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宋濂:合著我這兩箭白挨了?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作者:水一方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標聞言啞然。
“原來宋師您不是因為什麽禮製才如此的。”
“宋師為大明著想的心,孤明白了。”
說罷,朱標對著這位明初的大儒深深一揖。
宋濂嗬嗬笑道:
“太子殿下朕以為臣是腐儒,不懂變通不成?”
“臣再迂腐,也是明白任何時代都會有改革一事。”
朱標正要開導宋濂,卻敏銳地聽見一陣腳步聲,來人似乎是上了年紀,還拄著拐杖。
宋濂府上的下人來稟報道:
“老爺,誠意伯來看您了。”
宋濂笑了笑,“那就請誠意伯進來吧。”
不待宋濂府上的下人出去通報,劉伯溫便徑自走了進來。
“老臣見過太子殿下!”
朱標也起身執學生禮,“劉先生。”
劉伯溫和宋濂同為浙東人,與章溢,葉琛被朱元璋稱為浙東四父子。
但是如今僅存的,唯有劉伯溫與宋濂二人。
二人因是同鄉,一直關係甚好。
宋濂臥床,劉伯溫前來探望,也在情理之中。
劉伯溫徑自落座之後笑道:
“內閣一事,我也聽說了。”
他看向朱標問道:“此事隻怕是出自太子殿下之手吧?”
朱標也沒有隱瞞。
“前幾日父皇讓孤代為處理奏折,孤唯恐有所疏漏,便在東宮設了個小內閣,幫著處理一下政務。”
“父皇見此事大有可為,便想要搬到朝堂之上。”
劉伯溫聞言不由得暗暗吃驚。
這段時間以來,劉伯溫雖然一直賦閑在家。
但是關於這位太子殿下的事他也有所耳聞。
不管是削藩一事,還是納妃一事。
都展現出了這位太子殿下駕馭人心的手段!
如今這個內閣,竟也是出自這位太子殿下之手?
原本劉伯溫還隻是猜測,畢竟此事完全不符合朱元璋的性格。
而那些官員更是不可能提出或是想到此事。
再聯想到進來這位太子殿下的表現,劉伯溫便猜測這內閣也是朱標的手筆。
如今得到肯定的答複,劉伯溫不由得心中暗暗咂舌。
這位太子殿下日後做了皇帝,恐怕會比他爹更可怕!
宋濂躺在床上有氣無力地問道:
“劉先生對此事怎麽看?”
劉伯溫也沒有隱瞞,直接坦白說道:
“內閣一事,不但可行,而且刻不容緩!”
本來,宋濂還以為劉伯溫會和他一樣,覺得此事不可行。
但是沒想到劉伯溫開口就直戳他心窩子!
合著我這兩箭白挨了?還差點死在奉天殿!
宋濂連忙請教道:“劉先生有何高見?”
宋濂雖然比劉伯溫年長,但是劉伯溫的見識卻遠在宋濂之上。
宋濂也經常向劉伯溫請教一些政事上的見解,所以在場的人沒有覺得任何不對。
劉伯溫緩緩說道:
“宋大人方才說中書省想要拿捏內閣很簡單?”
“我卻說恰恰相反,內閣卻能輕易拿捏中書省!”
聽著劉伯溫的話,宋濂盡管心中有些鬱悶,也是強打起精神準備聽聽劉伯溫的見解。
而朱標也是饒有興致地看向這個被後世神話的老夫子。
他也想知道,劉伯溫對後世出現的內閣是個什麽看法。
“方才宋大人說,昔年中書省右相尚且壓不住胡惟庸,更何況一群初涉政務,無品無職的年輕人?”
“可我卻認為,這才是內閣之妙處所在。”
喝了口茶水,劉伯溫解釋道:
“內閣學士無品無職,卻隻對皇帝負責。”
“他們既軟弱到隻要皇帝一個眼神便能萬劫不複,又強橫到可以視文武百官於無物。”
“他們不需要怕胡惟庸,更不需要怕六部,隻需要怕皇帝!”
“而這又是個得罪人的差事,能勝任者,不是圓滑之輩,便是耿直之輩。”
“圓滑者,好駕馭,可為皇帝寵臣。”
“耿直者,皇帝信之,可為國之能臣……”
不等劉伯溫說完,宋濂就皺著眉頭打斷道:
“如此重要的差事,豈能有圓滑之輩?”
