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高陽公主
“晉安公主下嫁韋思安,又嫁楊仁輅。”
“城陽公主下嫁杜荷。坐太子承乾事,誅。又嫁薛灌。”
“常山公主下嫁薛潭又嫁竇澤。”
……
不勝枚舉,這裏我們隻列出其中的一小部分。由此可見,封建時代的那種“從一而終”的貞節思想在唐代是如何的不被重視。沒想到她們也很開放搞活!甚至就連太宗所欣賞以“性孝睦,動循矩。”而被立為諸公主“師表”的襄城公主,也是先適蕭銳,及蕭銳死,更嫁薑簡。完嘍!完嘍!沒有一個從一而終的!?
上列公主改嫁的目錄,有的記明了是丈夫死後複嫁,而有的則含糊其辭。那麽是不是因為夫死而更弦、或者不滿婚姻從而引起婚變的,因缺少史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新唐書·列傳第八》記載中宗之女安定公主一生曾嫁過三條丈夫。這一說法應有誤,結合上下文所言,安定公主一生應嫁過2+3=5條丈夫!名為安定公主,實則為“不安定之主。”公主死後,到底將她與哪條丈夫合葬,引起了紛爭:
“安定公主始封新寧郡,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龍時又嫁與韋濯濯,即韋皇後從祖弟,以衛尉少卿誅,更嫁大府卿崔銑。主薨,王同皎子請與父合葬。給事中夏侯恬曰:‘主義絕王廟,恩成崔室,逝者有知,同皎將拒諸泉。’恬或訴於帝,乃止。恬坐是貶瀘州都督。”
你瞧瞧!你看看!貞潔觀之不被重視,改嫁在唐代簡直是司空見慣的家常飯菜。什嘛“貞觀之治”?唐太宗呀唐太宗,李世民呀李世民,你治理出的後世天下竟是這等遺風遺氣?傷風敗俗,遺臭萬年。真是應了那句話,“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富不過三代,貧不過三代。”而一些金枝公主並不滿足於隻有一條丈夫以泄仙人洞裏的曠世情欲。
曆史上史家論及李唐天下“亡於女禍”,趙翼《二十二史劄記》雲:“(唐)高祖之舉兵,實以女色起也。”由此還可以證明一個論點——“曆史就是戰爭,戰爭就是曆史;戰爭就是愛情,愛情就是戰爭;同理推證,曆史就是愛情,愛情就是曆史。”關於這一“蓋世大論”,在《亂世英魂》第○迴“作者自述”、第56迴“迭宕家譜”及第61迴“遊龍戲鳳,魂係何方?”、第68迴“最純真的愛”等章節裏有詳細有趣的論述。即說戰爭的根源歸根結底就在於愛情,或直截(捷、接)了當地說——戰爭就是愛情就是性欲望!其實質也就是說戰爭源於女人!這話不管正確於否,畢竟曆朝曆代均有數不勝數的見證。不信,各位盡情舉例推試,不管你是正推,還是反推,必能查出其根源所在——無非就是在於女人、在於愛情、在於性欲望。甚至是它“北約”空襲“南聯盟”以及“伊拉克戰爭”,無非也是為了“愛情”兩個字!不惜一切代價的轟炸!是為了什麽?一切“戰爭”所“得到”的錢、財、人、物、氣、情、損,究竟是為了什麽?大概不論是“正義戰”還是“非正義戰”者都不免要說是為了自身國家和民族的解放和安寧吧!以此而論,國家和民族的解放與安寧又如何可見?如果不是“人人安居樂業,夫妻家庭幸福和諧”,大概不可以說是國家和民族得以解放與安寧了吧!所以,不必千言和萬語、萬語又千言地敘論不休,因為“愛情”兩個字原本就是勝過千言和萬語,我們必須認清“戰爭”的這一根源,認清它是“物質反應”的“永恆存在”,以至使萬世萬人“息心滅火”,將“戰爭”推向一個“歡樂的戰爭”之中,一個僅存於小小天地的“愛情戰火”之中。而史論家曾說唐李天下“亡於女禍”,即有戰爭源於女人,源於愛情之意,其實質也可以說戰爭源於男人!或者說戰爭源於“性欲望”。個中奧妙,君可細思量!
