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林海等人於一處頗為精致院子醒來,張望了會子,攙扶著往正廳而去。
才踏入門檻便聞見一股粥香飄來。隻見當中數張小案拚成一張大桌,擺了一大盆又香又稠的白米粥,又有十幾隻粗瓷碗,碗旁放著白瓷碟子盛的白色帕子。眾人顧不得斯文跑上前去,案頭擺著一張箋子,上頭幾行字乃是極好的館閣體。
“各位大人,詔獄之中飲食不濟,請先以帕子淨手,白粥調理。請毋飽食以恐腸胃不服,每位一碗足矣。後有正餐。”
諸位大人看罷互視了半日,高長智先說:“好生奇怪,聖人這是做什麽?”
陳淶道:“莫非聖人聽了什麽不實之言,又不信我等投賊,暫且軟禁於此?”
蘇錚揮了揮手:“憑他是何意,橫豎蘇某不曾有片刻辜負聖恩,坦坦蕩蕩!老夫腹中饑餓,喝了粥再說!”
林海皺眉道:“隻是他們在那庵堂之中為何要灌我們一碗迷.藥?”
蘇錚一麵坐下一麵說:“這會子你腹中空空,能想出什麽來。”
諸位大人都餓的前胸貼後背,忙跟著坐下。有餓急眼的顧不得體麵,先盛滿一碗白米粥仰著脖子喝了。也有先取那帕子擦臉的,喊道:“這帕子是濕的。”而後方挽起袖子盛了粥,端坐於案前拿小瓷勺一勺勺吃的。不多時,一大盆粥便見了底。
因粥並不足飽這麽些人,粥又粘稠,便有人忍不住取了那大粥盆子來刮壁。他一拿起盆子,便顯出底下扣著的另一張箋子來了。林海忙取在手中。
“出東邊耳房便是小塘,上有水亭三曲橋,過橋有三間連通的大屋名曰‘小湯山’,乃是溫泉池子。池邊屏風後有貴妃榻數張,榻上備下換洗衣物若幹,不知各位大人尺寸,請自挑選。”
眾人拿著那箋子傳看一番,便出了東耳房一看,果然是個池塘,卻並不小。順著三曲橋穿過水亭,橋那邊有三間極大的屋子,上書匾額“小湯山”。推門進去便是一架大屏風。繞過屏風是個大浴池子,貴妃榻上齊齊整整疊著許多衣裳,好高的數摞。這群老頭皆穿著不甚幹淨的囚服,又許久不曾沐浴,都恐怕幹淨衣裳不甚沾上身上的囚服、沾髒了,遂小小心心的比著尺寸分衣裳,倒也有趣。衣裳極多,卻皆為布衣。隻是他們剛剛還是階下囚,顧不得這個。
一時沐浴更衣畢,通身舒暢。再繞出門口的大屏風,隻見那兒憑空多了一張小幾,幾上又是一張簽子,上頭寫著:“正廳有飯食備下。”
眾人忙迴到正廳,空粥盆子不見了,已備下一桌飯菜。隻是並非什麽山珍海味,不過極尋常的百姓家常菜。方才喝的那碗白粥早已沒了,老頭們饑腸轆轆,掄起筷子來又吃了個幹淨。這迴終於吃飽了,摸著肚皮嗬嗬直笑。
乃將各隻菜碟子皆掀開來,果然又有一張簽子。“院中有零散軒舍十餘間,各有床榻,煩勞自行分配安置。書齋一室為公用。屋中各有茶爐子並茶葉,請自尋。後園有井亭,井亭旁有碳屋,水自提碳自取。”
“嘶——”幾個人齊抽了一口氣,蘇錚便望著林海:“如海,聖人這是何意?”
林海道:“也不知道是不是聖人。”說著溜了蘇錚一眼,蘇錚便不言語了。
十幾位大人起身出去,在園中逛了一圈兒。假山旁邊兩間相鄰的大屋子,朝向好,屋外景致也不錯,斜對麵便是書齋。眾人都喜歡此處,都不好意思先開口。偏那屋中有一字幅,寫的是“江上值水如海勢”。林海乃指著那字幅笑道:“此屋乃是替我備下的!”眾人竟不便反駁!便讓他得了此處去。蘇錚趁勢要下隔壁那屋子,借口是他與林海熟絡。他二人都已經開了口,旁人自然不好再奪。後頭再看屋子的時候便少有再人客氣,客氣的得了最小的屋子。一圈兒下來,林蘇二人的屋子實在是最大最好的。他們順帶去了小湯山,先頭留下的髒囚服已經不見了。
分完屋子迴到正廳,碗盤已經收拾盡了,留了十幾盤點心。並有一簽:“祝諸位大人在蘅蕪苑生活愉快。莫問天子何時得見,末將也不知道。”
眾人麵麵相覷。有兩位年輕些的跑去外頭一看,院門緊鎖,砸了半日無人答應。
半晌,林海長歎一聲:“橫豎書齋裏頭的書都不錯。”
陳淶問道:“如海兄,咱們這是被聖人軟禁了?”
