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那呂三丈看著是個老實人,倒是有幾手風流本事,不過半日功夫便將那賣核桃的賈大嬸哄入了手,領著人家迴了豐隆米行。這幫人本是匪兵,哪裏管這女人是怎麽來的?都圍著呂三丈起哄、讓他請酒。呂三丈也不吝嗇,當真請大夥兒醉了一場。
萬掌櫃見了不禁羨慕:“呂兄弟好運氣!我在長安這麽多年都不曾遇見如此絕色,你才一進城門便遇上了!”
呂三丈得意道:“桃花運這東西,絕非去廟裏上柱香便能得來的!得有三世修行才行。”那賈大嬸在旁聽了,低眉一笑。
橫豎糧草之事有萬掌櫃呢。次日呂三丈便領著拐來的女人出去閑逛、買點子釵環手鐲之類的。中午時分,他二人在醉仙樓要了個雅間,竟與進來服侍的店小二同桌吃飯。這小二便是程馳假扮的,當日賈敘飛鴿傳書從承天府調了五千特種營兵士過來,如今都混在長安城內自己玩呢。施黎也早一步到了長安,直從隔壁屋子溜過來。四人遂如此這般商議起來。
過了幾日,賈大嬸出門買針線,偶見米行外頭有幾個花子。她如今靠上了有錢的男人,手頭便大方起來,施舍了他們幾個錢,迴去笑矜矜說給呂三丈聽。呂三丈正在院子裏看兄弟們比試武藝,讚道:“還是你們女人家心善。”
賈大嬸歎道:“獨有兩個,我沒給他們錢。”她頓了片刻道,“旁人都是老弱婦孺或身有殘疾,上街乞討情有可原;唯有那兩個身強體壯。有手有腳、無病無災,做點子什麽不好?米行難道是舍米的?既在米行門口,何不進來討點子活計做做?故此旁人我都給了,唯獨不給那兩個。”
呂三丈與兄弟們都讚道:“大嬸做得極是!這等人,沒那麽多閑錢施舍他們。”
賈大嬸愈發笑得歡喜,又道:“他兩人倒還有點子羞恥之心,見旁人都有、獨他二人沒有,也並沒有來爭討。若來爭討,便是無藥可救了。”
呂三丈思忖道:“既是好端端的男子,寧可要飯也不做活,保不齊是有什麽難言之隱。”
“這個卻瞧不出來。”
呂三丈乃記下此事,迴頭向萬掌櫃說了,道:“不如讓他們來米行做點子雜活,能幫他們一手也罷了。連女人都念著自己做點子活計討生活。”
萬掌櫃大驚:“那賈大嬸說,有兩個身強體壯的漢子在我們米行門口要飯?”
“正是。”
“旁人都得了錢、他二人沒有,也沒個表示?”
呂三丈道:“終歸有幾分廉恥之心。他們若去討要賞錢,我自不會想著煩勞萬掌櫃幫他們一手。”
萬掌櫃臉上遂變了色,道:“呂兄弟說的是。咱們米行素來是長安城的大善戶,也用得上有力氣的。”
遂立時去外頭查看乞丐。果然有兩個二十七八的男子,身子健壯,一個在西一個在東,穿著破爛衣裳蹲著要飯。萬掌櫃迴到店中思忖片刻,打發了個管事去問他二人可要來做活。過一時那管事氣哼哼的迴來道:“兩個賤骨頭!隻想白白要飯、半分活不想做!這般毫不可憐之人咱們莫要給他們半個銅錢!”
