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西暖閣。


    鄭和與王景宏麵麵相覷,顯得很是猶豫。


    誠然,漢王殿下交代的這個任務,充滿了極大的危險。


    但是這兩名航海家不得不承認,在當前整個大明天下,也隻有眼前這位漢王爺,才真正意識到了海洋對於大明的重要性!


    甚至就連當今天子,說的不好聽一點,那也隻是貪圖海上財富罷了。


    至於太子爺與他的文官集團,恨不得他二人早死早超生,徹底暫停下西洋的國策!


    朱高煦見二人顯得猶豫,頓時話鋒一轉,準備采用攻心之策。


    “鄭和,景宏,你們二人可知,為何那些個文臣全都極力反對你們下西洋?”


    聽到這話,鄭和先是一愣,隨即脫口而出道:“因為下西洋靡費甚重,花了太多的錢糧,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情!”


    前麵兩次遠航下西洋,朝廷幾乎沒有半點收入,藩國上貢的貢品也全都進了內帑,國庫反而倒貼出去了海量錢糧。


    雖然大明成功揚威海外異域,得到海外諸國擁戴敬重,但是這種虧本買賣,像極了那些文人士大夫所說的,賠本賺吆喝!


    好在這第三次船隊運迴來了不少番貨,加上眼前這位漢王爺的鼎力相助,才給朝廷國庫帶來了一千萬兩銀子的收入,鄭和等人才得以幸免於難。


    真要論起來,鄭和與王景宏等人還欠他漢王爺一份恩情!


    朱高煦聽到這個迴答隻是搖了搖頭,冷笑道:“這隻是一方麵,不是主要原因!”


    “鄭和啊,你這迴帶迴來了不少番貨,也成功給國庫增添了一筆巨額收入,但是你信不信,等你下次請求繼續下西洋時,那些文臣士大夫還是會跳出來反對!”


    此話一出,鄭和驚了,有些不太明白漢王這話中的深意。


    “因為下西洋是永樂三大新政之一,新政新政,就在於一個‘新’字!”


    朱高煦歎了口氣,耐心解釋道:“從洪武朝到建文朝,朝廷一直嚴格施行‘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國策,直到永樂朝打破這禁令,老頭子命你們衝破這塊堅冰,率大明船隊巡戈異域,教化四夷,以此拉動永樂新政改革!”


    鄭和與王景宏連連點頭,他們身為天子內臣,又是下西洋的正副使者,這些隱秘還是心中有數。


    “但是,你們想過沒有,從洪武朝到建文朝,海外藩國就沒有獲得過我大明的特產嗎?”


    從洪武朝到建文朝,當時正嚴格執行海禁國策,海外藩國如何獲得我大明特產……


    不!


    不對!


    鄭和陡然驚醒,一張臉陰沉如水!


    “漢王殿下的意思是……走私?”


    “對,就是走私,建文朝沿海走私可謂是大行其道!”


    朱高煦給出了準確迴答,腦海中思緒萬千。


    華商出海貿易,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時期,在漢朝甚至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唐宋時期,華商出海貿易更是絡繹不絕,出現了一大批通商口岸。


    到了前宋,僅是憑借著海上貿易的驚天利潤,弱宋都能抵抗遼金蒙古百年,足以見海上貿易背後的利潤之恐怖!


    但是到了大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屢屢頒布禁止和限製華商出海貿易的法令,還上升到“祖訓”的高度,使得後世之君不得不遵守。


    朱允炆在建文三年時還頒布詔令禁止華商出海貿易,其詔令中給出了一個可笑的理由:沿海的百姓出海貿易容易引誘蠻夷為盜,傷害良民。


    即便是到了永樂朝,朱老四在登基的第一年就昭告天下民間百姓不得私自出海,繼續遵行洪武事例。


    永樂朝雖然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是放開的隻是朝貢貿易,民間私人仍然不準出海。


    沿海地區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從事漁業生產,或從事海上貿易,然而因為這海禁國策,堵絕了沿海地區人民的正常謀生之路。


    如“信國公湯和巡視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魚”,沿海子民除起來進行鬥爭之外,已經沒有其他選擇。


    在嚴厲海禁的政策下,活不下去的沿海百姓隻能選擇違法亂紀,為盜為匪,與沿海地區的商賈合作,靠走私中原特產而謀取暴利,得以苟活。


    這種民間私人海外貿易被視為非法行經,正被迫走上畸形發展的道路,即被迫轉入走私和武裝走私,甚至發展到成大明中後期那等與朝廷爭鋒的海上武裝走私集團。


    沿海走私泛濫成災,滿朝文武難道都不知情嗎?


