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見懲治的差不多了,該讓百姓出氣了,於是婉言道:“阿散,我西宋的待客之道,向來是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放過一個壞人,既然你身受重傷,暫不殺你,且留你一條狗命。我西宋百姓當然會對你悉心照料,這點請你放心。”
趙楠環視四周,朗聲道:“凡是剛才扔菜葉、雞蛋者,倒湯羹者,你們把他接迴家中,輪流照料,去吧!”
失去親人的家屬,恨不能生啖其肉,飲其血,抽其筋,挫骨揚灰。當下爭先恐後要領他迴家。
趙楠示意張浦,別讓這個禽獸不如的東西輕易死掉,一定要讓他嚐盡人間折磨。
天竺人煙消雲散,趙楠琢磨著殺到天竺,因為他心裏很清楚,坐等天竺人坐大,屆時尾大不掉,遲早是禍殃。
隻是,很遺憾,西宋欲征戰天竺,要越過吐蕃,長途跋涉,後勤補給困難,倉促出兵,絕非明智之舉。
更何況,天竺有火槍武裝,硬碰硬,趙楠心裏也沒底。
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備戰。
加快步伐研發新一代重量輕、射程遠、威力大的紅衣大炮。
盡快把火槍的克星,榴彈槍、榴彈炮研製出來,繼續改進火槍添彈換彈的速度。
到那時,勝算在握,先打下吐蕃,再出兵天竺,一氣嗬成。
因此,盡快迴到朱仙鎮,督造新式武器,顯得尤為迫切。
不日,排風登基,女皇下旨楊延朗任西宋丞相,相國張元接替楊延朗的位置,任南宋丞相,張浦和野利分別任西宋左、右統帥,統一由穆桂英節製。
張浦死活不願意任職,多次上書皇帝,隻想鞍前馬後,牽馬墜蹬跟隨在公子身邊,報救命複仇之恩。
趙楠勸說,西宋目前需要他盡心輔佐,等自己處理完其它事情,會認真考慮他的意見。
趙楠之所以把楊延朗調來西宋,增強西宋大將的實力,目的是為下一步征戰吐蕃,而後繼續西征天竺奠定基礎。
趙楠把收繳得來的火槍留下三百支,其餘的全部焚毀。
他親手把三百支火槍鄭重其事交給張浦,讓他接管西宋的火槍軍訓練,待時機成熟,自會派人送來升級版的火槍取代。
暴風親自指導,張浦一心一意訓練火槍軍,進步飛快。
曾經令人聞風喪膽的火槍軍,今日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整個西宋朝廷自然是驚喜不已。
皇帝親自過問進展,丞相全力支持,野利將軍也是日日在場,親自觀摩,眾軍敢不用命?
民眾更是提籃慰問,視火槍軍為老百姓的定海神針,以後的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別人打上門來,遭受屈辱了……
盛夏已過,又是初秋。
西宋事已畢,一切有條不紊,穩中向好。
是解決魏王迴大宋的時候了。
趙楠率軍啟程,排風領丞相楊延朗、張浦、野利等重臣送行,一拜再拜。
“公子慢走!一旦需要排風,飛鴿傳書,排風定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好,一言為定。”趙楠拱手道,“諸位,千裏相送,終須一別。請留步,就此別過,它日再重逢!”
相互躬身施禮,趙楠翻身上馬,依依惜別。
大軍抄近路趕往大宋太原府,趙楠傳信知會南宋皇帝黃鳳仙,讓她派人馬護送魏王府闔府老少到太原府會合。
不幾日,大軍抵達太原府城外,趙廷美看著熟悉的城池,無限感慨道:“我這個漂泊他鄉的遊子,曆經千辛萬苦,總算是迴來了!”
言罷,熱淚盈眶。
且說守衛太原府的西北路大元帥楊延昭,早已在帥府恭候多時。
昨日,他收到四哥楊延朗的家書。書中告知,四哥已正式出任西宋丞相,勿念。
信中再三囑咐他,公子不日將率大軍抵達太原府,務必好生伺候,以禮相待!