萬掌櫃愈發擰緊了眉頭,喃喃自語道:“竟有兩個!焉能是偶然的?”乃去後門瞧了瞧,也有個牛高馬大、無病無災的乞丐坐著;西北角的角門亦然。縱是傻子也知道自家被盯上了。忙向店裏的夥計詢問這些乞丐何時來的。
有個老夥計道:“上個月就來了!我也勸過他們找活計,他們皆懶,說是找活計辛苦受累,不如討來的方便。”
萬掌櫃道:“豈有此理!我這裏不白養花子,轟走、都轟走!”遂命人將那幾個都轟走了。
才安生了兩日,又有瞧著不瞎的算卦瞎子、賣不出去貨品的小販、幹拿著扁擔不攬生意的挑夫。萬掌櫃愈發不安生了。
這日他去外頭談生意,打發了個心腹夥計先迴去,讓他到鋪子周遭轉悠一圈兒,查看那些挑夫小販可都還在。一時夥計迴到道:“都在呢。”萬掌櫃遂不迴鋪子,直去城外大糧倉查查賬。因這大糧倉實在太大,事兒也多。除去賬目,防火防潮最是要緊。萬掌櫃又絮叨,眨眼天色漸黑,他遂幹脆在那兒住了一宿,預備明兒再迴城。當晚三更,旁人具睡了,萬掌櫃獨自爬起來。親掌了燈籠,悄悄開了幾處糧倉查看。見滿滿的都是米,遂安心了些。次日迴到鋪子裏,愈發留神那幾個小販了。
打小跟著賈琮在梨香院長大的那群小子裏頭,好人不多,特種營程馳算一個。他與施黎商議道:“好歹人家方家將這些東西仔細保存了好幾年,也能讓他們太虧。”
施黎道:“程將軍的意思是?”
程馳道:“換些米糧進去,隻當我們負重訓練。”
施黎翻了個白眼:“虧我方才還有一瞬間錯覺你是個好人,我錯了。”
“好人歹人算不上。”程馳道,“五老爺說了,方家還有用。他才來了一迴方家便丟了大宗的東西不大好。”
“罷了罷了!你手上有兵你說了算!”
不日,有個京城來的穆少爺,瞧模樣便是紈絝。自稱是東平郡王沾親帶故的侄孫子,欲到長安來開家米行。乃繞著全城的米行轉了數日四處看鋪子,並高價從一個大戶手裏買了一大片糧倉——連裏頭的糧食一道買的,離豐隆米行的糧倉不遠。這個穆少爺眼刁,盤桓了十幾日,一個合眼的鋪子都沒瞧上。莫看人家沒看好鋪子,人家有銷路!沒多久,就見一車車的糧米拉走,運去魯國充做軍糧,給遠在東瀛的劉侗送去了。
這穆少爺瞎折騰的功夫,豐隆米行運迴蜀國的糧草已預備齊全了。呂三丈再三謝了萬掌櫃,領著兵士押運輛車而去。那個賈大嬸自然是帶著的。虧得賈大嬸之父兄從前在馬行做過事,她會騎馬。再過些日子,穆少爺覺得開米行太辛苦,又低價把糧倉全都賣迴了原先的那東家,道:“還是做紈絝舒坦。”遂拍拍袖子迴京去了!那糧倉原主平白賺了筆差價錢。
豐隆米行前後那幾個算卦的賣燈籠的忽然都不見了。萬掌櫃起初還有些起疑,偏有迴商會,幾個米行東家閑聊時,都說起自己鋪子前後左右有人扮作乞丐盯梢,後來忽然不見了。將日子一盤算,都是同時來同時走的,走的日子可巧就是穆少爺賣迴糧倉的日子。大夥兒都笑道:“莫非是那穆少爺派來取經的?”萬掌櫃聽說了,便安下心來。
那一頭呂三丈押運糧草迴營,方家見他帶迴來一個女人,都有些不痛快。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群太太奶奶姨奶奶常年都是當主子,縱如今落了難,也比賈大嬸一個民間女子強些,個個瞧賈大嬸不上。再有,呂三丈模樣生的好,又有本事,方二太太正盤算著將下頭一個姨娘許給他呢。誰知走了一趟長安,竟帶迴來一個賣核桃的!好端端的算盤全讓她攪了。滿心的不痛快,支使幾個牙尖嘴利的姨娘去挑賈大嬸的事兒。
誰知賈大嬸竟不是好惹的!嘴皮子比刀子還利索,三言兩語的噎得那幾個姨娘眼圈子都紅了。迴去告訴二太太:“這賣核桃的當真口吐核桃,又硬又損,慣會顛倒黑白。她竟說如今我們闔府都在依著她男人活命!”