林海擺擺手,拿袖子扶額:“老夫有幾分頭暈,這些日子也沒睡個囫圇覺,先迴去躺會子。”
蘇錚忙上前:“你這老東西步子都不穩,我攙著你。”
他二人便攙扶著走了,餘下幾位大人湊在一處商議。
迴到住處,蘇錚將林海扶上一張椅子問道:“如海,你前頭說未必是聖人。”
林海哼了一聲,指著案頭道:“你沒瞧見各處屋子裏雖都有文房四寶,唯有你我這兩間是已經研好了墨的?”
蘇錚一愣,抬目果然見硯台上已經有了濃墨汁子。
林海鋪開一張紙,提起筆來刷刷的寫字。蘇錚湊過來一看,寫的一張書單子。林海一壁寫一壁問:“還有什麽書想看的?”
蘇錚道:“隻是難道你寫了,那將軍就會替咱們買來麽?”
林海道:“他若不買,咱們罰那小子寫二十篇文章!五十篇!”
蘇錚忙扯了扯他的衣袖:“你認識那將軍?”
林海道:“模樣兒不認得,橫豎必是琮兒請的。”
蘇錚大驚:“琮兒?”
林海又重重的哼了一聲,撂下筆:“聖人豈能這般使著花樣子逗我們玩兒?方才那張簽子顯見是他的手筆,調子與這臭小子平日德行一般無二。縱不是他,也是他朋友。先前在吃飯的時候聽你們說起出獄那晚如何與劉賊爭鬥我才知道,合著那會子你們都還是清醒的。”
蘇錚奇道:“你是迷糊的?”
林海道:“接應人馬在遠處吹了口哨我便被打暈了,起初我以為那是恐怕我們這些老頭亂動誤事,這會子一想,大約那接應的人我認得。”
蘇錚想了想:“也未必就是琮兒。”
林海道:“縱然他自己沒迴京,這些人必是他安排下的。環兒沒他這麽多花花腸子,也沒他這麽大膽子敢冒充聖人的人。再有。”他一指屋中的那副字,“這不是明擺著讓我住這屋子麽?離書齋水井都極近。另有,方才沐浴之時我發覺頭上有根麻線,故疑心這一路咱們是被裝在麻袋裏帶來此處的。早年我在蘇州的時候讓太平鏢局裝過一迴麻袋。”他一拍大腿,“是了!他舊年離京的時候曾勸我辭官,說是恐怕來日有亂局刀槍無眼,我不肯答應。他仿佛有話要說偏咽了下去,又嘀咕了一句什麽,與其跟我說、不如跟靠得住的人說。”
蘇錚思忖道:“靠得住的人莫非就是這迴劫我們的那將軍?”
林海道:“八成便是。隻是此人既然不肯露麵,大約不會輕易放咱們迴去。如今逆賊作亂,天子不安,正是朝廷用得著你我的時候。須得設法見上一麵、勸說於他才好。”
蘇錚反倒舒了一口氣,道:“既是琮兒安排的,不必多想了,京中兵禍未完是不會放我們走的。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會子朝廷得用的也不是你我。”
林海道:“賢王近年有幾分心灰膽小,我恐怕他誤事。”
蘇錚歎道:“賢王手中無兵,遇上這些兵匪子又能如何?不知如今是哪一日,大皇子登基了不曾。”
二人頓覺愁雲蔽日。
外頭那群老頭兒便在廳中坐等著,直至晚飯時分,外頭有聲響傳來,趕忙湧去前院。隻見大門開了,幾個兵士捧著飯食走進來。諸位大人忙圍著問:“你們將軍呢?”那些兵士一言不發,將東西擺在桌上就走。他們又趁院門開著往外瞧了幾眼,外頭是些齊齊整整連成一帶的屋子。還欲多看,門又鎖上了。
林蘇二人也到前頭來了,吃罷晚飯,林海從懷中取出那張書單子留在桌上。他後又添上了一句話:劉賊可得逞了?大皇子可登基了?
