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喋血河陰


    北魏大亂,內外交困,中央震恐,急需擎天一柱似的人物出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就在這時,有個羯族人趁機冒了出來。


    爾朱榮,字天寶,秀容(在今山西省忻州市神池縣)人。先世一直居住於爾朱川(今山西北部),因此以居住地為姓氏。爾朱氏乃是羯胡中的一支,與羯趙的石勒、石虎是同源。


    爾朱榮的曆代先人都是部落酋長,爾朱榮機敏幹練,頗有謀略。再加上長相上繼承了羯族人的民族特征,鼻挺目邃、膚色白皙,可以說是個高白富帥。


    爾朱榮雖為羯族人,然因長期與漢人打成一片,很快便學會了漢人的獨有技能。


    送禮。


    爾朱榮承襲了父爵當上部落酋長後,注意結交北魏中央權貴,每次進京前,都仔細謀劃,給中央貴族們送土特產。另外,他娶中山王元英的妹妹為妻,又把女兒爾朱英娥送進宮做魏孝明帝的妃子,成了皇親國戚。


    記住這個女人,爾朱英娥,關於她的故事,還很長。


    光靠送禮和結親,是不夠的,亂世之下軍事實力才是硬通貨。爾朱榮深知這點,他廣散家資,組建了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


    這支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卻猛將如雲,而且,個個會深刻影響著中國大江南北的曆史。總結一下,有五大金剛:侯景、高歡、賀拔嶽、慕容紹宗、斛律金,另外還有司馬子如、孫騰、劉貴、竇泰等後世名將。


    第一大金剛:羯族人侯景。


    侯景,字萬景,北魏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南)人,種族與爾朱榮一樣,是鮮卑化羯人。


    侯景少年時就頑劣不羈,橫行鄉裏,是當地著名的惡少。成年後深受邊鎮剽悍好武風氣影響,膂力過人,擅長騎射,因此被選為懷朔鎮兵,後又被提升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級官職,最後投靠到爾朱榮門下。


    此人後來禍亂到南方,餓死漢人皇帝,將漢人士族屠殺殆盡,給南方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這點後敘述。


    第二大金剛:鮮卑化漢人高歡。


    高歡,祖籍渤海郡蓨縣,即今天的河北景縣。“崔盧李鄭,羊畢封高”,北朝八大門閥,就有渤海高氏。


    高歡六世祖高隱曾為晉朝的太守,後來的三位先祖又仕鮮卑慕容氏的燕國。爺爺高謐官至北魏朝侍禦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懷朔鎮,到父親高樹生這一輩時,家道破落,已毫無高門豪強的影子。


    高歡雖然是漢人,卻由於自小生長於邊鎮,周圍都是鮮卑軍人,已鮮卑化,鮮卑名為賀六渾。


    小高一直浪蕩在邊鎮,吃了上頓沒下頓,靠打零工、偷雞摸狗度日,跟二流子沒啥區別。眼看一輩子就這樣混下去了,卻突然迎來了一個轉機。這個轉機,源於一個女人。


    婁昭君,一鮮卑貴族出身的女子。一次偶然機會,看到在城頭上揮汗如雨打零工的高歡,左看又看,覺得姿容不凡(連幹活都那麽帥),是個潛力股。鮮卑女子不像漢人女子那麽扭捏,看準了就倒追,打發婢女向高歡表白。


    一個破落戶的二流子,有貴族女人主動示愛,高歡樂的鼻涕泡直冒,趕緊把美人娶迴了家。


    單論婚姻,鮮卑女子嫁給鮮卑化漢人破落戶子弟,在孝文帝後的北魏,實屬常見,然而,婁昭君帶來的一樣嫁妝,卻直接給高歡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馬。馬,重要的戰略物資。有馬,才有資格在邊境隊伍中當隊主。


    高歡有了馬,自帶設備求發展,如願當上了隊主,下屬百餘人,相當於排連級幹部。當了隊主,高歡豪爽俠義,結交了一幫飛鷹走狗的同僚,如司馬子如(西晉南陽王八世孫)、孫騰等,還有南來北往的生意人,如劉貴(匈奴人)等。


    雖已從底層起步,畢竟還是底層,當時高層沒什麽人對這個破落戶子弟出身的低級軍官感興趣,但有個人除外。


    鎮將段長。段長善於相麵,他見高歡相貌異於常人,資質卓絕,認定其必定會一飛衝天:你有經天緯地之才,可我這歲數是見不到你發達了,希望你發達到後能照顧我的子孫。


    惡語傷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高歡對段長的鼓勵終生不忘,日後高歡掌握了魏之朝政,追贈段長為司空,並提拔其子段寧為官。這是後話。


