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敦煌飛天


    “宋將軍!你可是我們的向導,對此山是輕車熟路,下一步你要帶我們去哪?”


    “大帥!你別忘了,我給你所說的千佛洞和藏經洞,到了那裏,我保管你會留戀忘返、忘乎所以!”


    “宋將軍!你所說的那地方真有那麽大的魔力?”隻見身後的王明義笑著尋問道。


    “百聞不如一見!我保你們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走!看了你們就知道。”話說之間,宋克金揚鞭打馬加快了腳步。


    很快,他們五人已走馬來到那因山而鑿的洞窟——莫高窟,即俗稱的千佛洞。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曆史悠遠悠長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


    話到此處,咱們有必要介紹一下這洞窟的詳細情況。因為在這裏,簡直就是華夏文明的曆史寶藏。透過它,可以看到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曆史,是世上少有的曆史、文化和藝術的結晶。


    說這千佛洞,在如今甘肅省敦煌縣城東南25公裏。而如今的這敦煌縣城與慕容天水所駐守的敦煌城卻是兩迴事,它們一個在黨河東,一個在黨河西,而且它們已上下相差千餘年之久。而如今的敦煌故城遺址卻永遠殘留在黨河西岸,成為曆史的沉跡。


    轉過頭來,咱們接著說這千佛洞。這千佛洞,也就是莫高窟,它被鑿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分上下五層,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南北長1600多米。建造年代據武周聖曆元年(公元698年)《李懷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記載,莫高窟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唐武則天時,已有窟室千餘龕。現在尚保存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壁畫和塑像的洞窟四百九十二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二千四百十五身,唐、宋木構建築五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綜合性藝術寶庫。其形製有禪窟與中心柱式、方形佛殿式和覆鬥式。窟外原有殿宇,並有木構走廊與棧道相連。窟最大者高40餘米,30米見方。最小者高不盈尺。其塑像均為泥質彩塑,有單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兩側侍立弟子、菩薩、天王、力士,少則三身,多則十一身。最大者33米,小者10厘米。其塑像多以誇張的色彩表現人物性格,神態千姿百態、各不一樣。其壁畫內容有佛像、佛教史跡、經變、神話、供養人等題材和裝飾圖案。其中最古老的地圖《五台山圖》大有40多平方米。從一花一葉、神、佛,到表現當時當地曆史人物活動的《張議潮夫婦出行圖》,構圖精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這洞窟內更是金碧輝煌,絢麗奪目。畫麵如按兩米高排列,可構成長達25公裏的畫廊,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藝術寶庫。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另外還有說是光緒二十六年。)發現藏經洞後,窟內曆史文物和藝術品遭到帝國主義分子的嚴重破壞,盜竊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這些小兔崽子!應該問他們討還迴來!在中國的地麵上,豈能讓你們橫行霸道?睡獅還沒醒麽?


    1943年設立敦煌藝術研究所以後,對洞窟進行了修複、保管和研究工作。解放後又改為敦煌文物研究所,對洞窟又進行了全麵維修。在這洞窟之東有泉水,匯成清流,樹木成蔭,無異於沙漠綠洲,別具一般!


    這可以說是鳴沙山的東千佛洞。在這敦煌莫高窟的組成部分之中,還有西千佛洞。它開鑿在黨河崖壁的北側,自西向東排列,距河底20餘米,窟頂是平坦的戈壁灘。現存洞窟十九個,始建於北朝晚期,隋、唐、五代、宋初和西夏續加興修。所存壁畫、塑像與莫高窟屬同一係統,具有同等的藝術、欣賞價值,是敦煌石窟藝術係統的一個重要分支。


    再說說這藏經洞,它乃是敦煌莫高窟的第十七洞。是開鑿在第十六窟甬道壁上的一個小洞,門僅高出地麵1米,長寬2.5~2.7米,近正方形,高3米,頂作覆鬥形,空間19立方米。其北壁上繪有枝葉交接的菩提樹兩棵,東樹懸淨水瓶,側立比丘尼,雙手奉持團扇;西樹掛一個挎袋,側立侍女,作男裝。其下有長方形禪床式低壇,上塑高僧洪巧坐像。西壁上嵌石碑一通,即洪巧告身敕牒碑,好像未完工即被封閉。據洞內遺書記載,最晚紀年是北宋至道年間,不見西夏文卷子。在第十六窟的甬道兩壁繪有宋代菩薩行列,以此推斷,這可能是十一世紀初西夏人征服敦煌的戰爭中,莫高窟僧人準備逃難時所封,後未迴歸,竟因此幽閉達九百年之久。應該讓昔日的《敦煌》電視劇重見天日!再去去看看漸漸陳塵、漸漸被世人遺忘的曆史天空!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第十六窟甬道清除淤沙時才開始偶然發現這一滿貯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的石室,文物共五千餘件。除有漢文寫本之外,還有藏文、梵文、去盧文、粟特文、古和闐文、迴鶻文等各種民族文字的寫文約占六分之一,並有絹本繪畫、刺繡等美術品數百件。寫本中除有大量的佛經、道經和儒家經典之外,還有史籍、詩賦、小說、民間文學、地誌、戶籍、帳冊、曆本、契據、信劄、狀牒等,包括從公元四世紀到十四世紀(即晉至宋)近十個朝代的文物圖書,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極大注意。此後,研究敦煌藝術的人逐漸增多,並形成了一門敦煌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流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xy1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xy110並收藏人生流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