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結束。
漢王爺留下了六部九卿與內閣大臣。
他選擇將細川滿元帶到早朝上,就是為了釋放一個信號。
然而,真正做出決斷之人,還是這些朝堂巨頭。
朱高煦領著他們來到西暖閣,待一眾巨頭坐定之後,這才淡淡開口道:“倭國一事,諸位也都清楚了,說說吧,這事兒怎麽處理?”
一眾巨頭麵麵相覷,開始議論紛紛。
誠然,倭國一事對大明而言,是一件好事。
既然人家都主動求到大明頭上,請求宗主國派遣大明天使降臨,調停他們國內的矛盾,那大明自然不應該放棄這次大好機會。
畢竟此事如果辦得好,將會大大增強大明在海外諸國中的威望,更加一步確立大明宗主國的地位!
這不但符合朝廷一向施行的懷柔遠人國策,而且完美契合了儒家以德服人、棄戰主和的理念。
所以,一眾巨頭中鮮少有人反對,都在興致盎然地探討該派遣何人為天使,帶多少人出使更加合適。
隻有那麽幾個聰明人,靜靜地坐在位置上,一言不發。
如楊士奇,從早朝開始,他便一直冷眼旁觀,此刻仍在思索著漢王爺的目的。
可以確信,倭國根本就沒有主動請求大明調停,這細川滿元不知道被漢王用什麽刑罰折磨成這副鬼樣子,漢王讓他說什麽,他就說什麽,成了提線木偶。
那麽,漢王這就是想欺瞞整個朝廷,而後插手倭國內政!
他到底想做什麽?
倭國有什麽東西值得他如此算計?
一時間,楊士奇百思不得其解。
朱高煦掃了一眼眾人表現,注意到哈士奇的格格不入,心中頓時了然。
這老貨還真是精明,一眼就看穿了自己這些小把戲。
繼續拖下去,其他巨頭恐怕也會反應過來。
想著,朱高煦立馬喝道:“既然如此,本王這就上折子給老頭子,派遣鄭和王景宏二人為正副使,率船隊出使倭國,調停其國內爭鬥,宣揚我大明國威!”
聽了這話,一眾巨頭頓時一愣。
鄭和與王景宏?
為何又是這兩個太監?
宣揚國威,揚威異域,這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就不能讓文人去做嗎?
偏偏讓兩個死太監搶了先,似乎還成了專業人士!
“諸位心中都清楚,鄭和王景宏二人多次下西洋,途中解決了不少海外藩國內的內亂與矛盾,不但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而且彰顯了我大明天朝上國的威嚴,因此他二人是最佳人選。”
“尤其是鄭和本人,在多次衝突事件中展現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與軍事謀略,倭國一事對他而言隻是件小事罷了。”
眾人聽了這話,雖然很不樂意,但是也無法反駁。
畢竟鄭和三次下西洋的功績擺在這裏,順手解決了麻喏八歇國東西二王之戰,收拾了囂張狂妄的海盜陳祖義,奉皇命樹碑並建立滿剌加國助其免受暹羅的侵擾,設計生擒試圖謀害舟師的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
這一樁樁一件件輝煌成就,無一不在彰顯著鄭和的卓越才能。
要是換個人儒臣去,還真不一定能幹得比他好,甚至有可能早就死在陳祖義的手中了。
隻是可惜,這鄭和是個宦官,沒卵子的貨。
眾人這麽想著,也隻有捏著鼻子認下。
楊士奇始終一言不發,直到漢王爺宣布議事結束,這才憂心忡忡地離去。
待一眾巨頭走後,朱高煦立馬命人喚來鄭和、王景宏與吳宣三人。
三人接到消息後,當即動身趕到西暖閣。
“臣等參見漢王殿下。”
“唔……都平身吧,喚你們前來,想必你們心中也有數了。”
朱高煦笑著扶起了三人,給予了他們頗高的尊敬。
畢竟這三位可是下西洋的有功之臣,為了大明常年在海上漂泊,理應值得尊重。
方才那些巨頭,聽見朱高煦準備讓他們出使倭國時,不少人還露出了不滿之色。
朱高煦自然注意到了,隻是沒有提及罷了。
昔年鄭和遠行出海下西洋的時候,不見他們主動請求同行。
現在去一趟倭國,一個個都開始意動,巴不得自己前往!
為什麽?
因為遠航時間太長生活太苦,還極易生病死去!
但是去倭國可不一樣,忍受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去倭國吃香的喝辣的,還能給自己撈一筆政績,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可惜的是,漢王爺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
這些個文人士大夫,無恥秉性可見一斑。
聽到漢王爺的詢問,鄭和稍微一思索,立馬反應了過來。
“漢王殿下是說,讓臣等出使倭國,調停他們國內的矛盾?”
