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一次宣示正統的北伐


    第一節漏網之魚


    蕭衍功成名就,幾乎被滅門的齊明帝一支,除了殘廢的蕭寶義(被封為巴陵王,接了蕭寶融的班),還有沒有其他人存活?


    有。他,就是前文所述的蕭鸞第六子、鄱陽王蕭寶夤。


    蕭衍誅殺齊明帝蕭鸞的兒子們蕭寶攸等人時,也派兵包圍了蕭寶夤的府邸。而蕭寶夤,卻不見了。去哪了?


    鑽洞跑了。


    在《南齊書》中的蕭鸞和蕭寶卷父子畜生不如,但現實是擁躉不少。在蕭衍派兵包圍蕭寶夤府邸時,宦官顏文智與侍從麻拱、黃神等,已在密謀救出蕭寶卷的這個同母弟弟。


    他們提前在長江邊上準備了一條小船,並趁夜從牆內挖了一個洞……


    蕭寶夤身著黑色短襖,腰間掛了一千多錢,腳穿一雙草鞋,跟一個早起去外地買種子的老農民一樣,從牆洞中鑽出來,在黑夜中連滾帶爬的摸索著跑。天蒙蒙亮時,終於跑到了江邊。


    剛上了船,追兵也追至了江岸。情急之下,年僅15歲的蕭寶夤演技炸裂,不急於劃船,而是壓低草帽沿兒,蹲在船上悠然的看著江麵,扮成釣魚人。任江邊人吼馬嘶,小心髒跳成響鼓,握魚竿的手也未抖動半毫。


    隨流漂浮十餘裏後,追兵漸漸看不見,蕭寶夤才瞬間爛泥一樣癱倒在船上。


    到達長江西岸,先藏匿在農民華文榮家中。善良的華文榮叔侄三人用租來的驢子,晝伏夜出,將蕭寶夤送到壽春(安徽壽縣),終於到達長江北岸進入北魏境內。


    蕭寶夤正值少年,尚處在發育期,本就瘦小,再加上這麽一段虐心的逃亡之旅,人憔悴幹癟的如同一片黃菜葉。北魏壽春下屬的東城戍主杜元倫得到稟報,招小蕭來一看,以為是個被人販子販來的南方小黑孩。經過仔細盤問,才確認是蕭鸞之子,大驚失色,趕緊向揚州刺史、任城王元澄報告。


    元澄當即派人派車,將已瘦脫形的蕭寶夤接到府上,並以禮相待。在壽春,蕭寶寅請求為死去的二哥蕭寶卷服喪,元澄不但表示同意,還親自前去吊唁。壽春城內很多人都曾是蕭寶夤的舊屬,也紛紛前來吊唁。如此充滿親情味兒的家族,是否真如《南齊書》所寫的那麽不堪?老王本人持懷疑態度。


    複仇的動力是異常可怖的。503年,蕭寶夤到達洛陽,向北魏借兵伐梁,在北魏皇闕下一連跪了數日,日夜嚎哭,雙腿膝蓋基本跪廢,雙眼基本哭幹。


    演義小說中的借兵橋段成了現實。魏宣武帝元恪望著風吹日曬成非洲雞一般的16歲的蕭寶夤,大為感動,召集八坐、門下等大臣商議。


    商議的結果是:4月,蕭寶夤從南齊皇室,搖身一變,成為北魏的鎮東將軍、揚州刺史、丹陽公、假齊王,都督東揚等三州諸軍事,駐守東城。又任陳伯之(後文介紹)為平南將軍、江州刺史,駐守陽石(今安徽霍邱),都督淮南諸軍事,決定在秋冬時大舉討梁。


