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老頭子別皮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標也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提出觀點並不能代表什麽。縱天下大勢,以民生為重。而辦法,若是兒臣提出,你就讚同,朝臣會如何想?”
“再者,心思深沉者很多,此次的做法雖沒有問題,可人家就覺得你有問題。”
如此,又何必再出頭呢?
朱元璋:“嗬!原來你還在意這個?咱以為,你已經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了!”
朱標謙虛道:“不敢不敢。”
“你敢!”
朱標:“這話題,明日再議。”
迴去的朱標,處理了一些政務,聽聞朱雄英生病了,便停了下來。
過去看望後,就在那裏守著了。
翌日早朝。
朱標不疾不徐的走在最後。
原本都快進入殿中的宋濂見到他,特意走迴來,跟他行禮。
朱標:“宋大人。”
宋濂:“湖廣填川一事,老臣有些許不明之處,想要向太子殿下請教。”
抬了下手的朱標溫潤一笑。
“為何不是福建,浙東等地,又或者是奴兒幹都司等地呢?”
“倒也不是必須得湖廣一帶,隻是相比較福建浙東還有奴兒幹都司等地,湖廣的氣候和四川相近一些。”
奴兒幹都司屬於最北方,乃是最冷之地,而四川呢,四季分明,冬日氣溫最低也不過零下幾度。
福建呢,一年有半數是夏天,且空中濕度相對較大。
浙東的夏天超級熱,冬天也很冷,綜合來看,不如四川的柔和。
“另外,還有作物等。四川人凋敝,又常有洪澇地質災害等,百姓過去是要生產生活的,隻有切身的將這一切問題都考慮周全了,再下發湖廣填川的惠民政策,如此才可能會有百姓願意去。”
得了朱標解釋,宋濂恍然大悟:“原是如此,是老臣狹隘了。”
“無妨。再者,填川需要的人非一個兩個,還是需要百姓自願。因此,也就湖廣等地合適一些,其餘地方若是願意去,自然是歡迎的。”
宋濂:“那太子殿下可想好了惠民政策?”
朱標:“這個……嗬嗬嗬,那我就沒想了。畢竟這也是國家大事,大家都來動動腦,效率一定更高。”
就在二人談話的時候,劉伯溫等人湊了過來,認真的聽了。
朱標說完了,就進去了。
其餘大臣也跟著進來。
剛好他們都進來站定,朱元璋就來了。
今日,最主要的就是商討湖廣填川的具體細節。
其一,湖廣填川對大明的穩定有一定作用。四川作為強大的後盾,標兒說得對,不能沒有,而且還得投入時間精力去發展。
其二,如何填川也是重中之重。
何人,做何事,若有意外,該如何應對。
朱元璋開了口:“眾位愛卿,昨日太子所說的湖廣填川一事,可有異議?”
無人站出來。
朱元璋又道:“無人反對,咱就要實施計劃了。首先,什麽人去。”
今天朱標就是打算靜靜的看,不管他們說什麽。
率先站出來的,是剛剛在外麵問朱標問題的宋濂。
“如此大事,自然需要領導者,微臣認為,朝中有威望的官員做主導,會相對好一點。”
此話一說,有些官員讚同,有些官員則拒絕。
拒絕的覺得,朝中官員多為文臣,嘴皮子功夫確實不錯,可湖廣填川,那是得下地幹活的。
要是領導者都不做出表率,那還叫什麽發展四川呢?
朱元璋看了好幾圈,見有些大臣有意見,便讓人說出自己的意見。
然,無人站出來。
這下朱元璋怒了。
“咱說你們這群庸臣!有意見那說啊,瑟縮的不發表看法,就愛當牆頭草,風往哪吹往哪兒倒?”
“咱警告你們,這是最後一次!”
這下,大臣們被嚇到了。
總算有兩個站了出來。
畏畏縮縮,生怕被懲罰的哆哆嗦嗦的說完了自己的意見。
朱元璋聽了以後,目光落在朱標的身上。
朱標就當沒看到。
搖頭晃腦,也不和朱元璋對視。
喲,這時候還敢忽略他?
行!
