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漳州刑房吏董明指賈維斯行刺譚默。賈維斯怔了怔:“嗯?”
董明道:“賈將軍不認麽?”
賈維斯道:“沒頭沒腦的認什麽?”
董明乃作了個揖:“得罪了。賈將軍隻露了兩個破綻。其一,刺客在譚府的樹枝子上留了一根黑絲,那黑絲浸過香料。綠林男子的衣裳誰浸香料的?要麽是怪人,要麽便是為了防著有犬循跡。小吏之犬追到那裁縫家便尋不著刺客蹤跡,偏堂前灰盆中有絲綢之灰,想必是將夜行衣燒了。若是愛熏香的怪人,不必燒之。必然是為了防著小吏之犬。”
賈維斯道:“董大人所言雖不著邊際,末將多少能聽懂些。”
董明道:“絲綢的夜行衣舍得隨手燒掉,可知刺客並非貧寒之人。倘若是那裁縫家的親友,如今肯替他們行刺知府、早年卻不肯接濟,顯見說不過去的。若說刺客新近發財亦不通。俗話說,富三年脫不得窮氣。窮人暴富,不肯錦衣夜行,尋常衣食亦不肯奢侈。縱然舍得做絲綢夜行衣,也舍不得輕易付之一炬。故此小吏想來,隻怕刺客並非裁縫家親友,不過是借了他們家鬧鬼的名頭遮掩身份罷了。”
賈維斯點頭道:“末將明白了。”
董明道:“譚大人這會子死了,小吏免不得疑心賈將軍麾下。這幾日小吏走遍了滿城的花樓、胭脂鋪子與紙坊,委實沒有貴軍中人去花樓。”他乃取出了那張“神盾局”的紙片子,“兩家紙坊和六家胭脂鋪子都認出來,這紙與上頭的胭脂皆出自台灣府。胭脂濃鬱,極得粉頭喜歡;紙卻是極好是上等紙。隻是貴軍人多,小吏也不知刺客是誰。再細細迴想賈將軍前些日子所言,卻還有一個破綻。”
賈維斯微微一笑:“請說。”
董明道:“小吏說刺客必是男子、且與將軍身形相似。將軍立時道,隻怕已娶了媳婦。胭脂一物、女子皆用,將軍之母親、姐妹並貴軍那位林軍師大約都有的。賈將軍是個周全人。尋常周全人聽說‘胭脂’,大約會想著那刺客或家中有女眷、或外頭有相好,怎會想到刺客已娶了媳婦?除非將軍心有顧忌想撇清自己——賈將軍尚未成婚吧。”
賈維斯啼笑皆非:“隻怕董大人誤會了。末將離家多年,難見父母姊妹,慣於軍營往來。軍中男子能沾到胭脂的,唯有已成家的。”
董明聞言愈發疑心就是他了。賈維斯起先不曾反駁他,這會子棄幹而描枝、率先解釋的不是他為何不會殺譚默,而是“胭脂”。
賈維斯輕歎一聲道:“實不相瞞,我們原本隻打算於漳州休整兩三日便走的。偏末將那日在街頭偶然看見一個人,疑心頓起,遂在貴城多駐了些日子,欲打探此人究竟。”
董明問道:“誰?”
“李崎之。”
董明一怔:“李先生?”
賈維斯奇道:“他沒有改個名字麽?”
董明道:“不曾。賈將軍認得他麽?”
賈維斯道:“末將早年居京中讀書之時曾與李兄結交,後他們家惹上了家兄,便淡了往來。”他正色道,“想必漳州官吏並不知道李崎之乃晉王外侄兒。”
董明稍吃了一驚:“晉王外侄?”
“還是嫡長那一房的,且乃李家最拔尖的子弟,在京中名聲很不小。他不去晉國幫著做事、跑來福建作甚?若說晉王想謀福建,怎麽不派他去巡撫黃大人身邊、卻在漳州?”賈維斯淡然一笑,“先不說末將與譚大人無冤無仇、何須殺他;縱想殺,入城當日便殺了,還可大振軍威、並替漳州百姓出氣。隻是末將眼中還瞧他不上,李崎之比他分量足些。”
董明道:“小吏知道李先生必出自名門,倒是沒想到晉王頭上,平素不曾見他提起。”乃拱手道,“小吏疑心不減,再去查看。”
賈維斯微微一笑,也抱拳道:“董大人,”旋即住了口,略一思忖,道,“有些話不當末將說,軍師說才妥帖。改日我家軍師請大人飲茶,還望大人莫要推脫。”
董明眼神一動,作了個揖:“久仰林軍師盛名,小吏幸甚。”
賈維斯也迴了個揖,翻身上馬,領著親兵走了。
又過了三日,有人給董明送了張帖子請他喝茶,果然就是賈軍的那姓林的軍師。董明依著時辰到了茶樓,見賈維斯與一書生裝扮女子已候著了,忙作揖:“賈將軍。這位想來便是林軍師。”這林軍師就如譚默所言,雖美貌無雙、一身氣度卻是遮掩住了容貌。
賈林二人站起來還禮,又命店家上了茶,林黛玉乃含笑道:“董大人上迴說疑心我們賈將軍是刺客,可尋著證據了沒?”