    北魏北方六鎮大亂後,高歡先後投靠杜洛周和葛榮的起義軍。528年,高歡脫離雜牌起義軍,經朋友劉貴介紹,投奔爾朱榮。


    高歡之於爾朱榮,類前世的石勒之於劉淵,後世的段祺瑞之於袁世凱,這點後敘。


    第三大金剛:敕勒族人賀拔嶽。


    賀拔嶽又名阿鬥泥,神武尖山(今山西朔州)人,算是個官二代、富二代,父親賀拔度拔是武川鎮的豪強。


    賀拔嶽能左右馳射,驍勇過人,在家中排行第三,大哥賀拔允,二哥賀拔勝,皆萬人敵。父子四人曾參加鎮壓破六韓拔陵起義,後轉投爾朱榮,為別將、都督。


    一家子土匪。


    第四大金剛:鮮卑族人慕容紹宗。


    慕容紹宗是前燕第一名將慕容恪之後,北魏恆州刺史慕容遠之子。此人寡言少語,深沉有膽略。他與爾朱榮有點親戚關係,爾朱榮是慕容紹宗的從舅子。


    北魏北方大亂後,慕容紹宗攜家眷投奔爾朱榮,爾朱榮深待之,視為股肱。


    慕容紹宗是侯景的天然克星,這點後敘。


    第五大金剛:敕勒族人斛律金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據稱就是斛律金所做所唱。


    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匈奴人稱其為丁零,鮮卑人因其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稱之為高車。


    斛律金性格耿直,善於騎射,還有一個絕活。


    戰場上,他觀察一下地麵,就可以判斷出敵軍的遠近;望一望飛塵,就大致知道敵軍騎兵、步兵的數量。這是非長期打仗積累不下來的經驗。


    斛律金的大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落雕都督”斛律光,關於此人後文有敘。


    羯、漢、鮮卑、敕勒、匈奴,爾朱榮的這支部隊,堪稱多民族聯軍。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爾朱榮的一生,似東漢的董卓,又像後世的朱溫。


    他崛起的過程和早期的董卓、後世的朱溫極為相似---三人都靠幫朝廷鎮壓起義起家。董卓鎮壓的是黃巾軍,朱溫鎮壓的是黃巢起義,爾朱榮鎮壓的則是六鎮起義。


    進京的緣由與董卓驚人的相似—宮廷內亂。


    東漢靈帝末年,十常侍之亂,外戚、大將軍何進召率董卓率軍進京,結果引狼入室。


    爾朱榮是如何進京的?


    魏孝明帝元詡繼位為帝時,年僅5歲,隨著年齡漸長,其對權力被胡太後剝奪深感不滿,對胡太後淫亂後宮的行為也很厭惡,帝後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胡太後朝廷中黨羽勢力強大,孝明帝需要軍隊的支持。環顧全國,他選定了一個自以為可靠的人,就是爾朱榮。為何單單選定爾朱榮?因為,爾朱榮是他的嶽父。


    嶽父?亂世之下誰都靠不住。孝明帝顯然忘記了當年董卓事件的教訓。


    機會來了!在晉陽的爾朱榮接到密詔後大喜過望,立即率侄子爾朱兆、高歡、賀拔嶽等人兵發洛陽。


    騎兵隊走到上黨時,突然又接到孝明帝的密詔:別來了,迴去。


    正納悶,爾朱榮又得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孝明帝死了。


    孝明帝時年18歲,正是試翼的鷹隼、嘯穀的乳虎,怎麽突然死了呢?


