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講完一個又一個,關於孩子們的故事,轉身離去,他的路途任重道遠。


    學者剛走出去,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


    “下雪啦!”白澤看著天空。


    “嗯,下雪了,要不一起出去走走?”靈玉給出提議。


    白澤點點頭,隨後二人在大街上,迎著風雪漫無目的的走著。


    一腳踏出不經意滑了一下,沒想到由此踏入了小世界。


    滕州有山名狐山,狐山上有一隻白狐精,白狐精統領著一大群狐狸。狐狸們每天在山林裏捕捉山鼠、野兔等獵物。


    有一天,狐狸們聽到山腳下傳來了陣陣雞叫聲,於是白狐精派白尾狐去探個究竟。


    白尾狐下了一趟山,迴報說:“山下有一個很大的農莊,農莊裏圈養著成千上萬隻雞。除了雞,農莊裏還喂養著幾條大狗。”


    白狐精對這群狐狸說:“現在山鼠野兔數量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抓,為了改善生活,今晚我決定派遣精兵強將去農場捉雞。”狐狸們紛紛響應,蹦著跳著個個都想大顯身手。最後,白狐精挑選了十隻年輕力壯的狐狸下山了。


    夜半三更,十隻狐狸匍匐著靠近農莊,潛入雞舍,成功地抓到了十幾隻大肥雞。白狐精非常高興,重重獎賞了那十隻捉雞的狐狸。當然,山上的每隻狐狸也分到了一些雞肉吃,它們心裏都美滋滋的。


    狐狸們嚐到了甜頭,於是慫恿白狐精再次下山捉雞。白狐精心想:這次成功地捉了這麽多雞,農莊主人肯定會有所戒備,如果再去肯定會遭遇挫折。狐狸們見白狐精不說話,都撓著腮齜著牙吵著嚷著起哄。白狐精拗不過,隻得又派遣十隻狐狸進農莊捉雞。


    不出白狐精所料,這次捉雞遇到了很大挫折:十隻狐狸潛入農莊,有八隻被大狗撲倒當場咬死,另兩隻狐狸各抓了一隻肥雞倉惶逃脫。白狐精非常懊悔,於是進洞閉關思過,同時讓白尾狐下達“不得私自下山捉雞”的指令。


    指令下達的第二日,七隻狐狸失蹤,第三日又九隻狐狸失蹤……


    白狐精思過完畢,走出山洞,見山上已經沒有幾隻狐狸了。於是,它匆匆地闖進白尾狐的石洞。此時,白尾狐正在酣睡,而它的嘴邊居然沾有雞毛,身上散發著雞的氣味。白狐精氣急敗壞地問道:“我們的同胞都到哪裏去了?”


    白尾狐知道抵賴不過,說道:“由於同胞們經不起雞肉的誘惑,每天晚上都自發組織十隻狐狸去農莊捉雞,而每隻狐狸都認為自己會是那個捉雞成功的幸運兒。因此,即使每次下山大部分狐狸都被大狗咬死,它們也樂此不彼。久而久之,山上的狐狸就這樣一天天地減少著。”


    白狐精問:“那你嘴邊的雞毛又是怎麽迴事?”


    “為了堵住我的嘴,每次它們偷的雞都有我的一份。”白尾狐說。


    白狐精知道了真相,深感罪孽深重,於是帶著白尾狐返迴天宮,聽憑玉帝處置。玉帝很震怒,發動天雷劈死白尾狐,而讓白狐精在狐山化為石頭,變成石狐。


    此後,滕州狐山再也沒有狐狸了。


    2.故事會民間故事大全免費篇二


    傳說中,有往來於天上人間的木筏,駕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無畏的人。


    西漢時期,有個隱士叫羅君平。據說,他知道往來於天上和人間的木筏從人間到天上的時間,因此,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臨出發之前都要先到羅君平這裏來。


    這一天,木筏出發的時間快要到了,羅君平家聚滿了將要乘筏上天的人。這時候,一個駕木筏的人從羅君平家中走了出來。上天的人中有一個趕緊上前,拉住他問道:“上天要經過曲折的河水,而天又是那麽高那麽大,一路上還有神怪精靈,木筏在行駛中有時還會顛倒過來。你經常駕著木筏漂浮在這樣的環境中,為什麽你連手都不抖一下、一點也不害怕呢?”