    受過命運毒打的16歲的蕭寶夤,一夜之間成熟了。在北魏給的500虎賁的基礎上,又招募了數千勇士,日夜操練,兩個恩人顏文智、華文榮也成為部隊的軍官。


    在此之前,北魏南梁的邊境摩擦就不斷。


    一年前,即502年8月,天氣轉涼,北魏對南梁發動攻勢,進攻分東西兩線。


    東線的元澄率兵擊破梁朝的潁川、焦城各處,生擒了徐州刺史,取得節節勝利;


    西線的元英則在白沙擊破梁軍,兵鋒直指義陽。


    戰爭一直持續到503年的4月,宣武帝元恪命令東線的元澄收兵,隻留西線的元英攻打義陽。


    為何令東線收兵?4月春季,淮水可能要要暴漲,這對熟悉水戰的南軍有利。注意這點,後文有用。


    當時南梁義陽城中僅有5000守軍,堅持到8月,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北魏終於獲得了這個城池。


    南北朝時期,南北邊境摩擦不斷,實屬正常。摩擦畢竟隻是摩擦,誰也滅不掉誰,北魏最多每次飲馬長江而返。然而,南梁這次卻在謀劃一次大的北伐,一次遠遠超過邊境摩擦規模的北伐。


    自東晉開始,凡是立國於江南的王朝,無論南北力量對比如何,都要來次北伐。即使自己相比北方政權是弱雞時,也得至少來一次,如祖逖北伐、桓溫北伐、劉裕北伐。為什麽?


    原因是複雜的。一是為消除北患,至少要減輕北方政權給南方造成的壓力,這是共同表麵的理由;二是有權臣為在戰爭中整合軍隊、樹威篡權,譬如桓溫、劉裕;第三個理由,則比較有意思。


    衣冠南渡建立的東晉,是中華的正統,這點連北方異族政權都不得不默認。譬如,苻堅在窮途末路麵對姚萇索要傳國玉璽時,破口大罵說“國璽已送晉朝”,在他心目中隻有東晉才配擁有中華皇帝的萬年公章傳國玉璽。連一度統一北方的大秦天王都這樣認為,更不用說那些異族的小酋長了。


    然而,劉宋代晉進入到南朝時期後,宋、齊、梁先後建立,東晉已不複存在,那南朝還能代表中華的正統嗎?如果你不北伐,就係默認北方夷狄政權與自己平等存在的合法性,不敢宣示自己仍然代表中華的正統。


    於是,北伐成為一種強調正統在南而不在北的政治手段,如宋文帝劉義隆的元嘉北伐,即使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也終究是達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輸了戰爭,贏了文化。


    中華文化之精深博大,隻有中國人自己才能真正參的透、悟的清。


    蕭衍代齊時,首先想到的是減輕內部對其政權正統性的質疑,因此他明明是武力奪權,卻搞了個禪讓的方式繼位,過程如前文所述,乏味的令人生厭。然而,對外要向天下宣示新建立的梁朝仍然是中華的正統代表,怎麽辦?還得進行北伐。否則,消極不動,就是默認北方的北魏與自己平等存在的合法性。


    同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將其都城從平城南遷至洛陽以來,梁朝麵臨北魏南遷所造成的政治、文化、軍事上的巨大壓力,使得南方若再不采取對策,極有可能在南北對峙中進一步處於劣勢。


    因此,蕭衍即位後,經過三年的精心準備,於南梁天監4年(505年)10月,大舉北伐。北伐的對象,自然是北魏帝國。而首要戰略目標是,收複雍州失地,進而直搗北魏首都。


    第二節北伐的準備


    這次北伐,事關重大,蕭衍做足了功課。


    第一,為師出有名,得有戰鬥檄文,於是頒布了著名的《北伐詔》。詔書文采飛揚、縱橫捭闔,雷震電奔、氣魄奪人--“熊武百萬,投石拔距之力,招關抗鼎之威,嶽動川移,風馳電邁,鐵馬方原,戈船千裏,百道並驅,同會洛邑”。讀來不禁目眩神搖。