    不,他們知情,至少半數之上!


    文臣集團當然知道海上貿易的驚天利潤,可是好處都讓皇帝給占了,鄭和下西洋運迴來的寶貝也都進了內帑,即便這迴運迴來的番貨也變現成銀子進了國庫,他們可是什麽都沒有撈到!


    想著,朱高煦再次冷聲道:“要知道前宋的海上貿易異常興盛,號稱‘萬國衣冠,絡繹不絕’,光是朝廷從海上貿易征收的稅,約相當於國家一年總收入的五分之一!”


    “那個時候,什麽‘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說白了就是帝與士大夫分肥天下,皇室賺了個盆滿缽滿,文人士大夫們也吃了個滿嘴流油,所以他們竭力推進航運貿易和市舶管理,甚至支持某些具備雄厚資金實力的豪家大姓,以私商身份前往海外經營貿易,一切都不過是為了銀錢。”


    “蒙古入主中原,讀書人換了個主子,地位雖不如在趙宋時期,也還算是過得去,蒙古朝廷要倚仗這些讀書人治國,所以對他們也頗為優待,靠著海上貿易同樣吃的肥頭大耳!”


    “可惜到了我大明,高皇帝製定出了海禁國策,可憐這些肥頭大耳的士大夫們,現在卻是吃不飽了,隻能靠走私來賺賺小錢……”


    挺到此處,吳宣直接吐出一口老痰。


    “我呸!這些個文人士大夫,真是有夠無恥的!”


    鄭和與王景宏同樣異常憤怒,到了現在他們哪裏還看不明白。


    洪武朝律法嚴峻,他們還不敢,但是到了刑律寬仁的建文朝,這些狗東西膽子就大了,利用沿海百姓走私倒賣謀取暴利。


    而永樂朝後,下西洋一開始,他們這走私買賣就遭到了毀滅性地打擊!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難怪,從一開始,這些無恥的文人就極力反對下西洋一事!


    一想到這兒,鄭和就恨得咬牙切齒。


    朱高煦見狀笑道:“我那位好大哥耳根子軟,他身邊又都是些文人士大夫,說句不好聽的,等我家老頭子駕鶴西去,你們還想下西洋,那就是想屁吃!”


    “本王得提醒你們一句,想要繼續遠航下西洋,想要為大明建功立業,必須在永樂朝完成革新,將一切著為令!”


    “即便我那好大哥坐上了龍椅,他也不敢去改革,二位明白了嗎?”


    鄭和深深地看了漢王一眼,他知道這話不是在危言聳聽。


    太子爺是個隻關心仁政民生的主兒,一旦他上位,北伐下西洋這些項目隻怕立馬就會叫停,他鄭和也會被打迴原形,去給當今天子看守皇陵!


    想著,鄭和長歎了口氣,起身跪倒在地。


    “鄭和願遵殿下之命,誓死完成殿下重托!”


    王景宏麵色大變,因為這是認主之禮啊!


    但事到如今,他也沒有其他選擇,除非他想死在漢王手中!


    “王景宏願遵殿下之命,誓死完成殿下重托!”


    吳宣見狀一摸腦門,索性有樣學樣,也跪在地上來了一句。


    “吳宣願遵殿下之命,誓死完成殿下重托!”


    朱高煦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上前將三人扶了起來。


    “你我四人,不為其他,隻為後世子孫!”


    “殿下高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龍同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朕聞上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朕聞上古並收藏五龍同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