董明苦笑道:“不曾。賈將軍做事幹淨。”
賈維斯道:“實在董大人不過是猜的,想詐末將一詐罷了。”
董明搖頭道:“一個破綻足矣,小吏心知是將軍所為。隻是實在對將軍知之甚少、猜不出原委;並尋不著證據罷了。”乃拱手道,“橫豎沒有證據,將軍就對小吏實說了罷。”
賈維斯道:“董大人,末將與譚大人素昧平生,實在毫不相幹。”
董明低眉看著茶盞子道:“不說便罷了,小吏隻慢慢猜去。”
林黛玉笑道:“世態萬千,若隻憑猜測何其艱難。曾聽人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董大人既猜不出原委,不如同我們一道去台灣府,多與賈將軍相處些日子,保不齊能猜出來?”
董明怔了怔:“林軍師這承認了?”
“非也。”黛玉道,“本軍師這是給董大人下鉤子,想引著您渡海。董大人這般人才,正是台灣府想要的。漳州上下皆是那般官吏,想來董大人並不得意。台灣知府賈璉是個甩手掌櫃,一不貪墨錢財——他家中極富庶,二不欺壓百姓,三不苛待下屬;最難得的是,賈大人從不以外行管內行,各人擅長之事各人自己處置。”
董明聽她說“引著您渡海”略驚了一驚,後來便麵色無波,最後聽到“外行管內行”目光忍不住跳動。林黛玉笑道:“董大人已動心了。”
董明垂目道:“軍師好意小吏心領。小吏並無多大抱負,溫飽便好。”
林黛玉道:“賈將軍才到漳州頭一日,於酒宴上見了各色官吏,迴來隻提了董大人一個。說是神色清明,不似與旁人同流合汙之態。董大人,我隻問一句話,你在漳州為吏多年,可舒坦痛快麽?”
董明瞧了瞧他二人:“二位是因為這個殺了譚大人麽?”
黛玉道:“董大人自己想想。今有個昏官壓在我們想撬走的人才頭上;是讓那昏官一直拘束他不得誌好、還是殺了那昏官好?董大人想必知道,我軍這趟來福建為的是耀武,好同福建爭奪人口。故此,不曾動福建半個貪官汙吏。有了譚大人,漳州活不下去的百姓許多都會渡海而去。台灣府什麽都缺,最缺人口。有了人口,什麽都好辦。”
董明眉頭一皺。依著這話,實在他們沒必要殺譚默的。隻是這幾日他已暗暗瞧過他們營中的各位大小將軍,其飲食舉止再沒有第二個是養在富貴人家的;唯獨賈維斯規矩禮儀不俗。並聽李崎之說他自小在榮國府長大,極得賈赦寵愛,其父也是榮國府大房最要緊的掌櫃。除去他誰還舍得拿一件絲綢夜行衣隨手燒了?
黛玉又道:“古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譚大人雖死,整個漳州上下卻是難有多大變化。台灣府雖小,卻能令董大人大展才學。並可幫著董大人立書、將大人之學傳於後世。”
董明立時瞪大了眼。雖隻有一霎便收了迴去,賈維斯林黛玉皆看得清楚,互視而笑。董明也知道他二人看清楚了,便有幾分訕然,道:“小吏既是查錯了人,怎麽軍師還瞧得上小吏?”