    文章寫得再好,也是嘴皮子功夫,北伐這種關係國之命運的大事,得選個好的主帥、總司令。選誰呢?蕭衍想到了一個人,是親人,也是個自己一直不放心的人。


    六弟,臨川王、揚州刺史蕭宏。


    蕭宏是個標準的帥哥,魁梧俊美、容止可觀,至少在顏值和氣度上,不輸任何人。武力值如何呢?《南史·梁宗室傳上·臨川靖惠王宏》載:蕭宏,貌美而柔懦,北魏稱之為“蕭娘”。這種人,明顯雄性激素分泌不足,扮個偽娘搔首弄姿搞直播還可以,搞金戈鐵馬的北伐,效果是氣吞萬裏如虎,還是氣喘籲籲如鼠,就很難說了。


    但是,不管怎麽說,這麽大一支軍隊派出去,得自家人統領才行,軍事業務不行?大不了派個業務能力強的副帥當助手。想來想去,也就蕭宏合適。然而,這小子可不可靠呢?會不會趁機謀反呢?蕭衍開始了對這個六弟的政治可靠度考察。


    某日,蕭衍把蕭宏召進宮,眼淚汪汪:你多次想謀權篡位,我不是不能殺你,是你這頭蠢豬讓我下不了手!


    蕭宏一聽麵如土色,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頭若搗蒜:皇兄,沒有的事,別聽人瞎說!


    蕭衍心方定,可人最靠不住的就是口頭承諾,還得繼續考察。


    又過數日,有人來向蕭衍報告:臨川王府有一百間倉庫,晝夜緊閉,不許任何人進入,懷疑藏有不可告人的東西。


    臨川王府規模宏大,和皇宮差不多,一百間大房子能藏多少東西?譬如兵器、鎧甲之類的……蕭衍心裏結結實實的堵上了一塊大石頭。


    翌日清晨,蕭宏府上來了個皇宮的使者,通知蕭宏:皇上晚上要過來吃飯。使者還不是空手來的,順便給臨川王的寵妃江無畏帶來了一份美味零食。


    晚上,蕭衍隻身帶了從前的布衣之交丘佗卿到了蕭宏府上,江無畏一旁作陪,四人邊訴說舊時往事,邊開懷暢飲。江南的米酒醇厚無比,香甜可人,酒過三巡,四人已是半醉,蕭衍眼神狡黠,斜眼笑道:六弟,咱們去你後房看一看。


    “當啷”一聲,蕭宏手中筷子掉落在地。如此驚慌失措?蕭衍疑心頓起,迅速起身,叫上後房管事拿著鑰匙帶路,徑直奔後院而去。


    蕭宏腳步踉蹌,跟在後麵,也不知是喝醉了,還是慌亂了手腳。


    一間間的庫房打開了,一道道黃光鋪麵而來。


    滿庫的金錢。一百萬一堆,用黃色木片做標記;一千萬一間庫房,用紫色木片標記,共有三十多間。其餘數十間庫房全部貯藏著布、絹、絲、綿、漆、蜜、麻、蠟等雜貨,數之不盡。


    蕭衍嘿嘿一笑,扭頭看著丘佗卿:算算,共計多少錢?


    丘佗卿數學學的不錯,屈指一算:三億多。


    三億多,妥妥的南梁許家印、皇室王健林。蕭衍看著麵色蠟黃的蕭宏,撲哧一下笑出聲:六弟,很不錯嘛!然後迴到飯桌,添酒迴燈重開宴,痛飲至深夜,盡興而還。


    庫房裏藏得不是武器、鎧甲,蕭衍很放心,然而又很好奇-這小子哪來這麽多財物。馬上指示情報部門,務必查清臨川王的收入來源。


    很快,情報部門的偵查終結報告遞上來了:蕭宏除收受賄賂之外,還開辦銀行,發放高利貸、套路貸。一律實行抵押貸款,借錢必須以田地、住房、店鋪作為抵押物,並且給貸款合同起了一個名字--製懸券。過期不還,欠錢者統統趕走,抵押物收作已有,實現了抵押權的物上追及效力。不少人因之失去產業、露宿街頭。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民間英雄於歡的母親也是放高利貸的。開辦金融機構,其實並非蕭宏創舉,劉宋孝武帝年間會稽城“邸舍相望,為患遍天下”。這是南北朝遍地銀行的一個縮影。