楊延昭派出斥候打探大軍動向,隨時奏報所處位置。
聞報公子到了城外,楊延昭特意換下盔甲,著禮服出迎,以示友好、隆重。
他隻帶著孟良、焦讚二將,令軍士打開城門,放下吊橋,三人快馬出城。
趙楠傳令大軍就地駐紮,魏王趙廷美依然跨在戰馬上遠遠凝視城門,一動不動。
他忽然開口道:“公子,從城門躍出三匹戰馬,朝我們疾馳而來。奇怪的是,他們手裏好像並沒有兵器,也未披掛戰甲,這有點超乎想像,太悖常理了。”
“如果我沒猜錯,應該是大元帥楊延昭到了。”趙楠雲淡風輕地說。
魏王點點頭,波瀾不驚。
與趙楠在一起的短短幾個月,他見證了太多的奇跡。
別說大元帥到了,即便是說大宋皇帝趙匡義到了,甚至說玉皇大帝到了,那也是公子的基本操作。
正所謂見怪不怪,他早就司空見慣了。
“魏王,”趙楠跳下馬來,管家順勢接過韁繩,喂馬去了。趙楠走到趙廷美馬前,道,“我在大宋的朝堂之上,曾經見過楊老令公,一身正氣,義薄雲天,一心隻為朝廷分憂解難,實乃高義!而其子楊延昭,我卻隻是耳聞未嚐得見,王爺你熟識嗎?”
見公子下馬,魏王也趕緊跳下來,收起馬鞭,手執韁繩迴道:“公子,不瞞你說,先前我自認為戰功顯赫,平時根本瞧不上這些戍邊的將帥,更談不上了解熟悉。自打雁門關一戰,楊老令公死守國門,以少勝多,著實令我欽佩,我才摒棄偏見,與楊老令公頃心交結,其子雖多,我也曾一一見過,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此子楊延昭。”
魏王仰頭,迴憶了一下繼續道:“楊延昭行六,為人謙和,眉宇間流露出一派逼人的英氣,光采堂皇、奕奕生威,尤其是熟讀兵書,深謀韜略,實屬一代才俊。”
言語間,三匹戰馬轉瞬而至,趙楠定睛看去,見為首的這位,他頭戴一頂銀絲紅纓冠,身穿輕綠長袍,腰間革帶上一個溫潤潔白的螭紋玉墜,玉樹臨風,倜儻盡顯。
三人勒馬收韁站定。楊延昭正欲問詢眼前之人是否認識趙楠趙公子,卻意外發現,此人竟然是魏王趙廷美。
楊延昭口尊王爺,下馬鄭重行禮,孟、焦二人也以禮相見。
禮畢,魏王拉起楊六郎的手道:“楊元帥,別人稱我王爺,尚可,獨你不能。因我是大宋朝廷通緝的人犯,你稱唿人犯為王爺,一旦被人捅上朝堂,你就有了謀反的嫌疑,有損天波楊府的忠義之名。”
“王爺此言差矣!”楊延昭恭聲道,“公子拯救黎庶,護佑我太原府安然無虞,公子身邊之人,無不忠心耿耿,一心向善為民。我楊延昭襟懷坦蕩,日月可鑒,何懼?”
“楊元帥言之有理。隻是,趙匡義氣量小,處處埋有眼線,還偏聽偏信。元帥切莫因言獲罪,丟了好前程,還連累天波楊府及屬下。為一個人犯,不值當如此。”
趙楠暗暗點頭,王爺就是王爺,想用話術套出一個人的立場是否堅定,然後酌情而用,這應該算是麵試了吧?
“王爺,我天波楊府忠於朝廷,始終將忠義刻在心裏不假,卻並非涇渭不分,黑白不辨。”
楊延昭再拜,道:“當初,朝廷以媾和為名,王爺乃奉詔出使遼國,使臣講和,本無可非議。詭異之處,在於聖旨要闔府跟隨王爺前往,這顯然是別有用心,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此舉意在趕盡殺絕。果然,使團剛越過邊境,朝廷便下旨王爺意圖謀反,截斷歸路。”
楊延昭沉聲敘述往事,幾近哽咽,“豆萁相煎,父帥心酸落淚,殷切囑咐鎮守邊關的楊家兒女,一旦得見王爺,定要以禮相待,任何人不得怠慢。父命難違,請王爺受我一拜!”