黛玉道:“董大人有幾樣好處。其一,心細;其二,求證;其三,膽大。做董大人這一行的,敢疑心一個看似全然不可能犯案之人並試探之,極是難得。然而董大人身為小吏,少知天下事,眼界約束了董大人之技藝,實在可惜。倘若董大人之知聞能愈發廣博些,此案大約不會查錯了。”
董明乃作揖道:“請林軍師指教。”
黛玉搖頭道:“我這會子還推測不出來。今天下分崩、諸王紛爭;神盾局為局外所在,但凡給錢什麽都做。漳州在閩西,近嶺南、亦近台灣。譚默乃是昏官。遇刺身亡、遇刺之時城中駐紮著台灣府的賈維斯、他頂頭上司黃文綱這會子讓我們程將軍請去承天府喝茶了。許多事糾結在一處,尚且看不出譚默死後誰能得好處。”
她說的大大方方的,董明不禁有幾分疑心自己弄錯了。
林黛玉又道:“對了,董大人若肯來台灣府,還有一個好處。沒有什麽人是動不得的。你查案子,縱然查到賈赦頭上去也無礙。”
賈維斯笑道:“末將又想到了一個。董大人若嫌台灣府有趣的案子少,天下各國有什麽奇怪的破不了的案子,都可去查查。”
董明苦笑道:“二位挖牆腳倒是連高官厚祿都不提的?”
林黛玉一怔:“還用說麽?顯見榮國府一不缺錢財二不缺前程。”
賈維斯忙說:“董大人,錢就不提了,必對得起董大人一身才學;前程麽,刑部侍郎也是有望的。”
董明道:“怎的不尚書?”
黛玉搖頭道:“董大人這性子做不得尚書,安心當個技術人員便好。”
董明哈哈笑了片刻,站起來道:“小吏委實心動。此事不小,可容小吏思忖幾日?”
黛玉忙說:“這個自然。”
董明又喝盡盞中餘下的半盞茶,拱手告辭。黛玉留在屋中候著,賈維斯親將董明送出了茶樓。
一時他迴來,笑問:“軍師看,此事可成麽?”
黛玉道:“已成了七分。做他這一行的,最憋屈之事莫過於分明查出了兇手,卻因那人身份不俗、無可奈何。他留在漳州早晚是其餘官吏的眼中釘肉中刺,何苦來;不如到咱們島上去,正好管管舅舅下頭那些亂七八糟的人。橫豎有璉二哥撐腰,怕什麽。”
賈維斯笑道:“臨來時璉二哥讓咱們替他尋個有些本事、與台灣府和京城都沒瓜葛的刑吏,眼見都快要迴去還沒尋著,我都有幾分著急了。不想在這兒遇上一個,可是老天爺給的不是?”
黛玉忍俊不禁道:“他怎會疑心到你頭上去?橫豎不沾的。”
賈維斯搖頭道:“他也沒別的線索,隻盯著那絲綢夜行衣了。終究是小地方的人,少了些見識。”乃嘖嘖道,“早年賢王尋神盾局買一個消息就是三千兩白銀!”乃喊人結賬,領著親兵護著他們軍師走了。
一時迴到營帳,黛玉問道:“你怎麽知道有人在偷聽?別是咱們演戲給神仙看。”
賈維斯道:“我特挑了那茶樓的。才一進去便知道他們在屋中安置了偷聽用的銅管子——我哥哥是怡紅院的管事,那個怡紅院也有。茶樓是譚默親家開的。咱們請董明吃茶,沒人偷聽才怪。”
黛玉又瞟了他一眼:“怎麽夜行衣用絲綢的?將軍好生富庶。”
賈維斯道:“輕,行軍帶著方便。”林黛玉撲哧笑出聲來。他二人又互視了幾眼,忍不住笑了半日。
黛玉問道:“已留在此處多時了,依你看哪天走?”
賈維斯道:“再等等,且看董大人可能替咱們將李崎之探明白不能。”黛玉莞爾。
賈維斯並未猜錯,今日他們坐在雅室吃茶,隔壁卻實實在在坐了半屋子人,領頭的便是李崎之,並有譚默之四子三婿。俗話說,欲知心腹事、但聽背後言。譚家本不曾疑心台灣府的人,他二人最後那幾句話便愈發信了。
李崎之歎道:“賈維斯倒是個君子。董明疑心他是刺客,他竟攛掇董明去台灣。”乃看了看譚家幾個人,心下苦笑:方才林軍師所言已說中他們心坎了,漳州這些人委實不大喜歡董明。
果然,隻聽譚大爺道:“既是台灣府有賈赦下頭的人胡作非為,若賈璉大人來索要此人,我們也不便不給的。”
李崎之張了張嘴,又咽下去了,輕歎一聲。不忌憚什麽人、但凡查出來俱可治罪這一件,晉國是不能的。
董明道:“賈將軍不認麽?”