    然而,讓人失去住所,牽扯到社會穩定。蕭衍那時頭腦還不算糊塗,為國家長治久安,他下詔全國,“製懸券不得複驅奪”,即不得以欠債為名,將債務人趕出家門。中國土地改革再怎麽改,農村宅基地不得上市交易、不得抵押,也是這個道理。


    貪財的人一般無政治野心,不會謀反的。蕭衍就此打消了疑慮。蕭宏,也就這樣通過了總司令任職資格的考察。貪財的人是無政治野心,但也無大局觀,這是鐵律。


    人品如何呢?亂倫的人能談人品?蕭宏曾因與近親亂倫卷入一起政治謀殺事件,關於這點,在下一部中有述。


    至於蕭宏的業務能力,蕭衍覺得,一把手可以不懂業務,給配個業務能力強的副手就可以了。他為蕭宏配備的輔佐班子,不可謂不強有力,尚書右仆射柳恢為副帥。


    然而,戰場上靠的是實力,而不是你覺得,也不是我覺得。


    鼓舞士氣、罵慘對方的檄文寫好了,司令部領導班子也選好了,下一步就是擬定作戰計劃了。新鮮的作戰計劃很快出爐:


    第一步,大軍合圍攻取淮南重鎮壽陽。


    第二步,兵分兩路,一路出徐州,北平中原,一路出義陽,收取關中。


    第三步,兩路並進,會兵洛陽,天下一統。


    打的一手好算盤。


    數十萬大軍,打開軍械庫,一切最好的裝備全部配給北伐部隊,其器械之精、軍容之盛,世所罕見。


    一切準備就緒,大軍開拔離開建康,抵達洛口,即安徽懷遠洛澗與淮河交匯處,兵鋒直指壽陽。


    欲奪壽陽,先奪其邊鎮梁城(今安徽壽縣東)。北徐州刺史昌義之領命出馬,攻擊梁城。


    北魏梁城守將是平南將軍陳伯之,二之交鋒,昌義之慘敗。


    初戰受挫,總是令人沮喪。蕭宏聞聽戰報,悶悶不樂,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時,突然靈機一動,琢磨出了對付這個陳伯之的辦法。


    硬取不行,可以劍走個偏鋒--勸降。蕭宏之所以想到這一招,是因為這個陳伯之,二五仔履曆太豐富。


    陳伯之,原是南朝人,生於濟陰睢陵(今江蘇睢寧),軍事能力突出,但叛變履曆豐富,先是叛齊歸梁,又叛梁投魏。


    501年,蕭衍為兄報仇起兵反齊,率義軍攻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昌)。齊廢帝蕭寶卷任命陳伯之為豫州刺史,占據尋陽(今江西九江)抵禦義軍。蕭衍攻下郢州,為招降陳伯之,采用了利誘威逼雙管齊下的手段:


    一是找到陳伯之的老上級蘇隆之,派他勸說陳伯之投降,告訴他如能歸附,就封為安東將軍、江州刺史。


    二是趁其猶豫時,率大軍抵達尋陽城下,逼他投降。


    雙管齊下之下,陳伯之叛齊歸梁。


    蕭衍任命陳伯之為鎮南將軍,令其率軍追隨自己一道攻擊建康。當大軍圍困建康城時,蕭衍卻發現,陳伯之這小子立場不堅定。


    因為,每當有投降的人從城中出來,陳伯之就把人叫到一邊,小聲地探問城中的情況。


    對付這種人,必須連哄加嚇,胡蘿卜加大棒。蕭衍怕陳伯之再有反複,召他來煞有介事的一陣忽悠:聽說城中人對你投奔我一事非常惱火,要派刺客來殺你,兄台務必要小心。


    陳伯之將信將疑。正猶豫間,剛從建康城裏出來投降蕭衍的原南齊將領鄭伯倫找上門來:城裏人對你很惱火,想寫信引誘你去投降。一旦投降,就要剁下你的手腳;若不投降,也要派刺客殺你,兄台務必要做好防備。


