多人排著對拿告狀的號牌,人數依然多、亂哄哄的。眾人都仰著脖子朝上看。屋頂上有打鬥聲傳來,並一團人影閃動。
賈琮這個麻瓜完全看不清,遂拉著一位寫號牌的文吏問道:“你看得清麽?”
那文吏搖頭:“隻見一團影子。”
“那你看什麽!”賈琮嘀咕道。又問他,“怎麽迴事?”
“小吏不知道。小吏方才還在替人寫號牌,忽聽有數聲響動,像是兵刃落地之音。抬目一望,看見一個穿灰衣裳的老頭與一個青衫男人打了起來。片刻之後他們就打到屋頂去了,再然後我就看不清了。”
文吏話音剛落,隻聽“咚”的一聲響,有個青衫男子狠狠砸在了衙門口兩隻石頭獅子中間。陳瑞錦眯起眼低聲道:“前些日子,那兩撥來打群架的人。”
“啊?”
“他立在那個矮子身後。”
賈琮皺眉:“又是來滅口的?”
正說著,屋頂上那個老頭跳了下來。賈琮笑眯眯湊上前去:“舅公好!舅公辛苦了!我給您老捶捶背吧~~”這老頭正是真明道人。從西洋迴來瞧了賈琮成親後,迴到天寧觀歇息一陣子。賈琮想著如今諸事不明,綠林人又神通廣大,恐怕知府衙門出什麽岔子,遂請了他老人家過來幫著暗中防備。
真明擺擺手:“罷了罷了。你那胳膊半點子力氣沒有。”賈琮做了個鬼臉兒。真明指著那青衫人道,“方才他兩隻手上捏了四隻鏢。雖不知道想打誰,此處人多,我恐怕他傷到尋常百姓,便攔下了。”
“舅公威武~~舅公真乃百姓守護神也!”
真明橫了他一眼:“去去,莫要亂拍馬屁。”
賈琮哄長輩從來不要臉:“沒有亂拍!都是鐵打的事實啊。要不是您老,這鏢就不知道傷了誰了。”
那人已是被真明打迷糊了,躺在地上動彈不得。陳瑞錦一眼掃到地上的四隻飛鏢,一隻隻撿起來瞧:“都是毒鏢。”
賈琮立時喊:“看吧!舅公少說救了四條人命。”
卻聽他身後有人說:“不是四條,是一條。”隻見那門子從門口一步步走了出來,向真明深施一禮,“謝老俠客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