“嗯,你隻是猜對了一半。”
朱高煦笑道,隨即給了一旁侍立的聶興一個眼神,後者立馬走出暖閣嚴陣以待,嚴禁任何人偷聽窺伺。
“本王的確想讓你們去倭國,但不是為了調停他們國內的矛盾,而是為了征服整個倭國!”
“倭國根本就沒有派遣使臣前來求援,這些倭國使臣不過是為了貿易而來,今日早朝上那些話,都是本王教細川滿元說的。”
此話一出,鄭和三人嚇得麵色慘白,難以置信地看著漢王爺!
倭國根本沒有求援!
這一切都是漢王爺的計策!
這可是欺騙整個大明朝廷啊!
漢王爺究竟想做什麽?
征服倭國,那有什麽意義?
鄭和強忍住心頭的恐懼,硬著頭皮勸諫道:“漢王殿下,倭國遠在海外土地貧瘠,又與我大明隔著茫茫大海,即便我大明打下了倭國,那也根本就是得不償失!”
“更何況這倭國是一塊廢地,土著倭人對我大明毫無歸屬感,反叛隻怕此起彼伏,到時候我大明反倒是會因此受到牽製,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償失啊殿下!”
這番話語,算是苦口婆心的規勸了。
朱高煦聽後點了點頭,為鄭和的軍事眼光點讚。
“其一,倭國土地貧瘠,但是礦產豐富,一座石見銀礦每年就有數萬萬兩白銀產量,而且這還隻是一座銀礦,還有許多金礦、鐵礦、鹽礦,單論這些礦產而言,我大明會得不償失嗎?”
聽到這話,三人眼睛瞬間瞪得滾圓!
每年數萬萬量白銀產量,這是什麽概念?
一時間,他們三人腦海中,全是白花花的紋銀在飛舞。
“其二,倭國的確是一塊飛地,但是我大明不需要在那裏布政,隻需要在倭國不斷攫取財富、攫取資源、甚至攫取人口,將其所有資源攫取幹淨後,再丟棄便是!”
三人:“!!!”
攫取!
不斷攫取!
直至將倭國攫取一空!
然後……直接將這塊飛地丟棄!
這已經不能用心狠手辣來形容了,這簡直就是喪心病狂啊這!
漢王爺留下了六部九卿與內閣大臣。
他選擇將細川滿元帶到早朝上,就是為了釋放一個信號。
然而,真正做出決斷之人,還是這些朝堂巨頭。
朱高煦領著他們來到西暖閣,待一眾巨頭坐定之後,這才淡淡開口道:“倭國一事,諸位也都清楚了,說說吧,這事兒怎麽處理?”
一眾巨頭麵麵相覷,開始議論紛紛。
誠然,倭國一事對大明而言,是一件好事。
既然人家都主動求到大明頭上,請求宗主國派遣大明天使降臨,調停他們國內的矛盾,那大明自然不應該放棄這次大好機會。
畢竟此事如果辦得好,將會大大增強大明在海外諸國中的威望,更加一步確立大明宗主國的地位!
這不但符合朝廷一向施行的懷柔遠人國策,而且完美契合了儒家以德服人、棄戰主和的理念。
所以,一眾巨頭中鮮少有人反對,都在興致盎然地探討該派遣何人為天使,帶多少人出使更加合適。
隻有那麽幾個聰明人,靜靜地坐在位置上,一言不發。
如楊士奇,從早朝開始,他便一直冷眼旁觀,此刻仍在思索著漢王爺的目的。
可以確信,倭國根本就沒有主動請求大明調停,這細川滿元不知道被漢王用什麽刑罰折磨成這副鬼樣子,漢王讓他說什麽,他就說什麽,成了提線木偶。
那麽,漢王這就是想欺瞞整個朝廷,而後插手倭國內政!
他到底想做什麽?
倭國有什麽東西值得他如此算計?
一時間,楊士奇百思不得其解。
朱高煦掃了一眼眾人表現,注意到哈士奇的格格不入,心中頓時了然。
這老貨還真是精明,一眼就看穿了自己這些小把戲。
繼續拖下去,其他巨頭恐怕也會反應過來。
想著,朱高煦立馬喝道:“既然如此,本王這就上折子給老頭子,派遣鄭和王景宏二人為正副使,率船隊出使倭國,調停其國內爭鬥,宣揚我大明國威!”
聽了這話,一眾巨頭頓時一愣。
鄭和與王景宏?
為何又是這兩個太監?
宣揚國威,揚威異域,這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就不能讓文人去做嗎?