    迴頭草看樣是吃不成了,陳伯之由是完全放棄了臨陣倒戈的念頭,竭力協助新主子蕭衍平定建康,成為南梁的征南將軍,仍迴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鎮守。


    當然,這個鄭伯倫也是蕭衍派來的。蕭衍對付陳伯之,完全跟哄騙小孩子一樣,為何?


    因為,陳伯之雖然軍事能力突出,但卻是個半文盲。這位老兄大字不識幾個,公文書信隻能看個大概,需要身邊的秘書班子幫忙處理公文、決斷政事。秘書班子成員主要有:鄧繕、戴永忠、褚緭、朱龍符等。


    權力一旦因能力不足而下放,下麵的人就容易借機胡來。秘書(長流參軍)朱龍符仗著與陳伯之同鄉,陳伯之又不明下情,就借機幹了些見不得人的貪腐妄為等勾當。


    放任管理肯定不行,蕭衍得知後,寫了封親筆信,特意由陳伯之兒子陳虎牙送來,陳述朱龍符罪狀,讓陳伯之予以處罰。為加強管理,蕭衍又派人取代鄧繕江州別駕的位子。


    這是砸我們飯碗啊!朱龍符、鄧繕等人遂攛掇陳伯之叛梁。朱龍符是陳伯之同鄉,鄧繕救過陳伯之的命,加之南梁當時國庫空虛鬧饑荒,大老粗陳伯之經不住手下人攛掇,率眾叛梁投魏。


    立場反複的人,能做一次呂奉先,就能做第二次、第三次。蕭宏決定再次策反陳伯之。用什麽策反?


    用筆。


    人缺什麽,就崇拜什麽。陳伯之半文盲,自然崇拜文人和好文章。恰好,蕭宏本次出征,帶了個大筆杆子在身邊。


    丘遲,參謀、秘書(谘議參軍、記室)。八歲能文,詩文辭采逸麗,鍾嶸的詩歌評論專著《詩品》曾專門收錄其文並予以評論:丘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故當淺於江淹,而秀於任昉。


    《詩品》評價了丘遲的詩,丘遲最擅長的,卻不是詩,而是另一種文體。


    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一種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的文體。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


    本次進攻壽陽,在蕭宏的授意下,南朝駢文之不朽名篇、曆史上著名的勸降書《與陳伯之書》誕生了。勸降從曉之以大義、動之以真情兩個方麵入手,文辭委婉,情理兼備,切中要害。


    陳伯之半文盲,秘書讀給他聽,越聽越受觸動:


    “將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這種危局,我怎麽就沒想到呢?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家鄉江南的風物,曆曆在目,故國之思,情景交融,我跑到寒涼的北方來幹啥?


    一篇駢文,勝過八千鐵甲雄兵。情感的暖流,消融了心底的堅冰,陳伯之又投降了,不惜兒子陳虎牙為魏人所殺。


    梁城拿下。


    梁城失守,北魏宣武帝元恪根據形勢判斷,南梁這次絕不是僅僅奪取邊境幾個城池這麽簡單,急令中山王元英為統帥,率十萬大軍來拒南梁北伐部隊。後來,發現南梁兵力實在是比想象還恐怖,又撥給元英十萬精兵。


    忽悠陳伯之可以,一聽說北魏二十萬大軍殺到,蕭宏不淡定了,立即召開高級軍事會議研討對策。


    蕭宏:攻克梁城也算有收獲了,咱們見好就收,撤軍吧?