    打聽死因,是被他的親媽胡太後和幹爸鄭儼給毒死的。毒死自己的親生骨肉,胡太後另立了3歲的皇族元釗做皇帝。


    經過孝文帝的劇烈的漢化改革,到胡太後的折騰,北魏各方勢力錯綜複雜,主要分為三大股:既得利益者、失落者和亂世投機分子。


    一.漢化改革既得利益者。


    這幫人主要是首都洛陽的漢化文人集團,成分較為複雜,既包括漢人豪強,也包括漢化的鮮卑王公貴族。


    孝文帝遷都洛陽,將漢化推向高潮,重文輕武,重建了漢人的門閥製度,漢化的鮮卑王公貴族和漢人大地主都被列入高門,把持朝政,壟斷了高級官員的選拔任用。


    二.失落者。


    失落者們又分三小股。


    1.葛榮等領導的六鎮叛軍,代表的是從“國之肺腑”跌落到“四無粗人”的失落的六鎮鎮兵鎮將,以及貧苦的鎮民們。


    2.留在北魏古都平城一代及漠南的鮮卑武人集團。這些人遠離洛陽,生活習慣基本還是以鮮卑化為主,至少可以說是漢化不徹底,暗中視洛陽的漢化改革為修正主義,漢修。


    3.首都洛陽的鮮卑武人集團。本來經過孝文帝的改革,洛陽的鮮卑人都應漢化了,怎麽在漢化文人集團之外還有個鮮卑武人集團呢?


    這個群體,是當年隨孝文帝南遷的禁軍軍官集團。洛陽重建門閥製度,禁軍軍官們被視為“代來寒人”,也是“粗人”一群,未被列入高門,在漢化文人集團把持朝政和官員選拔的情況下,這些禁軍軍官們後代的升遷問題變得越來越困難。


    老子的爺祖們當年隨太武帝、獻文帝、孝文帝擊柔然,平北方、定中原,刀頭舔血,怎麽待遇現在比不上一幫儒生貪汙犯?!


    洛陽鮮卑武人集團的不滿情緒,曾經來過一次小爆發。


    519年2月,司空祭酒、給事中張仲瑀上書朝廷,要求修訂北魏幹部任命管理辦法,規定武人們不能列入上品,不能晉升高級官員。


    張仲瑀,北魏征西將軍、三朝元老張彝的二兒子,張家是清河士族。


    你們家是士族就不讓別人活了?!


    禁衛軍們群情激憤,聚集了一千餘人上訪,揚言屠滅張家。這幫人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的衝尚書省而去,目標是尚書郎張始均-張仲瑀的哥哥。


    一千餘人聚集在尚書省門前,高聲叫罵,用磚頭、石頭、瓦片狂砸尚書省大門,沒找到張始均。


    人不在辦公室,就去你家。


    這千餘人又手持火把、木棍衝入張宅,到處放火。張始均、張仲瑀都在家,見唿啦啦來了這麽多丘八,哥倆兒撒丫子跳上北牆,準備逃走,但很快又折返了迴來。為什麽要迴來?他們不得不迴來。


    因為,老爸張彝被丘八們從屋子裏拖出來了。


    可憐的北魏三朝元老,當年連馮太後都給足尊重的、當時已年近花甲(59歲)的張老將軍,被一幫丘八們在堂下盡情侮辱捶打。


    張始均跪在地上,不斷磕頭,乞求放過父親,被投入火中活活燒死。張仲瑀身負重傷拚命逃脫。


    張彝遭肉體、精神雙重重擊,不久就去世了。臨終前,口述由部下代書向朝廷遞交了一道淒婉的奏章。胡太後看後,悲痛至極,幾個月後說起張彝,還淚如雨下,吃不下飯:吾為張彝飲食不禦,乃至首發微有虧落。悲痛之苦,以至於此。


    惡性群體事件總得有人買單。胡太後下令將帶頭鬧事的八個禁軍斬首,可畢竟怕引起嘩變,其餘鬧事者不予追究。不僅如此,還向鬧事者們做出政策性妥協—修改組織法,規定武官們可以按資曆晉升、職務職級並行。


    張氏父子和八個禁軍軍官,成了洛陽武人集團和漢化集團利益鬥爭的犧牲品。一起惡性群體性事件雖然就這樣平息了,朝廷權威卻受到了極大的損害。洛陽武人集團們與漢化集團的矛盾,仍然不可調和。


    砸人飯碗,是要丟命的。


    世人常談改革與發展的辯證關係,改革總會有陣痛,可是,這個陣痛由哪方來承受?如何分擔?如何搞好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的統籌?如何平衡各方麵的利益?一係列足以傷透人腦殼的問題會隨之而來,不得不仔細調研、權衡,因為這關係到社會的穩定。沒有穩定,發展也就成了空中樓閣。


    三是亂世投機分子。


    亂世投機分子,主要是指地方軍閥。代表人物,爾朱榮,手下幹將們有爾朱兆諸子弟、侯景、高歡、賀拔嶽、慕容紹宗、斛律金、司馬子如、孫騰、劉貴、竇泰等。


    還有一個是並州刺史元天穆,爾朱榮的絕對老鐵、死黨。


    胡太後和情夫一起毒死親生兒子孝明帝,另立了3歲的皇族元釗做皇帝,二人本來人緣就一般,現在是徹底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爾朱榮率先作出反應,提筆上書,大罵鄭儼等人,要求徹查孝明帝的死因,矛頭直指胡太後。一時間洛陽震動。


