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難道要咱給你道歉不成?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胡惟庸遞了一堆的文言文折子上去。
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朱元璋拿著文言文折子上的內容,同大家商議。
但今日早朝沒有大事,官員們的迴答,也都平平無奇。
胡惟庸注意到,朱元璋在談論的時候,表情並未有任何的變化。
可折子上的文體與往日的,卻有不同。
按道理,那麽多文言文的折子遞上去,皇上該有想法了。
胡惟庸等啊等,都等到早朝快結束了,朱元璋也沒有任何提出來的傾向。
那好,既然皇上不提,那就他提吧。
胡惟庸主動站出來:“臣有事起奏。”
這個胡惟庸,今早一直在觀察,這會兒開口,想必是為了奏折文體一事。
哼,這個胡惟庸,咱都不想搭理他了,還主動冒出來惹人嫌。
朱元璋心中很是憤怒,不過,也不能表現得太明顯,隻得對胡惟庸抬了抬手,讓他說。
“先前奏折就用的是文言文,這陡然變成了白話文又變迴去,微臣覺得,文體還是習慣得好。”
朱元璋:“官民一體,皇帝乃天潢貴胄,與之不同理所當然,可官為何要將自己置於高處?”
“官管民,身份不同,自然位置不同。”
朱元璋哼了聲:“胡愛卿一向與孔院事交好,難道不曾記儒學經典論,民為上,君次之,社稷為輕之言?”
這下,胡惟庸不說話了。
朱元璋注意到,胡惟庸的臉色逐漸鐵青。
可就這樣,胡惟庸還在辯駁:“可這與文體有何關係?微臣最先想說的僅僅是……”
“江山更名,是何緣故?難道胡愛卿並不知道錯誤需更正的道理?”
“隋唐年間開始以恩科的形式挑選人才,這在晉是沒有的!如今文體進步,官員和百姓都適應得挺好的,又為何要迴到舊時代?”
“你若是思想陳舊,可以趁著休沐,多看看書!”
朱元璋狠狠的訓了胡惟庸,當著滿朝文武的麵。
這讓胡惟庸很不爽。
臉色鐵青,周身都散發出淩厲的壓力。
朱元璋看到胡惟庸吃癟,內心是高興得不行。
哈哈,糟老頭子讓你瞎嘚瑟!
一旁的朱標見老頭子這麽有魄力,當眾駁了胡惟庸,讓他丟麵子,覺得很爽。
但……
他要火上澆油一下。
“起先,奏折上都是白話文,這說明推行白話文是有成效的,本太子常在民間行走,也是最近才有白話文不好的傳言流出。奏折的問題是在最近幾日才變成文言文的,這變化的契機當是從胡大人遞上的折子開始的,莫不是在說明,是胡大人不願意更改文體,而並非是其他官員?”
“我……”胡惟庸唿吸一滯。
他很想反駁,可他沒道理反駁,也沒證據反駁啊。
確實變化是從他開始的。
“昨日本太子才去了翰林院,那裏的官員,或學習,或爭論,用的都是白話文,本太子左右仔細的聽,可都沒聽見他們對白話文有任何不滿啊。”
“那是因為……”
朱標打斷胡惟庸的話:“安樂和平的年代才剛剛開始,胡大人身為丞相,卻隻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與黨派之爭,絲毫沒考慮到百姓生活艱難,如此自私自利之人,若是朝廷多了,該如何了得啊。”
眼看著朱標越說越過分,胡惟庸連忙反駁,以證自己的清白。
“你胡說!太子殿下,這可是當著滿朝的文武百官啊,您沒有證據就不要亂說,免得寒了老臣的心,更寒了當初跟著皇上拚命打天下的功臣之心!”
“胡說?”朱標冷笑一聲,“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胡大人以為自己做了那麽多,當真沒有任何證據,本太子,啊不,是父皇奈何不了你?還望胡大人謹記的身份,多為百姓謀福祉。”
這一下,胡惟庸的氣上來了。
指著朱標便要一頓輸出:“哎,不是你……”
朱元璋眼看著情形不對,連忙道:“早朝不是讓你們吵架的,都住嘴!”