次日早飯之時又有一張箋子,寫著:“書多,不易買,請待些時日。劉侗徹搜京城,後日登基大典。”
林海忙拿著那個趕迴屋裏去,就在那上頭添上一行字:“可有人攔住他?”
中午的時候新的箋子來了:“時候未到,不知道。”
林海無奈,隻得每日伸長脖子候著消息。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劉侗無論如何也查不出何人劫走了詔獄一幹人,隻得命人暗中再查。賈琮等人因為有地道可隨意出城,已探到有大隊人馬移近京城不過三十裏地,便與市井四處散播消息,讓百姓在家中囤積些糧米、無事莫出門、京中恐怕要打仗。
平素值錢的東西,戰時怕是沒什麽用的。京中一時米麵鹽等飛快漲價,金玉古董之價飛快落下。秦可卿歡天喜地,大肆低價收買各色古董頑器;薛寶釵得了信之後立時跟上;水溶猶豫了兩日,也加入了。六皇子又使了門客來見賈環,賈環依然推卻不肯助他,隻又給了一句話:“大皇子坐不住那椅子。”
數日後,新皇登基的日子到了。京中四門緊閉,朝中大臣裝病的裝病、掛冠的掛冠,少了一半。新皇的諸位叔伯齊刷刷的病了,劉侗也不勉強。不曾想登基大典竟平平安安,連他的諸位皇弟都沒人搗亂,新皇於一片稱頌中坐上龍椅。
他一上位,立時下詔封劉侗為太傅、京衛指揮使司兼內閣首輔,又封他舅父為平章政事,旋即封了一大堆官員。還在天津東狩的今上尊為太上皇,皇後為太後,諸位先皇的妃子悉數封做太妃,諸位皇子皆各封王爺。
整個京城戰戰兢兢等了三天,隻等到朝廷大換血,要緊的位置上悉數換了人,林海的戶部尚書自然也被擼掉,換了個翰林院學士。後林海於飯桌上收到一張箋子:“恭喜諸位大人,新皇封各位為翰林學士。‘蘅蕪苑’來日可改名‘十三學士苑’。”林海雖生氣,於調侃中看出一絲不屑來,又痛快了幾分。
到了第七天晚上,柳湘蓮照例領著人去城外悄悄轉悠一圈兒,驚覺那沒有旗號的大隊人馬已逼近京城不到三裏了,倘若不出意外,明日必將攻城。恰這日晚上劉侗宿在鶯歌娘子處,賈琮猶豫了半日,終於道:“幫他一迴。”
是晚,劉侗睡的正香,忽聽外頭有親兵在喊叫,忙爬了起來,囫圇套上衣裳出來查看。有親兵上前迴道:“大人,有支袖箭不知從何處飛來,釘在門上!帶著一封信。”
劉侗大驚,命人點起燈燭來一看,信中寫著:“今有不明來意大軍十三萬,潛伏於京西不足三裏處,且營中有投石機若幹,不日攻城。家父在時曾得令尊六百錢相助脫身,雖錢少而恩重。特獻一計。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今敵強而君弱,新君既已登位便是君,不如劫去別處,奉天子以令不臣。”
將此信反複看了數遍,劉侗萬事顧不得,忙領著人打馬走了。一時見到幕僚,以此書示之,幕僚也大驚。商議片刻後,幕僚斷然道:“此人言之有理!隻是不知真假。大人,不如且兩手都預備著。一頭先收拾妥當,明日使人出城探探。”劉侗允之。立命人整頓兵馬,收拾行裝,又去宮中請太後與新君。
新君與太後於夢中被人喚醒,聽聞恐有叛軍入京,大驚。也連夜收拾起來。
寅時剛過,忽有號角聲不知從何處傳來,旋即有兵士來報:“敵襲!城北有敵軍攻城,黑壓壓的無盡火把,看不清人數!”