賈維斯道:“沒頭沒腦的認什麽?”
董明乃作了個揖:“得罪了。賈將軍隻露了兩個破綻。其一,刺客在譚府的樹枝子上留了一根黑絲,那黑絲浸過香料。綠林男子的衣裳誰浸香料的?要麽是怪人,要麽便是為了防著有犬循跡。小吏之犬追到那裁縫家便尋不著刺客蹤跡,偏堂前灰盆中有絲綢之灰,想必是將夜行衣燒了。若是愛熏香的怪人,不必燒之。必然是為了防著小吏之犬。”
賈維斯道:“董大人所言雖不著邊際,末將多少能聽懂些。”
董明道:“絲綢的夜行衣舍得隨手燒掉,可知刺客並非貧寒之人。倘若是那裁縫家的親友,如今肯替他們行刺知府、早年卻不肯接濟,顯見說不過去的。若說刺客新近發財亦不通。俗話說,富三年脫不得窮氣。窮人暴富,不肯錦衣夜行,尋常衣食亦不肯奢侈。縱然舍得做絲綢夜行衣,也舍不得輕易付之一炬。故此小吏想來,隻怕刺客並非裁縫家親友,不過是借了他們家鬧鬼的名頭遮掩身份罷了。”
賈維斯點頭道:“末將明白了。”
董明道:“譚大人這會子死了,小吏免不得疑心賈將軍麾下。這幾日小吏走遍了滿城的花樓、胭脂鋪子與紙坊,委實沒有貴軍中人去花樓。”他乃取出了那張“神盾局”的紙片子,“兩家紙坊和六家胭脂鋪子都認出來,這紙與上頭的胭脂皆出自台灣府。胭脂濃鬱,極得粉頭喜歡;紙卻是極好是上等紙。隻是貴軍人多,小吏也不知刺客是誰。再細細迴想賈將軍前些日子所言,卻還有一個破綻。”
賈維斯微微一笑:“請說。”
董明道:“小吏說刺客必是男子、且與將軍身形相似。將軍立時道,隻怕已娶了媳婦。胭脂一物、女子皆用,將軍之母親、姐妹並貴軍那位林軍師大約都有的。賈將軍是個周全人。尋常周全人聽說‘胭脂’,大約會想著那刺客或家中有女眷、或外頭有相好,怎會想到刺客已娶了媳婦?除非將軍心有顧忌想撇清自己——賈將軍尚未成婚吧。”
賈維斯啼笑皆非:“隻怕董大人誤會了。末將離家多年,難見父母姊妹,慣於軍營往來。軍中男子能沾到胭脂的,唯有已成家的。”
董明聞言愈發疑心就是他了。賈維斯起先不曾反駁他,這會子棄幹而描枝、率先解釋的不是他為何不會殺譚默,而是“胭脂”。
賈維斯輕歎一聲道:“實不相瞞,我們原本隻打算於漳州休整兩三日便走的。偏末將那日在街頭偶然看見一個人,疑心頓起,遂在貴城多駐了些日子,欲打探此人究竟。”
董明問道:“誰?”
“李崎之。”
董明一怔:“李先生?”
賈維斯奇道:“他沒有改個名字麽?”
董明道:“不曾。賈將軍認得他麽?”
賈維斯道:“末將早年居京中讀書之時曾與李兄結交,後他們家惹上了家兄,便淡了往來。”他正色道,“想必漳州官吏並不知道李崎之乃晉王外侄兒。”
董明稍吃了一驚:“晉王外侄?”
“還是嫡長那一房的,且乃李家最拔尖的子弟,在京中名聲很不小。他不去晉國幫著做事、跑來福建作甚?若說晉王想謀福建,怎麽不派他去巡撫黃大人身邊、卻在漳州?”賈維斯淡然一笑,“先不說末將與譚大人無冤無仇、何須殺他;縱想殺,入城當日便殺了,還可大振軍威、並替漳州百姓出氣。隻是末將眼中還瞧他不上,李崎之比他分量足些。”
董明道:“小吏知道李先生必出自名門,倒是沒想到晉王頭上,平素不曾見他提起。”乃拱手道,“小吏疑心不減,再去查看。”
賈維斯微微一笑,也抱拳道:“董大人,”旋即住了口,略一思忖,道,“有些話不當末將說,軍師說才妥帖。改日我家軍師請大人飲茶,還望大人莫要推脫。”
董明眼神一動,作了個揖:“久仰林軍師盛名,小吏幸甚。”
賈維斯也迴了個揖,翻身上馬,領著親兵走了。
又過了三日,有人給董明送了張帖子請他喝茶,果然就是賈軍的那姓林的軍師。董明依著時辰到了茶樓,見賈維斯與一書生裝扮女子已候著了,忙作揖:“賈將軍。這位想來便是林軍師。”這林軍師就如譚默所言,雖美貌無雙、一身氣度卻是遮掩住了容貌。
賈林二人站起來還禮,又命店家上了茶,林黛玉乃含笑道:“董大人上迴說疑心我們賈將軍是刺客,可尋著證據了沒?”