眼看著朱元璋開口,胡惟庸又把矛盾對準了他。
“可是皇上,微臣真的冤枉,真的覺得痛心啊。不過一個文體,都要扯到江山社稷上,您教訓我一頓也就罷了,這太子也……”
朱元璋:“難道要咱給你道歉不成?”
他倒是想讓皇上道歉,但這麽多人,還是算了。
免得治他一個不敬之罪。
胡惟庸懶懶散散的拱手:“微臣不敢。”
“既然不敢,那這事就算了。”朱元璋大手一揮。
“還有何事?”
偌大的太和門,無官員站出來。
“那就退朝。”
這一幕,都被李善長看在了眼中。
從太和門走出來,李善長快走幾步,追上胡惟庸。
“胡大人,你今日過了,沒看出來,皇上和太子對你已經很不滿了嗎?”
不滿就不滿,有什麽要緊的?
胡惟庸滿不在乎的說:“不滿我一個而已,難道還能不滿大部分的官員,商賈和學子?”
李善長語重心長的說:“不是,你有想法我能理解,也並非覺得,你的想法不好。畢竟我們的利益是共同的,可饒是我們的影響力再大,還是要皇上下旨。總之,你就低調一些,暫時不要鬧了。”
不要鬧?
憑什麽?
他可是開國功臣,就算鬧了,皇上也不敢把他怎麽樣!
如此,李善長閉嘴了。
以後還是與胡大人保持距離吧。
胡惟庸哼的一聲,扶了衣袖揚長而去。
胡惟庸違法亂紀的證據自有錦衣衛去收集,最近流行起的傳言,朱標也派了信任的人去處理。
不過想要結果,尚需要時間。
夏季來臨,沿海一帶受季風影響,強降雨會很多。
從古至今,早已建立了完善的排水係統,可奈何還是經受不住暴雨的衝刷,福建一帶被淹了七七八八。
當地百姓深受其害。
遞上來的折子,是先經由朱標過目。
朱標看到上麵的文言文,眉頭直直皺起來。
先前遞到他手上的,有一半是經過胡惟庸手的。
那些就是文言文,浙東,河西那塊也有部分奏折直接到他這裏,其中也就小部分是文言文。
tim??|res
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朱元璋拿著文言文折子上的內容,同大家商議。
但今日早朝沒有大事,官員們的迴答,也都平平無奇。
胡惟庸注意到,朱元璋在談論的時候,表情並未有任何的變化。
可折子上的文體與往日的,卻有不同。
按道理,那麽多文言文的折子遞上去,皇上該有想法了。
胡惟庸等啊等,都等到早朝快結束了,朱元璋也沒有任何提出來的傾向。
那好,既然皇上不提,那就他提吧。
胡惟庸主動站出來:“臣有事起奏。”
這個胡惟庸,今早一直在觀察,這會兒開口,想必是為了奏折文體一事。
哼,這個胡惟庸,咱都不想搭理他了,還主動冒出來惹人嫌。
朱元璋心中很是憤怒,不過,也不能表現得太明顯,隻得對胡惟庸抬了抬手,讓他說。
“先前奏折就用的是文言文,這陡然變成了白話文又變迴去,微臣覺得,文體還是習慣得好。”
朱元璋:“官民一體,皇帝乃天潢貴胄,與之不同理所當然,可官為何要將自己置於高處?”
“官管民,身份不同,自然位置不同。”
朱元璋哼了聲:“胡愛卿一向與孔院事交好,難道不曾記儒學經典論,民為上,君次之,社稷為輕之言?”
這下,胡惟庸不說話了。
朱元璋注意到,胡惟庸的臉色逐漸鐵青。
可就這樣,胡惟庸還在辯駁:“可這與文體有何關係?微臣最先想說的僅僅是……”
“江山更名,是何緣故?難道胡愛卿並不知道錯誤需更正的道理?”
“隋唐年間開始以恩科的形式挑選人才,這在晉是沒有的!如今文體進步,官員和百姓都適應得挺好的,又為何要迴到舊時代?”
“你若是思想陳舊,可以趁著休沐,多看看書!”
朱元璋狠狠的訓了胡惟庸,當著滿朝文武的麵。
這讓胡惟庸很不爽。
臉色鐵青,周身都散發出淩厲的壓力。
朱元璋看到胡惟庸吃癟,內心是高興得不行。
哈哈,糟老頭子讓你瞎嘚瑟!