劉侗豈能不信那袖箭上的話?人家十三萬,他才一萬人,哪裏打的了?斷喝一聲:“走!”趁那頭攻城之際,領著人馬帶著新君、太後,並從幾個得用的大臣家中強奪了人出來,急匆匆開南門逃了。
等京中百姓醒來,街麵上滿滿的都是兵士,比上一迴劉侗的人馬多了許多。
直至中午方有信兒傳來,劍南節度使方雄領兵八萬占了京城。賈琮擊案道:“城頭變幻大王旗!軍閥時代到了。”
才踏入門檻便聞見一股粥香飄來。隻見當中數張小案拚成一張大桌,擺了一大盆又香又稠的白米粥,又有十幾隻粗瓷碗,碗旁放著白瓷碟子盛的白色帕子。眾人顧不得斯文跑上前去,案頭擺著一張箋子,上頭幾行字乃是極好的館閣體。
“各位大人,詔獄之中飲食不濟,請先以帕子淨手,白粥調理。請毋飽食以恐腸胃不服,每位一碗足矣。後有正餐。”
諸位大人看罷互視了半日,高長智先說:“好生奇怪,聖人這是做什麽?”
陳淶道:“莫非聖人聽了什麽不實之言,又不信我等投賊,暫且軟禁於此?”
蘇錚揮了揮手:“憑他是何意,橫豎蘇某不曾有片刻辜負聖恩,坦坦蕩蕩!老夫腹中饑餓,喝了粥再說!”
林海皺眉道:“隻是他們在那庵堂之中為何要灌我們一碗迷.藥?”
蘇錚一麵坐下一麵說:“這會子你腹中空空,能想出什麽來。”
諸位大人都餓的前胸貼後背,忙跟著坐下。有餓急眼的顧不得體麵,先盛滿一碗白米粥仰著脖子喝了。也有先取那帕子擦臉的,喊道:“這帕子是濕的。”而後方挽起袖子盛了粥,端坐於案前拿小瓷勺一勺勺吃的。不多時,一大盆粥便見了底。
因粥並不足飽這麽些人,粥又粘稠,便有人忍不住取了那大粥盆子來刮壁。他一拿起盆子,便顯出底下扣著的另一張箋子來了。林海忙取在手中。
“出東邊耳房便是小塘,上有水亭三曲橋,過橋有三間連通的大屋名曰‘小湯山’,乃是溫泉池子。池邊屏風後有貴妃榻數張,榻上備下換洗衣物若幹,不知各位大人尺寸,請自挑選。”
眾人拿著那箋子傳看一番,便出了東耳房一看,果然是個池塘,卻並不小。順著三曲橋穿過水亭,橋那邊有三間極大的屋子,上書匾額“小湯山”。推門進去便是一架大屏風。繞過屏風是個大浴池子,貴妃榻上齊齊整整疊著許多衣裳,好高的數摞。這群老頭皆穿著不甚幹淨的囚服,又許久不曾沐浴,都恐怕幹淨衣裳不甚沾上身上的囚服、沾髒了,遂小小心心的比著尺寸分衣裳,倒也有趣。衣裳極多,卻皆為布衣。隻是他們剛剛還是階下囚,顧不得這個。
一時沐浴更衣畢,通身舒暢。再繞出門口的大屏風,隻見那兒憑空多了一張小幾,幾上又是一張簽子,上頭寫著:“正廳有飯食備下。”
眾人忙迴到正廳,空粥盆子不見了,已備下一桌飯菜。隻是並非什麽山珍海味,不過極尋常的百姓家常菜。方才喝的那碗白粥早已沒了,老頭們饑腸轆轆,掄起筷子來又吃了個幹淨。這迴終於吃飽了,摸著肚皮嗬嗬直笑。
乃將各隻菜碟子皆掀開來,果然又有一張簽子。“院中有零散軒舍十餘間,各有床榻,煩勞自行分配安置。書齋一室為公用。屋中各有茶爐子並茶葉,請自尋。後園有井亭,井亭旁有碳屋,水自提碳自取。”
“嘶——”幾個人齊抽了一口氣,蘇錚便望著林海:“如海,聖人這是何意?”
林海道:“也不知道是不是聖人。”說著溜了蘇錚一眼,蘇錚便不言語了。
十幾位大人起身出去,在園中逛了一圈兒。假山旁邊兩間相鄰的大屋子,朝向好,屋外景致也不錯,斜對麵便是書齋。眾人都喜歡此處,都不好意思先開口。偏那屋中有一字幅,寫的是“江上值水如海勢”。林海乃指著那字幅笑道:“此屋乃是替我備下的!”眾人竟不便反駁!便讓他得了此處去。蘇錚趁勢要下隔壁那屋子,借口是他與林海熟絡。他二人都已經開了口,旁人自然不好再奪。後頭再看屋子的時候便少有再人客氣,客氣的得了最小的屋子。一圈兒下來,林蘇二人的屋子實在是最大最好的。他們順帶去了小湯山,先頭留下的髒囚服已經不見了。
分完屋子迴到正廳,碗盤已經收拾盡了,留了十幾盤點心。並有一簽:“祝諸位大人在蘅蕪苑生活愉快。莫問天子何時得見,末將也不知道。”
眾人麵麵相覷。有兩位年輕些的跑去外頭一看,院門緊鎖,砸了半日無人答應。
半晌,林海長歎一聲:“橫豎書齋裏頭的書都不錯。”
陳淶問道:“如海兄,咱們這是被聖人軟禁了?”