折迴頭來,我們再看唐明皇玄宗李隆基之後,“唐室不竟,追原禍始,未始非色累之貽害也。然則,以女色起者,仍以女色敗。”故此,李唐天下“亡於女禍”,武後、韋後、楊貴妃等後妃已足以說明。但是唐室公主們,也不甘落後。政治上,她們助惡後妃,危亂唐廷;而生活上,也肆意縱欲,廣蓄麵首。由於她們的特殊地位,作為皇親國戚,她們受皇室的保護,可以為所欲為。又因為她們不比後妃身處深宮,行動不便,她們可以穿梭市井,廣選取美色,所以養起麵首來,更為便捷容易。正如前文所述,武後的幾條麵首如懷義、昌宗、易之等幾乎都是由公主選來試用過後,再進獻給她的,都是二水貨色。活是些“二鍋頭!”裏麵還對了些白開水!
唐室第一條荒淫無道的公主是太宗李世民之女高陽公主,亦稱合浦公主。高陽公主素為太宗所鍾,後嫁給房玄齡列鰼(習)子房遺愛。房遺愛自娶公主後,也得以隨邀寵眷,與他婿不同。但太宗的溺愛,反誤高陽公主。自是公主恃寵成驕,積驕生悍,漸漸的敗度縱欲,藐視禮法。“一隻寵壞的小羔羊,長大會變成一隻蠻橫的大羊。”
房玄齡有一個兒子叫遺直,早已官拜銀青光祿大夫。遺直因為遺愛娶公主做了附馬。願意將自己的官職讓與遺愛,但太宗不同意這樣做。玄齡歿後,高陽公主不僅不念遺直願讓官於遺愛的手足之情,反而搬弄是非,唆使遺愛與遺直分居。並且到太宗麵前說遺直的壞話,讒毀遺直。遺直知後不得已自去太宗麵前申斥,太宗到底是英明之主,知遺直被冤,於是就把高陽公主召入宮中,痛罵了一番,從此對公主疏遠了不少。高陽公主偷雞不成蝕把米,怏怏不樂,但對遺直也無可奈何。高陽公主自此更是肆無忌憚地向外發泄日夜不安的淫欲。因為她生性喜淫,出外淫奔自是得口就剋(kei)、得口就喝、得口就幹。
一次,公主與遺愛出去打獵,玩累了就到一個佛寺裏休息。寺中有一頭和尚,名叫辯機,貌頗偉昕,尤善逢迎拍馬之術,請公主在佛寺留宿。高陽公主不覺淫心律動,半夜避開遺愛,與辯機苟合,舍身布施,結成歡喜佛緣。這好像與中國所拍的關於高陽公主的電視連續劇不盡相同!應該盡可能地與史實相符!不然,那豈不是歪曲了曆史史實?
高陽公主為免遺愛拈酸吃醋,以便盡情肆淫,便給遺愛買了兩個漂亮的小妞。遺愛得了二妾,左抱右擁,其樂陶陶,還管什麽老婆在外養麵首?舍一得兩,豈不美哉?有這麽好的事,即使綠頭巾裹頭,也不在乎了。反正雨水早已把他的頭發淋濕,還在乎什麽?自然,公主也就樂得與辯機和尚大肆宣淫,出入無忌,公然如夫婦一般,隻瞞了外麵眾人耳目。
但是,高陽公主私通和尚辯機的醜行敗露,也較有名。公主為了酬謝辯機的殷勤侍奉,便將大內珍寶“金寶神枕”賜給她心愛的情夫。哪知辯機得意忘形,神魂顛倒,不知珍藏,放在寺中,竟被竊賊盜去。後來竊賊被抓獲,在其髒窩搜出了“金寶神枕”。此案轟動一時,禦台親自鞫訊,賊不得已說出從辯機處盜得。便又傳訊辯機,和尚開始尚抵賴,稍稍用刑,已經吃不消了,供稱實為高陽公主所贈。太宗聞知,自己一向嬌愛的女兒竟幹出偷和尚這等醜事,自覺不慚。當時也不欲問明案情,竟傳旨將辯機和尚處死。太宗猶未泄憤,又將公主身旁的奴婢十餘人,以“導公主為非”之罪處死。然而,高陽公主並不自知罪羞,有所收斂,反而私怨太宗多管閑事,拆散了露水鴛鴦。等到太宗崩逝,高陽全不念父皇平素對自己的疼愛,勉強臨喪送葬,臉上卻全無悲哀的神色,內心卻是暗自慶幸:“這迴可沒人管我了!”此後,高陽公主越發變本加厲(利),膽大妄為,日夕圖歡,廣私麵首,雖娼妓淫穢婦,亦自愧弗如。
先後有和尚辯機、智勖惠弘,方士李晃充當高陽公主的麵首,均是借談仙說鬼為名,出入公主門第,得與高陽私通。此外還有一些宮廷禦醫,托詞診脈,也得以親近公主,作了麵首。公主穢德,遐邇皆知,宮廷俱曉,聞名江湖,而高陽毫不在乎,頗有一不做二不休、破罐子破摔、“瞎子放驢——隨它去”的意思。為了滿足自己如饑似渴的性欲望,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反正我早已不在乎,你的眼睛默默地告訴我,愛情已到了盡頭。”可是,這與我有什麽關係呢?