偏偏讓兩個死太監搶了先,似乎還成了專業人士!
“諸位心中都清楚,鄭和王景宏二人多次下西洋,途中解決了不少海外藩國內的內亂與矛盾,不但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而且彰顯了我大明天朝上國的威嚴,因此他二人是最佳人選。”
“尤其是鄭和本人,在多次衝突事件中展現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與軍事謀略,倭國一事對他而言隻是件小事罷了。”
眾人聽了這話,雖然很不樂意,但是也無法反駁。
畢竟鄭和三次下西洋的功績擺在這裏,順手解決了麻喏八歇國東西二王之戰,收拾了囂張狂妄的海盜陳祖義,奉皇命樹碑並建立滿剌加國助其免受暹羅的侵擾,設計生擒試圖謀害舟師的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
這一樁樁一件件輝煌成就,無一不在彰顯著鄭和的卓越才能。
要是換個人儒臣去,還真不一定能幹得比他好,甚至有可能早就死在陳祖義的手中了。
隻是可惜,這鄭和是個宦官,沒卵子的貨。
眾人這麽想著,也隻有捏著鼻子認下。
楊士奇始終一言不發,直到漢王爺宣布議事結束,這才憂心忡忡地離去。
待一眾巨頭走後,朱高煦立馬命人喚來鄭和、王景宏與吳宣三人。
三人接到消息後,當即動身趕到西暖閣。
“臣等參見漢王殿下。”
“唔……都平身吧,喚你們前來,想必你們心中也有數了。”
朱高煦笑著扶起了三人,給予了他們頗高的尊敬。
畢竟這三位可是下西洋的有功之臣,為了大明常年在海上漂泊,理應值得尊重。
方才那些巨頭,聽見朱高煦準備讓他們出使倭國時,不少人還露出了不滿之色。
朱高煦自然注意到了,隻是沒有提及罷了。
昔年鄭和遠行出海下西洋的時候,不見他們主動請求同行。
現在去一趟倭國,一個個都開始意動,巴不得自己前往!
為什麽?
因為遠航時間太長生活太苦,還極易生病死去!
但是去倭國可不一樣,忍受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去倭國吃香的喝辣的,還能給自己撈一筆政績,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可惜的是,漢王爺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
這些個文人士大夫,無恥秉性可見一斑。
聽到漢王爺的詢問,鄭和稍微一思索,立馬反應了過來。
“漢王殿下是說,讓臣等出使倭國,調停他們國內的矛盾?”
“嗯,你隻是猜對了一半。”
朱高煦笑道,隨即給了一旁侍立的聶興一個眼神,後者立馬走出暖閣嚴陣以待,嚴禁任何人偷聽窺伺。
“本王的確想讓你們去倭國,但不是為了調停他們國內的矛盾,而是為了征服整個倭國!”
“倭國根本就沒有派遣使臣前來求援,這些倭國使臣不過是為了貿易而來,今日早朝上那些話,都是本王教細川滿元說的。”
此話一出,鄭和三人嚇得麵色慘白,難以置信地看著漢王爺!
倭國根本沒有求援!
這一切都是漢王爺的計策!
這可是欺騙整個大明朝廷啊!
漢王爺究竟想做什麽?
征服倭國,那有什麽意義?
鄭和強忍住心頭的恐懼,硬著頭皮勸諫道:“漢王殿下,倭國遠在海外土地貧瘠,又與我大明隔著茫茫大海,即便我大明打下了倭國,那也根本就是得不償失!”
“更何況這倭國是一塊廢地,土著倭人對我大明毫無歸屬感,反叛隻怕此起彼伏,到時候我大明反倒是會因此受到牽製,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償失啊殿下!”
這番話語,算是苦口婆心的規勸了。
朱高煦聽後點了點頭,為鄭和的軍事眼光點讚。
“其一,倭國土地貧瘠,但是礦產豐富,一座石見銀礦每年就有數萬萬兩白銀產量,而且這還隻是一座銀礦,還有許多金礦、鐵礦、鹽礦,單論這些礦產而言,我大明會得不償失嗎?”
聽到這話,三人眼睛瞬間瞪得滾圓!
每年數萬萬量白銀產量,這是什麽概念?
一時間,他們三人腦海中,全是白花花的紋銀在飛舞。
“其二,倭國的確是一塊飛地,但是我大明不需要在那裏布政,隻需要在倭國不斷攫取財富、攫取資源、甚至攫取人口,將其所有資源攫取幹淨後,再丟棄便是!”
三人:“!!!”
攫取!
不斷攫取!
直至將倭國攫取一空!
然後……直接將這塊飛地丟棄!
這已經不能用心狠手辣來形容了,這簡直就是喪心病狂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