劉伯溫看向朱標,隻見朱標正饒有興趣地托著下巴聽得津津有味。
與劉伯溫對視,朱標隻是點了點頭,示意劉伯溫繼續說下去。
劉伯溫笑著說道:
“內閣學士其實如同糖人一般,一碰即碎,因為他們手中沒有任何實權,沒有任何依仗!”
“他們能依靠的,唯有皇帝!”
“皇帝讓他們生,便能繼續做超越丞相的內閣學士。”
“皇帝若要他們死,隻需一個眼神,彈劾的奏章頃刻間便會堆積如山。”
宋濂忍不住連連點頭。
內閣學士,看起來風光無限,但是手中沒有實權,背後的依仗唯有皇帝。
但是皇帝這個存在,最是無情!
所有事物都會被皇帝看做是棋子,若是需要,會毫不猶豫棄掉!
寵臣也好,功臣也罷,統統如此!
“所以劉夫子的意思是,這些內閣學士就像是在皇帝麵前搖尾乞憐一般,為了活命,隻能去討好皇帝?”
劉伯溫點了點頭。
“不錯,這是圓滑之輩,但是這種,隻能替皇帝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比如……”
宋濂接話道:“比如,自汙來讓皇帝抓住自己的把柄。”
“皇帝可以借此大作文章?”
既能等到國庫空虛時來充盈國庫,又能在局勢不穩時殺之立威!
劉伯溫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真正能替皇帝處理好政務的,便是我說的耿直之輩!”
“方才說的圓滑之輩,往往不得善終,但是這種耿直之輩便不同。”
“他們不懂變通,一心為朝廷做事,皇帝需要的便是這種人,所以會對其比圓滑之輩更為庇護!”
宋濂歎息道:
“為何不能全是耿直之輩呢?”
宋濂整個翰林學士,其實同樣沒什麽實權。
所以劉伯溫說起圓滑之輩,他難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劉伯溫笑道:“因為皇帝不會讓整個朝堂之上都是忠臣,也不會讓一個朝堂上都是奸臣!”
說完,劉伯溫還看向朱標,似是一個剛答完題的學生,在等待老師點評自己的答案一般。
“原來宋師您不是因為什麽禮製才如此的。”
“宋師為大明著想的心,孤明白了。”
說罷,朱標對著這位明初的大儒深深一揖。
宋濂嗬嗬笑道:
“太子殿下朕以為臣是腐儒,不懂變通不成?”
“臣再迂腐,也是明白任何時代都會有改革一事。”
朱標正要開導宋濂,卻敏銳地聽見一陣腳步聲,來人似乎是上了年紀,還拄著拐杖。
宋濂府上的下人來稟報道:
“老爺,誠意伯來看您了。”
宋濂笑了笑,“那就請誠意伯進來吧。”
不待宋濂府上的下人出去通報,劉伯溫便徑自走了進來。
“老臣見過太子殿下!”
朱標也起身執學生禮,“劉先生。”
劉伯溫和宋濂同為浙東人,與章溢,葉琛被朱元璋稱為浙東四父子。
但是如今僅存的,唯有劉伯溫與宋濂二人。
二人因是同鄉,一直關係甚好。
宋濂臥床,劉伯溫前來探望,也在情理之中。
劉伯溫徑自落座之後笑道:
“內閣一事,我也聽說了。”
他看向朱標問道:“此事隻怕是出自太子殿下之手吧?”
朱標也沒有隱瞞。
“前幾日父皇讓孤代為處理奏折,孤唯恐有所疏漏,便在東宮設了個小內閣,幫著處理一下政務。”
“父皇見此事大有可為,便想要搬到朝堂之上。”
劉伯溫聞言不由得暗暗吃驚。
這段時間以來,劉伯溫雖然一直賦閑在家。
但是關於這位太子殿下的事他也有所耳聞。
不管是削藩一事,還是納妃一事。
都展現出了這位太子殿下駕馭人心的手段!
如今這個內閣,竟也是出自這位太子殿下之手?
原本劉伯溫還隻是猜測,畢竟此事完全不符合朱元璋的性格。
而那些官員更是不可能提出或是想到此事。
再聯想到進來這位太子殿下的表現,劉伯溫便猜測這內閣也是朱標的手筆。
如今得到肯定的答複,劉伯溫不由得心中暗暗咂舌。
這位太子殿下日後做了皇帝,恐怕會比他爹更可怕!