林海擺擺手,拿袖子扶額:“老夫有幾分頭暈,這些日子也沒睡個囫圇覺,先迴去躺會子。”
蘇錚忙上前:“你這老東西步子都不穩,我攙著你。”
他二人便攙扶著走了,餘下幾位大人湊在一處商議。
迴到住處,蘇錚將林海扶上一張椅子問道:“如海,你前頭說未必是聖人。”
林海哼了一聲,指著案頭道:“你沒瞧見各處屋子裏雖都有文房四寶,唯有你我這兩間是已經研好了墨的?”
蘇錚一愣,抬目果然見硯台上已經有了濃墨汁子。
林海鋪開一張紙,提起筆來刷刷的寫字。蘇錚湊過來一看,寫的一張書單子。林海一壁寫一壁問:“還有什麽書想看的?”
蘇錚道:“隻是難道你寫了,那將軍就會替咱們買來麽?”
林海道:“他若不買,咱們罰那小子寫二十篇文章!五十篇!”
蘇錚忙扯了扯他的衣袖:“你認識那將軍?”
林海道:“模樣兒不認得,橫豎必是琮兒請的。”
蘇錚大驚:“琮兒?”
林海又重重的哼了一聲,撂下筆:“聖人豈能這般使著花樣子逗我們玩兒?方才那張簽子顯見是他的手筆,調子與這臭小子平日德行一般無二。縱不是他,也是他朋友。先前在吃飯的時候聽你們說起出獄那晚如何與劉賊爭鬥我才知道,合著那會子你們都還是清醒的。”
蘇錚奇道:“你是迷糊的?”
林海道:“接應人馬在遠處吹了口哨我便被打暈了,起初我以為那是恐怕我們這些老頭亂動誤事,這會子一想,大約那接應的人我認得。”
蘇錚想了想:“也未必就是琮兒。”
林海道:“縱然他自己沒迴京,這些人必是他安排下的。環兒沒他這麽多花花腸子,也沒他這麽大膽子敢冒充聖人的人。再有。”他一指屋中的那副字,“這不是明擺著讓我住這屋子麽?離書齋水井都極近。另有,方才沐浴之時我發覺頭上有根麻線,故疑心這一路咱們是被裝在麻袋裏帶來此處的。早年我在蘇州的時候讓太平鏢局裝過一迴麻袋。”他一拍大腿,“是了!他舊年離京的時候曾勸我辭官,說是恐怕來日有亂局刀槍無眼,我不肯答應。他仿佛有話要說偏咽了下去,又嘀咕了一句什麽,與其跟我說、不如跟靠得住的人說。”
蘇錚思忖道:“靠得住的人莫非就是這迴劫我們的那將軍?”
林海道:“八成便是。隻是此人既然不肯露麵,大約不會輕易放咱們迴去。如今逆賊作亂,天子不安,正是朝廷用得著你我的時候。須得設法見上一麵、勸說於他才好。”
蘇錚反倒舒了一口氣,道:“既是琮兒安排的,不必多想了,京中兵禍未完是不會放我們走的。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會子朝廷得用的也不是你我。”
林海道:“賢王近年有幾分心灰膽小,我恐怕他誤事。”
蘇錚歎道:“賢王手中無兵,遇上這些兵匪子又能如何?不知如今是哪一日,大皇子登基了不曾。”
二人頓覺愁雲蔽日。
外頭那群老頭兒便在廳中坐等著,直至晚飯時分,外頭有聲響傳來,趕忙湧去前院。隻見大門開了,幾個兵士捧著飯食走進來。諸位大人忙圍著問:“你們將軍呢?”那些兵士一言不發,將東西擺在桌上就走。他們又趁院門開著往外瞧了幾眼,外頭是些齊齊整整連成一帶的屋子。還欲多看,門又鎖上了。
林蘇二人也到前頭來了,吃罷晚飯,林海從懷中取出那張書單子留在桌上。他後又添上了一句話:劉賊可得逞了?大皇子可登基了?