朱元璋:“標兒,你的意見如何?”
被點名的朱標嘿嘿的笑了笑,什麽都沒說。
他就是不說,你個糟老頭子能把我怎樣?
雖說我確實是大明的二把手,偶爾過分一點,大臣們也是能體諒的。
但,我為什麽一定要跳呢?
不跳不跳,就不跳!
朱標得意的樣子,可把朱元璋給氣到了。
商討的事,還沒有定論,他不能貿然的停下。
朱元璋在聽了雙方的意見後,做了個折中的決定。
“朝臣與平民,都選一個出來吧。”
四川也是他的國土,國土之上有官員管理著各種內務,那是很正常的。
大臣們又是一陣互相看,沒有說話。
“那下一個問題。”
這時候,朱標站了出來:“無需下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沒有解決。”
朱標環視一圈,提出幾個關鍵的問題。
“第一,湖廣填川需要大部分為湖廣的居民,我想請問大家,你們之中有誰是湖廣的?可能起帶頭作用?”
“這第二,過去後是需要農作,經商的,你們會嗎?”
“這第三,路途艱險且遙遠,你們當真有勇氣走到最後?”
這三個問題,代表了三方麵。
朝中湖廣一帶的官員還是有的,可是,威信度呢?
恐怕湖廣當地的官員根本就不認可。
自然的,能帶頭的,絕非湖廣人士。
這第二呢,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今這大明,等級劃分嚴格,官員絕對不會下地務農的。
過去以後,也就隻能動一動嘴皮子,事兒對絕對幹不好的。
再者,沒有經曆過農民的苦,又怎能體會到農民的心酸,自然的,也就提不出有效的辦法來。
這最後一點,也就是最現實的一點。
太苦了。
朝中官員基本上是吃不了這個苦的。
果不其然,他提出了這幾點後,大臣們都閉嘴了。
朱元璋:“你這個臭小子,之前不是不願意開口嗎?怎麽這會兒話這麽多了?”
“今日,你的意見,咱不聽!”
朱標迴過頭,略帶埋怨的瞪了眼朱元璋:“老頭子,別皮!”
“首先,提出觀點並不能代表什麽。縱天下大勢,以民生為重。而辦法,若是兒臣提出,你就讚同,朝臣會如何想?”
“再者,心思深沉者很多,此次的做法雖沒有問題,可人家就覺得你有問題。”
如此,又何必再出頭呢?
朱元璋:“嗬!原來你還在意這個?咱以為,你已經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了!”
朱標謙虛道:“不敢不敢。”
“你敢!”
朱標:“這話題,明日再議。”
迴去的朱標,處理了一些政務,聽聞朱雄英生病了,便停了下來。
過去看望後,就在那裏守著了。
翌日早朝。
朱標不疾不徐的走在最後。
原本都快進入殿中的宋濂見到他,特意走迴來,跟他行禮。
朱標:“宋大人。”
宋濂:“湖廣填川一事,老臣有些許不明之處,想要向太子殿下請教。”
抬了下手的朱標溫潤一笑。
“為何不是福建,浙東等地,又或者是奴兒幹都司等地呢?”
“倒也不是必須得湖廣一帶,隻是相比較福建浙東還有奴兒幹都司等地,湖廣的氣候和四川相近一些。”
奴兒幹都司屬於最北方,乃是最冷之地,而四川呢,四季分明,冬日氣溫最低也不過零下幾度。
福建呢,一年有半數是夏天,且空中濕度相對較大。
浙東的夏天超級熱,冬天也很冷,綜合來看,不如四川的柔和。
“另外,還有作物等。四川人凋敝,又常有洪澇地質災害等,百姓過去是要生產生活的,隻有切身的將這一切問題都考慮周全了,再下發湖廣填川的惠民政策,如此才可能會有百姓願意去。”
得了朱標解釋,宋濂恍然大悟:“原是如此,是老臣狹隘了。”
“無妨。再者,填川需要的人非一個兩個,還是需要百姓自願。因此,也就湖廣等地合適一些,其餘地方若是願意去,自然是歡迎的。”
宋濂:“那太子殿下可想好了惠民政策?”