宋濂躺在床上有氣無力地問道:
“劉先生對此事怎麽看?”
劉伯溫也沒有隱瞞,直接坦白說道:
“內閣一事,不但可行,而且刻不容緩!”
本來,宋濂還以為劉伯溫會和他一樣,覺得此事不可行。
但是沒想到劉伯溫開口就直戳他心窩子!
合著我這兩箭白挨了?還差點死在奉天殿!
宋濂連忙請教道:“劉先生有何高見?”
宋濂雖然比劉伯溫年長,但是劉伯溫的見識卻遠在宋濂之上。
宋濂也經常向劉伯溫請教一些政事上的見解,所以在場的人沒有覺得任何不對。
劉伯溫緩緩說道:
“宋大人方才說中書省想要拿捏內閣很簡單?”
“我卻說恰恰相反,內閣卻能輕易拿捏中書省!”
聽著劉伯溫的話,宋濂盡管心中有些鬱悶,也是強打起精神準備聽聽劉伯溫的見解。
而朱標也是饒有興致地看向這個被後世神話的老夫子。
他也想知道,劉伯溫對後世出現的內閣是個什麽看法。
“方才宋大人說,昔年中書省右相尚且壓不住胡惟庸,更何況一群初涉政務,無品無職的年輕人?”
“可我卻認為,這才是內閣之妙處所在。”
喝了口茶水,劉伯溫解釋道:
“內閣學士無品無職,卻隻對皇帝負責。”
“他們既軟弱到隻要皇帝一個眼神便能萬劫不複,又強橫到可以視文武百官於無物。”
“他們不需要怕胡惟庸,更不需要怕六部,隻需要怕皇帝!”
“而這又是個得罪人的差事,能勝任者,不是圓滑之輩,便是耿直之輩。”
“圓滑者,好駕馭,可為皇帝寵臣。”
“耿直者,皇帝信之,可為國之能臣……”
不等劉伯溫說完,宋濂就皺著眉頭打斷道:
“如此重要的差事,豈能有圓滑之輩?”
劉伯溫看向朱標,隻見朱標正饒有興趣地托著下巴聽得津津有味。
與劉伯溫對視,朱標隻是點了點頭,示意劉伯溫繼續說下去。
劉伯溫笑著說道:
“內閣學士其實如同糖人一般,一碰即碎,因為他們手中沒有任何實權,沒有任何依仗!”
“他們能依靠的,唯有皇帝!”
“皇帝讓他們生,便能繼續做超越丞相的內閣學士。”
“皇帝若要他們死,隻需一個眼神,彈劾的奏章頃刻間便會堆積如山。”
宋濂忍不住連連點頭。
內閣學士,看起來風光無限,但是手中沒有實權,背後的依仗唯有皇帝。
但是皇帝這個存在,最是無情!
所有事物都會被皇帝看做是棋子,若是需要,會毫不猶豫棄掉!
寵臣也好,功臣也罷,統統如此!
“所以劉夫子的意思是,這些內閣學士就像是在皇帝麵前搖尾乞憐一般,為了活命,隻能去討好皇帝?”
劉伯溫點了點頭。
“不錯,這是圓滑之輩,但是這種,隻能替皇帝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比如……”
宋濂接話道:“比如,自汙來讓皇帝抓住自己的把柄。”
“皇帝可以借此大作文章?”
既能等到國庫空虛時來充盈國庫,又能在局勢不穩時殺之立威!
劉伯溫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真正能替皇帝處理好政務的,便是我說的耿直之輩!”
“方才說的圓滑之輩,往往不得善終,但是這種耿直之輩便不同。”
“他們不懂變通,一心為朝廷做事,皇帝需要的便是這種人,所以會對其比圓滑之輩更為庇護!”
宋濂歎息道:
“為何不能全是耿直之輩呢?”
宋濂整個翰林學士,其實同樣沒什麽實權。
所以劉伯溫說起圓滑之輩,他難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劉伯溫笑道:“因為皇帝不會讓整個朝堂之上都是忠臣,也不會讓一個朝堂上都是奸臣!”
說完,劉伯溫還看向朱標,似是一個剛答完題的學生,在等待老師點評自己的答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