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賈琮對戴憲說要收茴香做錦衣衛、明目張膽擱在他身邊。古時候為官之人膽兒再大,對什麽天家、大內、錦衣衛之類的詞兒難免生理性恐懼,戴憲便沒來由的對賈琮生出“一起分過贓”的同道感來。賈琮思忖片刻,開口道:“戴大人也知道,我與紅骨記是有瓜葛的,聯手多年了。”
戴憲早清楚台灣府和紅骨記牽扯不清,又當了多年官商,略一思忖便點頭道:“賈先生多年以來不吝奔波,諫言各家王爺買火器出兵海外。紅骨記本來隻是個小鋪子,這會子縱說他們為天下第一商也不為過。全仗賈先生之功也。”
賈琮飲了口茶微笑道:“太平洋深海有種小醜魚,宿於海葵叢中,可替海葵趕走以海葵為食的別種魚,而海葵亦可替小醜魚遮掩攔阻天敵。是為共生。”乃抬目看著戴憲,“猶如共生之物,官與商聯手,便可天下無敵。我四處攛掇王爺們打仗,紅骨記生意做大,王爺們得了地盤戰利品,將士們得了功勞,我得了名聲和紅骨記的紅利,老百姓得了去外洋開荒開礦當財主的機會。這個就便是多贏——各家都贏。一個直徑三寸大的盤子,縱然裝滿了一盤子點心,一個人吃了也未必飽;直徑三千寸的盤子裝滿點心,一屋子人吃都綽綽有餘。將盤子做大,大家分的都多,各取所需才好。戴大人,我知道您是有誌向有本事的,最擔心的就是你想獨吞整個福建的生意。”
戴憲含笑搖了搖頭:“賈先生低估下官了,下官再大的胃口也知道一家之力有限。王子騰大人強似下官多矣,下官隻以王大人為楷模。”
賈琮笑撫掌:“王叔父委實為官商楷模。當年我都沒想到這老頭如此清醒,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清清楚楚。”乃話音一轉,“戴大人也必然清楚,福建早先之實力,縱然不說強過廣東,至少也是強過廣西的。如今呢?”
戴憲立時道:“不及兩廣多矣。”
“戴大人可曾想過輸在哪裏。”
戴憲舉起茶盅子一飲而盡,歎道:“王大人在兩廣之策太高明了。”
“福建為何不學了來?”
戴憲苦笑:“他膽兒太大,我們黃大人不敢。”
賈琮微笑道:“黃文綱大人乃一老儒,委實有許多受擎製之處。我瞧著,戴大人比他老人家開明得多。”
戴憲舉目看了看賈琮,想了會子,問道:“賈先生,下官看台灣府多年以來委實不曾有吞並別處之念,仿佛不合常理。”
賈琮道:“‘吞並’二字顯見指的是我朝疆域內之征戰?那得多傷人口。”
戴憲恍然大悟:“是了!賈先生素來推崇征戰外洋。”
賈琮慨然道:“台灣府人口太少,能保證誰都動不了我們便可以了。擴張之事有什麽可急的?世界太大,有了火.槍火炮海船上哪兒去都方便,唯獨不能內戰。我朝每個子民都是珍貴的。”
戴憲連連點頭:“賈先生的意思,下官明白了。”
賈琮抬頭望了望天空,道:“當年戴大人黃大人等諸位在承天府做客的時候,我與各位說了許久的社會發展規律,那些書籍台灣府的書局子裏也有。我知道大人們也許有些會置之不理,但沒想到居然幾乎沒有誰聽進去了;唯有戴大人仿佛聽進去了一些。”
戴憲默然。賈琮也不言語,二人足足靜了半炷香的功夫,戴憲苦笑道:“看著極有道理。終歸我等俱是打小念聖賢書過來的,難以全信。”
“這就是習慣!”賈琮歎道,“明明覺得有道理,還是不肯真的動手去嚐試新東西。”乃哂笑了一下,“故此武將出身還是好些,看王子騰多爽利。”
戴憲又苦笑:“王大人在兩廣所行之策我們也琢磨過。”
賈琮挑眉:“然後?”