董明苦笑道:“不曾。賈將軍做事幹淨。”
賈維斯道:“實在董大人不過是猜的,想詐末將一詐罷了。”
董明搖頭道:“一個破綻足矣,小吏心知是將軍所為。隻是實在對將軍知之甚少、猜不出原委;並尋不著證據罷了。”乃拱手道,“橫豎沒有證據,將軍就對小吏實說了罷。”
賈維斯道:“董大人,末將與譚大人素昧平生,實在毫不相幹。”
董明低眉看著茶盞子道:“不說便罷了,小吏隻慢慢猜去。”
林黛玉笑道:“世態萬千,若隻憑猜測何其艱難。曾聽人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董大人既猜不出原委,不如同我們一道去台灣府,多與賈將軍相處些日子,保不齊能猜出來?”
董明怔了怔:“林軍師這承認了?”
“非也。”黛玉道,“本軍師這是給董大人下鉤子,想引著您渡海。董大人這般人才,正是台灣府想要的。漳州上下皆是那般官吏,想來董大人並不得意。台灣知府賈璉是個甩手掌櫃,一不貪墨錢財——他家中極富庶,二不欺壓百姓,三不苛待下屬;最難得的是,賈大人從不以外行管內行,各人擅長之事各人自己處置。”
董明聽她說“引著您渡海”略驚了一驚,後來便麵色無波,最後聽到“外行管內行”目光忍不住跳動。林黛玉笑道:“董大人已動心了。”
董明垂目道:“軍師好意小吏心領。小吏並無多大抱負,溫飽便好。”
林黛玉道:“賈將軍才到漳州頭一日,於酒宴上見了各色官吏,迴來隻提了董大人一個。說是神色清明,不似與旁人同流合汙之態。董大人,我隻問一句話,你在漳州為吏多年,可舒坦痛快麽?”
董明瞧了瞧他二人:“二位是因為這個殺了譚大人麽?”
黛玉道:“董大人自己想想。今有個昏官壓在我們想撬走的人才頭上;是讓那昏官一直拘束他不得誌好、還是殺了那昏官好?董大人想必知道,我軍這趟來福建為的是耀武,好同福建爭奪人口。故此,不曾動福建半個貪官汙吏。有了譚大人,漳州活不下去的百姓許多都會渡海而去。台灣府什麽都缺,最缺人口。有了人口,什麽都好辦。”
董明眉頭一皺。依著這話,實在他們沒必要殺譚默的。隻是這幾日他已暗暗瞧過他們營中的各位大小將軍,其飲食舉止再沒有第二個是養在富貴人家的;唯獨賈維斯規矩禮儀不俗。並聽李崎之說他自小在榮國府長大,極得賈赦寵愛,其父也是榮國府大房最要緊的掌櫃。除去他誰還舍得拿一件絲綢夜行衣隨手燒了?
黛玉又道:“古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譚大人雖死,整個漳州上下卻是難有多大變化。台灣府雖小,卻能令董大人大展才學。並可幫著董大人立書、將大人之學傳於後世。”
董明立時瞪大了眼。雖隻有一霎便收了迴去,賈維斯林黛玉皆看得清楚,互視而笑。董明也知道他二人看清楚了,便有幾分訕然,道:“小吏既是查錯了人,怎麽軍師還瞧得上小吏?”