後公主高陽欲謀反,擬奉荊王元景為帝,廢去高宗,勸遺愛秘密聯結薛萬徹(丹陽公主的蠢婿)、柴令武等人,事為遺直得知,遺直恐遭連累,密告長孫無忌,遂事發。薛萬薛等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與房遺愛悉數被誅殺,荊王元景、吳王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均賜自盡,惟丹陽公主因早已身歿,無容議及。
比起太平公主,則高陽公主隻算是小巫見大巫而已。如果問唐室最具才力最工謀略最有權勢也最為荒淫無忌的公主是誰,那麽每一個史家都會毫不猶豫的答曰:“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的親生女兒,高宗皇帝最幼的公主,武則天愛之無法形容。關於這句話,說者在此有所疑議。
這一段“淫奔女巫”的章節,說者是在講演別人的書,用以說明“遊龍戲鳳,魂係何方?”但前文此書曾說:“太平公主雖不是武則天的親生女兒,但形式上的母女關係還是存在的。”你瞧瞧!這話難道與上文所說“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親生女兒,高宗皇帝最幼的公主。”一話不矛盾麽?真不知其為何故!?為何出此差錯?說者在此講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不知誰對誰錯?
但是,太平公主頗肖乃母,長得姿容豔麗,肌肉豐滿,方額廣頤,從小聰明異常,處事頗有權謀。儀鳳年間,吐蕃慕太平公主美麗,派遣使臣前來朝廷,請公主下嫁。武後舍不得公主遠離膝下,乞為道士,堅拒和親。唐公主和蕃,本為常事,為社稷長治久安,區區一公主有何舍不得呢?由此可知,武後對太平公主的憐愛與賞識是多麽的重要了。朝中大事,武後都要與太平公主商議。甚至私生活,母女也不避嫌,都可以共用一條甚至多條麵首。前文已講過,太平公主親身為母後試驗麵首的床上功夫,好的“二鍋頭”獻上,而最後誅殺這些麵首的,也是太平公主。
“晉安公主下嫁韋思安,又嫁楊仁輅。”
“城陽公主下嫁杜荷。坐太子承乾事,誅。又嫁薛灌。”
“常山公主下嫁薛潭又嫁竇澤。”
……
不勝枚舉,這裏我們隻列出其中的一小部分。由此可見,封建時代的那種“從一而終”的貞節思想在唐代是如何的不被重視。沒想到她們也很開放搞活!甚至就連太宗所欣賞以“性孝睦,動循矩。”而被立為諸公主“師表”的襄城公主,也是先適蕭銳,及蕭銳死,更嫁薑簡。完嘍!完嘍!沒有一個從一而終的!?
上列公主改嫁的目錄,有的記明了是丈夫死後複嫁,而有的則含糊其辭。那麽是不是因為夫死而更弦、或者不滿婚姻從而引起婚變的,因缺少史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新唐書·列傳第八》記載中宗之女安定公主一生曾嫁過三條丈夫。這一說法應有誤,結合上下文所言,安定公主一生應嫁過2+3=5條丈夫!名為安定公主,實則為“不安定之主。”公主死後,到底將她與哪條丈夫合葬,引起了紛爭:
“安定公主始封新寧郡,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龍時又嫁與韋濯濯,即韋皇後從祖弟,以衛尉少卿誅,更嫁大府卿崔銑。主薨,王同皎子請與父合葬。給事中夏侯恬曰:‘主義絕王廟,恩成崔室,逝者有知,同皎將拒諸泉。’恬或訴於帝,乃止。恬坐是貶瀘州都督。”
你瞧瞧!你看看!貞潔觀之不被重視,改嫁在唐代簡直是司空見慣的家常飯菜。什嘛“貞觀之治”?唐太宗呀唐太宗,李世民呀李世民,你治理出的後世天下竟是這等遺風遺氣?傷風敗俗,遺臭萬年。真是應了那句話,“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富不過三代,貧不過三代。”而一些金枝公主並不滿足於隻有一條丈夫以泄仙人洞裏的曠世情欲。