朱標:“這個……嗬嗬嗬,那我就沒想了。畢竟這也是國家大事,大家都來動動腦,效率一定更高。”
就在二人談話的時候,劉伯溫等人湊了過來,認真的聽了。
朱標說完了,就進去了。
其餘大臣也跟著進來。
剛好他們都進來站定,朱元璋就來了。
今日,最主要的就是商討湖廣填川的具體細節。
其一,湖廣填川對大明的穩定有一定作用。四川作為強大的後盾,標兒說得對,不能沒有,而且還得投入時間精力去發展。
其二,如何填川也是重中之重。
何人,做何事,若有意外,該如何應對。
朱元璋開了口:“眾位愛卿,昨日太子所說的湖廣填川一事,可有異議?”
無人站出來。
朱元璋又道:“無人反對,咱就要實施計劃了。首先,什麽人去。”
今天朱標就是打算靜靜的看,不管他們說什麽。
率先站出來的,是剛剛在外麵問朱標問題的宋濂。
“如此大事,自然需要領導者,微臣認為,朝中有威望的官員做主導,會相對好一點。”
此話一說,有些官員讚同,有些官員則拒絕。
拒絕的覺得,朝中官員多為文臣,嘴皮子功夫確實不錯,可湖廣填川,那是得下地幹活的。
要是領導者都不做出表率,那還叫什麽發展四川呢?
朱元璋看了好幾圈,見有些大臣有意見,便讓人說出自己的意見。
然,無人站出來。
這下朱元璋怒了。
“咱說你們這群庸臣!有意見那說啊,瑟縮的不發表看法,就愛當牆頭草,風往哪吹往哪兒倒?”
“咱警告你們,這是最後一次!”
這下,大臣們被嚇到了。
總算有兩個站了出來。
畏畏縮縮,生怕被懲罰的哆哆嗦嗦的說完了自己的意見。
朱元璋聽了以後,目光落在朱標的身上。
朱標就當沒看到。
搖頭晃腦,也不和朱元璋對視。
喲,這時候還敢忽略他?
行!
朱元璋:“標兒,你的意見如何?”
被點名的朱標嘿嘿的笑了笑,什麽都沒說。
他就是不說,你個糟老頭子能把我怎樣?
雖說我確實是大明的二把手,偶爾過分一點,大臣們也是能體諒的。
但,我為什麽一定要跳呢?
不跳不跳,就不跳!
朱標得意的樣子,可把朱元璋給氣到了。
商討的事,還沒有定論,他不能貿然的停下。
朱元璋在聽了雙方的意見後,做了個折中的決定。
“朝臣與平民,都選一個出來吧。”
四川也是他的國土,國土之上有官員管理著各種內務,那是很正常的。
大臣們又是一陣互相看,沒有說話。
“那下一個問題。”
這時候,朱標站了出來:“無需下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沒有解決。”
朱標環視一圈,提出幾個關鍵的問題。
“第一,湖廣填川需要大部分為湖廣的居民,我想請問大家,你們之中有誰是湖廣的?可能起帶頭作用?”
“這第二,過去後是需要農作,經商的,你們會嗎?”
“這第三,路途艱險且遙遠,你們當真有勇氣走到最後?”
這三個問題,代表了三方麵。
朝中湖廣一帶的官員還是有的,可是,威信度呢?
恐怕湖廣當地的官員根本就不認可。
自然的,能帶頭的,絕非湖廣人士。
這第二呢,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今這大明,等級劃分嚴格,官員絕對不會下地務農的。
過去以後,也就隻能動一動嘴皮子,事兒對絕對幹不好的。
再者,沒有經曆過農民的苦,又怎能體會到農民的心酸,自然的,也就提不出有效的辦法來。
這最後一點,也就是最現實的一點。
太苦了。
朝中官員基本上是吃不了這個苦的。
果不其然,他提出了這幾點後,大臣們都閉嘴了。
朱元璋:“你這個臭小子,之前不是不願意開口嗎?怎麽這會兒話這麽多了?”
“今日,你的意見,咱不聽!”
朱標迴過頭,略帶埋怨的瞪了眼朱元璋:“老頭子,別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