“可知他極信任你們台灣府的那些書。”戴憲道,“隻是福建這麽大,我一人推不動。”
賈琮微笑道:“戴大人過謙了,沒有什麽是官府推不動的。大不了,在稅字上動一動。你看王子騰的稅,是不是看著輕、實則多?最早他給做火柴肥皂的工廠減稅減到幾乎沒有,弄得別國的火柴肥皂廠都開不下去了,這兩個市場已全是嶺南貨。他又拿著大筆稅錢修路建學校,看似大筆大筆的花了出去,隻換得了不值錢的民心。道路修好了,貨運的價錢便降低,極利於廣貨北銷。商家錢賺的多,王子騰的稅又增添了。他建的學校多半是理工和技工學校,學生畢業出來幫著改進工廠的技術,製造成本降低、商家賺的多、王子騰的稅也多。磨刀不誤砍柴工。兩廣這般良性循環,他自己始終都在掌舵,且賺的比誰都多、官聲比誰都好。王子騰真的是好官呢。”
戴憲了然一笑,問道:“王大人為何不買個爵位?”
賈琮微微側頭:“他要需要爵位嗎?”戴憲驀然睜大了眼,賈琮飲茶看天。
戴憲腦中頓時想得極遠,唿吸漸重。過了會子,啞聲道:“王大人可想過日後?”
賈琮微笑道:“戴大人有沒有想過,這天下若是百年不能一統,會如何。若三百年不能一統,會如何。”戴憲又怔住了。賈琮搖頭道,“憑他如何。百年後的事,想那麽多幹嘛?後世子孫自有法子。難道他們還不如咱們不成?縱有真龍天子出世,王子騰後裔又哪能少得了一個郡王爺?縱然終會丟了兩廣這地方,有錢有船有槍有炮有私兵有海外地盤,惹不起總躲得起不是?”
戴憲抬目看著他:“王大人有海外地盤?”
“我們家也有。”賈琮舉起茶盅子晃了晃,“雖不大,好歹是塊地方。”
戴憲想了想,道:“是了。賈家豈能沒有海外地盤?”
賈琮道:“台灣府終歸還是要緊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福建、台灣、兩廣能連成一片……”
戴憲深吸了口氣:“原來賈先生來找我,是商議這個的。”
賈琮微笑點頭:“幹杯麽?”戴憲思忖片刻,看了看賈琮圓乎乎的笑臉,不再遲疑,拿起茶壺替自己斟滿一盅。二人以茶代酒碰了下,仰脖子一飲而盡,互視而笑。
後頭數日賈琮與戴憲便往來極密了,總有那麽兩三個時辰湊在一處商議如何將王子騰在兩廣之策移過來。戴憲來了茴香便在旁聽他們議事,賈琮也請了先生教她認字。茴香記性好、認字極快,天資放在大佳臘政府大樓也算前幾號。
這日紅骨記收到京城來信,吳小溪親翻譯出來。柳小七的幾個叔叔都記得二十三年前金陵那事。原來當日往金陵去滅甄得仁一家子的時候去了二十七個人,上頭讓還他們穿了軟甲、並千萬留意機關暗器。不曾想甄得仁家什麽都沒有!全家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尋常百姓,一群大內高手眨眼便將裏裏外外連主帶仆七八十口子殺了個幹淨,雞犬鳥貓不曾留下,並沒有什麽機關暗器,巴巴兒一拳頭打了個空。迴京後稟給先帝,先帝愕然立起,且有幾分驚恐。想了半日,喃喃道:“還能放去哪兒?”便打發他們下去了。
賈琮與吳小溪兩個琢磨了半日,吳小溪道:“甄得仁手裏有件東西,機關暗器。先帝以為在他自己手裏。因忌憚此物,一直不曾滅他的口。”
賈琮接著說:“然而那東西並不在甄得仁自己家裏。肯定也不會在甄應嘉府上。”又想了想,“照他們說的,那東西想必是用來防賊的。會不會甄得仁私吞了皇陵用來防盜墓賊的機關?”
吳小溪道:“或是暗藏了皇宮密室的機關。”
“那玩意肯定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做出來的,不然他就會設法另做一套放在家裏了。得許多工匠合作。甄得仁除了負責木匠工作,還得負責組裝。”賈琮皺眉道,“不對。他要是敢這麽明目張膽,軍隊早圍剿了他家,縱然會白白死掉很多兵士也無礙,皇帝眼中兵卒本是棋子。”
吳小溪不禁點頭:“會不會是先帝以為還用得著他?那怎麽又放他迴了老家的?”