二太太聞言大怒,立時去見方老夫人,添油加醋說了半日,末了道:“這個賈氏決計是留不得的。老太太,咱們家雖暫時有難,終究是正二品大員的人家。這賈氏不守婦道與人私奔,還興的了不得!女孩兒們都還小,見了這樣的野女人還了得!”
方老夫人歎道:“呂三丈乃是市井莽夫,哪裏會在意這些!但凡見個模樣好的他便愛上了。”
二太太道:“咱們家也有幾個姨娘,白放著無用,給他一個便是。”
方老夫人思忖道:“我瞧他極喜歡那賈氏,未必肯趕她走。”
二太太道:“一個野女人,哪裏比得了咱們這樣人家調理過的好!”
方老夫人遲疑了片刻,道:“罷了,且試一試。”
遂命人去請呂三丈來,與他說了半日規矩。呂三丈本是粗人,從不曾聽過這些。才聽了幾句,呂三丈便皺眉道:“老夫人,這些都是你們大戶人家的規矩。我又不與大戶人家結親,要聽來作甚?”
方老夫人道:“呂將軍胸中有大丘壑,早晚必成大器。這些規矩你遲早都要守的。”
呂三丈擺手道:“不用。但凡有一日依著老夫人吉言,我姓呂的成了朝廷大將,也不耐煩守這些文人酸腐規矩。誰能奈我何?”
方老夫人無奈,隻得道:“你帶來的那個女人來曆可疑。起先是我們方家沒考慮周全,早該替你預備個女人的。不如這樣可好?我們送你兩個俏麗的,你將那女人送走。”
呂三丈立時道:“萬萬使不得!她本是我弄來的,豈能送走!此處離長安好生路遠,我把她帶來了,又讓她如何過活?”
方老夫人道:“她在長安還不是做點子賣核桃的勾當?如今隻取些銀錢替她謀份產業安置了,豈不更好?”呂三丈便有幾分猶豫。
方老夫人再勸了幾句,讓他迴去好生想想。誰料呂三丈迴去一看就賈大嬸的模樣就什麽都忘了。賈大嬸愈發猖狂了,沒事繞著彎子罵幾個太太奶奶取樂。因她罵的有趣,常有兵卒特特去聽她罵人玩。
過了幾日,呂三丈遂與方易飛商量著該出去尋兩個富戶借錢了。他道:“咱們如水泊梁山一般,本是替天行道的。好人家不動,單劫那些貪贓枉法的髒官汙吏、仗勢欺人的豪門惡奴。”方易飛自然答應。呂三丈遂領著她從如何篩選肥羊、如何勘察地勢、如何分派兵卒一件件手把手的教她。數日後,擇了金堂縣一個蜀王府大管事家下手,得了許多財帛迴來。後又領兵去遠些的縣城打劫了兩迴,皆得了不少收成。方家愈發歡喜了。
不曾想,頭一日大夥兒還歡慶萬事皆越來越好,次日大早上起來,呂三丈不辭而別了!並將那個賣核桃的賈大嬸帶走了。眾人麵麵相覷,不免猜測出了何事。
有個當日從青城山勸說呂三丈入夥的漢子沉著臉慢慢走到一眾小頭領麵前大聲道:“呂將軍昨夜走了。”
眾人忙問:“他怎麽走了?”
“他說,如今易飛少爺已能服眾,有他不多沒他不少。”
眾人嘩然:“那小娃娃與呂將軍哪裏比得!快些請呂將軍迴來!”