曆史上史家論及李唐天下“亡於女禍”,趙翼《二十二史劄記》雲:“(唐)高祖之舉兵,實以女色起也。”由此還可以證明一個論點——“曆史就是戰爭,戰爭就是曆史;戰爭就是愛情,愛情就是戰爭;同理推證,曆史就是愛情,愛情就是曆史。”關於這一“蓋世大論”,在《亂世英魂》第○迴“作者自述”、第56迴“迭宕家譜”及第61迴“遊龍戲鳳,魂係何方?”、第68迴“最純真的愛”等章節裏有詳細有趣的論述。即說戰爭的根源歸根結底就在於愛情,或直截(捷、接)了當地說——戰爭就是愛情就是性欲望!其實質也就是說戰爭源於女人!這話不管正確於否,畢竟曆朝曆代均有數不勝數的見證。不信,各位盡情舉例推試,不管你是正推,還是反推,必能查出其根源所在——無非就是在於女人、在於愛情、在於性欲望。甚至是它“北約”空襲“南聯盟”以及“伊拉克戰爭”,無非也是為了“愛情”兩個字!不惜一切代價的轟炸!是為了什麽?一切“戰爭”所“得到”的錢、財、人、物、氣、情、損,究竟是為了什麽?大概不論是“正義戰”還是“非正義戰”者都不免要說是為了自身國家和民族的解放和安寧吧!以此而論,國家和民族的解放與安寧又如何可見?如果不是“人人安居樂業,夫妻家庭幸福和諧”,大概不可以說是國家和民族得以解放與安寧了吧!所以,不必千言和萬語、萬語又千言地敘論不休,因為“愛情”兩個字原本就是勝過千言和萬語,我們必須認清“戰爭”的這一根源,認清它是“物質反應”的“永恆存在”,以至使萬世萬人“息心滅火”,將“戰爭”推向一個“歡樂的戰爭”之中,一個僅存於小小天地的“愛情戰火”之中。而史論家曾說唐李天下“亡於女禍”,即有戰爭源於女人,源於愛情之意,其實質也可以說戰爭源於男人!或者說戰爭源於“性欲望”。個中奧妙,君可細思量!
折迴頭來,我們再看唐明皇玄宗李隆基之後,“唐室不竟,追原禍始,未始非色累之貽害也。然則,以女色起者,仍以女色敗。”故此,李唐天下“亡於女禍”,武後、韋後、楊貴妃等後妃已足以說明。但是唐室公主們,也不甘落後。政治上,她們助惡後妃,危亂唐廷;而生活上,也肆意縱欲,廣蓄麵首。由於她們的特殊地位,作為皇親國戚,她們受皇室的保護,可以為所欲為。又因為她們不比後妃身處深宮,行動不便,她們可以穿梭市井,廣選取美色,所以養起麵首來,更為便捷容易。正如前文所述,武後的幾條麵首如懷義、昌宗、易之等幾乎都是由公主選來試用過後,再進獻給她的,都是二水貨色。活是些“二鍋頭!”裏麵還對了些白開水!
唐室第一條荒淫無道的公主是太宗李世民之女高陽公主,亦稱合浦公主。高陽公主素為太宗所鍾,後嫁給房玄齡列鰼(習)子房遺愛。房遺愛自娶公主後,也得以隨邀寵眷,與他婿不同。但太宗的溺愛,反誤高陽公主。自是公主恃寵成驕,積驕生悍,漸漸的敗度縱欲,藐視禮法。“一隻寵壞的小羔羊,長大會變成一隻蠻橫的大羊。”
房玄齡有一個兒子叫遺直,早已官拜銀青光祿大夫。遺直因為遺愛娶公主做了附馬。願意將自己的官職讓與遺愛,但太宗不同意這樣做。玄齡歿後,高陽公主不僅不念遺直願讓官於遺愛的手足之情,反而搬弄是非,唆使遺愛與遺直分居。並且到太宗麵前說遺直的壞話,讒毀遺直。遺直知後不得已自去太宗麵前申斥,太宗到底是英明之主,知遺直被冤,於是就把高陽公主召入宮中,痛罵了一番,從此對公主疏遠了不少。高陽公主偷雞不成蝕把米,怏怏不樂,但對遺直也無可奈何。高陽公主自此更是肆無忌憚地向外發泄日夜不安的淫欲。因為她生性喜淫,出外淫奔自是得口就剋(kei)、得口就喝、得口就幹。
一次,公主與遺愛出去打獵,玩累了就到一個佛寺裏休息。寺中有一頭和尚,名叫辯機,貌頗偉昕,尤善逢迎拍馬之術,請公主在佛寺留宿。高陽公主不覺淫心律動,半夜避開遺愛,與辯機苟合,舍身布施,結成歡喜佛緣。這好像與中國所拍的關於高陽公主的電視連續劇不盡相同!應該盡可能地與史實相符!不然,那豈不是歪曲了曆史史實?