次日早飯之時又有一張箋子,寫著:“書多,不易買,請待些時日。劉侗徹搜京城,後日登基大典。”
林海忙拿著那個趕迴屋裏去,就在那上頭添上一行字:“可有人攔住他?”
中午的時候新的箋子來了:“時候未到,不知道。”
林海無奈,隻得每日伸長脖子候著消息。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劉侗無論如何也查不出何人劫走了詔獄一幹人,隻得命人暗中再查。賈琮等人因為有地道可隨意出城,已探到有大隊人馬移近京城不過三十裏地,便與市井四處散播消息,讓百姓在家中囤積些糧米、無事莫出門、京中恐怕要打仗。
平素值錢的東西,戰時怕是沒什麽用的。京中一時米麵鹽等飛快漲價,金玉古董之價飛快落下。秦可卿歡天喜地,大肆低價收買各色古董頑器;薛寶釵得了信之後立時跟上;水溶猶豫了兩日,也加入了。六皇子又使了門客來見賈環,賈環依然推卻不肯助他,隻又給了一句話:“大皇子坐不住那椅子。”
數日後,新皇登基的日子到了。京中四門緊閉,朝中大臣裝病的裝病、掛冠的掛冠,少了一半。新皇的諸位叔伯齊刷刷的病了,劉侗也不勉強。不曾想登基大典竟平平安安,連他的諸位皇弟都沒人搗亂,新皇於一片稱頌中坐上龍椅。
他一上位,立時下詔封劉侗為太傅、京衛指揮使司兼內閣首輔,又封他舅父為平章政事,旋即封了一大堆官員。還在天津東狩的今上尊為太上皇,皇後為太後,諸位先皇的妃子悉數封做太妃,諸位皇子皆各封王爺。
整個京城戰戰兢兢等了三天,隻等到朝廷大換血,要緊的位置上悉數換了人,林海的戶部尚書自然也被擼掉,換了個翰林院學士。後林海於飯桌上收到一張箋子:“恭喜諸位大人,新皇封各位為翰林學士。‘蘅蕪苑’來日可改名‘十三學士苑’。”林海雖生氣,於調侃中看出一絲不屑來,又痛快了幾分。
到了第七天晚上,柳湘蓮照例領著人去城外悄悄轉悠一圈兒,驚覺那沒有旗號的大隊人馬已逼近京城不到三裏了,倘若不出意外,明日必將攻城。恰這日晚上劉侗宿在鶯歌娘子處,賈琮猶豫了半日,終於道:“幫他一迴。”
是晚,劉侗睡的正香,忽聽外頭有親兵在喊叫,忙爬了起來,囫圇套上衣裳出來查看。有親兵上前迴道:“大人,有支袖箭不知從何處飛來,釘在門上!帶著一封信。”
劉侗大驚,命人點起燈燭來一看,信中寫著:“今有不明來意大軍十三萬,潛伏於京西不足三裏處,且營中有投石機若幹,不日攻城。家父在時曾得令尊六百錢相助脫身,雖錢少而恩重。特獻一計。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今敵強而君弱,新君既已登位便是君,不如劫去別處,奉天子以令不臣。”
將此信反複看了數遍,劉侗萬事顧不得,忙領著人打馬走了。一時見到幕僚,以此書示之,幕僚也大驚。商議片刻後,幕僚斷然道:“此人言之有理!隻是不知真假。大人,不如且兩手都預備著。一頭先收拾妥當,明日使人出城探探。”劉侗允之。立命人整頓兵馬,收拾行裝,又去宮中請太後與新君。
新君與太後於夢中被人喚醒,聽聞恐有叛軍入京,大驚。也連夜收拾起來。
寅時剛過,忽有號角聲不知從何處傳來,旋即有兵士來報:“敵襲!城北有敵軍攻城,黑壓壓的無盡火把,看不清人數!”
劉侗豈能不信那袖箭上的話?人家十三萬,他才一萬人,哪裏打的了?斷喝一聲:“走!”趁那頭攻城之際,領著人馬帶著新君、太後,並從幾個得用的大臣家中強奪了人出來,急匆匆開南門逃了。
等京中百姓醒來,街麵上滿滿的都是兵士,比上一迴劉侗的人馬多了許多。
直至中午方有信兒傳來,劍南節度使方雄領兵八萬占了京城。賈琮擊案道:“城頭變幻大王旗!軍閥時代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