    南梁開國功臣呂僧珍,本次受命率羽林軍協助作戰,讚成撤退,還找到了撤退的理論依據:知難而退,不亦善乎?


    副帥柳恢一聽,立即表示大加反對:咱們剛進攻,對方就望風而降,不乘勝追擊反而撤退?


    單位的一把手符號象征意義更大,而副職一般都是業務能力最強的幹部,柳恢的意見得到大部分人的讚同:皇帝給了我們最精銳的部隊和裝備,剛開戰就開溜,小心被皇帝雙開。


    蕭宏無奈,硬著頭皮表示不再撤軍。


    這可是北伐,需要揮戈北上主動進攻,不撤軍就夠了?蕭宏就是這麽想的--不撤軍,也不進攻。數十萬大軍就這麽在洛口挺著,吃飯、睡覺、拉屎。


    北魏統帥中山王元英有些懵圈,這是什麽打法?莫非有什麽詭計?


    北魏本次出兵的副帥,也是最強的軍事業務幹部,南北朝曆史上著名的猛將—楊大眼。


    楊大眼,氐族人,武都(今甘肅武都東南)的仇池首領楊難當之孫。驍勇,擅騎射,雄偉挺拔,穿上盔甲,騰挪跳躍,靈活自如,南北朝時期第二跑酷高手。第一跑酷高手是能在兗州堯廟牆壁上行走,直上四丈高、左右橫行七步的南梁名將羊侃。


    身為將帥,楊大眼卻經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英勇無畏,南朝督軍將帥聞之喪膽。甚至傳聞,淮泗、荊沔一帶民間有孩子啼哭的,父母一說“楊大眼來了”,全都立即止泣,比巧克力還好使。後來,這種用嬰兒止啼形容一個人可怕的手法逐漸被用爛了,但楊大眼卻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個。


    若要給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的名將單兵作戰能力排個序,在老王心目中的前十名,是這樣的:


    一、武悼天王冉閔;


    二、馬槊無雙、號稱項羽在世的東魏大將高敖曹;


    三、南陳擎天一柱蕭摩訶(後文有涉及);


    四、力擊石人的南梁名將羊侃(後文有涉及);


    五、北魏跑酷達人楊大眼;


    六、北齊落雕都督斛律光(後文有涉及);


    七、裸衣神槍、劉宋北伐名將薛安都(薛仁貴先祖,前文已有涉及);


    八、東魏“小養由基”、第一神箭手段韶(後文有涉及);


    九、弓馬迅捷、膂力過人的西晉亂世“飛豹”王彌(前文已有涉及);


    十、彎弓三百斤,膂力驍捷,冠絕一時的匈奴劉漢政權二代國主劉聰(前文已有涉及)。


    楊大眼跑酷跑的好,人猛,心也不粗,一眼看穿了蕭宏的心肝脾肺腎:還能有什麽詭計?蕭娘這是想撤又不敢撤而已,我們進一步,這小子鐵定跑路。


    元英將信將疑,而楊大眼不僅眼大,膽更大,主動要求率軍出擊。恰逢梁軍駐地洛口突降大雨,北魏軍一出擊,蕭宏居然丟下數十萬精銳部隊,連夜冒雨跑路了。


    元英這才相信楊大眼的判斷,號令魏軍全線出擊,猛攻梁軍大營。


    南梁軍群龍無首,大亂,被陣斬五萬多人,其他也作鳥獸散。梁城守將一看北伐軍潰散,也棄城而逃,將無數糧草留給了北魏軍。


    北魏軍隊信心爆棚,流傳:不畏蕭娘與呂姥,但畏合肥有韋虎。


    蕭娘,自然指蕭宏,呂姥是指呂僧珍,二者均是譏稱。“韋虎”,又是指誰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遺忘的角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丘山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丘山楷並收藏曆史遺忘的角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