高陽公主為免遺愛拈酸吃醋,以便盡情肆淫,便給遺愛買了兩個漂亮的小妞。遺愛得了二妾,左抱右擁,其樂陶陶,還管什麽老婆在外養麵首?舍一得兩,豈不美哉?有這麽好的事,即使綠頭巾裹頭,也不在乎了。反正雨水早已把他的頭發淋濕,還在乎什麽?自然,公主也就樂得與辯機和尚大肆宣淫,出入無忌,公然如夫婦一般,隻瞞了外麵眾人耳目。
但是,高陽公主私通和尚辯機的醜行敗露,也較有名。公主為了酬謝辯機的殷勤侍奉,便將大內珍寶“金寶神枕”賜給她心愛的情夫。哪知辯機得意忘形,神魂顛倒,不知珍藏,放在寺中,竟被竊賊盜去。後來竊賊被抓獲,在其髒窩搜出了“金寶神枕”。此案轟動一時,禦台親自鞫訊,賊不得已說出從辯機處盜得。便又傳訊辯機,和尚開始尚抵賴,稍稍用刑,已經吃不消了,供稱實為高陽公主所贈。太宗聞知,自己一向嬌愛的女兒竟幹出偷和尚這等醜事,自覺不慚。當時也不欲問明案情,竟傳旨將辯機和尚處死。太宗猶未泄憤,又將公主身旁的奴婢十餘人,以“導公主為非”之罪處死。然而,高陽公主並不自知罪羞,有所收斂,反而私怨太宗多管閑事,拆散了露水鴛鴦。等到太宗崩逝,高陽全不念父皇平素對自己的疼愛,勉強臨喪送葬,臉上卻全無悲哀的神色,內心卻是暗自慶幸:“這迴可沒人管我了!”此後,高陽公主越發變本加厲(利),膽大妄為,日夕圖歡,廣私麵首,雖娼妓淫穢婦,亦自愧弗如。
先後有和尚辯機、智勖惠弘,方士李晃充當高陽公主的麵首,均是借談仙說鬼為名,出入公主門第,得與高陽私通。此外還有一些宮廷禦醫,托詞診脈,也得以親近公主,作了麵首。公主穢德,遐邇皆知,宮廷俱曉,聞名江湖,而高陽毫不在乎,頗有一不做二不休、破罐子破摔、“瞎子放驢——隨它去”的意思。為了滿足自己如饑似渴的性欲望,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反正我早已不在乎,你的眼睛默默地告訴我,愛情已到了盡頭。”可是,這與我有什麽關係呢?
後公主高陽欲謀反,擬奉荊王元景為帝,廢去高宗,勸遺愛秘密聯結薛萬徹(丹陽公主的蠢婿)、柴令武等人,事為遺直得知,遺直恐遭連累,密告長孫無忌,遂事發。薛萬薛等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與房遺愛悉數被誅殺,荊王元景、吳王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均賜自盡,惟丹陽公主因早已身歿,無容議及。
比起太平公主,則高陽公主隻算是小巫見大巫而已。如果問唐室最具才力最工謀略最有權勢也最為荒淫無忌的公主是誰,那麽每一個史家都會毫不猶豫的答曰:“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的親生女兒,高宗皇帝最幼的公主,武則天愛之無法形容。關於這句話,說者在此有所疑議。
這一段“淫奔女巫”的章節,說者是在講演別人的書,用以說明“遊龍戲鳳,魂係何方?”但前文此書曾說:“太平公主雖不是武則天的親生女兒,但形式上的母女關係還是存在的。”你瞧瞧!這話難道與上文所說“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親生女兒,高宗皇帝最幼的公主。”一話不矛盾麽?真不知其為何故!?為何出此差錯?說者在此講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不知誰對誰錯?
但是,太平公主頗肖乃母,長得姿容豔麗,肌肉豐滿,方額廣頤,從小聰明異常,處事頗有權謀。儀鳳年間,吐蕃慕太平公主美麗,派遣使臣前來朝廷,請公主下嫁。武後舍不得公主遠離膝下,乞為道士,堅拒和親。唐公主和蕃,本為常事,為社稷長治久安,區區一公主有何舍不得呢?由此可知,武後對太平公主的憐愛與賞識是多麽的重要了。朝中大事,武後都要與太平公主商議。甚至私生活,母女也不避嫌,都可以共用一條甚至多條麵首。前文已講過,太平公主親身為母後試驗麵首的床上功夫,好的“二鍋頭”獻上,而最後誅殺這些麵首的,也是太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