“先帝起先也不知道用不用得著他,遂留著他性命。終有一日確定是用不著了,便放心大膽的滅口。好像也不對啊,老頭不是說先帝命他做了件東西,不用還罷了,用了必被滅口……”賈琮縱然有後世的信息量也猜不出當年是怎麽迴事,搖頭道,“不對。他說的那件東西指的不是那個老樟木盒子,是別的東西。那盒子的本身就是為了被人打開而存在,沒有必要因此滅甄得仁的口。再說,盒子本身沒什麽要緊的,要緊的是裏頭的東西。”
吳小溪道:“那就是另外的東西了?皇帝家還有什麽是最要緊的?”
賈琮口裏反複念了幾遍“他若不用還罷了;若有用的一日,知情者都必滅口無疑。”思忖道:“仿佛不是件好事。先帝用甄得仁做的東西幹了壞事?”
吳小溪橫了他一眼:“皇帝做什麽壞事都不怕人知道,連史書都是他們命人寫的。”
“也有道理。皇帝的權力本身就是沒有限製的。”賈琮伸了個懶腰,“不想了,迴大佳臘去給大家商議討論。”
又過了兩日,金陵的迴信也來了。甄應嘉當真是個好樣的。為了掙錢,也不管尋他打探的人是做什麽的,將甄得仁的事兒全倒了出來。金陵那邊的細作恐怕賈琮他們著急等信兒,撿要緊的先寫了密碼信放進信鴿筒,詳細的另有書信快馬送來。
原來甄得仁幼年師從一位老木匠為師。那老木匠看他機靈,將腹內手藝悉數傳給了他。後先帝使人尋找前朝名匠傳人,聽聞就在江南一帶,甄應嘉便管了此事。查訪數年,雖無證據,卻疑心要找的八成就是甄得仁之師。那會子老木匠已去世好幾年了。甄應嘉舍不得功勞,又不想直愣愣推堂兄出去,便玩了個心眼子,向先帝舉薦甄得仁,還假意說是為了他光宗耀祖。甄得仁有苦說不出,隻盼著先帝瞧不上他。先帝哪能看不懂甄應嘉奏折中的隱語?一道聖旨下來將甄得仁調進京城去了。
甄得仁進京後甄應嘉便不知他做什麽去了。壓根兒打聽不到此人的消息,也不知是死是活。他自然不敢向先帝詢問,隻當沒有這麽個族兄便是。直至十三年之後,甄得仁忽然衣錦還鄉,還得了個小官玩著。甄應嘉知道他必然立了大功,遂與之往來密切了許多。甄得仁起初對他不冷不熱的,日久天長也和睦了起來。
再就是二十四年前,甄得仁忽然來見甄應嘉,說是他怕過不了一年就要沒命,求甄應嘉幫他留條骨血。不求他藏個男孫,藏個女孫也行。甄應嘉本身就疑心這族兄去做什麽不許人知道的事去了。聞言一想,皇陵地下那一塊眼看要修完,登時猜族兄之前那些年會不會給聖人修陵去了。帝王陵寢秘密本是最多的,且修完之後知情者都得滅口。若真是如此,委實必死無疑。念及當年這族兄本是自己捅到天子跟前去的,留下個孫女早晚也是外姓人,甄得仁又不曾犯什麽罪;數個念頭攪在一處,便答應了。
後來便是茴香充作白氏之女送入甄應嘉府上為奴。半年後甄得仁闔府被山匪劫殺;甄應嘉自知乃大內高手所為,嗟歎不已,還偷偷替他們家隱去名姓做了幾場法事。隻是偷藏了茴香,他心裏頭也懼怕的緊。好在先帝全然不知此事,依然寵信他如故。三年後,茴香鋒芒畢露。甄太君嚇著了,道:“這麽機靈的孩子,該不會得仁叮囑過她什麽?”恐怕茴香長大後給自家惹禍,趕忙隨意尋了個借口將她母女二人賣了。
先帝駕崩前八個月,有個太監手持太上皇密旨悄然來金陵,問甄應嘉可知道甄得仁的事。甄應嘉哪裏敢說私藏了人家一個孫女?除去茴香之外,其餘的皆說了。那太監聽罷將信將疑,道:“雜家這就迴京奏與聖人。煩勞甄大人再細想想可有遺漏,雜家說不得明年還會來的。”乃袖手走了。甄應嘉嚇得心驚肉跳。