那漢子捧起手中一個包袱道:“這裏頭是他出門這些日子,不知道哪位太太奶奶送給賈大嬸的點心。賈大嬸見點心精致、舍不得吃,擱在案子上。不想讓一隻不知哪裏來的野鬆鼠偷吃了。那鬆鼠便死了。”
“轟——”眾人一陣大亂。有些人早看出太太奶奶們不喜歡賈大嬸,竟沒想到她們想要賈大嬸的性命!賈大嬸爽利大方,兵士們都喜歡她,哪裏容旁人害她?遂鬧了起來。
方老夫人得知大急,命人快些去查。偏查了數日,根本查不出來那點心是誰給的。隻是須得給下頭的人一個交代不是?遂拿了一個慣常尋賈大嬸不是的姨娘,隻說那下了藥的點心是她做的,方易飛將這女子陣前斬首。這女子臨死前淒聲喊冤,沒人救她。隻是人都走了,再尋也尋不迴來。好在方易飛已立下軍威,遂領著這些兵馬立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專心當了山賊。
方家在山裏為匪的這些日子,成都又有新鮮樂子了。京師新近出了本評話叫做《淄衣記》,說的是先京營節度使丁家一位小姐紅顏命薄、遇人不淑的故事。這女子平生遭際坎坷,令人憐憫哀傷。這書裏頭不光寫的真姓實名、連幾位王爺都不曾避諱,且有許多香豔橋段,眨眼便傳入各國。裏頭極要緊的一個人物便是蜀王。蜀王在京中的特使見了,急忙買了兩本使人快馬送入蜀國。
蜀王一瞧,裏頭的事大都不錯不說,連丁氏就住在昭覺寺都寫了!旁的顧不得,先命那丁氏從昭覺寺搬出去。
與他而言,不過是年少時一樁風流韻事;蜀王妃看了還了得?她長子便死在郭樞之手,這些年來竟沒人告訴她丁忘機是郭樞之子!立時招了世子過來,將那評話丟給他,淡淡的說:“你還記得你哥哥麽?”
世子苦笑道:“丁氏幫著父王除掉了郭樞。”
“你父王是你父王,你是你。”蜀王妃道,“你是你父王的親生兒子,難不成他還會因為一個外人怪罪你麽?”
萬掌櫃見了不禁羨慕:“呂兄弟好運氣!我在長安這麽多年都不曾遇見如此絕色,你才一進城門便遇上了!”
呂三丈得意道:“桃花運這東西,絕非去廟裏上柱香便能得來的!得有三世修行才行。”那賈大嬸在旁聽了,低眉一笑。
橫豎糧草之事有萬掌櫃呢。次日呂三丈便領著拐來的女人出去閑逛、買點子釵環手鐲之類的。中午時分,他二人在醉仙樓要了個雅間,竟與進來服侍的店小二同桌吃飯。這小二便是程馳假扮的,當日賈敘飛鴿傳書從承天府調了五千特種營兵士過來,如今都混在長安城內自己玩呢。施黎也早一步到了長安,直從隔壁屋子溜過來。四人遂如此這般商議起來。
過了幾日,賈大嬸出門買針線,偶見米行外頭有幾個花子。她如今靠上了有錢的男人,手頭便大方起來,施舍了他們幾個錢,迴去笑矜矜說給呂三丈聽。呂三丈正在院子裏看兄弟們比試武藝,讚道:“還是你們女人家心善。”
賈大嬸歎道:“獨有兩個,我沒給他們錢。”她頓了片刻道,“旁人都是老弱婦孺或身有殘疾,上街乞討情有可原;唯有那兩個身強體壯。有手有腳、無病無災,做點子什麽不好?米行難道是舍米的?既在米行門口,何不進來討點子活計做做?故此旁人我都給了,唯獨不給那兩個。”
呂三丈與兄弟們都讚道:“大嬸做得極是!這等人,沒那麽多閑錢施舍他們。”
賈大嬸愈發笑得歡喜,又道:“他兩人倒還有點子羞恥之心,見旁人都有、獨他二人沒有,也並沒有來爭討。若來爭討,便是無藥可救了。”
呂三丈思忖道:“既是好端端的男子,寧可要飯也不做活,保不齊是有什麽難言之隱。”
“這個卻瞧不出來。”
呂三丈乃記下此事,迴頭向萬掌櫃說了,道:“不如讓他們來米行做點子雜活,能幫他們一手也罷了。連女人都念著自己做點子活計討生活。”
萬掌櫃大驚:“那賈大嬸說,有兩個身強體壯的漢子在我們米行門口要飯?”