    令爾朱榮如此衝動的原因還有一個:胡太後殺死親兒子孝明帝後,還下令孝明帝的妃嬪全部出家為尼,被強令出家的妃嬪中,有一個人身份比較特殊。


    爾朱英娥,爾朱榮的女兒。


    爾朱榮發難,胡太後心虛不已,選定了一個禁軍軍官到爾朱榮軍中做安撫工作。此人叫爾朱世隆,爾朱榮的族弟。


    爾朱世隆領命前行,帶給爾朱榮的安撫話卻是:我代表數萬禁衛軍的弟兄們,歡迎哥哥你進城!


    爾朱榮隻有一萬軍隊,數萬禁衛軍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爾朱榮狂喜。


    爾朱世隆辱了使命,為不讓胡太後起疑心,更為了做好內應,迴到洛陽城內向胡太後複命,自然一番忽悠,讓胡太後安心。


    禁軍集團支持自己,那麽漢化文人集團怎麽搞定?


    爾朱榮與死黨元天穆商量,搞定漢化文人集團的最直接辦法,是另立新君。叛軍,立了大家都承認的新皇帝,就不再是叛軍了。


    立誰好呢?二人選定了獻文帝的孫子長樂王元子攸。皇族子弟眾多,為何單選元子攸?


    因為元子攸的履曆特殊。元子攸,自幼在宮擔任孝明帝伴讀,與孝明帝是發小,527年被封為長樂王。其工作簡曆是:先後擔任過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中軍將軍、衛將軍。官職基本是兩種性質:一是皇帝的近臣,二是禁軍軍官。


    選他當新皇帝,以漢化文人集團對獻文帝、孝明帝的感情,不會反對。禁軍集團自然也認可這個原來的領導,不會反對。


    立一人而搞定兩大集團,就是你了,元子攸。所以說,人能不能當官,能當多大的官,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特別是天時。


    爾朱榮派侄子爾朱天光秘密潛入洛陽,通過爾朱世隆與元子攸接上頭。


    聽說爾朱榮和禁軍們都支持他當皇帝,元子攸樂得鼻涕泡直冒,出城與爾朱榮會合。元子攸被立為皇帝,就是孝莊帝。


    立了皇帝,皇後呢?有,現成的。


    爾朱榮令人將被胡太後強迫出家的女兒爾朱英娥接迴來,不管你孝莊帝願不願意,反正,這就是你的皇後了。爾朱榮搖身一變又成了國丈。


    禁軍倒戈,洛陽門戶已不複存在。爾朱榮軍隊將胡太後和小皇帝元釗抓捕,投入黃河的滔天河水中,喂了王八。


    不久,爾朱榮又做了個震驚寰宇的決定。


    528年4月13日,爾朱榮請孝莊帝沿黃河祭天,並告知文武百官到皇帝行宮的西北報到,不得請假。


    等上千名文武百官如期來到黃河邊,突然出現一大隊騎兵,將他們團團包圍。為首的,正是爾朱榮。已自我晉升為國丈的爾朱榮騎在一高頭大馬上,手執馬鞭指著文武百官破口大罵,曆數百官罪過:天下大亂,孝明帝被害,都是你們這幫人貪贓枉法、管理國家不當引起的。都該殺!


    言畢,一聲令下,縱兵對大臣們刀劈斧砍,頃刻間殺了個精光。


    殺的太著急,沒來得及點名,第一批被殺的,都是平常整點打卡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的好同誌,跟做核酸檢測似的,社區說幾點就幾點。


    迴去的路上,爾朱榮又碰到了上百名平常經常違反勞動紀律遲到早退的官員,這次也遲到了,正懶懶散散、慢吞吞的往河陰趕。


    爾朱榮本來就看這些酒囊飯袋更來氣,這下好了,迎頭截住,馬鞭一揮:誰能起草禪位詔書?


    有個叫趙元則的禦史,瞅見這幫羯胡騎兵個個瞪著血紅的眼珠,兇神惡煞,個別人盔甲上還濺有未幹的斑斑血跡,一個激靈,趕緊舉手:我語文學的好,七省文狀元兼參謀將軍對王之王對穿腸,我能寫!