    駕木筏的人迴答說:“我用了多年時間來學習駕馭木筏的本領,又用了三年時間來親自駕馭木筏,往來於天上人問。”


    那人又問:“僅僅靠本領和實踐,就可以了嗎?”


    駕木筏的人說:“當然不是。在每次駕木筏上天的時候,我憂慮的隻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考慮木筏是否能夠返迴人問。我駕馭著木筏,一路上波浪翻騰,氣候千變萬化,反複無常。有時陽光燦爛,雲蒸霞蔚,一下子又突然變得暗淡無光,明亮的白天刹時變成黑夜。有時候,木筏和波浪互相撞擊,猛然震蕩起來像脫韁的野馬急馳狂奔,一會兒沉到波穀浪底,一會兒又像格鬥一般衝向高高的浪尖,恍恍惚惚的樣子,使我感到似乎有無數人在駕馭這木筏。每當這時,我的心情都非常鎮定,一點兒也不慌張。如果此刻心裏一慌,手腳就會不聽使喚了。隻要心裏不慌亂,怎麽也不會跌倒,直至平安地到達目的地。”


    那個問話的人深有感觸地說:“我想,你說的這些道理不僅適用於駕馭木筏,其實許多事情也都要這樣才行啊!”


    我們從駕馭木筏中可以領悟到:不管幹什麽事,遇到什麽情況,都應該專心致誌,毫不動搖,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這樣才能克服困難,爭取勝利。


    3.故事會民間故事大全免費篇三


    宋朝時候,契丹發來二十萬遼兵犯境,邊關吃緊。那工夫六郎楊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就是現在徐水縣城西二十裏的遂城村。它北臨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長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軍隻有三千人。遼兵來得很快,然間兵臨城下,將城圍住,並且一連幾天數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可是遂城的守軍和老百姓好象與平常一樣沒有任何不安。六郎感到奇怪,他問老百姓:“遼兵這麽攻城,你們不害怕嗎?”老百姓迴答:“有楊將軍在此鎮守,遼兵是攻不破的!”


    楊六郎一聽老百姓對自己是這樣的信任,更感到責任的重大。於是他把全城的青壯年召集起來,發給他們刀槍劍戟,動員他們配合軍隊一起上陣護城。軍隊和老百姓個個摩拳擦掌,誓死與遂城共存亡。


    這時候正是十月,天氣突然變冷。六郎楊延昭見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軍民汲水灌城。晚上,往城牆上澆一遍水,馬上就結成一層冰,澆了一夜水,結了一夜冰。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牆白閃閃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長城,又堅又滑,不可攀登。遼兵衝到城下,前來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伏在城上的宋軍趁機滾木雷石萬箭齊發,殺死殺傷遼兵不計其數。遼兵數日攻城不下,隻好下令退兵。楊六郎趁機,將城門大開,親率大軍衝殺出,隻殺得遼兵丟盔掉甲狼狽而逃。這一仗,生擒遼兵上千,馬匹近萬,還獲得了大批武器。


    楊六郎因為這次戰,被宋真宗加官進級,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緣邊都巡檢使調升莫州(今河北任邱縣鄚州)刺史。契丹犯邊,一路燒殺搶掠,人民深受其苦。六郎楊延昭先後率兵打退遼兵一百多次進攻,使邊關一度安寧,因而深受人民的愛戴。


    楊六郎五十七歲那年,病故於鄚州。皇帝派專使陪同六郎的長子楊文廣(戲劇中寫楊延昭的兒子叫宗保,宗保的兒子叫文廣)前來護送靈樞迴他的原籍太原。鄭州人民頃城出動,跪圍著靈車失聲慟哭,要求將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靈,警戒邊防。楊文廣和皇帝的專使感到眾情難卻,便讓馬童馳報佘太君裁定。佘君提出另做一口棺槨,把六郎的衣冠和寶刀放在裏邊,於鄚州北城修六郎塚,以慰當地人民。從此,鄚州建起了六郎塚,成為人民祭奠民族英雄的紀念地。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百姓逢節敬拜。