“正是。”
“旁人都得了錢、他二人沒有,也沒個表示?”
呂三丈道:“終歸有幾分廉恥之心。他們若去討要賞錢,我自不會想著煩勞萬掌櫃幫他們一手。”
萬掌櫃臉上遂變了色,道:“呂兄弟說的是。咱們米行素來是長安城的大善戶,也用得上有力氣的。”
遂立時去外頭查看乞丐。果然有兩個二十七八的男子,身子健壯,一個在西一個在東,穿著破爛衣裳蹲著要飯。萬掌櫃迴到店中思忖片刻,打發了個管事去問他二人可要來做活。過一時那管事氣哼哼的迴來道:“兩個賤骨頭!隻想白白要飯、半分活不想做!這般毫不可憐之人咱們莫要給他們半個銅錢!”
萬掌櫃愈發擰緊了眉頭,喃喃自語道:“竟有兩個!焉能是偶然的?”乃去後門瞧了瞧,也有個牛高馬大、無病無災的乞丐坐著;西北角的角門亦然。縱是傻子也知道自家被盯上了。忙向店裏的夥計詢問這些乞丐何時來的。
有個老夥計道:“上個月就來了!我也勸過他們找活計,他們皆懶,說是找活計辛苦受累,不如討來的方便。”
萬掌櫃道:“豈有此理!我這裏不白養花子,轟走、都轟走!”遂命人將那幾個都轟走了。
才安生了兩日,又有瞧著不瞎的算卦瞎子、賣不出去貨品的小販、幹拿著扁擔不攬生意的挑夫。萬掌櫃愈發不安生了。
這日他去外頭談生意,打發了個心腹夥計先迴去,讓他到鋪子周遭轉悠一圈兒,查看那些挑夫小販可都還在。一時夥計迴到道:“都在呢。”萬掌櫃遂不迴鋪子,直去城外大糧倉查查賬。因這大糧倉實在太大,事兒也多。除去賬目,防火防潮最是要緊。萬掌櫃又絮叨,眨眼天色漸黑,他遂幹脆在那兒住了一宿,預備明兒再迴城。當晚三更,旁人具睡了,萬掌櫃獨自爬起來。親掌了燈籠,悄悄開了幾處糧倉查看。見滿滿的都是米,遂安心了些。次日迴到鋪子裏,愈發留神那幾個小販了。
打小跟著賈琮在梨香院長大的那群小子裏頭,好人不多,特種營程馳算一個。他與施黎商議道:“好歹人家方家將這些東西仔細保存了好幾年,也能讓他們太虧。”
施黎道:“程將軍的意思是?”
程馳道:“換些米糧進去,隻當我們負重訓練。”
施黎翻了個白眼:“虧我方才還有一瞬間錯覺你是個好人,我錯了。”
“好人歹人算不上。”程馳道,“五老爺說了,方家還有用。他才來了一迴方家便丟了大宗的東西不大好。”
“罷了罷了!你手上有兵你說了算!”