楊延昭行覲見禮,稽首,頓首五拜。
“楊元帥,不可僭越!”魏王忙伸手相扶阻止,“我身為親王,稽首,頓首四拜即止。多一拜,隻恐怕你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
“我楊延昭忠肝義膽,隻拜可拜之人,死又何懼!”
趙楠看到這一幕,對楊延昭敢作敢當很讚賞,這也折射出趙匡義倒行逆施,早晚會自食惡果,忠義之師楊家將,尚且看不慣皇帝的所作所為,況他人呢?
的確,是時候了!
趙匡義設計害死兄弟,貶親生兒子為庶民,毒殺八王千歲趙德芳、趙德昭等眾子侄,也在緊鑼密鼓準備中,再拖延下去,楊家將的幾位兄弟也難逃噩運。
趙楠的穿越,拯救了魏王,燕京監獄釋放了楊延朗,但趙氏家族,還需要他及時出手阻止趙匡義。
北宋的曆史,由於趙楠介入,被強行改變打亂,但好像它具有一定的自我修複功能,似乎會換一個方向還原曆史進程。
譬如,金沙灘一戰,楊家將七郎八虎死的死,出家的出家,還有的流落異國,最後隻剩下六郎。如今,楊家將已經失去遼國這個對手,不會戰死沙場。可楊家將的深明大義,會無端招惹到心眼狹窄的趙匡義,下場可能會比之後的名將嶽飛更慘。
當然了,趙楠殺完顏父子,親手扼殺了金國的締造者,嶽飛注定不能抗金了,對他而言,不知是福是禍?
再者,趙德芳等兄弟還沒有被毒殺,隻是在西苑軟禁,殘喘度日。可能是由於西夏兵困太原府,趙普嗅到了危險的氣息,擔心朝廷人心不穩,才沒有慫恿皇帝急於下黑手。
……
趙楠環視四周,朗聲道:“凡是剛才扔菜葉、雞蛋者,倒湯羹者,你們把他接迴家中,輪流照料,去吧!”
失去親人的家屬,恨不能生啖其肉,飲其血,抽其筋,挫骨揚灰。當下爭先恐後要領他迴家。
趙楠示意張浦,別讓這個禽獸不如的東西輕易死掉,一定要讓他嚐盡人間折磨。
天竺人煙消雲散,趙楠琢磨著殺到天竺,因為他心裏很清楚,坐等天竺人坐大,屆時尾大不掉,遲早是禍殃。
隻是,很遺憾,西宋欲征戰天竺,要越過吐蕃,長途跋涉,後勤補給困難,倉促出兵,絕非明智之舉。
更何況,天竺有火槍武裝,硬碰硬,趙楠心裏也沒底。
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備戰。
加快步伐研發新一代重量輕、射程遠、威力大的紅衣大炮。
盡快把火槍的克星,榴彈槍、榴彈炮研製出來,繼續改進火槍添彈換彈的速度。
到那時,勝算在握,先打下吐蕃,再出兵天竺,一氣嗬成。
因此,盡快迴到朱仙鎮,督造新式武器,顯得尤為迫切。
不日,排風登基,女皇下旨楊延朗任西宋丞相,相國張元接替楊延朗的位置,任南宋丞相,張浦和野利分別任西宋左、右統帥,統一由穆桂英節製。
張浦死活不願意任職,多次上書皇帝,隻想鞍前馬後,牽馬墜蹬跟隨在公子身邊,報救命複仇之恩。
趙楠勸說,西宋目前需要他盡心輔佐,等自己處理完其它事情,會認真考慮他的意見。
趙楠之所以把楊延朗調來西宋,增強西宋大將的實力,目的是為下一步征戰吐蕃,而後繼續西征天竺奠定基礎。
趙楠把收繳得來的火槍留下三百支,其餘的全部焚毀。
他親手把三百支火槍鄭重其事交給張浦,讓他接管西宋的火槍軍訓練,待時機成熟,自會派人送來升級版的火槍取代。
暴風親自指導,張浦一心一意訓練火槍軍,進步飛快。
曾經令人聞風喪膽的火槍軍,今日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整個西宋朝廷自然是驚喜不已。
皇帝親自過問進展,丞相全力支持,野利將軍也是日日在場,親自觀摩,眾軍敢不用命?