    4.故事會民間故事大全免費篇四


    從前,有一個商人養了一隻聰明伶俐的鸚鵡,無論到哪裏,他都會把它帶在身邊。


    有一次,他去京城做生意,身上的盤纏被小偷偷了。京城離家很遠,他當時又累又餓,心裏十分焦急。這時,鸚鵡對他說:“先生,你不如把我賣掉,隻要你把我送到王府附近,我們表演一個節目,就一定可以賣個好價錢。”商人說:“我怎麽舍得賣掉你呢?”鸚鵡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渡過眼前的難關啊!”見商人還是不答應,鸚鵡又說:“你拿到錢就趕緊離開,到城東二十裏處的那棵大樹下等我就行了。”


    在鸚鵡的勸說下,商人來到王爺府附近,和鸚鵡進行了對話、遊戲等表演。他們的精彩表演很快吸引了許多人前來觀看。不一會兒,消息就傳到王爺那裏。王爺很喜歡鸚鵡,就派人將商人和鸚鵡請進了王府。


    王爺問商人:“聽說你有一隻多才多藝的鸚鵡?把它賣給我吧。”商人猶豫著,不肯賣。


    王爺就問鸚鵡:“你願不願意住在我這裏?”鸚鵡說:“願意!”鸚鵡又接著說,“隻給他十兩銀子就夠了,不要多給。”這一下,王爺更高興,馬上叫人拿出十兩銀子給商人,並將他趕出王府。


    王爺得到一隻聰明伶俐的鸚鵡,高興極了,就站在鳥籠前逗它說話,聰明的鸚鵡也總講一些恭維王爺的話。王爺很高興,叫人好吃好喝伺候著。鸚鵡吃飽了,叫道:“王爺,我想洗澡。”王爺立即命人用金盆盛來水,又把它從籠裏放出來。鸚鵡洗完澡後,一邊梳理羽毛,一邊和王爺說話,王爺笑得合不攏嘴。


    不一會兒,羽毛幹了,鸚鵡突然展翅飛走了,隻剩下王爺瞪大眼睛望著天空,歎息不已。


    隻要運用智慧,沒有什麽困難可以難倒我們。


    5.故事會民間故事大全免費篇五


    鄭板橋在範縣做縣令的時候,為官清正,隻用了兩三年時間,就把縣境內治理成一派安居樂業的太平景象。這一天,東鄉大集,鄭板橋一身秀才打扮,帶了筆墨紙硯,騎上小毛驢,去重操舊業——賣字畫。當然,賣字畫是個幌子,私訪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鄭板橋來到集市上,剛鋪好攤位,就圍上來不少人觀看。隻見一位老漢,拿起一幅牛畫,左看右看,看得眼角都濕潤了。鄭板橋以為碰到了知音,便問:“老兄,你喜歡這幅嗎?給個價吧,多少都行。”


    老漢說:“看著這牛畫,我想到了我的賣牛錢。幾天前,我去集市把牛賣了五貫錢,迴到村頭遇到了‘雁拔毛,他一定要借我那五貫錢,說過幾天還我。可今天我去要錢,他卻翻臉不認賬,向我要證人,要借條,我兩樣都沒有啊。”說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淚。


    旁邊一位青年對鄭板橋說:“這老伯姓王,為人老實厚道,人稱‘王老實。訛他錢的那人姓顏,為人*滑,好占便宜,是個雁過拔毛的主,所以外號叫作‘雁拔毛。”


    鄭板橋聽了眾人的話,心裏便有了主意。他對王老實說:“我把這牛畫送給你。別看現在是張畫,這頭牛會長,長到這張紙放不下它的時候,它就會從紙上跑下來變成活牛,而紙上又有了一頭小牛,還會繼續長,還會變成活牛,如此反複,會生出許多頭牛。”


    王老實雖然對鄭板橋的話並不真信,但還是把牛畫帶迴家了。


    牛畫的事傳遍了三村五裏,好熱鬧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鄭板橋所講的,這畫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上,那牛大得要撐破紙邊了。第十一天,天剛蒙蒙亮,人們便來到了王老實家,一進院門,就見王老實正給一頭又肥又大的黃牛喂料呢。再看屋裏貼著的那張畫,上麵又有了一頭小牛。正當人們紛紛稱奇的時候,“雁拔毛”擠出人群,對王老實說:“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畫賣給我吧。”


    王老實倒也幹脆,說:“行。五貫錢賣給你i吧!”“雁拔毛”生怕王老實會反悔,馬上掏錢買了那幅畫。


    “雁拔毛”把牛畫恭恭敬敬掛在了正堂。每天燒香上供,偏偏不見牛長。這是為什麽呢?