不日,有個京城來的穆少爺,瞧模樣便是紈絝。自稱是東平郡王沾親帶故的侄孫子,欲到長安來開家米行。乃繞著全城的米行轉了數日四處看鋪子,並高價從一個大戶手裏買了一大片糧倉——連裏頭的糧食一道買的,離豐隆米行的糧倉不遠。這個穆少爺眼刁,盤桓了十幾日,一個合眼的鋪子都沒瞧上。莫看人家沒看好鋪子,人家有銷路!沒多久,就見一車車的糧米拉走,運去魯國充做軍糧,給遠在東瀛的劉侗送去了。
這穆少爺瞎折騰的功夫,豐隆米行運迴蜀國的糧草已預備齊全了。呂三丈再三謝了萬掌櫃,領著兵士押運輛車而去。那個賈大嬸自然是帶著的。虧得賈大嬸之父兄從前在馬行做過事,她會騎馬。再過些日子,穆少爺覺得開米行太辛苦,又低價把糧倉全都賣迴了原先的那東家,道:“還是做紈絝舒坦。”遂拍拍袖子迴京去了!那糧倉原主平白賺了筆差價錢。
豐隆米行前後那幾個算卦的賣燈籠的忽然都不見了。萬掌櫃起初還有些起疑,偏有迴商會,幾個米行東家閑聊時,都說起自己鋪子前後左右有人扮作乞丐盯梢,後來忽然不見了。將日子一盤算,都是同時來同時走的,走的日子可巧就是穆少爺賣迴糧倉的日子。大夥兒都笑道:“莫非是那穆少爺派來取經的?”萬掌櫃聽說了,便安下心來。
那一頭呂三丈押運糧草迴營,方家見他帶迴來一個女人,都有些不痛快。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群太太奶奶姨奶奶常年都是當主子,縱如今落了難,也比賈大嬸一個民間女子強些,個個瞧賈大嬸不上。再有,呂三丈模樣生的好,又有本事,方二太太正盤算著將下頭一個姨娘許給他呢。誰知走了一趟長安,竟帶迴來一個賣核桃的!好端端的算盤全讓她攪了。滿心的不痛快,支使幾個牙尖嘴利的姨娘去挑賈大嬸的事兒。
誰知賈大嬸竟不是好惹的!嘴皮子比刀子還利索,三言兩語的噎得那幾個姨娘眼圈子都紅了。迴去告訴二太太:“這賣核桃的當真口吐核桃,又硬又損,慣會顛倒黑白。她竟說如今我們闔府都在依著她男人活命!”
二太太聞言大怒,立時去見方老夫人,添油加醋說了半日,末了道:“這個賈氏決計是留不得的。老太太,咱們家雖暫時有難,終究是正二品大員的人家。這賈氏不守婦道與人私奔,還興的了不得!女孩兒們都還小,見了這樣的野女人還了得!”
方老夫人歎道:“呂三丈乃是市井莽夫,哪裏會在意這些!但凡見個模樣好的他便愛上了。”
二太太道:“咱們家也有幾個姨娘,白放著無用,給他一個便是。”
方老夫人思忖道:“我瞧他極喜歡那賈氏,未必肯趕她走。”
二太太道:“一個野女人,哪裏比得了咱們這樣人家調理過的好!”
方老夫人遲疑了片刻,道:“罷了,且試一試。”
遂命人去請呂三丈來,與他說了半日規矩。呂三丈本是粗人,從不曾聽過這些。才聽了幾句,呂三丈便皺眉道:“老夫人,這些都是你們大戶人家的規矩。我又不與大戶人家結親,要聽來作甚?”
方老夫人道:“呂將軍胸中有大丘壑,早晚必成大器。這些規矩你遲早都要守的。”
呂三丈擺手道:“不用。但凡有一日依著老夫人吉言,我姓呂的成了朝廷大將,也不耐煩守這些文人酸腐規矩。誰能奈我何?”
方老夫人無奈,隻得道:“你帶來的那個女人來曆可疑。起先是我們方家沒考慮周全,早該替你預備個女人的。不如這樣可好?我們送你兩個俏麗的,你將那女人送走。”
呂三丈立時道:“萬萬使不得!她本是我弄來的,豈能送走!此處離長安好生路遠,我把她帶來了,又讓她如何過活?”