民眾更是提籃慰問,視火槍軍為老百姓的定海神針,以後的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別人打上門來,遭受屈辱了……
盛夏已過,又是初秋。
西宋事已畢,一切有條不紊,穩中向好。
是解決魏王迴大宋的時候了。
趙楠率軍啟程,排風領丞相楊延朗、張浦、野利等重臣送行,一拜再拜。
“公子慢走!一旦需要排風,飛鴿傳書,排風定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好,一言為定。”趙楠拱手道,“諸位,千裏相送,終須一別。請留步,就此別過,它日再重逢!”
相互躬身施禮,趙楠翻身上馬,依依惜別。
大軍抄近路趕往大宋太原府,趙楠傳信知會南宋皇帝黃鳳仙,讓她派人馬護送魏王府闔府老少到太原府會合。
不幾日,大軍抵達太原府城外,趙廷美看著熟悉的城池,無限感慨道:“我這個漂泊他鄉的遊子,曆經千辛萬苦,總算是迴來了!”
言罷,熱淚盈眶。
且說守衛太原府的西北路大元帥楊延昭,早已在帥府恭候多時。
昨日,他收到四哥楊延朗的家書。書中告知,四哥已正式出任西宋丞相,勿念。
信中再三囑咐他,公子不日將率大軍抵達太原府,務必好生伺候,以禮相待!
楊延昭派出斥候打探大軍動向,隨時奏報所處位置。
聞報公子到了城外,楊延昭特意換下盔甲,著禮服出迎,以示友好、隆重。
他隻帶著孟良、焦讚二將,令軍士打開城門,放下吊橋,三人快馬出城。
趙楠傳令大軍就地駐紮,魏王趙廷美依然跨在戰馬上遠遠凝視城門,一動不動。
他忽然開口道:“公子,從城門躍出三匹戰馬,朝我們疾馳而來。奇怪的是,他們手裏好像並沒有兵器,也未披掛戰甲,這有點超乎想像,太悖常理了。”
“如果我沒猜錯,應該是大元帥楊延昭到了。”趙楠雲淡風輕地說。
魏王點點頭,波瀾不驚。
與趙楠在一起的短短幾個月,他見證了太多的奇跡。
別說大元帥到了,即便是說大宋皇帝趙匡義到了,甚至說玉皇大帝到了,那也是公子的基本操作。
正所謂見怪不怪,他早就司空見慣了。
“魏王,”趙楠跳下馬來,管家順勢接過韁繩,喂馬去了。趙楠走到趙廷美馬前,道,“我在大宋的朝堂之上,曾經見過楊老令公,一身正氣,義薄雲天,一心隻為朝廷分憂解難,實乃高義!而其子楊延昭,我卻隻是耳聞未嚐得見,王爺你熟識嗎?”