這太監次年並未再來金陵,後頭也不曾再來。太上皇給先帝送靈時失蹤了。此後也再無人打探甄得仁之事。
戴憲早清楚台灣府和紅骨記牽扯不清,又當了多年官商,略一思忖便點頭道:“賈先生多年以來不吝奔波,諫言各家王爺買火器出兵海外。紅骨記本來隻是個小鋪子,這會子縱說他們為天下第一商也不為過。全仗賈先生之功也。”
賈琮飲了口茶微笑道:“太平洋深海有種小醜魚,宿於海葵叢中,可替海葵趕走以海葵為食的別種魚,而海葵亦可替小醜魚遮掩攔阻天敵。是為共生。”乃抬目看著戴憲,“猶如共生之物,官與商聯手,便可天下無敵。我四處攛掇王爺們打仗,紅骨記生意做大,王爺們得了地盤戰利品,將士們得了功勞,我得了名聲和紅骨記的紅利,老百姓得了去外洋開荒開礦當財主的機會。這個就便是多贏——各家都贏。一個直徑三寸大的盤子,縱然裝滿了一盤子點心,一個人吃了也未必飽;直徑三千寸的盤子裝滿點心,一屋子人吃都綽綽有餘。將盤子做大,大家分的都多,各取所需才好。戴大人,我知道您是有誌向有本事的,最擔心的就是你想獨吞整個福建的生意。”
戴憲含笑搖了搖頭:“賈先生低估下官了,下官再大的胃口也知道一家之力有限。王子騰大人強似下官多矣,下官隻以王大人為楷模。”
賈琮笑撫掌:“王叔父委實為官商楷模。當年我都沒想到這老頭如此清醒,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清清楚楚。”乃話音一轉,“戴大人也必然清楚,福建早先之實力,縱然不說強過廣東,至少也是強過廣西的。如今呢?”
戴憲立時道:“不及兩廣多矣。”
“戴大人可曾想過輸在哪裏。”
戴憲舉起茶盅子一飲而盡,歎道:“王大人在兩廣之策太高明了。”
“福建為何不學了來?”
戴憲苦笑:“他膽兒太大,我們黃大人不敢。”
賈琮微笑道:“黃文綱大人乃一老儒,委實有許多受擎製之處。我瞧著,戴大人比他老人家開明得多。”
戴憲舉目看了看賈琮,想了會子,問道:“賈先生,下官看台灣府多年以來委實不曾有吞並別處之念,仿佛不合常理。”
賈琮道:“‘吞並’二字顯見指的是我朝疆域內之征戰?那得多傷人口。”
戴憲恍然大悟:“是了!賈先生素來推崇征戰外洋。”
賈琮慨然道:“台灣府人口太少,能保證誰都動不了我們便可以了。擴張之事有什麽可急的?世界太大,有了火.槍火炮海船上哪兒去都方便,唯獨不能內戰。我朝每個子民都是珍貴的。”
戴憲連連點頭:“賈先生的意思,下官明白了。”
賈琮抬頭望了望天空,道:“當年戴大人黃大人等諸位在承天府做客的時候,我與各位說了許久的社會發展規律,那些書籍台灣府的書局子裏也有。我知道大人們也許有些會置之不理,但沒想到居然幾乎沒有誰聽進去了;唯有戴大人仿佛聽進去了一些。”
戴憲默然。賈琮也不言語,二人足足靜了半炷香的功夫,戴憲苦笑道:“看著極有道理。終歸我等俱是打小念聖賢書過來的,難以全信。”
“這就是習慣!”賈琮歎道,“明明覺得有道理,還是不肯真的動手去嚐試新東西。”乃哂笑了一下,“故此武將出身還是好些,看王子騰多爽利。”
戴憲又苦笑:“王大人在兩廣所行之策我們也琢磨過。”
賈琮挑眉:“然後?”