方老夫人道:“她在長安還不是做點子賣核桃的勾當?如今隻取些銀錢替她謀份產業安置了,豈不更好?”呂三丈便有幾分猶豫。
方老夫人再勸了幾句,讓他迴去好生想想。誰料呂三丈迴去一看就賈大嬸的模樣就什麽都忘了。賈大嬸愈發猖狂了,沒事繞著彎子罵幾個太太奶奶取樂。因她罵的有趣,常有兵卒特特去聽她罵人玩。
過了幾日,呂三丈遂與方易飛商量著該出去尋兩個富戶借錢了。他道:“咱們如水泊梁山一般,本是替天行道的。好人家不動,單劫那些貪贓枉法的髒官汙吏、仗勢欺人的豪門惡奴。”方易飛自然答應。呂三丈遂領著她從如何篩選肥羊、如何勘察地勢、如何分派兵卒一件件手把手的教她。數日後,擇了金堂縣一個蜀王府大管事家下手,得了許多財帛迴來。後又領兵去遠些的縣城打劫了兩迴,皆得了不少收成。方家愈發歡喜了。
不曾想,頭一日大夥兒還歡慶萬事皆越來越好,次日大早上起來,呂三丈不辭而別了!並將那個賣核桃的賈大嬸帶走了。眾人麵麵相覷,不免猜測出了何事。
有個當日從青城山勸說呂三丈入夥的漢子沉著臉慢慢走到一眾小頭領麵前大聲道:“呂將軍昨夜走了。”
眾人忙問:“他怎麽走了?”
“他說,如今易飛少爺已能服眾,有他不多沒他不少。”
眾人嘩然:“那小娃娃與呂將軍哪裏比得!快些請呂將軍迴來!”
那漢子捧起手中一個包袱道:“這裏頭是他出門這些日子,不知道哪位太太奶奶送給賈大嬸的點心。賈大嬸見點心精致、舍不得吃,擱在案子上。不想讓一隻不知哪裏來的野鬆鼠偷吃了。那鬆鼠便死了。”
“轟——”眾人一陣大亂。有些人早看出太太奶奶們不喜歡賈大嬸,竟沒想到她們想要賈大嬸的性命!賈大嬸爽利大方,兵士們都喜歡她,哪裏容旁人害她?遂鬧了起來。
方老夫人得知大急,命人快些去查。偏查了數日,根本查不出來那點心是誰給的。隻是須得給下頭的人一個交代不是?遂拿了一個慣常尋賈大嬸不是的姨娘,隻說那下了藥的點心是她做的,方易飛將這女子陣前斬首。這女子臨死前淒聲喊冤,沒人救她。隻是人都走了,再尋也尋不迴來。好在方易飛已立下軍威,遂領著這些兵馬立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專心當了山賊。
方家在山裏為匪的這些日子,成都又有新鮮樂子了。京師新近出了本評話叫做《淄衣記》,說的是先京營節度使丁家一位小姐紅顏命薄、遇人不淑的故事。這女子平生遭際坎坷,令人憐憫哀傷。這書裏頭不光寫的真姓實名、連幾位王爺都不曾避諱,且有許多香豔橋段,眨眼便傳入各國。裏頭極要緊的一個人物便是蜀王。蜀王在京中的特使見了,急忙買了兩本使人快馬送入蜀國。
蜀王一瞧,裏頭的事大都不錯不說,連丁氏就住在昭覺寺都寫了!旁的顧不得,先命那丁氏從昭覺寺搬出去。
與他而言,不過是年少時一樁風流韻事;蜀王妃看了還了得?她長子便死在郭樞之手,這些年來竟沒人告訴她丁忘機是郭樞之子!立時招了世子過來,將那評話丟給他,淡淡的說:“你還記得你哥哥麽?”
世子苦笑道:“丁氏幫著父王除掉了郭樞。”
“你父王是你父王,你是你。”蜀王妃道,“你是你父王的親生兒子,難不成他還會因為一個外人怪罪你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