黛玉道:“董大人有幾樣好處。其一,心細;其二,求證;其三,膽大。做董大人這一行的,敢疑心一個看似全然不可能犯案之人並試探之,極是難得。然而董大人身為小吏,少知天下事,眼界約束了董大人之技藝,實在可惜。倘若董大人之知聞能愈發廣博些,此案大約不會查錯了。”
董明乃作揖道:“請林軍師指教。”
黛玉搖頭道:“我這會子還推測不出來。今天下分崩、諸王紛爭;神盾局為局外所在,但凡給錢什麽都做。漳州在閩西,近嶺南、亦近台灣。譚默乃是昏官。遇刺身亡、遇刺之時城中駐紮著台灣府的賈維斯、他頂頭上司黃文綱這會子讓我們程將軍請去承天府喝茶了。許多事糾結在一處,尚且看不出譚默死後誰能得好處。”
她說的大大方方的,董明不禁有幾分疑心自己弄錯了。
林黛玉又道:“對了,董大人若肯來台灣府,還有一個好處。沒有什麽人是動不得的。你查案子,縱然查到賈赦頭上去也無礙。”
賈維斯笑道:“末將又想到了一個。董大人若嫌台灣府有趣的案子少,天下各國有什麽奇怪的破不了的案子,都可去查查。”
董明苦笑道:“二位挖牆腳倒是連高官厚祿都不提的?”
林黛玉一怔:“還用說麽?顯見榮國府一不缺錢財二不缺前程。”
賈維斯忙說:“董大人,錢就不提了,必對得起董大人一身才學;前程麽,刑部侍郎也是有望的。”
董明道:“怎的不尚書?”
黛玉搖頭道:“董大人這性子做不得尚書,安心當個技術人員便好。”
董明哈哈笑了片刻,站起來道:“小吏委實心動。此事不小,可容小吏思忖幾日?”
黛玉忙說:“這個自然。”
董明又喝盡盞中餘下的半盞茶,拱手告辭。黛玉留在屋中候著,賈維斯親將董明送出了茶樓。
一時他迴來,笑問:“軍師看,此事可成麽?”
黛玉道:“已成了七分。做他這一行的,最憋屈之事莫過於分明查出了兇手,卻因那人身份不俗、無可奈何。他留在漳州早晚是其餘官吏的眼中釘肉中刺,何苦來;不如到咱們島上去,正好管管舅舅下頭那些亂七八糟的人。橫豎有璉二哥撐腰,怕什麽。”
賈維斯笑道:“臨來時璉二哥讓咱們替他尋個有些本事、與台灣府和京城都沒瓜葛的刑吏,眼見都快要迴去還沒尋著,我都有幾分著急了。不想在這兒遇上一個,可是老天爺給的不是?”
黛玉忍俊不禁道:“他怎會疑心到你頭上去?橫豎不沾的。”
賈維斯搖頭道:“他也沒別的線索,隻盯著那絲綢夜行衣了。終究是小地方的人,少了些見識。”乃嘖嘖道,“早年賢王尋神盾局買一個消息就是三千兩白銀!”乃喊人結賬,領著親兵護著他們軍師走了。
一時迴到營帳,黛玉問道:“你怎麽知道有人在偷聽?別是咱們演戲給神仙看。”
賈維斯道:“我特挑了那茶樓的。才一進去便知道他們在屋中安置了偷聽用的銅管子——我哥哥是怡紅院的管事,那個怡紅院也有。茶樓是譚默親家開的。咱們請董明吃茶,沒人偷聽才怪。”
黛玉又瞟了他一眼:“怎麽夜行衣用絲綢的?將軍好生富庶。”
賈維斯道:“輕,行軍帶著方便。”林黛玉撲哧笑出聲來。他二人又互視了幾眼,忍不住笑了半日。
黛玉問道:“已留在此處多時了,依你看哪天走?”
賈維斯道:“再等等,且看董大人可能替咱們將李崎之探明白不能。”黛玉莞爾。
賈維斯並未猜錯,今日他們坐在雅室吃茶,隔壁卻實實在在坐了半屋子人,領頭的便是李崎之,並有譚默之四子三婿。俗話說,欲知心腹事、但聽背後言。譚家本不曾疑心台灣府的人,他二人最後那幾句話便愈發信了。
李崎之歎道:“賈維斯倒是個君子。董明疑心他是刺客,他竟攛掇董明去台灣。”乃看了看譚家幾個人,心下苦笑:方才林軍師所言已說中他們心坎了,漳州這些人委實不大喜歡董明。
果然,隻聽譚大爺道:“既是台灣府有賈赦下頭的人胡作非為,若賈璉大人來索要此人,我們也不便不給的。”
李崎之張了張嘴,又咽下去了,輕歎一聲。不忌憚什麽人、但凡查出來俱可治罪這一件,晉國是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