一旁的朱標見老頭子這麽有魄力,當眾駁了胡惟庸,讓他丟麵子,覺得很爽。
但……
他要火上澆油一下。
“起先,奏折上都是白話文,這說明推行白話文是有成效的,本太子常在民間行走,也是最近才有白話文不好的傳言流出。奏折的問題是在最近幾日才變成文言文的,這變化的契機當是從胡大人遞上的折子開始的,莫不是在說明,是胡大人不願意更改文體,而並非是其他官員?”
“我……”胡惟庸唿吸一滯。
他很想反駁,可他沒道理反駁,也沒證據反駁啊。
確實變化是從他開始的。
“昨日本太子才去了翰林院,那裏的官員,或學習,或爭論,用的都是白話文,本太子左右仔細的聽,可都沒聽見他們對白話文有任何不滿啊。”
“那是因為……”
朱標打斷胡惟庸的話:“安樂和平的年代才剛剛開始,胡大人身為丞相,卻隻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與黨派之爭,絲毫沒考慮到百姓生活艱難,如此自私自利之人,若是朝廷多了,該如何了得啊。”
眼看著朱標越說越過分,胡惟庸連忙反駁,以證自己的清白。
“你胡說!太子殿下,這可是當著滿朝的文武百官啊,您沒有證據就不要亂說,免得寒了老臣的心,更寒了當初跟著皇上拚命打天下的功臣之心!”
“胡說?”朱標冷笑一聲,“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胡大人以為自己做了那麽多,當真沒有任何證據,本太子,啊不,是父皇奈何不了你?還望胡大人謹記的身份,多為百姓謀福祉。”
這一下,胡惟庸的氣上來了。
指著朱標便要一頓輸出:“哎,不是你……”
朱元璋眼看著情形不對,連忙道:“早朝不是讓你們吵架的,都住嘴!”
眼看著朱元璋開口,胡惟庸又把矛盾對準了他。
“可是皇上,微臣真的冤枉,真的覺得痛心啊。不過一個文體,都要扯到江山社稷上,您教訓我一頓也就罷了,這太子也……”
朱元璋:“難道要咱給你道歉不成?”
他倒是想讓皇上道歉,但這麽多人,還是算了。
免得治他一個不敬之罪。
胡惟庸懶懶散散的拱手:“微臣不敢。”
“既然不敢,那這事就算了。”朱元璋大手一揮。
“還有何事?”
偌大的太和門,無官員站出來。
“那就退朝。”
這一幕,都被李善長看在了眼中。
從太和門走出來,李善長快走幾步,追上胡惟庸。
“胡大人,你今日過了,沒看出來,皇上和太子對你已經很不滿了嗎?”
不滿就不滿,有什麽要緊的?
胡惟庸滿不在乎的說:“不滿我一個而已,難道還能不滿大部分的官員,商賈和學子?”
李善長語重心長的說:“不是,你有想法我能理解,也並非覺得,你的想法不好。畢竟我們的利益是共同的,可饒是我們的影響力再大,還是要皇上下旨。總之,你就低調一些,暫時不要鬧了。”
不要鬧?
憑什麽?
他可是開國功臣,就算鬧了,皇上也不敢把他怎麽樣!
如此,李善長閉嘴了。
以後還是與胡大人保持距離吧。
胡惟庸哼的一聲,扶了衣袖揚長而去。
胡惟庸違法亂紀的證據自有錦衣衛去收集,最近流行起的傳言,朱標也派了信任的人去處理。
不過想要結果,尚需要時間。
夏季來臨,沿海一帶受季風影響,強降雨會很多。
從古至今,早已建立了完善的排水係統,可奈何還是經受不住暴雨的衝刷,福建一帶被淹了七七八八。
當地百姓深受其害。
遞上來的折子,是先經由朱標過目。
朱標看到上麵的文言文,眉頭直直皺起來。
先前遞到他手上的,有一半是經過胡惟庸手的。
那些就是文言文,浙東,河西那塊也有部分奏折直接到他這裏,其中也就小部分是文言文。
tim??|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