“可知他極信任你們台灣府的那些書。”戴憲道,“隻是福建這麽大,我一人推不動。”
賈琮微笑道:“戴大人過謙了,沒有什麽是官府推不動的。大不了,在稅字上動一動。你看王子騰的稅,是不是看著輕、實則多?最早他給做火柴肥皂的工廠減稅減到幾乎沒有,弄得別國的火柴肥皂廠都開不下去了,這兩個市場已全是嶺南貨。他又拿著大筆稅錢修路建學校,看似大筆大筆的花了出去,隻換得了不值錢的民心。道路修好了,貨運的價錢便降低,極利於廣貨北銷。商家錢賺的多,王子騰的稅又增添了。他建的學校多半是理工和技工學校,學生畢業出來幫著改進工廠的技術,製造成本降低、商家賺的多、王子騰的稅也多。磨刀不誤砍柴工。兩廣這般良性循環,他自己始終都在掌舵,且賺的比誰都多、官聲比誰都好。王子騰真的是好官呢。”
戴憲了然一笑,問道:“王大人為何不買個爵位?”
賈琮微微側頭:“他要需要爵位嗎?”戴憲驀然睜大了眼,賈琮飲茶看天。
戴憲腦中頓時想得極遠,唿吸漸重。過了會子,啞聲道:“王大人可想過日後?”
賈琮微笑道:“戴大人有沒有想過,這天下若是百年不能一統,會如何。若三百年不能一統,會如何。”戴憲又怔住了。賈琮搖頭道,“憑他如何。百年後的事,想那麽多幹嘛?後世子孫自有法子。難道他們還不如咱們不成?縱有真龍天子出世,王子騰後裔又哪能少得了一個郡王爺?縱然終會丟了兩廣這地方,有錢有船有槍有炮有私兵有海外地盤,惹不起總躲得起不是?”
戴憲抬目看著他:“王大人有海外地盤?”
“我們家也有。”賈琮舉起茶盅子晃了晃,“雖不大,好歹是塊地方。”
戴憲想了想,道:“是了。賈家豈能沒有海外地盤?”
賈琮道:“台灣府終歸還是要緊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福建、台灣、兩廣能連成一片……”
戴憲深吸了口氣:“原來賈先生來找我,是商議這個的。”
賈琮微笑點頭:“幹杯麽?”戴憲思忖片刻,看了看賈琮圓乎乎的笑臉,不再遲疑,拿起茶壺替自己斟滿一盅。二人以茶代酒碰了下,仰脖子一飲而盡,互視而笑。
後頭數日賈琮與戴憲便往來極密了,總有那麽兩三個時辰湊在一處商議如何將王子騰在兩廣之策移過來。戴憲來了茴香便在旁聽他們議事,賈琮也請了先生教她認字。茴香記性好、認字極快,天資放在大佳臘政府大樓也算前幾號。
這日紅骨記收到京城來信,吳小溪親翻譯出來。柳小七的幾個叔叔都記得二十三年前金陵那事。原來當日往金陵去滅甄得仁一家子的時候去了二十七個人,上頭讓還他們穿了軟甲、並千萬留意機關暗器。不曾想甄得仁家什麽都沒有!全家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尋常百姓,一群大內高手眨眼便將裏裏外外連主帶仆七八十口子殺了個幹淨,雞犬鳥貓不曾留下,並沒有什麽機關暗器,巴巴兒一拳頭打了個空。迴京後稟給先帝,先帝愕然立起,且有幾分驚恐。想了半日,喃喃道:“還能放去哪兒?”便打發他們下去了。
賈琮與吳小溪兩個琢磨了半日,吳小溪道:“甄得仁手裏有件東西,機關暗器。先帝以為在他自己手裏。因忌憚此物,一直不曾滅他的口。”
賈琮接著說:“然而那東西並不在甄得仁自己家裏。肯定也不會在甄應嘉府上。”又想了想,“照他們說的,那東西想必是用來防賊的。會不會甄得仁私吞了皇陵用來防盜墓賊的機關?”
吳小溪道:“或是暗藏了皇宮密室的機關。”
“那玩意肯定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做出來的,不然他就會設法另做一套放在家裏了。得許多工匠合作。甄得仁除了負責木匠工作,還得負責組裝。”賈琮皺眉道,“不對。他要是敢這麽明目張膽,軍隊早圍剿了他家,縱然會白白死掉很多兵士也無礙,皇帝眼中兵卒本是棋子。”
吳小溪不禁點頭:“會不會是先帝以為還用得著他?那怎麽又放他迴了老家的?”