見公子下馬,魏王也趕緊跳下來,收起馬鞭,手執韁繩迴道:“公子,不瞞你說,先前我自認為戰功顯赫,平時根本瞧不上這些戍邊的將帥,更談不上了解熟悉。自打雁門關一戰,楊老令公死守國門,以少勝多,著實令我欽佩,我才摒棄偏見,與楊老令公頃心交結,其子雖多,我也曾一一見過,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此子楊延昭。”
魏王仰頭,迴憶了一下繼續道:“楊延昭行六,為人謙和,眉宇間流露出一派逼人的英氣,光采堂皇、奕奕生威,尤其是熟讀兵書,深謀韜略,實屬一代才俊。”
言語間,三匹戰馬轉瞬而至,趙楠定睛看去,見為首的這位,他頭戴一頂銀絲紅纓冠,身穿輕綠長袍,腰間革帶上一個溫潤潔白的螭紋玉墜,玉樹臨風,倜儻盡顯。
三人勒馬收韁站定。楊延昭正欲問詢眼前之人是否認識趙楠趙公子,卻意外發現,此人竟然是魏王趙廷美。
楊延昭口尊王爺,下馬鄭重行禮,孟、焦二人也以禮相見。
禮畢,魏王拉起楊六郎的手道:“楊元帥,別人稱我王爺,尚可,獨你不能。因我是大宋朝廷通緝的人犯,你稱唿人犯為王爺,一旦被人捅上朝堂,你就有了謀反的嫌疑,有損天波楊府的忠義之名。”
“王爺此言差矣!”楊延昭恭聲道,“公子拯救黎庶,護佑我太原府安然無虞,公子身邊之人,無不忠心耿耿,一心向善為民。我楊延昭襟懷坦蕩,日月可鑒,何懼?”
“楊元帥言之有理。隻是,趙匡義氣量小,處處埋有眼線,還偏聽偏信。元帥切莫因言獲罪,丟了好前程,還連累天波楊府及屬下。為一個人犯,不值當如此。”
趙楠暗暗點頭,王爺就是王爺,想用話術套出一個人的立場是否堅定,然後酌情而用,這應該算是麵試了吧?
“王爺,我天波楊府忠於朝廷,始終將忠義刻在心裏不假,卻並非涇渭不分,黑白不辨。”
楊延昭再拜,道:“當初,朝廷以媾和為名,王爺乃奉詔出使遼國,使臣講和,本無可非議。詭異之處,在於聖旨要闔府跟隨王爺前往,這顯然是別有用心,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此舉意在趕盡殺絕。果然,使團剛越過邊境,朝廷便下旨王爺意圖謀反,截斷歸路。”
楊延昭沉聲敘述往事,幾近哽咽,“豆萁相煎,父帥心酸落淚,殷切囑咐鎮守邊關的楊家兒女,一旦得見王爺,定要以禮相待,任何人不得怠慢。父命難違,請王爺受我一拜!”
楊延昭行覲見禮,稽首,頓首五拜。
“楊元帥,不可僭越!”魏王忙伸手相扶阻止,“我身為親王,稽首,頓首四拜即止。多一拜,隻恐怕你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
“我楊延昭忠肝義膽,隻拜可拜之人,死又何懼!”
趙楠看到這一幕,對楊延昭敢作敢當很讚賞,這也折射出趙匡義倒行逆施,早晚會自食惡果,忠義之師楊家將,尚且看不慣皇帝的所作所為,況他人呢?
的確,是時候了!
趙匡義設計害死兄弟,貶親生兒子為庶民,毒殺八王千歲趙德芳、趙德昭等眾子侄,也在緊鑼密鼓準備中,再拖延下去,楊家將的幾位兄弟也難逃噩運。
趙楠的穿越,拯救了魏王,燕京監獄釋放了楊延朗,但趙氏家族,還需要他及時出手阻止趙匡義。
北宋的曆史,由於趙楠介入,被強行改變打亂,但好像它具有一定的自我修複功能,似乎會換一個方向還原曆史進程。
譬如,金沙灘一戰,楊家將七郎八虎死的死,出家的出家,還有的流落異國,最後隻剩下六郎。如今,楊家將已經失去遼國這個對手,不會戰死沙場。可楊家將的深明大義,會無端招惹到心眼狹窄的趙匡義,下場可能會比之後的名將嶽飛更慘。
當然了,趙楠殺完顏父子,親手扼殺了金國的締造者,嶽飛注定不能抗金了,對他而言,不知是福是禍?
再者,趙德芳等兄弟還沒有被毒殺,隻是在西苑軟禁,殘喘度日。可能是由於西夏兵困太原府,趙普嗅到了危險的氣息,擔心朝廷人心不穩,才沒有慫恿皇帝急於下黑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