    好,你出來,其他,一個不留。爾朱榮一發飆,又是一陣狂劈濫砍,血雨四濺,哀嚎連天,這上百人腦袋也瞬間搬了家。


    趙元則,關鍵時刻不照原則,靠一個激靈保住了腦袋。可見,關鍵時刻不迷糊有多重要。


    《北史》、《魏書》記載,被殺的王公大臣有1300多人,包括孝莊帝的兄弟,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元欽、義陽王元略在內。《資治通鑒》更是誇張,記載被屠殺的有2000多人。


    不管多少,反正爾朱榮把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的漢族大族消滅殆盡。


    當然,爾朱榮的殺戮也是有選擇性的。同情鮮卑武人集團的,及與胡太後不和的官員,都提前接到了通知,沒來,如散騎常侍山偉、左仆射元順等。爾朱榮托人帶話給元順:可語元仆射,但在省,不須來。


    因本次事件發生在河陰縣(今河南省孟津縣),故史稱“河陰之變”。


    377年後,一個同爾朱榮一樣,借幫助朝廷(唐朝)鎮壓農民(黃巢起義)而起家的軍閥,同樣占據洛陽,將當朝皇族、大臣等40餘人統統殺掉,投屍於滑州(今滑縣東)白馬驛附近的黃河,說是要讓這些自詡為“清流”的官員成為“濁流”。


    此人叫朱溫,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關於爾朱榮為何如此決絕的大規模屠殺洛陽的漢化集團高層官員,眾說紛紜。學界多以爾朱榮與親信部將慕容紹宗的那段著名對話來分析。


    爾朱榮:洛中人士繁盛,驕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難製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誅之,爾謂可不?


    慕容紹宗:太後臨朝,淫虐無道,天下憤惋,共所棄之。公既身控神兵,心執忠義,忽欲殲夷多士,謂非長策,深願三思。


    貌似是怕駕馭不了漢化集團高層。僅僅如此?


    其實,真正的原因,應該隱藏在爾朱榮與一個叫費穆的舊友的對話中。


    兩個朋友說心裏話時,費穆“勸榮行誅罰、樹親黨”。


    樹親黨,誰是親黨?除爾朱榮的親信外,應該還有費穆想推薦的人。費穆想推薦哪些人,要看他當時是幹什麽的。他當時的職務是武衛將軍。武衛將軍是個什麽官?


    看看當年曹操手下的武衛將軍是誰就知道了,此人叫許褚,曹操的保鏢隊長。


    也就是說,武衛將軍是禁軍的官職。費穆勸爾朱榮殺漢化集團高層,終究還是出於漢化集團和鮮卑禁軍武人集團的利益衝突。


    在洛陽城的爾朱榮,心裏是不安的。自己隻不過帶了一萬兵馬過來,洛陽城內的禁軍就有數萬,雖因共同的倒胡目標合作在一起,可現在胡倒了,自己還能鎮得住洛陽這些人嗎?


    在漢化集團和鮮卑武人集團的衝突麵前,爾朱榮選擇安撫誰呢?自然是強大的禁軍集團。再說,漢化集團這幫貪汙犯,是國家大亂的罪魁禍首,誅殺有理!


    證明“河陰之變”主要起因是為安撫鮮卑武人集團,還有一個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本次屠殺官員,洛陽的禁軍也直接參與了。


    在爾朱榮的士兵對朝臣們刀砍斧劈的時候,禁軍領軍元鷙,就與爾朱榮騎著馬在山坡上冷眼旁觀著呢(鷙與榮共登高塚俯而觀之)。


    河陰慘案就此造成,不用再多分析,從某種程度上說,爾朱榮是被洛陽鮮卑武人集團當槍使了。


    進了京,殺了皇帝、太後,接下來呢?篡位?


    時天下未定,葛榮起義軍和西北的萬俟醜奴起義軍聲勢浩大,洛陽禁軍勢力強大,就是自己人賀拔嶽等部將都強烈反對,爾朱榮有點猶豫。


    再三權衡利弊,爾朱榮仍不能決。幹脆,算算卦吧。


    爾朱榮用的是鮮卑族的占卜方法---鑄金人。前文已敘,大名鼎鼎的馮太後就是憑鑄成金人討得吉利當的皇後。


    結果,爾朱榮連鑄了4次金人都沒成功。天意。爾朱榮這才確認自己篡位的時機還不成熟。


    如此大興屠戮,作為皇帝的孝莊帝元子攸是什麽反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遺忘的角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丘山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丘山楷並收藏曆史遺忘的角落最新章節