    原來,鄭板橋那天迴去後又畫了九張牛畫,畫麵上的牛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把畫送到了王老實家裏,讓他每天夜裏換一幅。第十天,鄭板橋又拿出五貫錢讓衙役去集上買了一頭牛,趁夜黑人靜送到了王老實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引誘財迷心竅的“雁拔毛”上當。


    鄭板橋實在是太有智慧了,最後巧妙地幫王老實要迴了賣牛錢,令“雁拔毛”有苦說不出,真解氣呀!


    6.故事會民間故事大全免費篇六


    遠古的時候,農民種莊稼不用鋤草,隻要“當當當”一敲銅鑼,雜草就會聞聲死掉。久而久之,人們不靠天吃飯,連敬奉老天爺玉皇大帝的事也漸漸淡漠了。


    天庭上的玉皇大帝發現敬奉他的人越來越少,十分生氣,便派一位天神到人間使出法術,敲鑼除草從此不靈了。後來,人們發明了鑽木取火,開烘爐打製出了鐵鏟。用鏟子除草,雖比不上敲鑼除草那麽省力,可總比用手撥草便利得多。


    玉皇大帝聽說人間有了火,再次動了怒。於是,他派精通火功的太上老君去滅人間的火種。太上老君雖是個體諒民間疾苦的老神仙,可也不能違抗玉帝的旨意,隻得硬著頭皮從命。


    太上老君駕著祥雲來到一個小村莊,看到幾個人騎在一棵大樹上,艱難地用小樹枝鑽木取火。鑽呀鑽,磨爛了雙手,汗水濕透了衣衫,方才取到一星點的火種。


    火種到手,幾個人高興得眼淚直淌,歡跳著朝村中奔去。老君見此情景,哪忍心滅掉火種!他跟隨著這幾個人來到了一座烘爐旁。


    隻見一位小鐵匠接過火種,趕忙升火,人們扇風的扇風,吹火的吹火,終於燃起了熊熊大火。小鐵匠便操起家什打製鐵鏟。隻聽叮叮當當連聲作響,一把把鐵鏟打了出來。


    老君看在眼裏,敬在心頭,決心助人們一臂之力,幫助他們取火製鏟。他不好直言點明:就想了個辦法。


    老君往烘爐前靠了靠,聲言討個火使。


    小鐵匠一看是位白發長者,便十分恭敬地為老君引火。老君使了點法術,“撲”地吹出一股冷風烘爐頓時火熄煙滅。老君轉身拔腿就跑。


    生一次火多不容易,刹時間竟被他滅掉,小鐵匠怒上心頭,喝了聲“哪來的妖人!”便抄起一把鐵鏟追去。


    眼看快要追上,小鐵匠將鐵鏟朝老君打了過去,隻聽“當啷”一聲,火花迸飛,原來鐵鏟打在了一塊大石上。再看老君早已無影無蹤了。


    小鐵匠恍然大悟,才知道是太上老君前來點化取火的新法。於是,便打了一個火鐮,取來石塊撞擊取火,比原來的鑽木取火省力多了。


    小鐵匠還發現打老君的那個鏟子碰在石頭上折彎了,用這折彎的鏟子一試,除草比往前鏟省力得多。於是,他便和夥伴們合計,照彎鏟子的樣子打,從此農家就用上了鋤頭。太上老君不但沒滅掉人間的火種,還為人們點化了生火和製作鋤頭的辦法,玉帝為此十分惱火,但也不好把這位老神仙怎麽樣。從此人間便有了鋤頭。


    wm0ebiqugezhuishubookabc</p>


    7878xsranwen520xiaoshuwu99shumeng</p>


    d9zwbiquge0yjwxwffzw</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座小酒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飲酒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飲酒先生並收藏我有一座小酒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