“先帝起先也不知道用不用得著他,遂留著他性命。終有一日確定是用不著了,便放心大膽的滅口。好像也不對啊,老頭不是說先帝命他做了件東西,不用還罷了,用了必被滅口……”賈琮縱然有後世的信息量也猜不出當年是怎麽迴事,搖頭道,“不對。他說的那件東西指的不是那個老樟木盒子,是別的東西。那盒子的本身就是為了被人打開而存在,沒有必要因此滅甄得仁的口。再說,盒子本身沒什麽要緊的,要緊的是裏頭的東西。”
吳小溪道:“那就是另外的東西了?皇帝家還有什麽是最要緊的?”
賈琮口裏反複念了幾遍“他若不用還罷了;若有用的一日,知情者都必滅口無疑。”思忖道:“仿佛不是件好事。先帝用甄得仁做的東西幹了壞事?”
吳小溪橫了他一眼:“皇帝做什麽壞事都不怕人知道,連史書都是他們命人寫的。”
“也有道理。皇帝的權力本身就是沒有限製的。”賈琮伸了個懶腰,“不想了,迴大佳臘去給大家商議討論。”
又過了兩日,金陵的迴信也來了。甄應嘉當真是個好樣的。為了掙錢,也不管尋他打探的人是做什麽的,將甄得仁的事兒全倒了出來。金陵那邊的細作恐怕賈琮他們著急等信兒,撿要緊的先寫了密碼信放進信鴿筒,詳細的另有書信快馬送來。
原來甄得仁幼年師從一位老木匠為師。那老木匠看他機靈,將腹內手藝悉數傳給了他。後先帝使人尋找前朝名匠傳人,聽聞就在江南一帶,甄應嘉便管了此事。查訪數年,雖無證據,卻疑心要找的八成就是甄得仁之師。那會子老木匠已去世好幾年了。甄應嘉舍不得功勞,又不想直愣愣推堂兄出去,便玩了個心眼子,向先帝舉薦甄得仁,還假意說是為了他光宗耀祖。甄得仁有苦說不出,隻盼著先帝瞧不上他。先帝哪能看不懂甄應嘉奏折中的隱語?一道聖旨下來將甄得仁調進京城去了。
甄得仁進京後甄應嘉便不知他做什麽去了。壓根兒打聽不到此人的消息,也不知是死是活。他自然不敢向先帝詢問,隻當沒有這麽個族兄便是。直至十三年之後,甄得仁忽然衣錦還鄉,還得了個小官玩著。甄應嘉知道他必然立了大功,遂與之往來密切了許多。甄得仁起初對他不冷不熱的,日久天長也和睦了起來。
再就是二十四年前,甄得仁忽然來見甄應嘉,說是他怕過不了一年就要沒命,求甄應嘉幫他留條骨血。不求他藏個男孫,藏個女孫也行。甄應嘉本身就疑心這族兄去做什麽不許人知道的事去了。聞言一想,皇陵地下那一塊眼看要修完,登時猜族兄之前那些年會不會給聖人修陵去了。帝王陵寢秘密本是最多的,且修完之後知情者都得滅口。若真是如此,委實必死無疑。念及當年這族兄本是自己捅到天子跟前去的,留下個孫女早晚也是外姓人,甄得仁又不曾犯什麽罪;數個念頭攪在一處,便答應了。
後來便是茴香充作白氏之女送入甄應嘉府上為奴。半年後甄得仁闔府被山匪劫殺;甄應嘉自知乃大內高手所為,嗟歎不已,還偷偷替他們家隱去名姓做了幾場法事。隻是偷藏了茴香,他心裏頭也懼怕的緊。好在先帝全然不知此事,依然寵信他如故。三年後,茴香鋒芒畢露。甄太君嚇著了,道:“這麽機靈的孩子,該不會得仁叮囑過她什麽?”恐怕茴香長大後給自家惹禍,趕忙隨意尋了個借口將她母女二人賣了。
先帝駕崩前八個月,有個太監手持太上皇密旨悄然來金陵,問甄應嘉可知道甄得仁的事。甄應嘉哪裏敢說私藏了人家一個孫女?除去茴香之外,其餘的皆說了。那太監聽罷將信將疑,道:“雜家這就迴京奏與聖人。煩勞甄大人再細想想可有遺漏,雜家說不得明年還會來的。”乃袖手走了。甄應嘉嚇得心驚肉跳。
這太監次年並未再來金陵,後頭也不曾再來。太上皇給先帝送靈時失蹤了。此後也再無人打探甄得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